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传奇导演 - 第1190章 风云际会的201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资入侵,对美国人同样不陌生,另外,大部分美国民众对此类事件同样敏感,出于地缘包围的复杂感,万d拿下amc的事一传开,很快引起了大量的讨论。
    有关讯息在网络的加持下快速扩散来,如潮水般涌向各处、传达到个人。
    一些年轻人,很多的年轻人,或者干脆经常去amc旗下的连锁电影院看过电影的人把手中的键盘当作传声筒,可这种一时“激愤”形成的战力却根本不持久,尤其是万d新闻官公开表态——
    一,管理层变化不大,都是美国人;二,企业拥有极大自治权。
    一手如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的做法,抵消了许多的抵制情绪。
    当然,这种做法确实有效,虽然傻子都知道万达花了这么多钱和心思买下amc,怎么可能真正放任它独立,但起码,没人能反驳这一点。
    究其原因,是amc资金链出了问题被迫引入新的资方,说得敞亮一点,没万d,amc也得变卖资产,下场不一定比现在这般更好——还能全须全尾的保留了旗下的品牌院线,甚至二次扩大、翻新,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观影环境。
    事实也确实如此,大家的争论已经没放在被买入,而是讨论起了值不值,该不该,万d就这么透过这笔大额交易,出圈了。
    一时间,所有的美国财经频道都在拿这桩收购案说事。
    洛杉矶本地的财经节目主持人和某专业嘉宾对坐,聊起道:“所以这份交易,谁受益了?”
    “amc这么一披露,大家都知道过去几年他们的经营状况并不好,尤其是院线市场越发被日益繁多的娱乐手段限制,票越来越难卖出,观众的观影欲望也不像以前那么高了。
    哪怕票房纪录不断被打破、抬高,但只是少数,明眼人都看的出来业内均量一直在减少,场次的上座率也是,在这个时机介入,你觉得合适吗?难道万d真的像采访里说得那样是为了扩升国际业务?抑或是抬高集团形象,甘愿花这笔钱?”
    主持人按着台本顺序提问。
    “怎么说呢,amc经营不善虽跟电影业的大环境有关,但其实也不至于这么惨,在卖身万d之前背负了大量的银行外债。
    我翻过一些资料,虽说09年10年,电影市场的总量对比以往减少了一些,但去年又回暖了,究其原因,影院经营是跟制片厂离不开的,院线需要更多、更平滑的排片,这就代表它们需要大量优质内容填充,一旦制片厂低迷,院线市场自然就低迷了,而一旦他们产出平稳,也能轻易带动市场。
    所以,虽说数据显示,哪怕是很多小型连锁院线都赚到钱的11年,amc仍旧亏损了8270万美金,但这部分里面营收还息占的比例相当高。
    也就是说,它一家的负债经营并不代表院线市场真的没有前景,只是比起过去,花费心思的更多。
    何况,amc也有点错估自身现金流了,我看过他们之前的报告,07年以前他们还能维持2到3亿的净利润,只是从那一年开始,为了提高竞争力,他们开始大规模淘换放映设备。
    然后拥抱巨幕和3d放映本就会使得支出成本加大,却不想制片厂那两年也不太给力,产出的电影有很多观众不买账,这才超过了经营负担,逐渐演变成了利润抵息的恶行循环,肯定不能全归咎于大环境。”嘉宾理性分析称。
    “那就是amc的大小股东会后悔?”
    “呃……这其实不是一件绝对的事。我只能猜测amc(贝恩资本、凯雷资本为股东主体)的投资人不愿意在持有这份有些经营风险的资产了,而且他们也确实卖出了一个高价。”
    嘉宾乐呵道:“我看过那位王先生的采访,他说不是溢价,但我们都知道他在偷换概念。
    贝恩资本、凯雷资本等股东加起来整体持股的资产不到17.51亿,而万d却花了31亿美金拿下了一个350家影院、5050块银幕的amc,虽说这里面有5亿是收购帮助amc运营的资金,但如果amc现金流还健康,也用不着这5亿的保证金。
    单论那些银幕资产,溢价绝对高达77%,除非他们觉得这个品牌就值13亿。”
    “哈哈哈。”这种坑外资的事,喜闻乐见啊,演播厅内外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息,可能看节目的观众听着分析也会会心一笑。
    但就像这种很表面的见解一样,单看交易双方,那肯定amc卖的不亏,转手就赚了10几亿,任谁都要称一句生财有道。
    但万d是贷款买的,真正的自主投入资金成本不到8%,也就是说,以200亿人民币的借贷和内地银行利息环境,除了利息每年高达7到8亿人民币,对各条战线频频出击的万d集团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包袱,更有可能被拖累成一个大包袱,其实没花什么自己的现金。
    这种飞速扩张,以蛇吞象(730块银幕的万d拿下5050块银幕的amc,确实很不对等)只是尤其考验万d接下来的消化能力。
    消息传回内地,本土的一些财经也不看好这次交易。
    熟悉一点规则的都知道,万d院线背靠着万d地产拿地建影院,物业生态模式中的地租环节被集团自行减掉了,所以万d院线的利润远比同行高,经营成本也远比同行低,但amc不一样,他们要支付的影院硬成本丝毫不低于同行,没有物业布局的便利。
    一旦有所不顺,受限于规则的不同,又不能转移成本,做不到万d院线那么高的净利率(足足17%),很可能烂在手里。
    当然,大老王不这么看。
    他真不是说笑,他也没觉得收购亏了。
    站在他的角度,是,“资产溢价”高达77%,是,借贷买入,筹措200多亿人民币的现金对万d都需要谋划很久,但目的达到了不是吗。
    虽说引进份额上面没消息,可万d拥有了全球院线市场2成的份额,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球第一院商,影院业务不再局限于内地,也完成了地产到文化领域的大力推进,获得了政策上的扶持,再者,进驻了全球电影业务的上下游,为集团谋求了更广阔的天地,加速了战略转型,开发蓝海。
    是,国外拿地不方便,但影院经营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哪怕比内地高,但好莱坞的利润来源也比内地高啊,美国始终是全球第一票仓,影片质量的提升也会对amc运营情况的好转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换言之,《复联》这样的电影每年多来些,amc的前景并不悲观。
    只能说,这笔交易双方都乐见,一来贝恩资本等投方高价甩脱了;二来万d主体业务就有院线,他们的管理手段不差,是专业的,无非有点小赌自己能顺利掌控、消化海内外的经营市场,赌他们进入了一个广阔的新兴业务主体。
    万d看起来很有计划,也存在做好的可能,这也是一些分析师没有完全看衰收购案的原因。
    “我们注意到万d的制作公司跟萤火虫有业务往来,他们靠着拼盘基金绕过了监管,很聪明的做法。”
    伯班克,华纳的总部大楼,一位高管整理着资料汇报道:“现在,蓝蝶影业在院线联盟的话语权会更大,我们肯定万d跟他们达成了一定的战略合作。”
    嗯,靠拼盘绕过监管的手法学的就是六大,因为拼盘本质上还是以被投资的制片厂为主体,自产自销的定义被模糊了。
    派拉蒙法案后,虽被迫分割院线与制作端的界限,但毕竟也不可能泾渭分明,这些大型制片厂依旧靠着层层套娃的基金以及以完片担保制度提前签署放映条例握有一定的排片话语权,包括影片分级都是他们的人决定。
    当然,话语权归话语权,好莱坞的整个制片环境肯定还是中小型的制片厂更多,不可能完全不照顾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一直以来,六大对其他厂牌的排斥也不大,只是限制把好资源握在自己手里以及收很大一笔的渠道抽成。
    但,整个市场总归是片源选择多才更繁荣。
    “嗯,知道了。”
    华纳总裁凯文-辻原挥手,示意退下。
    曼恩传媒早就不可阻挡了,漫威的利益链铺得那么广,连带华纳都有一份,哪可能为了这种小事找人家的麻烦。
    说到底,只是在排片上,曼恩传媒的电影多了一些便利,本质上的提升并不大。但总归还是有方便就是了。
    外面纷扰,莱曼可没闲着。
    当日,帮忙站台回来,很快开始搭建《头条杀机》的幕后班底。
    只不过偶尔关注下收购案引发的动静,也有点想法就是了。
    “我都没想到会是如此,好像动静有点大,尤其是有我们掺和。”
    吃饭时,刚从克里夫兰探班《钢铁侠3》回来的瑞恩笑道。
    何止是有点大……全球第一院商是内地集团意味着什么?
    而且还是从几家华尔街财团的手里拿到了股权,这里面所透露的东西足够好莱坞思考未来的业务洽谈了。
    “风云际会啊。”莱曼感慨。
    内地引进条款改了,迪斯尼全力拿下星战,amc易主,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能影响现有格局的大事,都集中在12年春发生,颇让人来不及震惊。
    “嗯。”瑞恩点头道:“圈内大小制片厂都炸锅了,消息来的突然,大家都有点没做好跟中资打交道的准备,还好我们是早就搭上了车。”
    “不是没准备,是压根没想过吧,没想过amc会被万d拿下,贝恩、凯雷等老牌国资竟然也愿意,但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院线再怎么换老板,该怎么放映片源还是得放。”
    对于这个莱曼虽没有研究,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坏事,电影产业,“乱”一点会有什么坏处不知道,但只有一种声音绝对是坏事。
    “我们也算见证了历史吗,继索尼登陆好莱坞,万d这等华资也来了,今后肯定更热闹,你信不信,这些人的成功会引来更多的亚洲资本进入好莱坞。”
    和尚摸得我也摸得吗,事实证明,还就是看见了万d在好莱坞的利好,最后企鹅、阿里等巨头都来了。
    “也是,这等人多了,内容需求性还一直在,制片厂的放映环境会更好。”——谁都要拉拢能生产好内容的片商吗,以前没得选,不选一个靠山,发行做不出去,现在虽然好了点,但还能更好。
    也是早就想通了这一点,莱曼才愿意主动帮助万d在制作端立足,让他们更好的尝到配套国际市场的电影业务产出前景。
    “就是有点担心资本太过介入,把制作成本再度拉高。”瑞恩又道。
    “没事。”莱曼摆手道:“一个产业链相对完整的行业,一有失衡的苗头很快就会拉回来,你看之前流媒体版权争得这么厉害,翻倍的涨价,如今不也慢慢有了相对清晰的供应标准了吗。他们争他们的,我们干我们的,没必要掺和。对了,《钢铁侠3》拍得还顺利吗?”
    “有凯文总裁盯着,进度完全没落下,再等个两周,就能杀青进入后期了。”
    “《无敌浩克2》呢?”
    “已经拍完了,詹姆斯-温的能力得到了环球方的认可,我已经让那边跟他的工作室重新商议《海王》的导演协议了。”
    “不急。”莱曼摇头:“让子弹飞一会儿,等成片放映出成绩了再谈也不迟,反正是明年的漫威项目规划。”
    有成绩会更让环球放心,也方便开出最合适的报价。
    交情归交情,有些东西还是明码标价,按规矩来好,别伤感情……好歹也是温导第一部个人主导的a类大作,不比之前没那么多事的小成本恐怖片。
    “对了,趁着拍摄《夜行者》(《头条杀机》第一个单元的主题名字)的机会,我打算这部迷你单元剧放到巴黎取景。毕竟之前《艺术家》那事弄得很不愉快,我也没帮到什么。”
    “好事啊,我先回去联系、安排。”
    次日下午。
    瑞恩带着外景人员和制片团队飞往巴黎,莱曼则打算看完《大人物》的公映效果再去那边。
    花钱如流水的映前宣传再次轰隆隆启动,而同时启动的还有《达拉斯买家俱乐部》。
    正所谓,他们争他们的,莱曼只顾埋头发展他的内容王国……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