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 第20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血雾激射,那些家丁如同风吹麦穗般倒下一片,王川身上也是中弹,被打得踉跄向后摔倒出去。他到在地上时已是气绝,只是双眼圆睁,死死瞪着天空,满脸不可相信的神情!
    剩下的那些家丁都是尖叫一片,领队旗长冷酷的声音响起,又是一阵鸟铳的轰鸣,又有不少家丁被打翻在地。
    “给我搜,一间房子也别落下!”
    旗长一声令下,众将士鱼贯而入,开始在王川宅院中搜查起来,顿时引得王川的家眷一阵尖叫。
    这一天,青州府城内乱成一团,街巷上大批闹事的士子、商贾、兵丁和游手被打死打伤,许多人都被当街抓住。
    同时,城中数十官吏的宅院都被新军将士突袭抄家,凡是抵抗阻拦者,都被当场打死,一整天的时间里,城中到处都是鸟铳的轰鸣声,期间还夹杂着铁骑和大队兵马行进的声响。
    知府王从义躲在衙门里,脸色很难看。原本以为这场动荡很快就能平息,只是平常的抗议活动而已,可是没想到却牵扯到了奴贼细作上面。
    总兵府的人过来通报情况的事实,王从义还不相信,但是当局势逐渐失控,并且当王从义看到那份通奴名单的时候,王从义也不得不相信了。
    “杀人了,杀人了!”
    王从义脸色惨白的喃喃说道:“这个刘衍,还真是下死手啊,今后可怎么相处啊!”
    第三百章 人事安排
    这次罢课、罢市的闹剧平息很快,新军将士大规模抓人封店的行动也只持续了一天而已,当第二天早上,躲在屋内惶恐不安的百姓出门的时候,整个青州府城己经恢复了太平。街巷上已经变得干干净净,连垃圾都被扫了,原来地上的血迹也被清洗一空。
    要不是街上还有三三两两巡逻的新军将士战士,很多人觉得昨日之事就是一场梦。
    让当地居民欢喜的是,此时依然有源源不断的车辆不断进城,这些来自莱州府即墨营城的车辆上面,装载的都是粮米、油盐酱醋茶诸类货物。
    一个伙计甚至直接在路边就高声吆喝了起来:“买粮了买粮了,大伙快来买粮,这可是灵山卫王家庄内,王家粮铺的米面,那是青莱镇总兵官老泰山的粮铺,粮价比往日还低三成,决对物美价廉,货有所值啊!”
    周围的百姓闻言喜笑颜开,纷纷呼朋引伴宣扬开来,众人蜂拥前去买粮买物。
    知府王从义走到街上,身边跟着同知郭敏泰、通判韩金楚,十几个衙役跟在后面。
    此时三人眼见街市己经恢复太平,随处可见排队购买粮货的军民百姓,所有人规规矩矩,不敢争也不敢抢。街巷上还能看到巡视的新家将士,秩序井然。
    “府台大人,看样子,刘总兵的手段还真是惊人啊,一天就稳定了局势,顺带着将青州府上下的反对势力一举铲除,这份手腕放在山东都是独一份的!”
    王从义看了看说话的韩金楚,点了点头,算是赞同。
    “大人,咱们现在去哪里?”
    “走。”
    王从义说道:“咱们去总兵府见一见刘总兵吧,城中乱了一阵,首尾总要有个说法的。”
    韩金楚与郭敏泰对视一眼,二人都有些畏惧,不过想了想,自己也没做什么,便点头同意。
    此时刘衍正在总兵府内安排部下,青州左卫、青州中卫、青州右卫三个指挥使已经完蛋了,就意味着这三个位置都空了出来。
    刘衍直接任命左营都指挥使张义充任青州左卫都指挥使,任命右营都指挥使汪博充任青州右卫都指挥使,任命中营都指挥使沈拓充任青州中卫都指挥使。
    “你们三个今日便走马上任,第一件事情,便是整顿青州三卫的兵丁,裁撤老弱和兵油、兵痞,将可用之人整编进各营之中,正好补充各营的缺额。”
    “另外,本镇决定将青州左卫迁到西北方的博兴县,将青州中卫迁到东北方的寿光县,将青州右卫迁到西南方的诸城县,新军左营、中营、右营将士在整顿三卫原兵丁后,便开拔前往各自驻地。”
    汪博、张义、沈拓三人领命。
    刘衍继续说道:“管屯官张耒全面掌管青州府、莱州府屯粮事、田税征收事,钱粮官岳明、政务官赵民全面接管青州府、莱州府相应事务。”
    “指挥使田辉叙可在青州府、莱州府各州县招募良家子为兵,征召之人转为军户,并且分发相应耕地,具体事宜与管屯官张同知使协商。”
    “是!”
    刘衍将人事安排部署完毕后,忽然闻报青州知府王从义、同知郭敏泰、通判韩金楚来访,便笑着对众部下说道:“看来知府大人是坐不住了。”
    众人哄笑不止。
    “好了,大家各自去忙吧。”
    “是,总镇大人。”
    片刻之后,王从义、郭敏泰、韩金楚三人来到正堂上,刘衍笑着招呼三人落座。
    双方很是寒暄了一阵,可以用一团和气来形容,相互吹捧许久之后,王从义便谈起青州府的这场变乱。
    刘衍随即将突击审问黄明德、赵威、蔡应文、潘涂等官吏的口供拿了出来。
    “三位大人看看吧,本镇从各营中抽调夜不收,连夜对狱中看押的人犯进行审问,这些便是他们所有人的审结案卷!”
    “另外,本镇已经下令,将所有人犯的家财拨付给钱粮官岳明处理,所有人犯的家眷一律关押在军营内看管,等候处置。”
    刘衍看着皱眉翻看案卷的王从义、郭敏泰、韩金楚三人,继续说道:“本镇如此处置,不知道是否妥当,还请三位大人一同斟酌。”
    王从义看了几份案卷之后,便痛心疾首的说道:“此些贼人饱受朝廷恩义,不思报效,却做这等祸国殃民之举,实是狼子野心。”
    他骂了好一会,便对刘衍说道:“不过此次变乱,相关人犯,不知总兵大人准备如何处置?”
    刘衍说道:“此番变乱滋事体大,本镇以为应将一众案犯,以及所有的案卷,全部移交总督府,由卢督臣上报朝廷三司会审,请旨裁决。”
    对于黄明德等士子、文官等,身为青莱镇总兵官的刘衍没有处置权,抓捕的赵威、蔡应文、潘涂等指挥使,按大明律,也需奏请得旨。
    此番刘衍己经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不但彻底掌控了青州府的军权,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本地势力,现在也就没必要越厨代庖,那样就显得过于跋扈了。
    至于相关的人犯,刘衍已经准备移交给青州府知府王从义了。
    对于刘衍的态度,王从义颇为赞赏,至少在明面上,刘衍这个总兵官还是很尊重自己的。当然,越是如此,越让王从义觉得刘衍这人不简单。懂得适可而止,便是宦海多年的老官宦,也不见得有刘衍的心机谋略。
    现在青州府那么多的文官、武将被拿下,后续刘衍肯定还会对各处的乡绅动手,料想此事定会在朝中闹得沸沸扬扬。
    但事情己经发生了,最重要就是善后。如何将丧事办成喜事,对知府王从义而言是个挑战。
    刘衍已经定下调子,那便是青州府的反对势力必须连根拔起,不管是乡绅、武将、文官、士子,只要是反对刘衍整顿军政的,一律全部除掉。
    经过一番动荡,青州府内外至少有八十多家商贾、三十多家士绅、数十名文武官吏被刘衍扳倒。
    王从义、郭敏泰、韩金楚三人在过来的路上就合计过,刘衍抄没这些人的家产后,至少可夺得十几万亩的良田,过百万两的资财!
    三人虽然没有侵占军户的耕地,但并不代表三人不贪财,所以在话里话外也表露出想要分润一分的意思。
    刘衍笑了笑,当即表示愿意出银子,将青州府上下未来五年的应缴赋税,全部由刘衍出了。另外,刘衍还给王从义、郭敏泰、韩金楚三人每人一份大礼,具体的数额足以让三人喜上眉梢。
    由此,双方便达成一致:刘衍继续安排青州府各处驻军和相关官吏的人事安排,王从义负责向朝廷上报变乱之事,郭敏泰、韩金楚二人则全力配合刘衍的新政事宜。
    送走了王从义三人,刘衍也开始思考以后的商业发展,有了商会的介入,相信青州府和莱州府的商贾会老实很多。
    其实自从刘衍来到这个时代之后,便对明末的商人一直心怀防备。这不仅是因为明末商人普遍有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种种恶习。更因为此时的商人大多是流通型商人,非后世的生产型商人,难以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像后世商人那样开设工厂,都需要招募大批工人,规模大的,甚至可以解决几万,几十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且他们生产货物,创造价值。此时的商人,只是保持商品流通,有着收购与运输功能罢了。
    所以刘衍思考之后,也打定主意,以后在青州府、莱州府要鼓励商人开厂设坊,一方面可以促进就业、富裕百姓,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自己的实力,只有手工业发达之后,军工产业才能受到反哺。
    至于此番抄没的耕地,刘衍准备移交给管屯官张耒,下一步就是在青州府和莱州府招募百姓转为军户,这些耕地连同将来准备开垦的荒地,便是新军户的口粮田了。
    而那些查抄的钱财,便是下一阶段发展的资金了。
    当日,刘衍与王从义联名写就公文,向总督衙门、巡抚衙门禀报此事的前因后果。
    同时,刘衍与王从义还前往衡王府禀报了变乱之事,算是给衡王朱由棷一个交代。
    总督府内,卢象升看着公文不断摇头,参将卢怀英在旁叫道:“刘衍这脾气、胆略真是让人赞叹!这次一口气掀了三个指挥使,还有那么多的文官和武将、士绅,还砍了那么多学生商人,这胆子……”
    卢怀英说到半截便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了,接着他对卢象升说道:“督臣,此事闹到朝廷上肯定会有一番波澜,督臣怎么也得帮一把。”
    卢象升叹息一声,说道:“这事闹得太大了,还是看颜巡抚的意思,不过你放心吧,以现在的局面来看,朝中上下怕是没人敢动刘衍的,那小子,现在连我都要忌惮几分。”
    到这里,卢象升神情凝重,不知道想起了什么。
    巡抚衙门内,颜继祖看着这联名公文,第一反应是吓一跳,不过看看公文落款上的王从义名字,颜继祖放心不少,有王从义的联名,给刘衍也分担了不少火力。
    再仔细看一遍公文,颜继祖更是放心,这奴贼奸细、通虏资敌的大帽子一扣下,谁能说什么反对的话?唯一能让人苟病的,便是刘衍的手段过于粗暴,不过这已经是细枝末节,以他的武人身份也说得过去。
    随后卢象升与颜继祖商议了一番,也联名向朝廷写了一封奏章,为此番青州府城的变乱“收尾”。
    第三百零一章 新式学校
    九月初,青州府城。
    经过一番动荡之后,青州知府衙门和益都县县衙的情况也被刘衍所知晓,两个衙门的官吏都空缺了不少,但是王从义却没有什么好办法,短时间内是无法补齐人手了。
    “实力,归根结底还是要拼人才啊!”
    刘衍坐在书房内如此感叹,所及便有了一个想法:建学校!
    “我青莱镇的文官、武将必须要经过统一的培养,必须要与朝廷的育人方式区别开来。我要建新式学校!”
    刘衍打定主意,所及便开始了实施。
    五天后,刘衍将一众部下召集到总兵府议事,新军各营都指挥使、指挥使,王炆镇、田辉叙、张耒、岳明、赵民、鲍学镇、宋功明等一众文官、武官齐聚一堂。
    眼见众人到齐,刘衍便对众人说道:“此番动荡,足以可见地方吏治之败坏,为了防止我青莱镇的属官、武将也如此这般,本镇决定:在青莱镇各府、县建立新式书院!”
    众人闻言都是吃惊不小,毕竟兴建官学、教化百姓之事,都是朝廷的责任,应由礼部负责,青莱镇只是地方军镇,如果大力兴建所谓的新式书院,难免会有越俎代庖之嫌,而且也会让朝中上下侧目的。
    王炆镇犹豫了一下,而后说道:“总镇,有这个必要吗?咱们是军镇,只管练兵、剿匪,为朝廷戍守一方,咱们总不能连教书育人的事情都替朝廷做了吧?”
    刘衍当即反问道:“难道教书育人不是为了强军吗?”
    “本镇所说的书院,并不是现在那些只教授四书五经、圣贤文章的书院。本镇准备设立的书院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军事书院,专门教授行伍之事,本镇决定建立两所。一所设立在青州府城,名为青莱镇演武堂,专门对咱们青莱镇新军的各级将官和有志将士进行培养;另一所设立在即墨营城,名为青莱镇军事书院,这所书院专门面对全天下的有志之士,教授排兵布阵等学识,以及兵备打造、赞画学问等等,凡是和军伍有关是学识,这里都会教授。”
    “凡是从青莱镇军士书院顺利毕业的学生,都要到青莱镇新军各营中历练两年,两年期满后,便可以进入青莱镇演武堂进行进修,完成学业之后,便可以根据其具体的才干,在咱们青莱镇新军各部出任相应的官职!”
    听到这里,众人都是非常赞同。
    此时众人心中还都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思想,刘衍的这个想法一旦实行起来,便可以让青莱镇获得源源不断的将才,虽然和那些名将无法相比,但是青莱镇完全可以凭借这两所军事书院,获得大量的高质量基层将领!
    此时在座的众人都是聪明人,刘衍说完之后便都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便全都积极赞同。
    “这两所书院全都划归田指挥使管辖,学院所需的教官和先生,暂时由各部军中的将领和得力士兵出任,待到几年之后,便由两所书院的优秀毕业生出任!”
    指挥使田辉叙当即领命,脸上挂着笑意,好像是发了财一样。
    接着,刘衍又是说道:“此外,本镇还准备在青州府、莱州府建立义务教育制度,在每个县城建立一座小学,该县的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的识字男丁都可报名入学,学校除了教授众人识字和为人道理之外,还会教授天文、地理、算学、历史、当下时政等等,都是实干之学,学制为三年!”
    “在每个府城,都要建立两所中学,所有在小学学满三年、顺利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进入所在府城的中学;其中一所中学继续教授天文、地理、算学、历史、当下时政等实干之学,不过相对小学所教都是深奥许多;另外一所中学,则是教授农学、商学、工学等学问。”
    刘衍顿了顿,继续说道:“这些从小学毕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两类中学进行深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