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大秦 - 第29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去年,陛下将儒家驱逐出朝堂,李丞相更是直接上书,对儒家的一些典籍进行焚毁,甚至还颁发了焚书令,未尝不是想削弱儒家对底层的影响力,但关中或许能够做到,但关东呢?”
    “而且此法真能起到效果吗?”
    “这些年,关中跟关东进行了数次人口互迁,眼下关中老秦人数量,其实相较于关东来的新秦人数量并未多出多少,而且家中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在这种情况下,只怕不少老秦人也渐渐受到了儒家影响。”
    “儒以文乱法。”
    “自从关中跟关东进行了人口互迁后,关中的治理难度是越来越大,关中的法制体系也日渐崩坏,甚至越来越多人对法律淡漠,然朝廷又何曾真的做错了什么?”
    “根由就在人心浮动了。”
    “儒家思想作祟!”
    “这些关东人饱受儒学影响,潜移默化也影响了关中的老秦人,让他们对秦律渐渐生出了几分不信任,甚至是感到了一些严苛冷酷,因而这种局面若是不尽快扭转,老秦人跟大秦离心离德,恐就只是时间早晚。”
    “所以扶苏对军中士卒的解决之法便出于此。”
    “这也是从李丞相的建议中得到的灵感。”
    “从根本处出发,从底层着手。”
    “简明扼要。”
    “入学!”
    “放低秦人入学资格,降低秦人接受法令的门槛。”
    “过去唯有进入学室的青年,才有机会接触到大秦律令,才能学习到律令法条。”
    “这种情况当做出改变。”
    “过去唯有大夫级爵位的家庭才能供得起一个学室子弟,今后这个条件将会大幅降低,不过学室要分为初高两等,高等依旧保持原状,而初等的条件,将降低到上造、簪袅,不过达到上造爵位的人大秦至少有几十万,因而真正的准入标准是上造跟簪袅的临界。”
    “上造只是有资格,但想让自家子弟入学,还需满足额外的条件。”
    “如此不仅能解决军中部分功赏问题,还能让法制深入人心,加深秦法在关中的影响力,同时借助此法也能为大秦培养不少底层官吏,可谓一举多得。”
    “这些秦人子弟今后学的是法、是律,行的是律文,法令。”
    “如此也能不断蚕食被儒家影响的底层,夺回朝廷本该独有的对底层的控制,继而将儒家对天下的荼毒一步步的清扫出去。”
    “从而彻底巩固秦之法制!”
    扶苏说的很是振奋。
    他深知‘入学’对天下的影响。
    不仅对关中有影响,对关东同样有影响,随着关中的稳固,这一套体系注定会传至关东,到时关东也有机会了解到秦律的真实情况,甚至关东的秦人也有资格学习掌握到秦律,在此等情况下,关东秦人又岂会那么轻易受到儒家蛊惑?尤其会被儒家轻易说动?
    底层的阵地,若朝廷不去占领,就会被其他人占领。
    过去朝廷忽视了。
    但现在朝廷岂能再忽视?
    听着扶苏的慷慨陈词,众朝臣却是齐齐沉默。
    降低识文断字的标准。
    将学习法令律条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只是这么多人入学,朝廷会多出很多支出,不过相较于杜赫担心钱财,其他人倒是对扶苏的建议有些耳目一新的感觉。
    扶苏着眼的不是功赏本身,而是放在了其他地方。
    例如这些黔首民户的子弟上。
    这其实是他们过去没有考虑到的。
    而且扶苏已说的很明白了,此举一来是减少军功爵需田宅的情况,二来也是为了加强及深化关中地方律法的推广跟宣传,三来也是极力的打压了儒家对底层的渗透。
    而且初等学室跟正常学室是不一样的。
    这些从初等学室出来的人,也仅仅是知晓一些律令,识得了一些文字,但也仅仅如此,若是为吏,依旧只能从最微末做起。
    反倒给朝廷提供了不少的底层官吏。
    大秦本就官吏欠缺,虽然这些官吏,正常而言是不符合官吏的任选标准的,但相较于关东对秦律的一窍不通,这些从初等学室出来的官吏,至少了解秦律,知道一些秦律。
    这显然比过往的官吏更合适。
    不少官员思索了一番,最终将目光看向了李斯。
    方才扶苏已说的很清楚,他之所以能想到这个解决之法,其实是从李斯提到的主意中想到的,因而对于扶苏的建议,李斯更有话语权。
    所有人都在等着李斯开口。
    李斯淡淡扫了眼四周,自是清楚这些人的想法。
    扶苏的建议,属实令他有些惊讶。
    甚至有些出乎意料。
    他过去的确提及过‘国家之学不能立足’,但并未就此深究,只是想借此打压儒家,然扶苏却举一反三,就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还提出了更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这让李斯心中深感欣慰。
    而且扶苏说的不无道理,儒家之所以能这么猖獗,就是因为他们对底层影响力一直在,所以才敢这么有恃无恐,若是朝廷加强了对底层的控制,儒家也将彻底一蹶不振,朝廷也能借此不断巩固秦法在天下的影响力。
    最终实现天下一治。
    不过李斯并未轻易开口,而是在脑海不断权衡着。
    他身为大秦丞相,对朝廷的影响很大,也很容易影响到其他朝臣的判断,因而自己的言行举止必须考虑万全,在一阵沉思后,李斯还是点了点头。
    他认可这个解决之法。
    也的确认为这是一个可行之法。
    然而就在李斯准备开口时,一旁却有人提前开口了。
    “臣对殿下之法不敢苟同。”
    此话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引得众人侧目,众人齐刷刷看向发声处,惊愕万分的盯着这位枯瘦冷峻的少府。
    杜赫对四周的异样似目光浑然无觉。
    他径直站起身,面色恭敬的作揖道:“臣作为少府,执掌天下钱粮,对殿下之法,有不同意见,也实在不敢轻易赞同。”
    “臣斗胆!”
    第225章 投其所好!
    扶苏冷冷看着杜赫,脸色阴沉的可以滴出水来。
    他又何尝看不出来,李斯其实已经被说动,只要李斯开口,此事多半就定下了,但随着杜赫的突然开口打断,此事恐就又多了一些变数。
    他虽然心中恼怒,却也并未因此发作,只是冷声道:“杜少府是有何看法?”
    杜赫面不改色,仿佛对此毫无察觉,沉声道:“臣其实对殿下之法,也是深感认同,只是臣毕竟执掌大秦钱粮,也要为朝廷考虑,臣虽不知爵位天下位于上造、簪袅爵的有多少人,但想来至少也有数十万之众,这么庞大的数量,朝廷想担负起这么多学子入学,恐非是易事。”
    “臣正是考虑到这些,才敢斗胆说出意见。”
    “请殿下恕罪。”
    杜赫身姿放的很低,也辩解的有理有据。
    他作为少府,的确当以钱财为重,这么多学子要入学,对于钱粮的耗费定是海量,而从扶苏口中,他又何尝听不出其中深意,这是为了解决部分田宅功赏的,这也意味着这些学子入学全都要朝廷来承担的,这么庞大的数量,朝廷哪能承担的起?
    扶苏微微颔首,对此也颇为认同。
    他开口道:“少府考虑的是,如果想设立初等学室,势必要考虑朝廷财政,不过少府或有所不知,扶苏口中的初等学室,并不会教现在学室的东西,只会教最为基础的识文断字,而且诸位或许已有所耳闻,吾弟高、将闾等几人,前段时间一直在编纂新的识字教材。”
    “这些教材是有别于过去朝廷定下的《仓颉》《爰历》《博学》的,而是以隶书为范本,辅以一定的标识句读加以引导,以法令为基础,编纂出的新教材,其学习成本相较于正常学室,会大幅降低,而且教的内容也极为有限。”
    “并不会真如学室一般造价高昂。”
    “而且少府或许理解错了一件事,入学的学子除了对家庭爵位有限制,同时对年龄也有限制,年龄是在八至十三岁范围,若是没有达到标准,则不能在第一时间入学,这无疑是将原本集体入学的时间一下子拉长到了几年甚至十几年。”
    “这同样对朝廷的负担将会大为减弱。”
    “另外。”
    “在这大半年里,我已将官山海落实下去,通过官山海之策,朝廷比过去会多收上不少的商税,这些钱财日后都可用在学子入学上,相较于其他解决之法,我的确是认为入学这个法子更为切实有效。”
    扶苏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听完扶苏的解释,其他朝臣却眉头一皱。
    他们自是听出了一些意味,扶苏或许很早就在谋划了,不然公子高、公子将闾等人又岂会提前去筹划新的教材?只是隶书毕竟成型没多久,很多文字都没有完善,加之大秦的正式文字是秦篆,扶苏此举无疑跟原本既定的大政背离了。
    而且《仓颉》《爰历》《博学》是陛下定下的三篇千字识字文。
    扶苏之意却是全部不用。
    这无异是在否定李斯、赵高跟胡毋敬。
    还有什么标识句读,他们完全没听说过,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疑惑。
    相较于其他人的疑惑,杜赫更多的是不满,官山海收上来的钱粮,按理当归于少府管理,眼下扶苏轻飘飘一句话,却完全是将这些钱粮视为己出,根本就没有想过跟自己这少府商量,这让杜赫心中不禁感到有些恼火。
    那可是价值数百万金的钱粮。
    是钱!!!
    杜赫道:“殿下之法,相较于其他办法,的确是目下最能让人接受的了,而且也是与众不同,没有再着眼于黔首士卒本身,而是放眼在了民户家庭,也极大可能得到士卒的认可,只是殿下所为,太过不同寻常,也相较于过往朝廷的大政,有了较大的转向。”
    “臣心中实在有些担心。”
    “此外。”
    “殿下的心思实在过于胆大。”
    “然而就算如此,恐也并非所有士卒都会同意,因而只怕殿下还需对其他的士卒加以应对,而且最为数量庞大的是公士,这些人对田宅的需求也是最大的。”
    “若只有这一个解决之法,恐难以支撑起数十万的择换。”
    闻言。
    李斯目光深邃的扫了杜赫一眼。
    杜赫的话外音他听出来的,这番话其实不是说给扶苏听的,而是说给他们听的,眼下扶苏已胆大到想要改变当下大政,而这还仅仅是只能择换部分士卒的功赏,以扶苏眼下的情况,只怕还有后续,到时要求的只会更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