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 - 191 饿死你个“人之初”
连续几天,宗舒也在大宋科学院里面呆着,看着林灵素和他的弟子们做实验。
同时,宗舒和十五个新来的人员交流谈话。
两个月前,《大宋时报》刊登了“科学问答”,为何筷子放入水中看起来折弯。
如果回答正确,就可以得到五十两银子。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当然,宗舒要的不是勇夫莽夫,而是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人才。
有十五个人的答案都快接近真实了。
林灵素自从拜宗舒为师以来,了解了很多自然科学常识,特别是对于光,理解已经很深刻了。
经过林灵素的挑选,这十五人成功进入学院,成为“大宋科学院”的首批“统招生”。
这些学生,每人都配发了由大宋科学院提供的“学士服”,这种服装也是宗舒设计过的。
让京城一家专门的铺子为学生们量身定做,并且选用最上乘的面料。
这些学员,也是第一批经过大宋科学院考核通过的“百工”。
宗舒曾经为百工争取过特殊的待遇:骑高马、坐大轿、穿华服、免兵役。
这十五名学员都已经享受了,为他们制作的衣服,平时也舍不得穿。
出去逛街的时候,科学院为学员们安排轿子。
回家探亲的时候,科学院为学员们提供马匹。
平时,就住在学院里,吃住都免费。
这十五人,大部分人员都是来自底层的百姓,汴梁城占了九人,六人来自南方的城市。
年龄都不超过三十岁,大多数都是来自各个作坊的伙计、店员。
平时他们都被人喝斥来训斥去的,地位十分低下。
谁知道就是回答了一下《大宋时报》的“科学问答”,就领到手五十两银子。
领完银子,大宋科学院的院长、当今的国师林灵素劝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在学院里学习。
这些底层来的手工业者,从来没想过还能够读书!
过去,读书学习进学院,都是读书人都有的专有权利!
他们就像是在做梦一般。
刚开始他们还担心学不会,后来发现学的并不是想象中的那种四书五经,而是跟着做实验!
这些原本是店铺伙计、作坊学徒的人,正是宗舒所看中的,他们才是产业革命的发起者、技术革命的引领者。
只有把这些具有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聚集到一起,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在谈话过程中,宗舒发现一个人与众不同。
此人二十多岁的样子,说是书生也不像书生,没有折扇、玉佩这些书生骚包的标配。
说他是店铺伙计吧,也不像,因为长得眉清目秀,没经过风吹日晒,特别是一双手,连茧子都没有。
这个人,应该就是林灵素给自己提起过的,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不过宗舒把名字给忘了。
“各位,过去,你们被人看不起。但你们来到了大宋科学院,这里将是你们一展才能的地方。只要你们像院长一样,提取出碘单质一样的元素,你们就可以在这里当教习,还可以当教务长甚至副院长。”
“大家知道,我们的学院是陛下亲自题写的,太子殿下全力支持的。你们将和国师一样,做出伟大的事业。一个小小的碘单质,可以救千千万万人的性命。这个比一些酸书生们整天背人之初、性本善要有意义得多!”
“还有,不管别人怎么说,你们要看得起你们自己!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在我心中,都堪比状元!”
“什么狗屁状元!在本少爷眼中,狗屁都不算!”
宗舒说到这里,站起身,将声音提高八度,说得慷慨激昂。
“宗舒,你胡说什么?”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扭头一看,是徽宗!
徽宗什么时候跑到大宋科学院来了?
因为宗舒将归宗书院改为“大宋科学院”,让百工可以在这里做学员,优秀者可以当教习。
这让原来在这里教过课的人,包括李若水都气愤不已,文人和宿儒给再多钱,也不再来这里了。
徽宗今天却亲自来到这里。
不仅来了,他还带来了王黼、陈过庭、蔡京、赵楷、李若水等人。
之所以来到这里,徽宗并非是来支持宗舒的“大宋科学院”,而是因为梁师成消失了三天。
梁师成一向就是在宫中的,这三天都不在,一问小太监,说是梁师成去全程监督宗舒了。
连续三天,宗舒都没有来宫里收夜香。
原来收夜香的人回去了,一时间没有替代者。
于是宫里面推满了大大小小的便盆,有的没有放好,流到了地上,干的稀的,让人作呕。
一看这种情况,管事的大太监梁师成不在,其他人也装作没看见。
这种又脏又累的活,谁也不想干,于是乎,皇宫内外,多了一股特别的味道。
徽宗得知之后,顿时大发雷霆。
再一细问,宗舒居然只是收了一次夜香。
这小子还自己定了一个收夜香的标准,只收满一罐,其他的都不收!
这倒罢了,这小子居然再也不来了!
这分明就是,抗旨!
王黼对宗舒骂他“王八蛋”心存不忿,再一想到梁师成三天没回来,可能发现宗舒在搞鬼。
下朝左右无事,王黼就建议到大宋科学院去看一看。
实际上,就是要看宗舒的笑话。
几个人换下朝服,着了便装来到大宋科学院,刚进来,就听到宗舒在这里满口胡言。
状元!是经过层层选拔,最后由皇帝亲自选出来的。
难道皇帝看中的人才,在宗舒眼里,都是狗屁?
今天随同徽宗一起来的,就有两个半状元。一个是御史大夫陈过庭,一个是太子少傅李若水。
另外半个状元则是郓王赵楷,这家伙瞒着徽宗报名参加了科举,最后成为状元,徽宗为了避嫌,将赵楷的名字划掉了。
宗舒刚才鼓励十五个百工出身的人,无意之中惹恼了徽宗、陈过庭、李若水和赵楷。
“宗舒,我大宋三年才出一个状元,在你眼里,真的是一文不值么?”李若水剑眉倒竖。
“状元,如果整天吟诗作赋、咬文嚼字,不知军事,不知农事,不知商事,只知骚事,于国于民有何用处?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最为无用是状元!”
宗舒才不管李若水是什么太子少傅,本少爷还是太子宗师呢!
“我大宋状元,岂能与百工等低贱之人相提并论?”李若水问道。
“低贱?我告诉你,大宋状元能做的事,他们也能做。但他们能做的事,状元却做不了!”
宗舒看着众人道:“你们会插秧吗?”
看着大家不吭声,宗舒朝赵楷走近一步:“你只会插眼!整天写文章,有个鸟用!”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李若水道:“你怎敢如此轻慢圣人之书?”
又是圣人之书!这种书看看就可以了,值得一辈子苦读么?
宗舒走到李若水面前道:“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五谷杂粮都不知,饿死你个‘人之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