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黄袍加身,你们可害苦了朕 - 第7章 铁血少年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兴县位于北京城南郊,是顺天府附廓的两县之一。
    天色昏暗,当周鉴策马来到大兴城外,城门已闭。
    “什么人?”
    一队守城将士手持火把,居高临下。
    周鉴身穿一件深色的锦袍,脸色沉静。
    他从马鞍上向守城的将士们抱了抱拳,声音沉稳而有力:“诸位,我乃朝廷官员,因有要事进城,还望行个方便。”
    守城的将士面容严肃,他们手握长矛,身披铁甲,巍然不动。
    “国有国法,夜禁之时,任何人都不能进城,职责所在,还请这位大人谅解!”
    城上值夜百户语气严肃,但并无半点傲慢。
    周鉴闻言,倍感欣慰。
    大明将士要是个个都如此,安能让李自成大军摧枯拉朽?
    他沉思片刻后,从腰间掏出一块象牙腰牌,上面刻着复杂的云龙纹饰。
    “此为我的牙牌,还望诸位放行。”
    有牙牌的人,一看就不简单。
    城上守军并非憨憨,为首的当值百户沉吟片刻,道:“将牙牌放入篮中!”
    须臾,城上缓缓降下一个小篮子。
    周鉴将牙牌放入,上面拉着绳子吊上去。
    这是古代夜禁后常见的通传方式,不轻易放人进去。
    就算是大内皇宫,若在晚上遇到加急军报,也是如此操作,只需将奏疏或军报吊上去即可,报信的人就不必入宫了。
    守城的百户接过黄澄橙的牙牌,站在火把下仔细察看。
    他的神情渐渐变得惊讶,透着一股敬畏。
    但见牙牌上写着:锦衣卫,北镇抚司。
    是锦衣卫!
    而且是专理钦案的北镇抚司!
    北镇抚司执掌诏狱,专门负责皇帝钦定的案件,他们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官员,不必经过刑部、大理寺等司法机构。
    只要是当官的,见了该部门的人,无不勃然变色。
    不管有没有罪,气势上先怂一截。
    北镇抚司的人办差,谁敢阻拦?
    最好问都别问!
    很快,铁制的门栓在夜色中发出清脆的响声。
    “大人请进!”
    王百户率着一队守卫,亲自迎了下来,姿态放得极低。
    “辛苦了!”
    周鉴也不下马,随手丢了块银子过去,催马进城。
    夜色中,他的身影逐渐消失。
    身后一众守军顿时松了口气,还好对方没有为难自己。
    也不知这位锦衣卫大爷深夜来此,在查什么案子.......
    念头刚起,摇了摇头,迅速掐断。
    不该打听的事,知道了反而对自己的前途不好。
    周鉴的牙牌并非造假,也非借来的。
    而是实打实自己的身份腰牌!
    他在锦衣卫任指挥佥事,正四品官衔。
    大明朝,几乎所有的勋贵子弟都有差事。
    要么是在五军都督府任职,要么是在亲军二十六卫。
    锦衣卫便是皇帝直属的二十六卫之一!
    至于去不去上班另说,主要有个官身,可以领俸禄。
    即便是勋贵子弟,在没有继承爵位之前,是没有俸禄的,只能在家吃闲饭。
    传出去惹人笑话不说,若是被皇帝知道了,那可不得了!
    崇祯皇帝最讲究规矩,对勋贵弟子要求甚为严格,如何会允许他们吃闲饭?
    比如新建伯之子王业泰,他刚来京师还没热络,几天后便被安排在羽林左卫当值。
    新乐侯刘文炳因继承了爵位,倒不用当差,但他的弟弟刘文耀,在五军都督府任左都督,官居武职一品。
    周鉴臭名在外,姐夫崇祯帝将他扔在锦衣卫挂职正四品指挥佥事。
    这个身份,给了他太多便利。
    马蹄声嘚嘚嘚,在青石板大街上一路小跑。
    尚未接近周家老宅,夜色中悄悄出现几个人,他们警惕的望向周鉴。
    “高武,是我。”周鉴叫了一声,一脸淡定。
    “是公子爷!”
    待分辨出来人,对方松了一口气,忙跑过来牵马,将周鉴引入宅子。
    高武是周鉴的贴身护卫,近日被派往大兴。
    如历代穿越者那般,周鉴收养了一群孤儿,养在大兴周家老宅。
    人数不多,只有三十多个,他们年岁各异,最大的不过十四岁,最小的才六岁。
    天灾人祸,这些孩子流落街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周鉴将他们安置在大兴老宅,给他们提供了温暖的家和充足的食物,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为了让这些孤儿能够更好地成长,周鉴特意派人去教他们识字、习武。
    每隔一段时间过来探望一次,并将他们命名为“铁血少年团”。
    “拜见义父!”
    周家老宅内灯火通明,铁血少年团三十多个孩子有序列队,抱拳单膝下跪,语气铿锵有力。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尊敬。
    是眼前这个男人,给了自己活路,他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当自己孤苦无依,饿得两眼冒星星时,是义父让自己吃上了肉食,住着风雨不侵的大房子!
    这些孩子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于是,他们努力地学习,无论是识字还是习武,都表现出让人惊叹的毅力和才智。
    “都起来吧!”
    周鉴双手虚扶,露出慈父般的笑容。
    在明朝,上至皇帝、文武官员以及宦官,下至平民百姓,皆流行收养义子。
    明太祖朱元璋在起兵初期收蓄义子,多至二十余人,用以为将,执掌诸军。
    其义子中比较着名的有沐英、李文忠等。
    上行下效,收义子成了大明传统,辐射到各个阶层。
    不仅军中如此,官场亦如此,以及士绅地主阶层。
    因朝廷规定不许蓄奴,许多地主老财主干脆以认义子的名义蓄养家奴。
    说白了,就是以道德软性的人伦关系来绑定利益。
    父子关系可比奴仆契约更有约束力。
    若是义子中有人出息了,他头顶上一辈子都有个爹!
    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的义父郭子兴。
    他一个小小的地方军阀,手中的人马不过几千人。
    就是因为收朱元璋为义子,才得以名传历史。
    后世一些不了解历史的人,甚至会以为朱元璋完全靠义父才推翻元廷,当了皇帝的。
    殊不知,朱元璋的人马,皆是自己一手拉起来的。
    郭子兴的作用,十分有限。
    周鉴收养义子,不必担心被人知晓。
    当初他甚至大张旗鼓的收养,还邀请大兴知县前来慰问。
    若是姐夫皇帝知道了,只会夸他开窍了,居然还会做好事?
    毕竟周鉴并未掌军,只是个喜欢往来赌场和青楼的勋二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