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难大唐张阳李玥 - 第四百七十七章 夫妻俩批复奏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着话鱼已经咬钩,李世民钓上一条巴掌大的鲫鱼,放入一旁的竹篓中。
    孙伏加担任大理寺少卿也是尽职尽责,能查到外交院也在意料之中。
    就连皇帝都和我是一伙的。
    查?你怎么查?有本事把天可汗也查了。
    与其说在皇帝面前兢兢业业,不如和皇帝一起挣钱。
    皇帝也是缺钱的,好不容易把李世民的雄心壮志奶起来了。
    皇帝有了雄心壮志,想要开疆拓土之心,也不枉费自己追着奶了这么久。
    “以前的月氏一脉住在祁连山北昭武城,后来他们迁徙到了尹犁河一带,留存下来的就是昭武九姓,如今这一族游走西域各国成了商贾。”
    李世民皱眉道:“你绑走一个使者做什么?就算他是昭武九姓中人,有必要吗?”
    张阳小声道:“有呀,他们有钱呀?”
    李世民冷哼道:“比得上东海那个岛上的银矿吗?”
    张阳看了看四下,“有水吗?说了这么多口渴了。”
    小太监很懂事地递上两碗茶水。
    张阳拿过一碗喝下润口的茶水,“银钱多少无所谓,重要的是生意渠道,难道陛下不想开拓市场吗?”
    说开拓市场有些复杂,也不知道皇帝能不能听懂,生意场上的事情很多时候销路并不是花多少银钱可以买来的。
    开拓西域乃至波斯以西的销路需要长久地经营。
    而昭武九姓这些商贾之人就是现成的销路。
    李世民琢磨着,“你说的开拓市场是将西域种出来的棉花低价收来,做成棉布再高价卖出去?”
    “陛下要这么理解,倒也不是不可以。”张阳点头,“嗯。”
    李世民沉声道:“大理寺查问得如何,朕会帮你挡着,平时你的人做事手脚要小心点,若是真被别人拿住了把柄,朝中这么多人看着,朕也不好帮你。”
    “让陛下费心了。”
    “下一次外交院的银钱……”
    “会有分红交给陛下的。”
    李世民稍稍点头。
    别和皇帝谈感情,与皇帝谈感情是最无用的,除了当年的秦王府的旧人。
    当年的人李世民多少会给一些情面。
    一不是当初征战天下的功臣,也不是秦王府的旧人。
    要基础没基础,要情分没情分。
    空谈理想与皇帝论功劳?
    不如与皇帝分赃。
    这个世界还有很多的财富等着大唐去挖掘。
    正打算回去,刚回身走两步,再次走回来。
    李世民瓮声道:“又怎么了?难道还要朕杀了孙伏加,帮你杀人灭口吗?”
    张阳笑道:“在下不好杀生。”
    “呵!”
    李世民冷笑一声,又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这小子还一副良善模样。
    “臣最近听朝中的风声,陛下该不会真想去泰山封禅?”
    “朕还没这个打算。”
    “那臣告退了。”
    李世民坐在兴庆殿好一会儿,想起刚刚的谈话又心烦地换了坐姿,随后丢了这个手中的鱼竿。
    看陛下要起身离开,王公公起身又道:“陛下,这是不钓鱼了吗?”
    李世民没回话,径直走入殿内。
    两个小太监低着头走来问道:“这些鱼要怎么办?”
    王公公回头看了眼池子,“一潭死水,这些鱼放在池中早晚会死,都捞出来杀了。”
    “喏。”
    几个太监闻声办事。
    帮太子办完事,张阳正想回家,不远处站着一个人。
    来人正是长孙无忌,他身边还有一个小吏提着一个包裹。
    装作没看见,张阳正要走出承天门,那小吏两步就拦住了去路。
    停下脚步看着对方,又看了看长孙无忌。
    张阳皱眉道:“赵国公是有什么事吗?”
    那小吏递来一个包裹,“这是张侍郎今天需要批复的奏章,赵国公念侍郎第一次来赴任这才特意准备,寻常时候都要当天批复,这一次便让侍郎带回家批复,明天下朝一早放回中书省便可。”
    张阳皱眉接过这个包裹,沉甸甸地看来其中数量不少。
    长孙无忌带着些许赞赏的神情,“老夫听太子说了,你能说服襄州的乡绅,可在中书省要应付的事情众多,不比你在礼部轻松。”
    “在礼部你只需要管好礼部的事宜,可在中书省下,许多政事朝中六部九寺皆要涉及,不论是派兵还是赋税又或者是科举,朝中正是用人之际,老夫向来欣赏有能力的人。”
    言语谈吐间带着压力,就差没说让我跟着他混了。
    这是开始拉拢了吗?
    张阳皱眉看着对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赵国公!”身后又传来话语声。
    张阳回头看去是熟人,再仔细一看这不是褚遂良吗?
    褚遂良穿着一身灰色官袍,一手拿着官帽,他先是行礼,“张侍郎初到中书省任职,赵国公这就着急收人了?”
    长孙无忌颔首道:“老夫没有收人,只是来告知他中书省的规矩。”
    褚遂良又道:“当初岑文本只是如厕一趟,便被赵国公收入麾下,这件事房相到现在还记得。”
    长孙无忌板着脸。
    张阳站在中间心头暗想,果然还是卷入了朝争之中。
    “他初到中书省任职,老夫前来嘱咐两句,难道房相就不想将他收入麾下?”
    听这话……
    张阳心头暗想,怎么?咱们大唐的官吏说话都这么直白的吗?果然大唐文人豪放不羁。
    长孙无忌又是看了眼褚遂良,这才作罢离开。
    张阳手里还提着一包裹的奏章,看来回家还要加班。
    等人走远了,褚遂良叹道:“中书省不比礼部,要总领六部还要兼顾关外关内形势,一直缺少能够办事的能人。”
    张阳稍稍点头,“多谢褚兄解围。”
    褚遂良摆手笑道:“不必言谢,在中书省张侍郎还要谨言慎行,你身系整个礼部,还有外交院,这两年对外办成了许多事,谁能拉拢你,得到了一个能人,等到整个外交院,敢问这等好事,谁愿意错过。”
    张阳挠了挠自己的下巴的胡渣,“怎么?房相派你来拉拢我?”
    褚遂良跟上两步,走出承天门,“一切全看张侍郎自己选择,当初在骊山还是张侍郎相助,让下官能够见到欧阳询老先生,这份人情一直铭记在心,只要张侍郎不愿意被拉拢,下官找个由头应付一下房相便可。”
    “那就多谢褚兄了,在下现在只想帮郑公把手头这些事办好。”
    “也好。”
    俩人一路走向朱雀门,也有官吏忙完了一天的事情,三三两两地离开。
    张阳小声问着,“咱们朝中也分派系吗?”
    “朝政难免有意见不合之处,六部可以各司其职,可在中书省不然。”褚遂良慢声讲着,“现在的中书省分为三派,以赵国公为首的一派向来主张维稳办事,也就是当初处置卢承庆的桉子,郑公主张严办严惩,而赵国公主张给予宽大处理,以免地方士族抵触过大。”
    “而房相这边相对居中,最后不知道是谁向陛下进言,让唐俭也被贬官,最后也只能留了卢承庆一条命,下放河西生死看天意。”
    张阳了然点头。
    褚遂良又问道:“当初到底是谁向陛下进言的?”
    张阳尴尬一笑,“呵,我怎么知道。”
    又和褚遂良聊了半晌,听他说了现在中书省的情况,自从陛下登基以来,朝中的官吏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
    以前是高士廉掌握朝政,现在高士廉离开,能走的官吏都走得差不多了。
    几番权力交替,李世民布置完朝堂,现在中书省已然是三足鼎立之势。
    赵国公在朝中的人脉最好,人手也是最多的,还能管着弘文馆,但凡有才学者入弘文馆都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
    其次就是房相,房相手中能人亦是不少,在六部之中名声是最好的,这次科举主办,首官就是房相。
    最后就是郑公魏征,魏征处事果决也最严厉,手中的官吏不多,掌握着御史台,人缘也是最差的,手中的人手主要是给事中刘自,张行成为主要官吏,手中人手最少,除了这两人就剩下了三两小吏。
    张阳走回家中,媳妇正带着两个弟子在做饭。
    看她们手忙脚乱的样子,做个饭愣是有了要打仗的架势。
    “呀,夫君回来啦。”李玥擦了擦手走上前,又帮忙拿下包裹,“饭食过会儿就好了。”
    张阳瞧了眼女儿,她正趴在熊背上睡着。
    小熊趴在羊毛毯子上,一动不动就怕惊扰了小主人睡觉。
    张阳抱起自己的女儿,她睡眼惺忪还未完全清醒。
    小熊舒展四肢使劲晃了晃脑袋,走到院子里等待吃饭。
    温热的布巾扑面而来,擦了擦脸之后,小清清这才完全清醒,伸手抓着自己父亲落在肩膀上的长发。
    李玥和俩丫头将饭菜端上桌,一家人便坐下来吃着饭食。
    “这包裹里是什么?”
    张阳解释道:“朝中的奏章,说是没批复完让我带回家,明日一早再送过去。”
    李玥打开包裹,入眼有一卷卷竹简的,还有一册册纸张的。
    条件好的可以用纸,条件差的用廉价的竹简朝中也一样收。
    现在骊山还没有将空白纸张拿出去卖,长安城的纸价依旧是老样子。
    按照最初的打算,用夫君的话来说还没到图穷匕见之时,就靠这么点底子与三两项技术,骊山也还没到可以与世家对抗的程度。
    饭后,李玥尝试用稀饭来喂孩子,不过她吃得很少,三两口之后便有些抗拒了。
    杨婶低声道:“孩子还在长,不能着急。”
    李玥只好先放下碗快。
    最近媳妇总是涨的慌,夫妻俩回到房内给她按了好一会儿,这才舒服用心一些。
    李玥看着自己的濡汁被夫君拿来泡脚,也是愣神好一会儿说不出话来。
    她换上宽松的睡衣,羞愧难当地扶着额头,“要不倒了吧。”
    张阳手里还拿着要批复的奏章,“倒了多可惜。”
    说完话,他又加了一些热水。
    两个小丫头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早早回到房间去做题了。
    孩子正是换食的阶段,也只能慢慢让她适应。
    李玥洗漱了一番,披着湿漉漉的头发,“我帮夫君一起整理。”
    说完话她也在一旁坐下来,不顾湿漉漉的头发披散着拿来一卷奏章。
    安静的家中,孩子偶尔还发出一两声笑,她的小手抓着小熊的耳朵。
    杨婶看着夫妻俩并肩坐着,为了政事看来是要熬夜了。
    一大摞的奏章没这么快可以批阅完。
    她将油灯拔亮,抱起孩子耐心地哄她入睡。
    李玥一手提着笔手里拿着奏章,皱眉看着,“夫君,嘉峪关的建设每月都会汇报朝中吗?”
    “确实是这样。”张阳侧目看了一眼,这卷奏章写的就是骊山劳力安排的事宜。
    李玥思量着,“可否用我们骊山那般分班分组的方式?”
    “应该可以。”
    她点头提笔写着。
    张阳看着自己的这份奏章,是朔方送来的,漠北薛延陀时叛时和,对周边部族也是如此。
    以白道川为界分为漠北和漠南,现在的东突厥都在漠南一地安顿。
    夷男可汗其子多弥可汗已经即位。
    按奏章的说法,此刻薛延陀人心未定,多弥可汗生性残暴,应当在其未壮大之前扼杀,大唐乘此机会拿下薛延陀六府七州之地。
    往下看还有各级官吏的评语与论述,直到最后才是中书省的批复。
    一级一级往下看,简而言之就差没说楼上说得对,楼下附议,楼主有病……
    如果是魏征来批复的话,这等奏章应该交给陛下再来商议。
    张阳写下,夷男可汗生死未知,多弥可汗有篡位之嫌,应当派人问责,并且主张可汗之位的正统与继承名分,如有内乱再攻之,事半功倍矣。
    夜已经深了,张阳又拿起一份奏章,这份奏章写的是田亩之策,说的是让突厥人给关中人耕种……
    各地官府为了吸引朝堂的注意力怎么什么想法都往朝中去送,这无疑就是给朝堂增加工作量。
    先不说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就算是让突厥人来种田,中原自己的粮食都不够吃,还要分给突厥人?
    人家只会放牧哪里会种田?这项技能就没有。
    张阳写下批复,脑子有病四个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