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344章 叹乱世,世家并起(4K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44章 叹乱世,世家并起(4k2)
    田畴,乃大才也。
    其在刘虞死后立志为主君报仇,誓死不从公孙瓒,率家族及随从数百人隐居徐无山致力农桑,短短数年间百姓便增至5000家。
    在那小小的山里,他制定法条,兴建学校,一时间民风良好,不但鲜卑和乌桓都愿意与其结交,袁绍曹操等更是纷纷发来橄榄枝。
    然而,田畴却坚持不就,唯有在最后为了应对长期作乱的乌桓,曹操率军北伐时,田畴作为向导为曹操出谋划策,出力甚多。
    但是,当曹操要大赏他时,田畴却又开始了推辞。
    他认为自己当初为了主君死难,率领众人逃遁,报仇的志向还没有实现,怎可靠其获利?
    是的,田畴最后恪守名节,终其一生,袁绍和曹操都没有真正的得到过他。
    如此之人,招募难度怕是不小啊。
    正在苏曜沉思的时候,就听刘虞一个“但是”,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
    “但是,此人唯一的问题就是其稍显年少了些,明年方才加冠。”
    “使君如此说,那在下倒是必须一看了!”
    苏曜从过去的记忆中回神。
    那些未来的事情都尚未发生,此刻的田畴,还是个未出茅庐的少年。
    这种年轻的好苗子,就如王凌一般,可塑性强,值得培养。
    而且,右北平,正好在他去辽东的路上,捎带着就可以把人收了,完美!
    次日上午,风雪停歇,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淡淡的光芒,为寒冷的冬日带来一丝暖意。
    幽州城门下,苏曜一行在补充完补给后便在此与刘虞及州牧府的官员们道别。
    刘虞站在城门前,望着整装待发的苏曜队伍,眼中神色复杂。
    对于这位督北方军事的新任度辽将军,两人最终还是达成了共识。
    刘虞承诺,除了继续依照惯例,如幽州刺史故提供粮草后勤协助外,暂不插手苏曜的平叛任务。
    但是同时他也明确表示,苏曜必须尽快展现出自己的成果,尤其是打通辽西走廊这一关键任务。
    辽西走廊,连接着关内与塞外,是幽州防御异族入侵的重要通道。若是苏曜能够成功打通这一走廊,不仅能够确保幽州的安宁,还能够为朝廷在北方的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打通辽西走廊并非易事。
    那里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异族势力盘踞,如今更是消息断绝。
    刘虞对此是心知肚明,因此他对苏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若是苏曜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为了幽州的百姓免受更多的苦难,他们就必须要需要采取更加稳妥的策略——安抚乌桓,使边事暂时平定。
    其后,再慢慢整军备战,步步为营,慢慢的完成陛下的目标。
    对此,苏曜没有什么异议。
    毕竟,若是他堂堂行度辽将军事的辽东太守,只能客居关内,那显然是他的重大失败。
    “苏将军,此行任重道远,望将军一路保重,早日荡平贼寇,还幽州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刘虞拱手道。
    苏曜拱手回礼:
    “区区乌桓贼人何足挂齿,在下自当一鼓而破,直抵辽东,不负陛下所托与使君厚望。”
    见苏曜如此自信,刘虞顿了下,将其拉至一边,小声叮嘱道:
    “前方有个情况,苏将军还请注意。”
    “自贼兵溃逃后,骑都尉公孙瓒便率两千轻骑一路追击。”
    说着,刘虞眉头一皱:
    “然而,自收复卢龙塞后,他便在辽西走廊失去了踪迹。”
    “苏将军这一路还请多加留意,如有危机可先驻卢龙塞观察,切莫急功近利以酿不测。”
    苏曜眉头一挑,点了点头,表示记在心中。
    他记得在大事件中,公孙瓒是追击深入被围困了。
    但是战事和剧情已经发生了这么大变化,这公孙瓒的剧情莫非没有受到影响?
    若是如此一来,能围困那公孙瓒,敌军定然数量也不少,确实需要提高警惕了。
    多想无益,在回复刘虞自己会多加留意后,苏曜转身登上战马,扬鞭一挥,队伍随之缓缓启动。
    这六百人的度辽新军,护着队中的马车和辎重,踏上了前往辽东的征程。
    马蹄声渐远,队伍在雪地上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向着远方延伸而去
    接下来在关内的一路上,苏曜等人的前进还是颇为顺利的。
    严酷的气候虽然对行军造成了一定困难,但是同时,大雪纷飞的天气也阻止了乱军的行动。
    不管是那些战后的流寇,还是乌桓等胡骑,没有愿意在这种寒冷的冬季去打家劫舍。
    在此时出去抢劫一趟费的成本远远高于可能的收获。
    于是乎,大家都颇有默契的进入了冬眠。
    唯有苏曜这般身怀任务的队伍才会这個时节一路向东顶风逆行。
    很快,苏曜的第一个目的地右北平的无终县到了。
    无终县,在周王分封天下前,曾有过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制小国。
    当周王建燕国后,这些小国作为不服王化地方土著,与燕国有过激烈的文化交流,身在蓟城的早期燕王们在这咫尺之遥,戎国环伺的环境中是瑟瑟发抖,筚路蓝缕,步步为营。
    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融入泱泱华夏,成为自古以来的一部分。
    咫尺之遥,说的可真不算过分。
    虽然说这右北平的无终县与广阳郡的幽州城中间还隔了一个渔阳郡。
    但只要看一眼地图,那便清楚发现,此地不过就在今日的天津蓟州区一带。
    若按距离算,出幽州城向东不过一百公里,在后世也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
    而在今日,在此等严酷的环境下,苏曜的耗时则是三天多点,在第四日午前抵达了目的地。
    幽州关内的这几个郡的距离,便是如此之近的范围。
    当然,或者也可以说是后世京津两城的管辖范围足够庞大,大基建时代下,高速公路与高铁网络构建的都市圈一体化大大的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范围。
    将思绪从未来拉回眼下,更值得感慨的则是在雪中隐隐可见的一具具尸体。
    他们有的是被束缚双手,在被掳往关外的路上不堪长途折磨,倒毙道旁的百姓。
    有的则是衣不蔽体,身形消瘦,在战乱后无家可归,沿街乞讨以求苟活性命,最终纷纷倒在这场突降的大雪中。
    初时,苏曜得到消息时还会派骑士们下马收敛一下百姓的尸体。
    但,越是向东,路边死难的百姓就越多。
    于是苏曜最终就只得下令全军疾行。
    “必须尽快结束这一切。”
    “君侯所言甚是。”
    刘备拱手道:
    “幽州大乱,百姓逃奔塞外,或依附鲜卑乌桓,或出奔辽东平原。
    对于这些流民该如何处置,君侯也该早做打算了。”
    “哦?玄德兄可是有想法了?”苏曜道。
    刘备顿了顿,看了眼牵招,然后对苏曜点头道:
    “稍后这无终田氏,或可给君侯答案。”
    这是卖的什么关子?
    很快,苏曜便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临近傍晚,苏曜一行人的大军到达了无终田氏的庄园。
    庄园,或者说邬堡,这自然并非是苏曜第一次见到。
    但是,如此热闹的,几乎成为城池的庄园,却是苏曜头一次所见了。
    其庄园围墙高大,不逊于县城,围墙外,一幢幢民房错落有致地排列着,鳞次栉比。
    这些民房虽然简陋,但每一家都炊烟袅袅,生活气十足。
    只见孩子们在街道上嬉戏打闹,男人们则站在门前吹牛打屁,甚至还有那沿街走动的行商,扯着嗓子奋力的叫卖着什么。
    围绕着这座田氏的庄园,竟然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聚集地。
    且繁荣比他们之前路过的残破县城更甚!
    如此景色,与刚刚路上那遍地尸骸的惨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无终田氏,竟然是如此大族吗?!”
    能让苏曜发出惊叹,这无终田氏自有其过人之处。
    单看其邬堡围墙,便不逊色于
    “田氏乃出自妫姓。”
    牵招道:
    “陈厉公子完,字敬仲,仕齐,初有采地,因号田氏,又云,陈田声相近也。
    至田和篡齐为诸侯,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
    这便是这支无终田氏的由来。”
    苏曜眨了眨眼睛。
    该说这家伙不愧是出自那名师乐隐的高徒吗,这书袋吊的苏曜感觉自己如听。
    看到苏曜的表情,卫明上前解释道:
    “妫姓乃我华夏上古八大姓之一,与姚姓皆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这田氏便是春秋时著名的田氏代齐的主角,后与暴秦争天下,并东西二帝,乃是关东势力最大,王族人口最多的诸侯国。”
    “齐王后裔?”
    苏曜点头,问道:
    “怎么跑幽州来了?”
    这一次,回话的是刘备:
    “自高祖诛灭秦项后,为防关东诸国复辟,便将六国贵族迁关中房陵,诸田便在此列。”
    “后来王莽祸国,关中大乱,有几支人便迁往了幽州定居。”
    “现在的无终田氏其分家后裔。”
    “原来如此。”
    苏曜点了点头,好奇问道:
    “那这田氏,在幽州影响力如何?”
    “这田氏世居幽州数百年,以广阳、渔阳为核心,不断向州郡扩散,乃是幽州一等的名门望族。”
    牵招答道:
    “与宗亲刘氏,令支公孙氏,雍奴鲜于氏并为幽州四大世家之一。”
    苏曜听了一顿,好嘛,如此说来,这四大世家他马上就要见个遍了。
    说话间,众人便来到的庄园近前。
    与不少人想象中的夹道欢迎相反。
    对于他们这些打着汉旗的将士们,不但庄园邬堡突然关起了大门,就连百姓们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警惕,本来因为天晴而出来放风的百姓们匆匆跑回家中,房门紧闭。
    “他们这是何意?”苏曜皱眉道。
    “君侯”
    刘备拱手道:
    “这些百姓乃是流民也。”
    “流民?”
    苏曜一愣,随即明白了过来。
    这些百姓原本可能是被战乱逼得无家可归,流落至此,被无终田氏接纳,就此安顿下来。
    然而,由于长期遭受战乱和压迫,他们对官军和外界充满了警惕和不信任,因此见到苏曜等人前来,便本能地选择了逃避。
    “君侯说的不错。”
    牵招道:
    “不过更多的是这些人害怕您的惩罚。”
    惩罚,没错。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同时其与土地的关系也可谓是命脉相连,土地不仅是农民生存的根基,也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
    拥有土地,农民才能耕种作物,收获粮食,从而维持家庭的生计,然而,一旦战乱或灾荒来临,农民往往会失去土地,被迫流离失所,成为流民。
    与此同时,由于天下间农民所占比例在总人口的90%以上的现实,对农民和土地的管理便是决定王朝兴亡的重要课题。
    以农为本,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现实。
    故而,在大汉朝,国家对于土地的管理相当严格,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受到官方的严格监控。
    一旦农民因为各种原因逃离土地,成为流民,他们便会失去原有的土地所有权。
    但更为严重的是,大汉朝廷对于流民往往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以防止他们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些惩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强制遣返原籍、没收剩余财产、甚至可能会受到鞭笞或监禁等惩罚。
    为此,朝廷专门出台了《流民法》和《舍匿法》以严格控制人口流动。
    尤其是对于地方豪强收纳流民一事,更是严厉打击。
    因此,当苏曜等人这支打着汉旗的军队到来时,这些流民自然会感到极度的恐慌和不安。
    他们害怕军队的到来意味着他们将被迫离开这个暂时的避风港,失去无终田氏的庇护,重新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更糟糕的是,他们担心一旦被抓回原籍,等待他们的将是严酷的惩罚和无尽的苦难。
    “所以说,在这场大乱中,世家取代了朝廷,成为了百姓的庇护者。”
    苏曜明白,这便是汉末以来天下纷乱,继而导致魏晋门阀政治诞生的基础。
    人总要活着,当朝廷解决不了大家吃饭问题的时候,谁能给百姓饭吃,给他们地种,他们便跟着谁。
    而在这个过程中,本身就拥有庞大的财力和名望的世家大族恰到其时的介入了这个基层权利的真空。
    他们代替朝廷,安抚百姓,收纳流民,发放农具种子,甚至帮助这些人成家立业。
    世家大族,这一刻,积极发挥自己作用成为了社会稳定不可或缺的力量。
    但是,正所谓一切的馈赠都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这一切,自然并非毫无代价。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