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李玥 - 第七百一十八章 见梁建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又看到一些肉菜被送入院中,张阳心中不免发嘀咕,好奇问道:“吃多少了?太能吃了,难不成李世民让他们天天饿着肚子吗?”
    李泰笑着道:“姐夫随意,我还要入内看看叔伯姑姑们如何了。”
    这胖子又回到了院内,此刻院内又不知道怎么了,笑声此起彼伏。
    张阳看着远处的夕阳,从下午到现在送菜送肉已经有六七趟了。
    没想到李世民这帮兄弟姐妹们,如此海量,竟然能吃这么多。
    看来这场宴席不到夜里是结束不了。
    原来河间郡王先前的提醒是这么一回事,张阳觉得很扫兴,多半要明日才能让上官仪与他们说种蔬菜的事情。
    张阳揣着手一路走回家中。
    吃罢晚上的饭食,还要帮着媳妇给弟弟妹妹批改作业,李治连去括号运算都做不好,无奈又给打上几个叉。
    再看高阳的作业,看着她算式,连最被除数除商等于除数都还没吃透,更不要说交换乘数积不变的道理。
    甲乘乙等于甲……这丫头是怎么理解的。
    弟弟妹妹的作业错得一塌糊涂,张阳慢慢能够理解这些天媳妇的困难了。
    批改完作业,夫妻俩躺在床榻上。
    李玥手拿着徐慧母家从江南带来的书信,因徐慧要办茶叶与父家一系分家之后,江南望族间的声讨就一直没有停过。
    想要扩大茶叶种植也是举步维艰。
    当下要买下更多的茶山,又遇到了这些江南望族的阻拦。
    要不还是请夫君帮忙?
    说不定以夫君的人脉和地位,可以轻而易举地化解。
    正欲开口,却见夫君已经躺下睡着了。
    她气馁地将手中的书信放下,还是不能总让夫君出面解决困难。
    吹灭了一旁的油灯,李玥也躺下了,她坚信靠自己的能力可以办好这些事,到时候令夫君对自己刮目相看。
    刚躺下不久,却见夫君已经靠了过来,李玥惊疑竟然是装睡着。
    推搡间,只好有一人屈服。
    翌日,张阳神清气爽地醒来,看了一眼凌乱的床榻,心满意足。
    养成早起的习惯,天才刚亮堂的时候,一家人就已经醒来了。
    自从不用上早朝之后,也没有朝中的烦心事,最近也很久没有上火。
    简单应付了两口早饭,张阳匆匆下山。
    想要家里平安,以后打算做个富家翁,女儿是个败家姑娘,儿子是个败家儿,都由着他们了。
    家业要好,这大唐也要好好的。
    早晨的村子里很静谧,各家各户都起来得很早,上官仪一出家门就见到了张阳。
    “县侯,听闻宗室中人昨日已经到了。”
    张阳点头道:“我正想与你说这件事。”
    上官仪穿着朴素旧衣衫,衣衫上还有一些补丁,其实骊山给他的工钱一直很多,一个月五贯钱,还有每年的分红少说十几贯钱,如此他的日子还是这么地清贫。
    他家里已经有了一个儿子,想着他成婚也有些年头了。
    两人走在村子里,上官仪皱眉道:“县侯打算如何安排这些宗室中人。”
    随着这两年的粮价的下跌,田亩的价值也会下降,将事情的安排与上官仪说了一遍,可以先从一部分富余的田地中种植蔬菜,关中已经是菜比肉还要贵的时候。
    坊间寻常人想要吃口菜,要不就是去外面找萝卜吃,要不就是挖一些野菜。
    现在需要大规模种植蔬菜,以此来弥补关中蔬菜不够的问题。
    还要在荒地上种植树木,退耕还林很难,但总要有人做,这大西北要好起来呀。
    将事情一步步说给上官仪,他一边记录着好奇道:“这些事情县侯可以与宗室中人当面说。”
    张阳停下脚步,“在宗室面前,我露面不太好。”
    外戚与宗室确实不能走动太多,再加上李道宗的事情在前,上官仪便明白了张阳的忧虑。
    他点头道:“县侯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带着他走到李孝恭家门前,当门打开,里面是一片狼藉,桌案上残羹肉菜都还放着,地上都是酒坛子。
    上官仪一时间竟找不到地方下脚。
    晌午的时候,疯狂了一天一夜的宗室中人才醒来。
    众人得知这位骊山县侯不亲自来谈,而是请了一个太府寺少卿前来与他们说话。
    当大家从昨日的酒醉中醒来,看向门外便是一个年轻人笔挺的背影。
    没错,张阳甚至没有给他们一张脸,而是留给宗室中人一个背影。
    这个背影显得萧条,但却立在门前,也象征着骊山巨大的财力。
    李道宗小声问向李道彦,“他平日里也是这样,以背影示人吗?”
    李道彦也压低声音回道:“这骊山县侯平日里倒不是这样,是个很随和的人。”
    李道宗稍稍点头,众人收拾了一番,这才开始听上官仪对蔬菜耕种之策的讲解。
    期间不少人回头看去,见那骊山县侯的背影依旧在门外。
    等众人敲定了田亩之事,上官仪本想着各家出一两亩地也就够了,在场宗室中人有李孝恭,李道宗,李元礼,李道明,再到小辈李道彦,姑姑辈从安阳公主到丹阳公主,甚至还未出嫁的衡阳公主。
    宗室中人足足有二十三位,每人出个几十亩就足够了,宗室的这些兄弟姐妹平时虽然各自有矛盾,但因为李道宗的事情,宗室中人对李世民都有所忌惮。
    大是大非面前,只要有李孝恭在,众人愿意同气连枝,说到底都是同族兄弟姐妹。
    李孝恭一辈更是当年的宗室四将,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二哥,在宗室内的地位举足轻重。
    现在骊山帮助李道宗脱罪,宗室大哥李神通过世了,现在宗室兄弟姐妹地位最高的也就是二哥李孝恭了。
    宗室中人确实欠骊山一个人情,再有李孝恭出面牵头,大家都很豪爽。
    宗室欠骊山的人情就此还清了。
    众人各自家中都有田产,多数都是李渊那时候赏赐的。
    各家各户能够拿出来的田产也不少,上官仪吃惊这些宗室中人,每人竟然可以拿出一两百亩地,而且都愿意画押写字据。
    又不是送田产,也不是买田产,只不过帮忙种一些蔬菜,这些事情就算是过了头,也不过是被朝中言官弹劾几句,大家被弹劾的还少吗?都已习惯。
    等有人回头看向门外,发现那个身影已经不在了。
    上官仪核算了一番,总计三千七百五十一亩六分地可以用来种菜。
    自任职太府寺以来,上官仪由衷感到高兴。
    李孝恭与李泰将这些人都送出了村子,至于宫里的人会如何问这些宗室为何会齐聚骊山,到时候就说是来面见太上皇的。
    张阳看着上官仪递来的一份份田契。
    李孝恭颔首道:“如此一来,宗室欠你的人情也就两清了。”
    看这小子还在为了这些田产欣喜,李孝恭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着急,“又不是将这些田产送给你。”
    “河间郡王有所不知,这是我们工作的重大突破。”
    “你……”李孝恭欲言又止,怎么想都觉得这件事很亏本,索然一叹又离开。
    李泰在一旁坐下,也是眉头紧锁,“姐夫,皇叔的意思是你不该用这些田产来还人情的。”
    张阳将田产契约交给上官仪,让他去安排接下来的事宜,张阳笑道:“马上就要入春了,不在今年将事敲定下来,来年如何开展工作。”
    “皇叔的意思是,宗室欠骊山人情该用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用在太府寺的事情上。”
    “胖子,你有没有想过,你父皇一直都在限制宗室,将来宗室的话语权会更好吗?”
    李泰摇头,宗室的话语权只会越来越小,自汉以来便是如此,往后更是如此。
    如此与他们换田产,虽说与宗室的人情两清了,但心里更踏实了。
    宫里,李世民得知了这一次宗室中人齐聚骊山,要说是因为李道宗,宗室这么多人去骊山看望太上皇也无可厚非,过了这年关,来年他们要见李渊指不定要什么时候。
    皇帝觉得现在宗室还算是老实,这种事情也就当默许了,并且让宗正寺的人立下规矩,往后再去骊山需要宗正寺允许。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世民也知晓了这一次宗室齐聚骊山,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将部分的田产交给张阳,用来做太府寺来年的种植蔬菜,甚至还拿去了几片水塘。
    得知张阳这一年一直在为太府寺的事情发愁,此时李世民没有表态,反而有种将观其变的态度。
    李世民也不愿意宗室欠着张阳人情,如今两清了反而更好,只不过种一些菜而已,也是为了太府寺的事,都是为社稷没什么不好的。
    张阳的朋友越多,皇帝越不高兴,张阳越被孤立皇帝越放心。
    李世民叹道:“张公瑾教出了一个好弟子呐。”
    李君羡走入殿中,躬身禀报道:“陛下,太子一家去骊山,说是要去看望太上皇。”
    闻言,李世民看着奏章点了点头,“皇后安排的。”
    皇后对现在的太子妃很满意,尤其是在修建大明宫这件事上,是皇后让他们一家去骊山,向张阳与玥儿道谢。
    李君羡慕又道:“是梁建方护送太子一家前去的。”
    只是太子一家去,倒也没什么,梁建方凑什么热闹?李世民疑惑道:“今天不是梁建方奔赴安西都护府的日子吗?”
    “是昨日,梁建方去一趟礼部,见了许敬宗,昨日太子也在礼部,三人多半是见面有过商谈,才有今日去骊山。”
    李世民颔首道:“朕知道了,派人继续盯着骊山。”
    “喏。”
    此刻骊山,有了宗室的相助,张阳这两天的心情好很多,太子一家来到骊山都是自己去迎接的。
    李承乾介绍道:“这位就是右武卫的梁建方,乃是尉迟大将军帐下的一员骁勇的裨将。”
    “末将梁建方见过县侯。”
    张阳客气道:“将军不用多礼。”
    梁建方年岁在三十出头的模样,一脸的大胡子,鼻子往下就看到嘴和下巴了,长得壮实,一身的甲胄,腰间配着一把横刀。
    先是抬眼看了看这位在长安颇有传闻的县侯,梁建方依旧躬着身子,“末将受陛下之命与段志玄父子共同驰援波斯,昨日去见过礼部尚书许敬宗,不知县侯可有指点?”
    张阳揣手,神色多了几分严肃,“你知道吗?波斯人与大食人来往交易多用金币,波斯以西一直到大食地界的西面,有一处波斯的海湾,那里是一处非常富饶的地界所在,礼部驰援波斯并不只是为了救波斯。”
    说罢,张阳递给他一个罗盘,“这是我们骊山的指南针,你且带着。”
    “喏!”
    梁建方还站在原地。
    见他还有话想说,张阳颔首道:“有什么疑惑你直说。”
    梁建方深吸一口气,再问道:“敢问县侯,裴行俭手中有多少兵马?”
    “我在任礼部尚书之时,裴行俭手中有五千关中兵部兵马做人手,他们出了西突厥之后,到了波斯地界应该有三万兵马,其中多数是安西军与高昌兵马,还有不少突厥人,具体的情况你去波斯就知道了。”
    “对了。”张阳一拍脑门差点忘了,“阿史那杜尔也在那边。”
    梁建方朗声道:“此去波斯,陛下还有其他事宜交给末将,恕不能告知县侯,还请见谅。”
    张阳索然一叹,“我已不是礼部尚书,不过是个闲散的太府寺卿,西去波斯事关重大,自然不用告诉我,你且自己去办便好。”
    难得见到这么豁达的人,梁建方先有错愕,后又道:“末将先行告辞。”
    “慢着。”张阳又嘱咐:“等你到了安西都护府多半是来年的二三月份,在安西都护府留到夏季再去波斯,关外气候不比关中万事小心。”
    “末将谨记,定会扫平大食人,不忘县侯嘱咐拿下波斯人的海湾。”
    梁建方走了,走得很坚定。
    张阳发现自己与朝堂的距离越来越远,他没有说几时要到河西走廊,要带多少兵马去安西都护府,也不说与安西都护府的段志玄,段瓒父子会合之后能有多少兵马。
    李世民终究还是对波斯这块肥肉下嘴了。
    自张大安拿下了高句丽王都,带回来高句丽王与渊盖苏文。
    张阳心中庆幸,给这个皇帝灌输了这么多年的野心,这一次他没了辽东的后顾之忧,终于开始谋划西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