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之谋士风云 - 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异时空之谋士风云 作者:冰水石
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天光放亮的时候,一夜未眠的李良用力的伸了个懒腰后,站起来在屋子里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脖子和发木的四肢。这一夜李良还是大有收获的,首先是对无尘院的能力有了大致的了解。
无尘院收集情报的能力虽然达不到传说中,他国朝野间之事无论巨细都能探听的一清二楚的程度,但只要他们愿意,其他几国的君主还有主要的文臣、武将、世家大豪白日里吃的是什么饭、晚间是由那个妃子小妾侍寝过夜还是很容易的。可不要小看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当年司马懿不就是从诸葛亮的饮食起居中判断出孔明命不久矣了吗。
而皇帝在那个嫔妃那里过夜也是大有学问的,这后宫中的妃子们被临幸除了相貌、个人手段外和其本身娘家势力大小以及朝廷动向也是大有的关系。比如皇帝要打仗了,那些娘家是军中主要将领的妃子们就很可能在这一时期内格外的受皇帝的关注,一些个平时不怎么待见的妃子也有得到侍奉皇帝的机会,这后宫从某一方面来说却是朝堂上即将和已经发生事情的一种折射或者缩影。
本来李良还认为许靖搬来这么一大堆‘海量’的东西是在故意为难自己,可经过细细看来却发现他的想法大错特错了,这些资料应该是经过了精简再精简之后的精华部分了,那些基本上没什么用处的资料已经被清理掉了。而且从每份情报后面的备注上少则二三条多则十余条,用完全不同笔迹书写的分析上来看,无尘院不但拥有一个强大的情报分析还拥有一套十分成熟的分析方法。在李良心喜之余又感到很是疑惑,因为在他看来这样的一个情报系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不过既然已经亲眼见到了,那么本着存在就是合理的原则,李良也没有过多的去想了。
除了了解到无尘院的实力外,李良也根据手中的这些情报对这次外敌入侵有了一个大致轮廓有了自己的想法,不过这些想法需要更多的情报来证实。
双手用力的挫了挫脸,松弛了一下面部的肌肉后李良道:“许靖,你随我进宫吧。”
“是。”几乎是在桌案边站立了一个晚上,许靖脸色似乎更加的苍白了。
许靖的父亲原是无尘院下属行动组的一名高手,十一年参与围剿林氏一族的行动,在和武卫交手的时候不幸遇难,留下许靖母子无所依靠。季主事念其父忠义就将许靖收为关门弟子,原本只是想照顾一下他们孤儿寡母,却没想到竟然拣到了个宝贝。许靖跟在季曷身边学了不到四年就可以独立对来自各处细作的探报进行整理分析,后来季曷干脆就将自己该管的那些事情全部交给了许靖,而许靖也没有辜负季曷的信任,不但没有出过错还凭借从勾斐国传来的情报分析出勾斐请臣、王子求婚的真实目的,为健宗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支持。
不过话又说回来,虽然许靖能力卓著,但想要坐上无尘院三大主事之首的位置至少还需要再等上个二三十年。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几天前在家守孝的许靖突然接到师傅传来的信件让他急速回京,到了京城后竟然被告知准备让他接任主事之职。不但如此,院主苏姥姥也退居幕后将院主之位传给了晋小倩。而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为皇帝服务了二百多年的无尘院,竟然被交到了一个外人手里。从师傅和苏院主的话语中,许靖听得出来,他们和他一样都对此充满了不满和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按照许靖的自己的想法他是不原意当这个主事的,从小在阴谋堆里长大的他最大的心愿是远离尘世到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去过隐士的生活。好在季曷虽然对健宗的安排很是不满但还是劝说许靖接下这个差事,为了报答师傅十年来照顾母亲和对自己的教导之恩,许靖算是答应师傅接下差事,不过也事先约定,若是李良没本事收服他的话,那许靖就可自行离去。
对于许靖,李良在心里还是很看重的。从羽书下款的备注上李良发现,这个小白脸还真不愧是拿着无尘院的羽书当识字课本长大的,或者这家伙可能天生就是一个搞情报的,许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情报被他天才的联系在了一起,而就是这些联系为李良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使他对这次外敌入侵的台前幕后有了初步的了解。至于变相的让许靖罚站了一个晚上,是对他故意将羽书的顺序打乱以及插言李家私事的惩罚。
到内室轻轻的吻了吻熟睡中夫人的额头后李良出了门,却发现门前停的不是自己马车而是一辆
很是豪华的由四匹白马牵引的马车,不用问这一定也是太上皇御赐的。环顾四周除了昨天开始就跟在左右的二十个大内侍卫外,李良的护卫队又增加了五十名羽林军和一百名天鹰军团的精锐士卒。按照定制在京城之中就连五位王爷也不敢带着这种档次的护卫队招摇过市,可能除了皇帝的仪仗外目前在大唐就属李良的排场最大了。
“还真是皇恩浩荡啊!”如此的恩宠让李良越发的感到不安,李良是发自内心的一阵苦笑。一个人受罪不如两个人吃苦,李良登上车后忽然掀起帘栊当着众人的面对许靖和颜悦色的大声说道:“许靖,上车来坐吧!你们无尘院也真是的,也不为你这三大主事之首预备一匹马或一辆车。”
这下轮到许靖苦笑了,这么多眼睛看着,这么多耳朵听着,不管许靖上不上车,他都已经被打上了李良心腹的印记了。再加上他是无尘院主事的身份也给李良桶了出来,除非他许靖能够逃到万里之外不知道有大唐这个国家的地域去,否则不管他躲到那里别人都会认为许靖是在为李良收集情报呢!搞了这么多年情报收集和分析的许靖阴谋诡计见多了,可还没见过这么毒的,一下子就将他的退路给堵死了。
基本上等于被绑上了李良这条贼船的许靖看清形势后没有客气,苦笑着上了车在李良的对面坐了下来。李良微笑着对许靖点了点头然后吩咐队伍向皇宫而去。
金銮殿的偏殿本来只是王爷、国公、六部尚书、三大军团主帅这一类重臣候朝的场所,不过在几个月以前这里的用途就改了。自从健宗让十三公主郑天虹主持朝政以来,这里就成了她接见朝臣打理政务的临时所在了。不过这种局面随着健宗退位为太上皇、郑天虹被册封为长公主、李良执掌镇国金锏,这种临时的改变也许会变成一个长时间存在了。
偏殿内六部尚书、侍郎正齐聚一堂,从他们脸上的黑眼圈看的出来,这十几位也是忙活了一夜没睡。这也难怪,一个君主制的国家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是很脆弱,一个不小心就很可能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变故。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而帝国的另外两大基石——五位王爷和十一家国公都不在京师,所有的重担都压到了六部尚书的肩头,如果他们在这个时候有所松懈的话,大唐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子。
当郑天虹步入偏殿后,六位尚书和十几位侍郎起身相迎。看着他们疲惫的面容,郑天虹道:“列为大人辛苦了,都请坐吧。”
“这是臣等的本分。”众人说罢纷纷坐下后,几个提着食盒的太监进来为在场的众人每人奉上了一份出自御膳房的精致早点。
郑天虹坐到了偏殿中央的桌子后面,昨天下午也是在这里,她和几位尚书商议了许多和新皇登基大典有关的事务,把一些需要紧急办理的事情拟了几个折子由郑天虹拿着,准备先到养心殿求见太上皇御览,而后再把结果告诉即将登基的郑荥。却不料当郑天虹来到养心殿时却发现这里已经易主了,太上皇刚刚将养心殿交给了郑荥,他老人家带着已经升格为太后的姜黄后搬到了御花园后面的益寿宫去了,而且还说半年之内非太上皇召见任何人不得踏入益寿宫半步,并重点说明尤其是李良和长公主更是无论任何理由也是绝对不会见的。
知道父皇这是在放权,长公主郑天虹只得将将奏折交给了皇兄郑荥过目,并把几个不能书面请示的事情陈奏了一番。
首先是如何取得五王和十一家国公对郑荥的认可,前面交待过,按大唐高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大唐的皇帝立太子的话必须要得到这两大集团的认同,若是这两方有任何一方不同意的话,那么太子就要换人来做了。而象郑荥这样没当过太子直接登上皇位的在大唐的历史上还是头一份,好在郑荥历来就受到五位王爷的支持,而他又是李良指定的,通过李良来争取国公们的支持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兄妹二人经过简单的交流就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
在解决了这个首要问题之后就轮到第二个问题了,不过说到底,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又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对李良的安置。执掌镇国金锏、总领天鹰军团和无尘院,又对郑荥有拥立之功的李良如今还是个正六品的官职,这样的品级显然和他的身份、贡献以及手中掌握的权力是不匹配,可就在这个问题上兄妹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依照郑天虹的想法,应该在官职上设法对李良进行限制,而且他不是有可上打君王下打百官的镇国金锏吗,就让他担任一直因没有合适的人选而空闲多年的御史大夫一职好了。
说起来御史大夫这个官职还是比较大的,在最早设立这个官职的时候其权限相当于一个国家的最高监察官,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最早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那时御史大夫虽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但仍偏重于执法或纠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
在前朝之初御史大夫和丞相比肩,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由于御史大夫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不过到了前朝后期,皇帝为了独揽朝政罢黜丞相,而作为牵制丞相的御史大夫,相应的责、权、利也被大幅度削减。除了保留了监察百官,参奏不法官吏外已经没有实权了,就连俸禄也减少了四分之三。前朝灭亡后中原五国并起,各国的开国皇帝设置官僚系统的时候,按照各自的理念在继承了前朝的官吏体制的基础上都做了一些不同的调整。六部基本是原封不动的都保留了下来;只有燕国设立了百官之首的丞相,其他四国都没有了这个官职;而对待御史大夫一职,卫、丰两国直接就给省略了,将其职责分摊到了吏部和刑部,而燕国为了牵制丞相的权力不但设立了御史大夫一职,还将其权力进一步扩大。
反过来再说大唐,大唐虽然设立的御史大夫的官职,但又和前朝以及中原其他几国有很大的不同。在大唐,御史大夫和他下属的官吏们居住和办公的地点不在京师。而是在距离京城一千多里之外的一个名为御史城的地方。这座御史城是大唐立国后新建的一座全封闭的小城,内城是御史们居住办公的地方,外城驻扎着一千兵士。除了拥有独立的办公地点外,从高祖皇帝开始就赋予了御史大夫很多诸如可随时进宫面圣、无论身犯何罪也不会被判死刑、俸禄比六部尚书还要高上好几倍,在其去职后子孙三代之内免除各种徭役赋税,朝会时如果御史大夫说:“我要参人了!不能散朝!”就连皇帝也不能宣布退朝,哪怕这个朝会已经开了三天三夜……等等很多的特权,使之拥有了超然的地位。
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米饭,就连耶稣大佬不是也吃了顿晚餐就挂掉了吗。
在享有特权的同时,大唐的御史大夫也受到了很多的约束。其中让人头疼的就是一旦就任御史大夫,那么对不起了!往上数四代、往下数三代、同辈的当然也跑不了,用八丈长的大杆子使劲划拉吧,打上的打不上的凡是和任职御史大夫的这个人稍微粘上一点亲亲关系,统统不能在六部和军中任职。还有就是其担任御史大夫期间,其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除了不得从政从军外,亦不得经商,还必需要搬到御史城居住,务农的也只能在御史城外划定的土地上进行耕种。如此严格限制使得御史大夫在大唐成了一个舅舅不亲姥姥不爱,人见人烦的一个很不招人待见官职,那些世袭爵位的贵族自然是不愿意出任御史大夫了,不然的话就又是搬家又是要被七大姑八大姨之列的亲戚给骂死。
如果单单是这些也就算了,可是御史大夫的职责之中有个要命的规定,那就是每任御史大夫都有一个硬性指标,每年至少要对各个品级中十分之一的官吏进行调查,而且要对被调查官吏中不少于十分之一的官吏提起参奏。皇帝在接到参奏名单后,可保下四成的被参官员,而其他六成则必须根据御史大夫的建议进行处置。就拿正一品来说吧,大唐的一品官吏有六部的尚书、三大军团的主帅,加上御史大夫自己正好十个。如果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话,那么每年都会有一位一品大员因为御史大夫的参奏而丢官罢爵。而往下依次类推,每年都会有至少百分之零点四的官员倒霉,所占比重虽然看起来不多,但也基本上让官员们是人人自危,可以说御史大夫是全部大唐官吏的死对头!
当初高祖皇帝在给与御史大夫这些权限的时候,人们纷纷猜测其用意,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高祖皇帝为了对付十一员只能用功高震主这四个字来形容的武将而采取的逐个击破的手段。却没想到没过多久,那十一位功勋之臣全部被封为了不在御史大夫监察范围之内的国公。
面对这样的变化众人有点蒙了,而当御史大夫开始行使职权使大批官员被贬后,那些心中有鬼的大臣一小部分自己辞官归乡,而大多数留恋权势的官员则是纷纷向当时的太子爷哭诉,求太子出面请太上皇削减御史大夫的权力。
太子也感觉御史大夫这么做有点过了,就去找了高祖皇帝。
据说当时高祖皇帝是这么对太子说的:“过了?那过了?……小子,老子告诉你,那些个排着队从午门进来参加朝会的家伙,如果全都当作贪赃枉法的给杀了……说实在的……一定有冤枉的,可是如果间隔一个杀一个……他奶奶的……又有漏网的。弄个有独立司法权的御史大夫出来威慑一下他们,也是让老百姓少受点罪!小子,学着点,你老子我设立的这个御史大夫可不是一般的御史大夫——这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在线阅读
第 九十九 章 具有大唐特色的御史大夫
- 肉肉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