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 325.第323章 天下沸议,拥护者众【求订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3章 天下沸议,拥护者众【求订阅】
    “大酋,那贺用讯鹰,送了消息回来。”
    西鲜卑王帐,一个鲜卑兵走入,对魁头说:
    “已确定莫戛和费卢战死,兵马也有不小的折损。那贺正在收拢溃兵,汉军去向不知。”
    魁头心里一紧。
    他对汉军的战力,有过分析预判。
    所以派出去的两队先锋,都是万人队,颇为重视。
    想不到这种情况下,仍被汉军占了先手,首战落败!
    莫戛死,联合羌人袭河西的计划,也被汉军所破。
    “汉军不知所踪…”
    魁头来到大帐外。
    他那只雄鹰,在一座帐篷的尖顶上栖息。
    魁头招手,雄鹰便扇翅飞来,落在他的胳膊上。
    魁头取出腰间的一把短刃,切开指肚,居然用自己的血,来喂鹰。
    游牧部族一代代传承,信奉萨满之神。
    而萨满崇尚自然,认为鹰,狼,牛马等动物是有灵性的。
    血液中则蕴含着人的灵性。
    以血喂鹰,两者气血共享,能够灵性互通,让魁头借助苍鹰,进入一种特殊的通灵状态。
    苍鹰啄食他手指上的血。
    渐渐地,鹰的瞳孔,锐利的爪子下,似有若无的多出一道道天授般的血色萨满咒文。
    突然,苍鹰破云,往南飞去,速度要比平时快得多。
    魁头回到大帐内,闭目凝神。
    他和苍鹰有了同一视角。
    无垠的大地,在飞速倒退。
    不到一个时辰,苍鹰便到达乌鞘岭上空。
    它在空中来回盘旋,往东,往西,往南的河西走廊方向,进行搜寻。
    直到下午,苍鹰成功找到了汉军的踪迹。
    汉军在乌鞘岭以西,往西域接近的方向,一处隐蔽的山峦后休整。
    魁头通过苍鹰,观察汉军。
    除了斥候,汉军大队散布在一座斜坡上,马儿悠闲的甩动着尾巴,吃草喝水,补充盐分。
    士兵有的在养气静坐,有的在睡觉,争取尽快恢复战争消耗的体力。
    其中一支汉军,将解下来的甲胄,放在一旁的草地上,弓弩也卸下了弓弦。
    他们放在一旁的甲胄,暗纹繁密,给人精美,坚固的观感。
    那是重甲墨工构纹骑兵。
    这支汉军,只三千人左右,装备精良……魁头心绪起伏。
    雄鹰的视线,落向汉军护持在最中间的一道身影。
    “王,高空有一头雄鹰,不太对劲。”
    魏军休整的区域,太史慈靠到近处,对曹操说。
    他是当世最厉害的箭手之一,视力远超常人。
    有雄鹰在高空盘旋,虽隐晦,还是被太史慈及时发现。
    “我们和鲜卑的战争,就像一场狩猎的游戏,看谁是猎人,能把猎物诱到陷阱里。”曹操说。
    太史慈心领神会。
    曹操是想利用那只雄鹰,传递假消息,让西鲜卑产生误判,造成对自己更有利的形势。
    太史慈在曹操不远处,盘坐合目,温养体内力量,再不关注空中的雄鹰。
    曹操封坛拜将以后,太史慈等将领的武运,与魏军的气运浑融如一。
    魏军越来越强,逢战必胜,对太史慈等将领,有着莫大的推助作用。
    他们的个人修行,随之高歌猛进。
    太史慈便感觉自身力量涌动,逐步逼近着新的境界。
    不远处,寅睡得四仰八叉,呼噜之响,全军第一。
    曹操也闭目,开始吐纳天地之机。
    他以图腾真龙推动龙珠,与山河互感。
    远在邺城的传国玺,竟也与曹操呼吸相连,同步流转出一缕缕紫晕。
    随着修行时间的延长,奇妙的事发生了。
    在司州的五陵原,武帝的陵寝深处,黑暗里骤然响起一声剑鸣。
    一道火红的剑芒,游曳如赤龙。
    剑鸣激荡。
    武帝的茂陵外,赤红的剑气,直指苍穹,分云逐日!
    【曹魏国运与你的帝王运势相合,镇国咒自行运转,诱发了赤霄剑的反应】
    我还是喜欢它之前桀骜不驯的样子……曹操结束修行,笑了笑。
    他吞吐天地之气,借国玺与神州山河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望越来越厚重,赤霄剑与他建立的一种感应,也在加强。
    赤霄早晚得来当舔狗,朝拜他这位新剑主。
    不过曹操打算用自己的国运,养自己的剑,才能如臂使指。
    赤霄倒是可以作为杀手锏,偶尔用用。
    傍晚。
    曹军结束休整,连夜往西行军。
    那头雄鹰在云端时隐时现,遥遥跟随。
    西鲜卑王帐。
    魁头下午的时候,便看见了被众军拱卫的曹操。
    他已判断出曹操的身份,是那位新任的汉人王!
    他和汉人交战,早搜集过关于曹操的诸多消息。
    当判断出是曹操亲领兵马,来到了河西走廊和西鲜卑交界的羌胡区域。
    魁头心思大动。
    要是能杀曹操。
    汉人新建立的政权,大概率会再次陷入四分五裂当中。????即便不分裂,干掉曹操,也能给汉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这个诱惑,让魁头心动之极。
    他暂时收回了寄托在雄鹰身上的‘灵性’,先传令那贺部,又从麾下派出另一支一万五千人的精锐,全速行军,试图奔袭逼近曹操所在位置。
    两路兵马,两万五千精锐,暗中对曹操展开围猎。
    而在这天晚上,曹操动用瞒天过海,暗度陈仓,凭空隐迹。
    在魁头的苍鹰看来,好像一切如常。
    魏军队伍中,那个身披大氅的身影,一直在带队往西疾驰。
    实际上,身披大氅的人,已换成了此前便在西北领军的夏侯兄弟中的夏侯惇。
    曹操本人金蝉脱壳,不知所踪。
    除了夏侯惇赶来汇合,姚静也从河西走廊赶了过来。
    她之前就随军,曹操来奔袭打仗,把她留在河西走廊。
    此刻来汇合,给曹操带来了最新消息。
    夏侯渊已奉命,在祁连山以北,静等南山羌杀出,予以重击。
    河西魏军大将黄忠,正在统兵,按曹操吩咐,往既定地点推进。
    曹操隐迹后,带着一支亲军小队。
    还有典、许二将,姚静,太史慈等少数人,暗中抽身,折返回到了乌鞘岭以北区域。
    这天,曹操一行乔装打扮,隐匿身份,却是出现在河西走廊往北的三不管地带,胡集城。
    也就是之前莫戛,呼额拓初次碰面,到处都是海鲜市场的城池。
    这里南来北往,情况混杂。
    赵云在其往东的并州驻扎。往北,则是魁头的驻兵地点。
    胡集城内,热闹如故,形形色色的人聚集。
    而来自不同区域的人,又带来了天南地北的消息。
    天下各地的动向,似乎都能在这里获知。
    青笔吏,曹营的谍子,亦在城中安插了人手。
    曹操一行,乔装后随波逐流的进入了胡集。
    这里没人查探验传等身份证明,想出入,只要交纳一定的银钱便可。
    城内有多方势力联合,维持着基本秩序。
    钱就是这里的敲门砖,能买到一切服务。
    曹操来这里落一脚,当然是为了对付西鲜卑。
    他已调集兵马,准备出击西鲜卑。
    不过等待各路兵马到达作战位置,需要些时间。
    而胡集距离西鲜卑屯兵之地最近,便于快速做出针对性反应。
    太史慈留在外边带领亲军小队,没有随行。
    曹操带典许二将,姚静,还有三五个卸下甲胄的亲军入城。
    在胡集,只要稍有身份,就会雇佣几个有武力的侍从。
    曹操等人混在其中,半点也不显眼。
    他入城是下午,在街上走动了一段时间,落日时分,进入一家高档的海鲜贩卖地点。
    这里的驿馆等住宿场所,都兼具着海鲜生意。
    甚至有人不远千里的来体会别地没有的海鲜滋味。
    黄土坯的简陋房舍,内部居然金碧辉煌,披红挂彩。
    曹操一进门,就看到西域来的海鲜,在台上跳舞,舞姿动人,充满了异域风情。
    其内人满为患。
    曹操等人用银子开路,得了个前排的雅座。
    入座后,乐器声,人群的交谈声,此起彼伏。
    曹操在人群里听到了和他相关的内容:
    “…魏王一统九州后,前年击乌桓,帮我汉人收回了乌桓三郡,去年击败东鲜卑,俘获无数。诸位可知,今年,魏王的兵马,已杀到了河西来!”
    “最新的消息是,西鲜卑与羌人联合,试图奔袭河西四郡。
    但他们还未动手,便被魏王先下一城。
    鲜卑大将莫戛,丧命当场!”
    隔壁坐着几个人,高谈阔论。
    曹操愈发清晰的感觉到这胡集的特殊性,如此明目张胆的议论时事,消息也足够灵通。
    他击溃鲜卑和羌人联军,杀莫戛,不过两三天,在这里已不是什么秘密,知道的人显然不少。
    实际上,这几日,西鲜卑首战被魏军击溃的消息,已在河西以北区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各方议论纷纷。
    “魏王统一天下,扫击各方的速度,怕是比得上高祖皇帝!”
    “高祖皇帝用七年成就帝位,魏王还差了些。
    不过其连败各方,尤其对外族之战,大展我汉人之威倒是真的。”身穿皮袍的中年人说。
    一个络腮胡大汉不满道:
    “汉初,高祖皇帝取天下的时候,和这几年四方纷乱,完全不同。
    魏王定九州,要打到河西来,国土比汉初时大得多。
    高祖那时候,哪有河西?武帝以后才开辟了河西四郡。把魏王和高祖,单纯用时间来进行比较,对魏王不公。”
    曹操首次体会到自己声望高的来源。
    这天下拥护他的人,随处可见。
    隔壁的络腮胡,说到魏王时满脸崇敬,周边几人亦如是,绝非作假。
    曹老板略感自得。
    咱这千万声望,可不是白来的。
    一旁,挨着他坐的姚静,忽然轻嘤了一声。
    却是曹老板听的高兴,手搭在她腿上,习惯性的放肆。
    这时,曹操生出感应,讯珠传来一条讯息:魏王,臣已到达既定位置。
    送消息的是张辽。
    紧接着还有第二条,来自夏侯渊:敌军已入伏!
    ps:求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