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帝国1980 - 245.第245章 委以重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考虑到你目前正在念电视大学的情况,部里会给你安排专门的辅导老师,保证不耽误到你的学业。”张珍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另外你还有什么个人方面的要求,都可以提出来,只要是能帮你解决的,我一定会帮你解决。”
    “感谢您对我学业的关心,是这样的,我想把项目组放在上海那边,另外就是目前和我一起学习的几个厂里的同事,他们现在在上海的居住条件很差,能不能顺带着把他们也带上……”许强说道。
    其实对许强来说,这个项目他是肯定能成功的,毕竟前世他从事芳纶纸项目多年,对芳纶产品的所有工艺和设备都相当了解,只要部里的资金和设备到位,他有信心能在一年之内完成这个项目。
    不过许强目前不想在bj这边搞这个项目,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bj距离江西那边太远,许强目前还处在一个创业资金的积累方面,如果在bj长期工作的话,很难估计到老家那边的生意,而眼下光是染料生意,许强每月的进账就高达两万多元,这可是一笔巨款,换做是谁,都不会轻易放弃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相比上海,bj这边对于私人经商管制的非常严,各种严厉的政策和条条框框,让很多生意人望而却步,而上海那边的政府就要灵活很多,周边的城市对乡镇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很大,而这些,对于许强将来做化工产品生意的供应链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至于改善他和上海同伴居住条件的事情,纯属许强的个人需求,而且李思颖和许强以前有过项目的合作,她的电子技术水平很高,之前也帮助过厂里成功研发出第三代电子引信,所以许强也想把她带入到自己的项目组中,毕竟熟人相处起来还是很轻松的。
    “你不想在bj工作?”张珍有些意外的说道。
    “不是不想,只是现在有些不方便,您也知道,我的亲戚和朋友都在江西,尤其是我妈,她目前只有一个人在村里务农,如果在上海工作的话,离我家还比较近,有什么事情能很快回家照应,但如果在bj这边工作的话,那就太远了……”
    “你还挺孝顺的。”张珍闻言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其实如果你想把你母亲接到bj这边的话,我也能给你安排,包括住房和工作啥的,但你这么想在上海工作,那也无妨,你可以在上海那边工作。”
    “太感谢了。”
    “其实咱们五机部在上海没有直属的研究院所,但是咱们可以和一机部合作,他们在上海有直属的高校和研究所,另外还有省属的上海造纸厂等企业,至于你们团队的住宿问题,也可以让他们来解决。”张珍思索了一下说道。
    许强执意要在上海进行研发,其实多少让张珍有些为难。
    因为五机部目前在上海并没有直属的科研单位。
    而名震江湖的五机部‘兵工七子’,也就是五机部直属的七所大学,也就是后世的bj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长春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基本上都在北方这边,至于原因也很简单,毕竟东北是当前国内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而早年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也主要是在东北这边,一部分在西北,中原等地区,‘兵工七子’大部分座落于北方,也是有现实考虑的。
    但是一机部下属科研院所和院校在南方也有大量分布,实际上,五机部和一机部有很多产业项目高度重合,包括重型机械,化工材料等等,只不过一个侧重于军用,一个侧重于民用。
    两部以前就经常合作,实际上,到了1986年的时候,五机部(兵器工业部)和一机部(机械工业部)最终合并,成为了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
    所以张珍最终决定和一机部进行合作,借用他们的研究院所和下属企业,来完成芳纶纸的研发。
    “那太好了。”许强闻言眼前一亮。
    能在上海研发项目,同时不耽误自己的学业和生意,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其实如果放在后世看,许强既然能参与到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就没必要下海做生意了。
    但实际上,这年头哪怕你是知名科学家,只要在体制内,收入依然很微保
    而且在这个年代曾经流传这样一段俚语:“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按说,拿手术刀、搞原子弹,都是从业门槛、技术含量、知识投入高的行业,应该享受更加高的工资待遇才是。但当时的现实情况是,这些领域的人往往是按照国家的工资标准获取报酬,即通常说的“死工资”。
    许强也是从小就生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也享受了很多物质生活给他带来的快乐,自然不会为了一些虚名,而舍弃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机会。
    况且搞科研和赚钱并不冲突,只要许强能够按时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一样可以获得名气和荣誉,一样可以受到上级领导的青睐和重视。
    “那先这样……”张珍思索了一下,随即说道:“我先安排你在招待所这边住下,这两天就现在bj这边呆着,关于芳纶纸这个项目,我这边还要开会讨论,到时候也会通知你参加,等项目方案具体制定好后,你就可以回上海了。”
    “行1许强应道。      “罗秘书1张珍对着外边喊了一声。
    下一刻,之间领他来到这里的那个穿着黑灰色中山装的中年男子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
    “小罗,你领许强同志先到招待所住下,顺便给他一些饭票,告诉他食堂在哪儿。”张珍安顿道。
    “好的。”罗秘书闻言应了一声,然后帮许强拎上行李,领着他离开了办公室。
    走出机关楼的那一刻,许强不禁的长出了一口气,尽管张对他非常的和气,但许强依旧有些紧张。
    这次有了部里提供的资源,许强自信可以很快搞定芳纶纸量产的项目。
    想起当初的时候,许强曾经为了十万元的研发经费,和厂长刘彪反复纠缠,最后还是接着化工车间改造资金到位的东风,刘彪才最终同意。
    而这一次,张很干脆的就同意了千万元的资金投入,两边差距之大,让许强多少有些感慨。
    而且这个张明显是懂技术的,所以和这样的领导谈技术,是毫无问题的,这也能避免两人交流中出现的障碍和误解。
    在罗秘书的安排下,许强住进了五机部的招待所。
    招待所就在办公楼的后面,是一栋三层的房子。
    屋子里有沙发,写字台,电视,单人床和衣柜,相比外边的旅馆,明显要干净的多。
    招待所后院是一个小花园,有假山,有水池,退开窗户,一股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看着窗外的风景,许强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坐到写字台前,从包里掏出了纸和笔,开始准备项目计划书……
    ……
    而于此同时,在张珍办公室,技术司司长梁焕和他面对面坐在了一起。
    “您的意思是让许强同志负责这个芳纶纸的量产项目?”
    听完张珍讲述刚才和许强回面的事情后,梁焕大吃一惊。
    这次许强成功研发出芳纶纸的事情,震惊了整个五机部的领导,所以关于许强的资料和一些事迹,他们也是有所了解的。
    不过让许强担任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还是让梁焕有些难以置信,毕竟这是一个投资过千万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让一个年仅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担任负责人,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儿戏。
    “没错,这就是我的决定,回头你们司也要派出一些技术人员进行协作,具体工作我还要和你们开会讨论一下。”张珍说道。
    “可许强太年轻了,让他担任这么重要项目的负责人,是很容易树大招风的。”梁焕眉头微皱,接着说道:“我不是反对您的决定,只是我觉得,既然他以前从来没有担纲过这种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何不让他先以核心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等到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和资历后,在担任项目负责人,就会保险很多……”
    “你不要小看这个年轻人。”张珍摘下眼镜放在桌上,说道:“据我所知,之前他在9304厂工作期间,只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一项军转民技改,两个军用电池的研发项目,不到半年就当上了劳模,就算是芳纶纸的研发,从立项到研发成功,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这种人才,我看放眼全国也很难找到第二个吧?”
    “许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这个我也知道,我就是觉得他有些太年轻了,管理这么大的一个项目组,我担心他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另外就是,我以前也见过一些天才少年,但绝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最终变成碌碌无为,你说这个许强,他将来是不是也会变成这样?”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凭他能在三个月时间研发出芳纶纸,就完全有资格当这个项目的负责人1张珍看了梁焕一眼,说道:“咱们国家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太大了,所以必须争分夺秒,什么事情都要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话,看似稳妥,实则误国!尤其是咱们搞技术革新的,从来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既然没人能有把握完成这个项目,那让许强担任这个负责人,又有什么不可以的!?”(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