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代导开始 - 第38章 达到标准
第38章 达到标准
方洪怕的就是争议不够大,不够猛,反正骂的也不是他,是“校长”。
他挂名的就是校长!
第一天《那些年》的排片率不高,只有11%左右,这很正常,要看市场表现。
排片率就是放映场次的比例,比如一家影院今天安排100场放映,那有11场是你的。
新人新导嘛,就一个刘天仙撑场子,其它都是小卡拉米,还别说有个同质化竞品《恋爱通告》,所以就更不会给排那么多。
毕竟《恋爱通告》有王老二的粉丝撑场子,他们啥都没。
就几张观众看哭了的图片!
现阶段排片率最高的是《大地震》29%和《全城戒备》24%,《恋爱通告》14%。
前两部不是同一天上映,上映有一段时间了,只不过都在暑期这个档。
但方洪把《那些年》时间压缩到了90分钟,也就是说,只要看的人多,在同等排片率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更多场次。
比如《大地震》2个多小时的时长,一个厅一天排个4场差不多了,但《那些年》在同等一天时间下,可以排5场或7场。
这个就可以随时调整,差距开来!
电影院一般是12点营业,一个厅排满最多7场。
只要上座率够高,那影院自然排放映时间短,能放更多场次的电影。
没别的原因,更加赚钱!
多放一场就多收2500到5500块,那多放十场,一百场呢。
第一天,《那些年》舆论发酵的还不大,票房有个545万。
对比《恋爱通告》的票房低了点,但《那些年》排片率也低。
第二天自然就增加了排片率。
只要电影能公映,那看的人就多了,网上通过了解信息的人也多了,已经有观众开始向周边朋友圈推荐,更多的是带着男女朋友一起看,甚至2刷。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民超4.5亿,也是盗版横行的时代,《那些年》的歌曲在盗版的传播力下很猛,更多的人知道了同名电影。
但争议也随之加大,已经有主流媒体报道《那些年》抄袭。
也就是8月13号这天周五,第二日票房655万,呈现逆跌态势!
超过了《恋爱通告》606万!
第三日周六,大家休息,《那些年》票房破1075万。
《恋爱通告》却跌到了541万,这部电影只有三天的巅峰期,口碑原因,第四天就不行了。
前世比这表现好,但这时空有竞品,且竞品质量还特别高。
看着《那些年》票房一路抬高,王老二急了,邀请众多港台明星搞了个活动,帮忙造势。
其中就包括周奶茶、庾澄庆、莫文蔚、小s、冯德伦、方文山、王若琳等,可谓群星璀璨。
刘天仙没去,她宣传任务完成了,在拍戏,况且她现在关注的也是《那些年》!
没别的,口碑好啊,豆瓣上8分起步,这水准可以称之为经典。
如果不是受了抄袭风波影响,还会更高,只因为方洪拍摄手法更专业,女主更漂亮,比原版水平要高!
而《恋爱通告》只有5.9分,纯黑点!
王老二也很懊恼,他当初就不该听了那人什么“艺术”、“知音”的鬼话连篇。
第四日周日,票房1489万,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那些年》彻底火了!
到这个票房水平,在这个年代,可以说电影、歌曲双爆。
四天总票房3764万,而第五天又是情人节,票房少不了,可能直接破五千万。
这个票房表现,在这个时间段,就只在《大地震》之下,这部日均票房3200万。人家大片大公司,宣传力度也很大,不是方洪蹭热度能比的!
况且他蹭的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据说,只是据说这电影票房是虚的,闹的风波也挺大。
也就是这一天,王老二被记者问起:“你如何看待《那些年》票房超过《恋爱通告》?”
王老二直接回:“我不跟这种抄袭的电影做比较。”
这话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明星效应加持,让《那些年》抄袭风波更上一层楼。
受其影响,原作者九把刀也看到了这部电影,对《那些年》发起了一纸诉讼,将之告上法庭。
他对记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骂“校长”是小偷、恶心、垃圾,还要坚决维权,绝不妥协,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随之这事风波开始闹大,众多媒体开始大规模谴责《那些年》抄袭。
大骂编剧是“文贼”,导演是垃圾!
门户、文媒也是纷纷下场报道了这场抄袭事件,一时间风波之大,有爆发的趋势。
记者也是到处联系《那些年》主创,想让他们出来做回应,然而却是找不到人,好像全部消失了般,全部装死。
就连玉兔影业的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刘天仙也是找不到人,况且这事跟她也没啥关系,就是个演员。
有几部电影抄袭去骂演员的,都是骂导演和编剧。
网友们一时间看懵了,这电影竟然抄袭,那要去电影院批判一下!
去过之后,才发现这电影真好看,刘天仙真漂亮,只不过被人啃了,有些意难平,应该让他们来!
风波再大也没叼用,只会给《那些年》增加热度,8月16日情人节这天,票房突破2694万。
五天总票房6458万!
也就是方洪他们和中影打赌最低五千万票房标准,赢了!
可以把分成比例降到10%!
就看接下来能不能冲破第二标准八千万,如能达到,就能把分成比例降到8%!
《那些年》属于小成本,只有六百万,能破六千万属于营销成功的典型案列。
这让很多营销公司开始模仿!
而曾经看过这部电影剧本的投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错愕。
郭小四叹了口气,如果当时抄过来就好了!
就算给他抄也抄不好,他根本不认为这故事的电影能赚钱,他抄就是狗史!
光现办公室,李小平定定的看着电脑上显示的影视市场票房走势,和媒体风波,扶了扶额。
说实话,她有点后悔,这部电影当时她可是非常意动的,却最终还是被她给推了出去。
如果按这个趋势下去,利润最少五倍的回报,按华国目前的票房市场,已经是高回报了。
“小平,我听说《那些年》这部电影的创作者找过你是吧!”一名带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进入办公室。
此人正是光现老总王常田。
“是的王总,这事怪我看走了眼。”李小平认错道。
“没事,谁也没料到,这事给了我启发,其实我们可以多注意一些那些年轻导演和制片人,他们有想法,敢创新。”
帮忙投投票,谢谢!!!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