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楼生涯 - 第383章 捞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 捞好处
    贾瑜有些呆滞的看着面前这个小将,眼神带着一种说不出的古怪。
    吴三桂啊,在穿越之前,这个名字在他那个时空可谓是如雷贯耳啊,只不过不是好名声罢了,用臭名昭著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再次打量了一下吴三桂。
    讲真……少年时代的吴三桂的卖相确实不赖,唇红齿白身材修长,往那一站可谓是英气勃勃,很容易让人生出欣赏之心,但熟知其人其事的贾瑜脸色却沉了下来,右手不由自主的按在了腰间短铳的枪把上。
    而被吴三桂质疑的袁英德则是眼睛微眯,沉声道:“吴三桂是吧?按你所言,祖家、吴家数十年来对朝廷有功,陛下就应该让你们世代镇守辽东,亦或是将整个辽东赐给你们,是这样么?”
    “嘶……”
    贾瑜有些吃惊的看了眼袁英德,倒吸了口凉气。
    “这個老货可真毒啊,这种话是能随便说的吗?”
    世代镇守辽东?将整个辽东赐给他们?
    这两条随便哪个提出来都跟造反没什么两样啊。
    这个罪名要是被扣实了,等待吴家的只有满门抄斩一条路了。
    吴三桂年纪虽然不大,但也知道这种事是绝对不能认的,情急之下他怒视着袁英德大声道:“你胡说,别以为你是阁老便可以胡乱扣罪名,我们吴家对陛下和大夏忠心耿耿,日月可鉴,你休得污蔑我们。”
    “是么?”
    袁英德嗤笑一声,“你口口声声说吴家对朝廷和陛下忠心耿耿,可陛下欲将你父调往将北大营,伱为何出来反对啊?说白了,还不是舍不得你们吴家在辽东的荣华富贵吗?”
    “我……”
    袁英德宦海生涯数十载,无论是经历还是口才绝对是一等一的,哪里是吴三桂这个半大小子能比拟的,一句话便怼得他哑口无言。
    看到吴三桂没话说后,袁英德只是晒然一笑,转头看向了吴襄,“吴大人……令郎适才说朝廷对吴家不公,不知你是否也是这么想的啊?”
    吴襄面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随后朝袁英德拜了下去:“袁阁老恕罪,全都是末将管教无方,以至于犬子冲撞了阁老,还望阁老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和犬子一般见识。”
    此时的吴襄心里是慌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居然会跳出来公然怼一位阁老,你这是想害死全家么?
    但终究还是父爱战胜的怒火,思索片刻后,他还是站了出来替儿子求情。
    袁英德扫了他一眼淡淡道:“吴大人放心,老夫虽然不敢自诩宰相肚量,但还不至于跟一个少年郎计较。
    只是现在老夫只想问你一件事,那就是吴大人能奉旨吗?”
    “当然!”此时的吴襄深知,只要自己但凡敢说出半个不字,家破人亡就在今朝。
    想到这里,他哪里还敢犹豫,深吸了口气,咬牙道:“袁大人只管放心,末将明日便立即出发,即刻前往江北大营上任。”看到吴襄如此识趣,袁英德满意的点点头:“吴将军如此深明大义,本官深感欣慰。至于出发的日子也不用那么急,三日后再出发也不迟嘛。”
    “末将谢过袁阁老。”
    搞定了吴襄,袁英德又将目光看向了脸色难看的祖大寿问道,“祖将军,你这里呢?有何困难尽管提出来,只要能办到的,本官一定尽力。”
    自己的老搭档吴襄都认怂了,祖大寿纵然如何不愿意又能如何?
    而且袁英德来势汹汹,不但把熊宗渊这位辽东督师给请来,甚至连贾瑜这个定远侯也到了,数万虎贲之师如今就在城外,他还能怎么样?总不能当场宣布造反吧?
    看着并肩站立的袁英德、熊宗渊和贾瑜三人,祖大寿知道,盘踞辽东数十年的将门从今天开始就要瓦解了……
    …………
    “好!”
    御书房里,昌平帝看着刚从辽东送来的密折,兴奋得用力一拍龙案,发出一声脆响。
    “袁爱卿不愧是朕的肱骨之臣,刚到辽东就替朝廷解决了数十年的难题。
    祖家和吴家只要离开了辽东,那些辽东将门便如同没了没头的大蟒,接下来朝廷便可以从容的对付他们了!”
    昌平帝的龙案前则是坐着内阁六位阁老以及军机处的四位军机大臣,可以说包括昌平帝在内的这些人,便是大夏的最高权力层了。
    这份袁英德送来的密折很显然所有人都看过了,看到昌平帝如此兴奋,林如何也微笑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只要接下来朝廷持续不断的继续往辽东调派新鲜血液,辽东将门之危害半年之内便可彻底解决。”
    “唔……借林爱卿吉言,朕也希望如此啊。”
    昌平帝再次将密折看了一遍,“其实调派祖大寿和吴襄之事能如此顺利进行,也多亏了熊爱卿和贾瑜的帮忙,若无数万大军兵逼锦州,吴襄和祖大寿又岂会如此老实的离开他们的老巢乖乖的去上任?”
    西宁郡王安再师也感慨道:“老臣担任辽东督师十余载,总有种有力使不出的感觉。其原因便是这些辽东将门在后面拖后腿,每次调兵遣将,这些人都会找出各种借口或是讨价还价。
    即便老臣身为辽东总督,做起事来也倍感吃力,没曾想这次陛下居然将吴襄和祖大寿给调走了,没有了这两人,辽东将门其余人皆不足为虑。
    只要择一良将守住锦州和沈阳,可保辽东至少五六年无恙。”
    “不……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汪知节眼里闪动着莫名的光芒,“往年,朝廷至少要往辽东输入两百多万两的辽饷。
    如今没了这些将门上下其手,这笔钱至少能剩下一半,如此一来能为朝廷减少多少负担啊。”
    听了汪知节的话,安再师虽然没说话,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嘲弄的光芒。
    你汪知节也有脸说辽饷,谁不知道往年,朝廷运往辽东的辽饷,还没出京城呢,光是在内阁、兵部、工部转一圈,至少三成的银子就没了,你汪知节平日里也没少从中捞好处吧?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