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平定白莲教,皇上要我当驸马 - 第36章 不欢而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维否认道:“世上安有生而知之者?尧舜之所以为圣,盖因宇宙便是吾心,一心即明,天理自通,何须皓首穷经?”
    宋伦道:“倘若心即是理,理即是心,那人心不同,是天理异乎?”
    李维笑道:“天理岂可异哉?圣人之心清洁无尘,凡人之心却如明珠蒙尘,故人心善恶不同。教化之道,就在于使人先立其大者,明其本心。”
    宋伦冷笑道:“天理也会蒙尘吗?”
    刘珩听的直呼精彩,这两人几乎代表了各自学派在青州的最高水平,两人的争论其他人也插不上话。
    李维这下倒是有些被宋伦带到沟里了,没有立马回应。
    宋伦趁胜追击道:“若心即是理,那为何有人做恶事而不自知?若天理只需明其本心便可得,那人人只需自主养心,又何必要教化呢?”
    李维道:“心尘不除,理难自现。若无夫子教化,世人又如何明白理即是心?”
    李维及时从宋伦的陷阱中跳了出来,讲明了心和理虽是一体,但又是动态变化的。
    刘珩前世其实对于心学也有所耳闻,但是他感觉今天李维讲的似乎和自己听说的心学不太一样。前世听心学,最常听的就是“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但是无论最近是看陆九渊的着作还是听今日李维的辩论,似乎都没有听到这样的观点。
    刘珩不知道的是,他印象中的这些理论,都是心学发展到明代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提出来的。
    在刘珩看来,其实两派的学说相似的地方远多过不同的地方,毕竟两派都是对过往儒学的继承,目的也都是使人求得天理,成就圣贤,所差异处不过在于方法上,到底是格物穷理还是明心明理罢了。
    不过泰山文会的举办,本就是为了争辩,自然不会有人引导两派去求同。
    宋伦和李维辩论过一轮后,两派的其余学子又针对不少具体的事例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比如就孝顺一事,宋伦等人认为世界上存在孝之理,哪怕人类全部都灭亡了,孝之理也就在那里,如果心是理的话,难道人类没了,孝之理也没了吗?显然不是,道理就是道理,是不会随着人心毁灭的。
    李维等人则有不同意见。
    倘若孝之理一直存在,那为什么不孝之事屡见不鲜?每个人生来就有父母,从生下来就在孝顺父母,周围人也都教育他要孝顺父母。难道格了几十年,教了几十年,一个孝之理还教不会吗?那还穷什么理,求什么天理?
    说明孝之理根本不在身外,而在心内。
    不孝之人的心蒙尘,自己没有觉悟孝之理,那别人说什么都没有用,最终他还是会做不孝顺的事情。
    一场文会下来,最后都是诸如此类的讨论,听的刘珩头都大了。
    两边自然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越到后面越是火药味十足。
    最后还是贺云舟及时喊停,结束了这场辩论。
    下山的路上,陈资还在愤愤不平道:“这些理学之人还真是嘴硬,明明毫无道理,还要硬挺。”
    “是呀,要不是陈兄拦着,我真想上去和他们干上一架。”李贺堂也是生气道。
    刘珩笑道:“两位兄台还是不要生气了,这辩论一事,本来就是各抒己见,想要说服对方,自然是难上加难。”
    “那刘兄今日听完,觉得哪边赢了?”陈资问道。
    刘珩摸摸鼻子,道:“我觉得还是象山学派更胜一筹。就如李维先生讲的,古之尧舜之所以为圣,难道是格物格出来的?生而知之一说显然是无稽之谈。”
    李贺堂听后大喜,道:“是极,是极,还是刘兄有见地。”
    刘珩道:“由此可见,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啊。”
    陈资大喜道:“说得好啊,刘兄,不过我一直有一事不明,我们明心之后,如何外任于事呢?有的人明明懂得了道理,却不去做,又是为何呢?”
    陈资的疑惑也是刘珩前世到王守仁之前,程朱理学压过心学的重要原因。
    心即是理,终究还是太抽象了。
    一直修心养性,怎么落到具体做事上?不能指导实际的理论,终究如同空中楼阁,缺了根基。一旦研究事理,则仿佛又到了格物穷理的路子上。
    但是这个问题自然是难不倒刘珩了。
    刘珩随口道:“明心见性,心中便求得了真知,有了真知,遇到事情,自然便会行,行就是真知的具体体现,这就是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陈资愣住了,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种说法。
    “对,知行合一。”刘珩解释道,“你看比如就拿刚刚会上讨论的孝顺来说,如果一个人不孝顺,就是因为他心中没有求得孝顺的真知,光是听别人讲道理,不能明心见性,那就是假知。而如果求得了真知,那自然就会去孝顺父母,还用别人教他吗?”
    陈资听的懵懵懂懂,还是不甚理解。
    刘珩见他还是迷糊,于是又解释道:“再比如,有的人未当官时就觉得当官不贪那当官干啥?这个人对于贪官就会比较宽容,而等到他当官时,他也极尽贪腐,这就叫不知。”
    “有的人未当官时觉得贪官实在可恨,可他当了官之后自己也是贪官,那就说明是假知。”
    “而一个人未当官时觉得贪官实在可恨,所以他当官之后当了个清官,那就是有真知,真知是会体现在行动上的啊。”
    陈资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这才是明心,这才是天理啊!好一个知行合一!”
    李贺堂也是豁然开朗,其实这个问题他曾经也向李维请教过,但是李维也不能解释的很清楚,没想到今日刘珩一番话,倒是给他解惑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没想到刘兄不但在诗词一道上水平极高,对于学术也是研究颇深啊,刘兄刚刚为何不在会上发言,好好的打击一下理学这些人的锐气?”陈资道。
    刘珩打了个哈哈,道:“我这不过是自己琢磨的,哪里上的了台面。”
    陈资一愣,上不了台面?那为什么他觉得越琢磨越有道理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