魏逆 - 65.第65章 功来
第65章 功来
暮春三月,大司马曹真薨。
天子曹叡追思其功,令曹爽嗣爵,且悉封其余五子羲、训、则、彦与皑皆为列侯。
也顺势对雍凉与荆襄战区做了调整。
因为蜀兵就在此时出祁山了。
乃是将征蜀护军夏侯儒升迁镇南将军、假节镇守荆襄,且令他以督促士卒守备为上、以广开沟渠兴农桑为主。
而原先镇守荆襄的大将军司马懿,则是转为雍凉都督率各部抵御。
且在庙堂计议时,有公卿声称当先对陇右坚壁清野,诸如城外刚种下的麦田皆一并毁了,以免战事拖延入秋时,被蜀兵获得了粮秣补给。
但天子曹叡不取。
缘由,是前番曹真伐蜀时消耗了太多粮秣辎重,而今岁关中很多地区都因为大旱难以春耕,秋收后黎庶自给都不足,根本没有多余粮秣供应军用。若将陇右渭水两岸的屯田毁了,雍凉各部兵马恐就难以为继了。
再者,战事不是一两个月就能结束的。
期间关中黎庶不免要被征发徭役,也让官府让黎庶开沟渠引河水灌溉农桑之事耽搁,对春耕夏耘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故而,天子曹叡乃是先诏令雍州刺史郭淮遣兵护住陇右天水郡上邽县以东屯田。
那里的屯田是司马孚早年建议,从冀州征发五千农夫所种,也是陇右能供应赶来支援的洛阳中军的依仗。
是的,此番洛阳中军也被遣来了。
如前番曹真伐蜀一样,天子曹叡再次以秦朗、夏侯献与曹肇三人为将,督骁骑营、中坚营与中垒营赶来陇右。
只不过,与前番不同的是,秦朗等人皆是以兵属征西车骑将军张郃。
而不是直接听令司马懿的调度。
若是司马懿想调动的时候,还得先下令张郃,让其调度。
这个小细节引来了许多公卿的谏言。
皆认为这样会导致将帅不和,不利于司马懿与张郃的相处,更不利于雍凉各部抵御蜀兵入寇的战事。
但天子曹叡让公卿们稍安勿躁,笑颜淡淡而谓曰:“司马公与张卿必知朕意。”
的确,司马懿与张郃都明白天子的心意——曹叡是让司马懿居中调度,而让张郃督兵在一线决策。
且天子还特地给他们转来了一封书信。
其上附录着去岁在天渊池时,曹真与夏侯惠对如何御蜀国的争论言辞,然后附言曰:“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今雍凉与宛洛皆大旱,黎庶无水春耕,二卿抵蜀可不必与彼争一时之雄。彼进则当,可扼城池、据险要,陈兵塞道,令彼不得进。待其粮尽自归,令其自去,弗追。蜀小国耳,一州之地连年动兵,穷兵黩武不可久也,亦自灭也,无需为念。”
这是天子曹叡第一次对前线做出了干预。
且还是指出了很明确的战略意图。
而在以往,他的只是决定战事要不要打而已。
至于如何调兵遣将,怎么打、要不要追击等等,那都是都督自行决策的事情。
这也让司马懿才赶到天水郡的时候,便第一时间让人请来了张郃计议。
他们二人也是老相识了。
因为早在蜀兵还没有第一次北伐之前,张郃就督兵驻守在豫州与荆州交界处的方城,和出镇荆襄的司马懿常有交集。
只不过,这一次会见两人都有些尴尬。
毕竟,天子让秦朗等人以兵属张郃的做法,虽然有很明确的解释,但让不免隐隐有让张郃提防司马懿弄权的嫌疑。
但司马懿为人坚忍,在接人待物这方面很谦虚。
在张郃到来之后,老于世故的他便笑颜相迎,以一句话就化解了两人的尴尬,“陛下知我军中履历不深,且雍凉各部尤善战,便让儁乂督领前部威之,还望儁乂务必相助。”
“都督言重矣。”
连忙行了个军礼,张郃也很将姿态放得很低,“公乃顾命大臣,且是陛下委任的都督,末将安敢造次?若都督有所遣,末将必登锋履刃以往。”
言罢,又加了句,“末将早年在雍凉任职,与各部将主皆颇为熟悉,都督若有差遣或不解之处,末将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善!”
顿时,司马懿拊掌而赞,也终于将悬着的一颗心给放下了。
因为他根本不想与蜀兵争长短,且对天子将洛阳中军遣属张郃之事,也根本不在意。
想想就知道了。
他甫一来雍凉任职,对兵将根本不熟悉,对蜀兵战术更不熟悉。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他连敌我优劣都没有来得及弄清楚呢,怎么敢与蜀兵决死鏖战一场呢?
军争非儿戏。
不仅干系到社稷存亡,更关联着他的身家性命以及前途。
以他的秉性,自然做不出让自己被史书记一笔“不善战”的评语。
而今被天子嘱咐的张郃,声称甘愿为他压制雍凉各部的骄兵悍将,让他能有时间熟悉军务、慢慢的执掌全军,他还有什么好不满的!
最重要的是,天子曹叡隐晦的对他们二人分权,让他在庙堂上立于不败之地了啊~
试问,有张郃前军决策战事,若是胜了,居中调度的自己能没有功劳吗?
而若是败了,有张郃在前线顶着,自己的罪责也就变小了很多了
是故司马懿是真的不介意天子曹叡的做法。
相反,他还颇为感激。
不仅将责任先划清了,且还战略意图挑明了,让他本次的临危受命,也变成了在雍凉各部中树立权威的大好机会。
至于,天子分权的做法,会导致张郃日后将成为他的掣肘嘛~
无需挂念。
早在蜀相诸葛亮兵围陈仓城的时候,天子曹叡在遣张郃督洛阳南北军前去救援的时候,就分遣武卫与虎贲充当张郃的亲卫了。
如此恩宠,不难看出天子曹叡对张郃的宠信。
所以,不管有没有今日之事,他只要任职雍凉都督一天就避不开张郃。
如此,何须介怀一时呢?
且先将此番战事熬过去了,日后有的时间慢慢计议。
带着这样的想法,司马懿在称赞后,便拉着张郃讨论起如何布防与调度各部之事来。
而在洛阳的天子曹叡,并没有想到自己根据曹真临终之言做出来的调度,会让司马懿与张郃暗中出现了龃龉。
亦或者说,他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只要御蜀不败、让他如今倾向的“令蜀自疲”的战略意图达成了,底下的臣子之间相处如何,皆无关紧要。
他如今正忙着大雩,忙碌着为各州郡无水春耕之事求雨。
且他已经将曹真临终的那句“宗室威望式微,于社稷而言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深深的印刻在了心中。也在积极绸缪、按捺心绪慢慢等候着,待一些有可能对社稷带来隐患的跳梁小丑出现之时,以雷霆之势给予致命一击。
自然,对于家国社稷而言,术只是手段,而道才是根本。
他也不忘培养宗室大将之事。
乃是在赐封曹真诸子后,他也顺势追思了昔日随武帝曹操开创基业的诸夏侯与曹等功劳,下诏恩荣他们的子孙,赐已然冠礼而无爵位者皆关内侯。
且还在大雩的时候,还特地召后将军曹洪一并出席。
曹洪是如今硕果仅存的宗室大将了。
只是昔日文帝曹丕因为一点破事想将他处死,后来在卞夫人干预之下才得以活命,但仍被夺爵废为民、没收全部家资。待曹叡继位后,为了安抚人心才将他的爵位恢复、还以家资并转为后将军。
且此时的他已然垂垂老矣、时日无多,只能当个摆设了。
曹叡也只是想让他当个摆设。
让其他远支宗室与谯沛元勋之后能明了他的心迹。
夏侯儒被重用了,曹洪也被恩宠了,与魏国休戚与共的尔等也应该念及起昔日武帝的隆恩、思当今魏国时艰,矢志奋发作社稷的砥柱了。
夏四月,淮南寿春。
刚刚得悉自己赐爵关内侯的夏侯惠,驻马八公山的东麓缓坡,眺望着蜿蜒东去徐州的淮水。淮水的南岸平坦处,被陈定督领的五十骑卒正在持矛奔马演武着冲阵。
历经数个月的操练,原本就弓马娴熟的他们,已然不需要跟着骑兵曲一并训练了。
唯一欠缺的,不过是实战时相互配合而已。
夏侯惠的心思,就是想着如何寻个机会,让他们先小打小闹实战一次。
只是这个想法很难达成。
自从上次被满宠惩罚与告诫后,他不敢拿自己的首级来挑战军法,再次引兵去横江浦找吴兵的麻烦。
而淮南一带在张辽镇守期间,诸多藏在山泽之间的贼寇要么被肃清了,要么被迫接受官府的招募,从入行伍或者被编籍落户为民了。
灊山那边倒是还有一些。
他也注意到了。
原本他还想着,要不趁带斥候赶赴舒县一带日常巡视、看有没有机会找贼寇练练的时候,却被蒋班给劝阻了。
因为蒋班家中先前被袁术麾下兵将所迫,就是藏在灊山里苟活的。
自然,也与那边的贼寇颇有干系。
“将军,彼等并非贼寇,不过是一群不敢再相信官府的遗民罢了。”
蒋班是这么说的。
且声称那群藏在大别山脉中的黎庶,不曾外出劫掠过,且源于早年袁术的横征暴敛以及武帝曹操的迁徙命令的关系,不敢再相信官府能善待他们,故而聚落在山脉中开垦田亩与狩猎苟延残喘。
以离乱人的悲惨,来请求夏侯惠莫将刀兵加诸在他们身上。
也打消了夏侯惠的念头。
不管怎么说,他终究非是残暴之人。
只不过,此后他便让蒋班负责庐江郡一带的日常打探。
让蒋班尝试着接触那些遗民,看有没有耐不住山中寂寞的年轻人愿意从军;若遇上不相信官府的,也可以来充任他的私人部曲。
且承诺自己会以天子特赐的给事中之职,上奏庙堂请官府赐予田亩安置。
此举算是让蒋班为父辈回馈遗民吧。
因为好功业的庐江太守文钦,对近些年贼吴没有来犯很是不耐,百无聊赖之下便时常遣斥候进入灊山刺探,打算掳掠些黎庶过来充当战功。
如此,与其让文钦滥杀无辜,还不如让自己得了招抚遗民之功。
只是有时候,人们往往不撞南墙不回头。
蒋班将他的意图传达了,且还苦口婆心的劝说了,但那些遗民就是不相信。
以为灊山险要,就连昔日张辽在讨陈兰、梅成之时也只是肃清天柱山的贼寇,并没有搜索灊山其他处的遗民为由,断定文钦也不会大费周章深入山泽去找他们。
殊不知,文钦已然不止一次在案牍中声称灊山有贼寇出没扰民了。
对,为了让兴兵讨贼师出有名,文钦已然捏造事实将他们定入贼寇之列了。
且对于官府而言,藏在深山中的遗民不是“民”。
不管文钦如何作为,都是无可厚非的。
“且随他们去吧,公俊此些时日转来合肥一带巡视就好。”
对此,夏侯惠是这样决定的。
让蒋班避开纠葛,坐等那些遗民被文钦教训了,再想起自己的好来。
且如今他的心思也不在那些遗民身上了。
自从蜀国出兵陇右后,满宠便取消了将士的轮休,严令约束各部待命,以防备江东孙权兴兵来犯。
蜀吴同盟,彼此策应而战。
在蜀相诸葛亮大举兴兵出祁山之际,以江东孙权投机心理,定然不会放过洛阳中军已然赶赴雍凉的时机。
而且,武陵郡五溪蛮的举兵,孙权乃是调动了荆南与交州的兵马去讨叛。
在吴地的兵马可是几乎没有调动,犹有兴大兵犯淮南的实力。
故而,满宠申令严加戒备也就不意外了。
事实上,孙权真就有了动兵的念头。
只不过与以往一样,他还是想着坐等蜀魏两国的战事焦灼了、魏国注意力皆放在雍凉那边了,才会动兵。在召集重臣计议之时,以夏秋之交雨水充沛之时未到,兴兵犹有充足的时间为由反复斟酌着战术。
这么一拖,便到了仲秋八月。
一直待到蜀相诸葛亮罢兵归去汉中了、魏蜀两国战事落幕了,他们才终于有了定论。
且战术也很令人无语。
仍是遣人诈降。
但不知为何,王凌竟是信了!
这也让一直汲汲营营期待着战功的夏侯惠,终于迎来了机会。
首订600,比上本书多了200,谢谢大家。不过,写书不能温饱,老茶需要以现实工作为主,无法多更,还请大家多谅解。谢谢。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