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 - 第51章 虞世南的打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儿子的挑衅,李二陛下终究还是没能忍住。
    可就在他准备起身走下台阶,亲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上演一出“李二教子”的戏码时,魏征却在此时站了出来。
    “陛下,臣觉得,我们该向高句丽递交一份国书,勒令对方将前朝将士们的遗骸送回来。”
    这掷地有声的一番话,使得李二的脚步为之一顿。
    而殿上,察觉到情形有些不对的李宽,已经默默挪动了几步,站在了距离大门一条直线的位置。——若是待会儿再有异变,自己先跑了再说。
    “魏卿,你是认真的?”重新坐回到龙椅上的李二,狐疑地看向魏征,作为真正讲求战争实用主义的李二,他从来都只相信一个真理:战争,作为政治的延续,往往要解决的,就是那些用嘴巴解决不了的问题。
    比如迎回前朝将士们的骸骨这件事,在李二看来,就是嘴巴解决不了的事。
    自己不动用武力,是绝对不可能达成目的。
    “陛下,不管高句丽答不答应我们的要求,大唐对其强硬的姿态,我们必须摆出来。就算暂时没能达到目的,可将来万一动起手来,大唐也并非师出无名。”魏征躬身向李二一礼,道出了自己真正的意图。
    要么现在你把遗骸给我送过来,要么将来我亲自带兵过去。
    怎么选,你高句丽可得仔细掂量。
    “陛下,臣觉得魏大人说的有道理。”一直就默默关注事态发展的萧瑀,此时将身边的裴寂交给了褚遂良,自己出班站定,向李二躬身致礼,表示自己同意魏征的想法。
    “陛下,臣附议。”杜如晦,这位被李宽五杀收尾的治世良臣,再一次坚定不移地站了出来,支持他认为正确的那一方。
    “陛下,臣也附议,此举大善,且稳妥。”房玄龄在思索再三后,同样表示了对魏征的支持。
    文官表了态,武将们自然也知道该如何了。
    从尉迟恭开始,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张公谨、李绩(徐茂公)、秦琼,一个个纷纷出班表示附议。
    一时之间,在朝中向来孤家寡人的魏征,竟然给人一种“党羽众多”的奇怪假象。
    当然,本就是做惯了孤臣的魏征,却不觉得这有什么。
    可某人却坐不住了。
    “我滴个乖乖……感情魏征人缘这么好啊……失策……失策啊……”当李宽躲在虞世南身后,扼腕叹息自己先前太上头,怎么一下子给魏征送去这么多盟友的时候。
    听见他嘀咕的虞世南却笑了:“楚王殿下,”老人和蔼地看着愁眉不展的少年王爷,语气和善道:“君子群而不党,这些大臣们,并非魏征的同党,只不过是认可了他提出的建议而已。
    不过,在老夫看来:要真论促成此举的首要功臣,将他们骂醒的楚王殿下,才是真正当之无愧呀……”
    要不说人还得多读书呢。
    听完虞世南的话,就开始一个劲儿“嘿嘿”傻乐的李宽,在这一刻,竟然生出了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
    “唉,哪有,要说这朝中真正的贤良之辈,当属虞公首当其冲!”正所谓花花轿子人抬人,此时心花怒放的李宽殿下,压根就不顾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开始自告奋勇的和虞世南进行商业互吹。
    “殿下又错啦……”听到李宽诚心诚意却又总是词不达意的恭维,虞世南笑着摇摇头,接着用下巴指了指此时已经默默站回班位的萧瑀:“真论贤良,当属最先站出来支持魏征的萧公,殿下这份赞誉,萧公当仁不让!”
    李宽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着萧瑀的背影,没再说话。
    最后,李二终于还是接受了大臣们的建议,给高句丽的国书,今日之内就会从长安发出,大唐不在乎高句丽会就此如何回应。
    大唐只需要有一个强硬的姿态,以及日后光明正大收拾高句丽的理由罢了。
    在结束了这场风波后,李二看了一眼先前大出风头,此刻却躲在角落里“无所畏惧”的李宽,这竖子当下眼神时不时就会瞟向大殿外,身体更是始终保持一副跃跃欲试要逃离的样子。
    李二只觉得一阵头痛。
    因为这一幕不光落在他眼里,这朝中的大臣们,眼下想必也大多正在用眼角的余光观察这位头回上朝,就搅得大家鸡犬不宁的新晋刺头儿。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有着“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的李二陛下,到底是怎么生出这么个混世小魔王的呢?
    这可能是大家在议事之余,始终都盘旋在脑海中的一个问题。
    而与此同时,先前“事了隐身去,深藏功与名”,此后稳坐钓鱼台的虞世南,正抱着朝芴,微阖双目,在谁都不曾在意的角落,思考着待会散了朝,自己要如何跟陛下开口,将年轻的王爷收为自己的弟子。
    是的,李宽先前的那番表现,或许在旁人眼中是天生桀骜,狂妄不逊,但是久经世故,且善于识人的虞世南却觉得,楚王殿下是块璞玉,只要自己细心教导,那么将来大唐将会多出一位了不得的贤王。
    如此,也算是他作为一个臣子,此生为陛下,为大唐所能尽到的最后一份心力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