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小丫鬟 - 59、05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云少年吐血, 年月不保, 唬得袭人晴雯等脸上变色,正要去回贾母,却见宝玉摇手道:“不过一时血不归经, 不妨事。”立时换了素衣裳去回贾母,要过去。贾母哪里肯叫他去沾染晦气, 宝玉闹着不依,贾母只得多多安排仆役送他过去。
    难说秦可卿之死, 宁国府如何热闹, 如何排场,又请了凤姐料理丧事,断非数月可完, 且说琳琅如今是千娇万贵之身, 针线不动,茶具不碰, 便是灶台杨奶奶都不许她靠近, 见到蒋玉菡送来的银霜炭,杨奶奶连连叫好,道:“这玉哥儿不枉你疼他一场,他也疼你得很,想得周全。”遂将杨海原先买的炭弃了, 每日都用银霜炭给琳琅把卧室烧得温暖如春。
    琳琅用惯了好东西,自然知道银霜炭的好处,可她也不会独享, 况也知道即便荣国府那样富贵,一年到头下面田庄孝敬上来的银霜炭也不过一两千斤罢了,这三百斤足够他们一家三口用一个冬天还剩,遂吩咐翠儿和二妞每日给杨奶奶也烧这炭。
    杨奶奶道:“你留着自己用,何苦还给我烧,倒可惜了!”
    琳琅忙笑道:“什么可惜?那么多炭,咱们一家子用绰绰有余,奶奶不用,白放着发潮等明年用不成?况这炭没有烟味儿,奶奶用了,也少熏嗓子,昨儿个我听奶奶竟有些咳嗽,怕是原先的炭火熏出来的。”
    转身又从嫁妆箱子里拿出一个匣子,递给翠儿道:“这里头装着陈皮,你给老太太收着,烧炭的时候扔三两块下去,满屋都是药味儿,虽不好闻,却能防风寒呢!”
    苗翠儿看着杨奶奶,见杨奶奶点头,方收了。
    翠儿是个极伶俐精干的丫头,虽然沉默寡言,不大喜说话,倒比二妞懂事些,年纪不大,却把杨奶奶身边诸事打理得妥妥帖帖,故杨奶奶与琳琅都分外看重她。
    处理好银霜炭的用处后,琳琅才拆开蒋玉菡的信,只见他道:“城中砖瓦木石价颇高,遂得友人相助,于离京往南百里处购得质同价低之物,怪石盆景皆南商北运,甚精雅,当便宜三成,共费金一百一十两三钱,已封存家中库中。”
    又道:“虽不知姊为何意,弟却谨遵,故将素日积蓄四百余两取出,并将登台所得金银锞子数百熔化铸锭,得银二百两三十九两有几,得金三十四两有半,亦悉数购得花园别院所需之物若干。待六月良田有收,自当再添。”
    琳琅看罢,微微一笑,这些东西,等到省亲旨意下达之际,其价必能翻得数倍。
    蒋玉菡历年来东西金银东西也得了不少,不过她却一直帮他存着,一点儿没动,自己提议囤积砖瓦木石,倘若蒋玉菡机灵,必会相随,岂不是比买田收成划算?
    果然,蒋玉菡不负众望。
    说来蒋玉菡性子倒也聪颖,知道城中物价极高,反在城外购得。
    琳琅回想原著情节,元春是在秦可卿丧事办完后不久贾政生日那日得封贤德妃,秦可卿当在黛玉冬底上路后不久去世,办丧事五七第五日,当为年后开春,黛玉刚到姑苏才是,可贾琏之小厮昭儿却回来报信说林如海九月初三没的,时间竟合不上。
    原著中漏洞太多,琳琅想不透其中深意,便不再多想,只顾着保养身子。
    她颇懂得几分医理,格外留意,虽然杨奶奶让她卧床歇息,但每日饭后她要走动一段时间,自觉最近饭量见长,十分嗜睡,往往跟杨奶奶说话,说着说着便打起盹儿来,杨奶奶欢喜还来不及,自然不会怪她,忙忙地就扶她去歇息。
    西山大营该知道的都知道了,杨海操练兵士的时候,也被恭喜了好几回。
    每日操练完,杨海就直奔家中,这天回来见到琳琅正在院子里扶着腰在院子里走动,苗翠儿和毛二妞两个小丫头扶着,忙走过去皱眉道:“冬日天寒地冻,你出来做什么?”
    琳琅见到他回来,脸上带笑,缓缓地说道:“从前我服侍太太时,曾听太医说过诸般禁忌,有身子的时候多走动走动,血脉畅行,对孩子和身体都好呢!奶奶这也不叫我做,那也不叫我做,卧在床上十分气闷,我便出来走走。”
    杨海也不懂这些,听她这么说,便柔声道:“外头冷,你千万小心些。想吃什么只管告诉我,等采买辎重的兵士下山,我叫他们顺便采买送来。”
    琳琅想了想,道:“也不想什么东西吃,和家常一样呢!山楂龙眼桂圆是不得吃的,倒是想着时鲜的瓜果蔬菜,还有核桃、榛子各样干果吃,倘若便宜,每日喝点子羊奶,若不得也罢了。”在荣国府和在自己家的时候,琳琅从不苛待自己,羊奶是不间断的,后来嫁到杨家,接着又来西山大营,便没好意思要喝,如今趁机提出。
    时鲜的瓜果蔬菜容易得,杨奶奶也因此侍弄起一块菜地来,杨海忙托人买了各样干果,又托人弄了一头奶山羊,叫苗青家的每日挤了奶按着琳琅说的法儿煮沸送过去。
    这日收到蒋玉菡的燕窝,琳琅早上便多了一样必吃的冰糖燕窝粥。
    她也不肯吃独食,除了杨海不爱吃外,她便叫苗青家的每日一早熬两碗出来,她和杨奶奶一人一碗,吃食还是小事,难为的是这份心意,喜得杨奶奶逢人就夸琳琅孝顺。
    住在西山大营的日子十分枯燥,除了串门说话做针线,也没别的事情可做。
    琳琅三个月胎稳后,开始给孩子做小衣裳鞋袜襁褓小被子等物。
    杨奶奶每日和宁孺人一块侍弄菜地,她原是庄稼人,菜地长势喜人,琳琅用得也香。
    又过了两个月,身子渐重,琳琅的肚子已开始显形,幸亏做绣嫁妆做衣裳时,特地想到了这一遭,四季衣裳各有两套宽松的衣裳,拿出来换上。虽然怀孕后导致她她面现斑点,腿脚浮肿,也不复窈窕,但每每感到胎动便觉得幸福。
    如今国泰民安,朝廷也无战事,又是新君登基,忙着拢权,杨海等人除了每日行兵布阵地操练外,便是带人入深山挖陷阱越高坡,往往一去十天半个月,琳琅十分体贴,从不曾抱怨,只是他每次回来便叫下人做好菜给他补身子。
    琳琅越是如此,杨海心里越是愧疚,越发爱重琳琅,此后眼里心里她这么一个妻子。
    却在此时,蒋家迎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开门的是赵婶,问道:“你找谁?”
    那老妇人是坐车来的,下了车,回身十分感激地对车夫行了大礼,才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一个粗布荷包打开,取出一张已经摩挲得起了毛边的纸张,看了一遍,方抬头问赵婶道:“敢问这里可是蒋玉菡蒋大爷家?”
    赵婶点头道:“正是我们大爷。你找我们大爷?”
    那老妇人忙道:“我夫家姓甄,娘家姓封,我听说,府上有个女孩儿是我的女儿,特地千里迢迢赶了过来,劳烦妈妈替我禀告一声儿,让我见见我那苦命的女儿!”
    赵婶问道:“我家哪个女孩儿?我家有好几个女孩儿呢!”
    蒋玉菡买了几家下人,其中也有好几个女孩儿。
    封氏忙道:“我女儿叫英莲,就是府上的香菱姑娘。”
    赵婶闻言诧异,上下打量了她一阵子,只见她一身粗布衣裳,头脸儿倒还干净,可形容枯槁,满头白发,怎么看都不像是香菱的母亲。香菱今年不过十四岁,花朵儿一般娇嫩,眼前的老妇人看着至少也得有六七十岁了,做她祖母都够了。
    封氏见她不说话,连忙道:“我真的是来找我女儿的,是应天巡抚林大人家的姑娘派人送我进京。林大人也知道这件事,还替我查过,香菱就是我女儿!”
    赵婶虽未见过林黛玉,却常听琳琅说起过,也知林黛玉已在去年年底回家去了,乃是极清贵的人家,忙看向那车夫,那车夫见状,上来作揖,道:“正是我家姑娘打发小的送甄太太进京。车上还有我家姑娘送给府上姑奶奶的书信礼物。”
    赵婶便叫守门的媳妇去通报蒋玉菡。
    蒋玉菡闻听,对香菱道:“那甄家的太太已经到了。”
    香菱正在给他磨墨,闻言一呆,手一颤,那方磨了一半的松烟墨便掉在砚台里,溅起几点墨汁到她衣襟上,她亦浑然不觉,只忙问道:“大爷,她是我娘吗?”
    蒋玉菡起身换了见客的衣裳,回头道:“是与不是,你随我去看看。”
    香菱不及更衣,忙亦步亦趋地跟过去。
    封氏与车夫已经被赵婶请进客厅里,他们听到外面传来的脚步声,车夫犹可,并未怎地,可那封氏已经急不可耐地站起身,双眼紧紧地盯着门口,入目先是一个极风流俊俏的少年公子,在他身后,正是一个极标致的女孩儿。
    封氏只觉得如雷轰击,下死劲地盯着香菱眉间的胭脂痣。
    香菱却有些胆怯,不敢抬眼去看封氏。
    蒋玉菡哂然一笑,他在封氏跟前不好托大,拱手作揖,道:“可是甄家太太?”
    封氏回过神,不及回答,便先扑到香菱身边,拉着她的手上下打量,虽然一别十年,香菱的容貌出脱得越发标致,可大概相貌易认,眉目口鼻未曾大改,无一处不像极了跟着跛足道人出家了的老爷甄士隐,更兼眉心一点米粒大小的胭脂痣,封氏再不能认错。
    封氏眼泪滚滚而下,一把搂着香菱大哭道:“我苦命的儿,你叫妈好找!”
    香菱不知一颗心在何处,不敢置信地问道:“你是我娘?”
    封氏一面落泪,一面呜咽道:“我自己的女儿,我如何能认错?甄家小姐英莲眉心天生一颗胭脂痣,阊门城十里街仁清巷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你今年十四岁,在那年的花灯节上走失,屈指算来,已有十年了。我日也想,夜也想,只道一世就这么孤苦伶仃过下去了,再没想到,在我入土之前,还有找到你的一天!”
    香菱听完,抽抽噎噎地也哭了起来,一头栽进封氏怀里,道:“我有娘了,我再也不是没有来历姓名家乡父母的一个人了!”
    旁观之人听了无不跟着伤心,蒋玉菡想起自己和姐姐也是幼年离乡,禁不住红了眼眶。
    母女两个抱头痛哭,好容易才在赵婶解劝下渐渐止住。
    封氏如今虽然落魄无依,但气质婉然,举止间十分有规矩,不过是乍然见到日思夜想的女儿方如此失态,待得哭过一场,便缓了过来,攥着香菱的手回过身,当头就对蒋玉菡跪了下去,泣道:“我给蒋大爷磕头,我给姑奶奶磕头,我谢过大爷和姑奶奶对英莲的恩典!我都听林姑娘说了,若不是姑奶奶恩典,我的英莲早不知如何了!”
    原来杨海所托那人消息并不灵通,官职也不大显,虽早受到托付,却被年初返乡的黛玉赶了先,先寻到了封氏。
    当年英莲失踪,甄士隐夫妻悲痛欲绝,偏生家里被葫芦庙炸供引起的大火烧光,少不得投奔到大如州封肃处,封肃本嫌他们夫妻,半哄半骗,拿着他们折变家业的银两将就着给置办了些许薄田朽屋。不过一二年,甄士隐跟着跛足道人出家,封氏便跟两个丫鬟相依为命。
    主仆三人做些针线卖了度日,谁承想娇杏竟被后来做官的贾雨村要去做二房,封氏身边便只剩下一个丫鬟了,因贾雨村封了两封银子,四匹锦缎送她,封肃便又跟她好了起来,竟又设法将封氏另一个丫头也送给富家做妾,封氏便只孤零零一个人了。
    封氏曾做过望族主妇,也有三分心计,眼瞅着父亲如此相待,兄弟子侄也嫌弃自己,便将贾雨村相赠的银子私藏了二十两,幸得如此,方在五年前封肃去世后,兄弟子侄撵自己出门,自己才靠着这二十两银子回到阊门城仁清巷赁了一处居所,靠卖针线也还过得去,只是每每想到幼年失踪的女儿,往往痛哭流涕,难以自已。
    黛玉打发人寻到封氏时,说明缘故,封氏欣喜若狂,毫不迟疑便去见了黛玉,又听黛玉说起香菱的形容相貌,便确定了五分,再听林如海查清,便有了十分,急不可耐地就进京城来。黛玉与琳琅交好,素怜香菱为人,索性打发人送她进京,连带又送了两箱东西给琳琅。
    封氏咬牙切齿地道:“贾雨村那个狗杂种!亏得老爷资助他上京赶考,后来做了官还对我许诺说替我寻找女儿!谁承想,他明知英莲是我女儿,偏偏还判了那样的案子!真不知道这样的人,如何偏就当了高官,享了富贵,只可怜我的女儿日日吃苦受罪!”
    蒋玉菡奇道:“这话怎么说?”
    香菱皱起眉头,亦问道:“娘说的我竟听不懂,怎么偏和贾雨村有关了?”
    封氏含泪道:“林大人如今是应天巡抚,翻了当年的案宗,找到了当年被贾雨村寻了不是流放了的门子,原来他竟是当年葫芦庙里的小沙弥,也曾见过我家英莲,后来英莲被拐后便住在他家隔壁,他早就认出来了!那件案子有他出了大力,贾雨村方为了巴结四大家族,判了案,因恐那门子道出他贫贱时的旧事,便寻了不是流放了那门子!”
    香菱不禁落泪道:“原来,在那时,就有人知道我的来历父母了,而且还是所谓的父母官大人,只为了巴结人,便将我之一生置于不顾。”
    封氏又抱着香菱哭了起来。
    蒋玉菡听得唏嘘不已,问道:“如今甄太太寻到了英莲,有什么打算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