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星仙缘传承系统 - 第93章 火药和隋国治理
清晨忙完双修后,回到仙师阁书房,好好回忆一番,想到的火药知识默写出来,整理整理。
熬制硝石不懂,关于硝石的信息点,初中化学知识还有些记忆。
硝石,化学成分硝酸钾,分子式kno3,白色或灰色结晶状,有玻璃光泽,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按照硝石相关知识,熬制硝石,析出硝石结晶,最后形成白色粉末,纯度最高。
木炭同样有讲究,最终研磨出的木炭粉是黑色,红褐色和浅褐色都不合格。一般选用去表皮的白杨木,有腐蚀、虫蛀和发霉的木材都不合格,大约五寸到八寸长,先烘干或风干后,再焖烧。煤炭没有出现前,质量好的炼铁窑炉,使用的都是木炭,或者可以试试焦炭,看哪一种纯度更高。
硫磺很常见,中医有提炼的方法,初中化学知识中,呈黄色或淡黄色,燃烧有浅蓝色火焰,其它颜色的火焰,表明硫磺纯度不够。
对三种原料的质量,有了具体的描述,就能够对应去搜集,分别保存在通风干燥处,接下来就是如何制作火药。
硝石是氧化剂,作用相当于固态氧气,配比越高,燃烧越充分;木炭是还原剂,硫磺易燃物,同样是氧化剂。三者混合在一起,在密闭的空间,极快速燃烧,释放大量热能,生成大量高温气体,发生爆炸,膨胀过程中将能量迅速转变为机械功,初中化学基本的知识。
在考虑制作火药之前,让贾子笛搜集了关于火药的信息。
近古世界使用火药的时间很长,春秋时期就有出现,多用于助燃,炸药的形式从来没有出现过,民间常常用来制作烟花。
说起来还有一件趣事,火药确切来说,是炼丹师炼丹之余,顺带发明的;能助燃的火药,根本提不起炼丹师的兴趣,属于没有大用的废弃物。炼丹师信奉道家学说,但并不是道士,道教在近古世界兴起,不到两百年时间。
伏羲创造八卦,编写《易经》,和女娲一起,称做上古二祖。周文王依据八卦衍生出六十四卦,孔子为《易经》做了《易传》,开启了《易经》的解读,产生诸子百家,但二人和道教的兴起,并无多大关系。
老子着《老子》、《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演变,“道”为客观,即宇宙能量现象。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故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奇点大爆炸产生宇宙有类似之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终“有”将归于“无”,循环反复。
庄子着《庄子》,如果说老子的思想是朴素辩证法观点,那么庄子的学说注重的是修心,讲究的是“意识”。“道德”二字,道为天道,顺从天道,摒弃人为;“人为”合起来就是“伪”,摒弃“伪”的杂质,从而于天地相通,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
“道”是宇宙能量现象,很容易理解,“德”又何尝不是宇宙能量现象,不过理解起来困难一些。道法自然,宇宙能量法则有自身规律,人们只能遵循规则,达到与规则相通,才能超然于物外,给意识找到广阔的天地。
老子和庄子,并称为道教二祖,解读《易经》,形成道家学说,才有现在道教的兴起。
在近古世界的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属于华夏的上古大神;西王母居于昆仑,是中原之外的神只,最后被汉化;两位大神合在一起,并称上古一尊。很有可能,盘古大神代表的是华夏族,西王母代表的是古羌族,古羌族不仅融入到汉族中,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融入当地部落,形成各种少数民族。
蓝星仙缘传承系统,上古大能中,一定有类似盘古和西王母的人物,或者说存在他们的原型。待将来修为高深之时,一定去四维光阴长河,仔仔细细验证一番。
硝石和硫磺,汉中西面的群山里就有,有道士常住深山,一心炼丹,求长生不老,哎!没有灵气无法修仙,管你千炼万炼,不过黄粱美梦一场!本王的仙缘传承系统,自带炼丹术,没有对应的药材,不也像鸡肋一般,安静地躺在那里。
离题太远,现在是考虑火药配比的时候,三种物质的分子式写在纸张上。硫s、硝kno3、炭c,回到学生时代,考虑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co2肯定有,还有硫化钾k2s和氮气n2。两边分子式对照,原子总数量需要相等,很快得出一硫s、二硝kno3、三炭c的结论。
没有元素周期表,不能准确得知原子质量,幸好原子序号位于前面,都能背诵,可以估算。
硫s在16序号,估算32克;炭c在6序号,估算12克。
钾k在19序号,估算38克;氮n在7序号,估算14克;氧o在8序号,估算16克,3个氧原子48克;硝kno3质量估算100克。
一硫32克,二硝200克,三炭36克,总质量268克。纸上手动计算一番,硝石占比74.63%,硫磺占比11.94%,木炭占比13.43%;配比应该很接近现代黑火药,关键是硫磺、硝石和木炭的纯度。
火药相关资料准备好后,放入香包中,收入系统仓库,香包是女仆们绣的。找到值得信任的负责人,网罗一帮工匠,搜集原料,做好保密工作,制作火药的事情,就能够实施下去。贾子笛既然兼任副院长,事情多半会落在他身上,不着急,过完大年后再说。
皇家数学院在长安城考核招生,首批两百年轻人,包吃包住,其中不乏女子。近古世界诸子百家都有,儒术没有达到独尊的地步,战国时期楚国一统天下,维持朝政三百余年,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而是兼收并蓄。除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五大流派相互争辉,其源头都是对《易经》的解读。
儒家重教育,有教无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主张礼、义、人治,强调社会秩序和价值基础。归纳起来,统治阶层应以民为本,是价值基础;被统治阶层应循规滔距,不要扰乱社会秩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人心是复杂的,阶层固化,本就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追求更多的个人利益,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光靠个人道德维系,永远站不住脚。
隋国现在贪官污吏少,因为隋国初建,大家都奔着仙果去。俸禄高,正七品官员,最低年收入,相当于三维蓝星二十万元;物价很低,县城里买一座三进院子,半年年俸足矣。中央朝廷和刺史府监督严厉,都想立功挣表现,贪污的土壤没有形成。
道家探寻自然发展规律,但有些走偏,《易经》多半是上古大能传下来,修仙人对世界的解读。现在修仙最基本的灵气消失,清静无为地打坐修炼,结果是一场空,更遑论炼丹术。宇宙间的能量千万种,适合修仙的能量区区之数,以我的理解,分为物质能量和意识能量,否则兄弟只是一道意识,附着在核心石头之上,如何达到元婴实力?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强本节用,思想上尊天事鬼。苦行僧似的、求同存异、不抵抗运动,好人上天堂,坏人下地狱,太唯心。
法家,主张道和仁义礼法结合,循名而责实,制定律法。道就是规则、律法,仁义礼法是人们通常遵循的社会秩序和价值基础,可视之为现代意义的道德。可惜,制定的律法大多时候约束被统治阶层,说一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能震耳欲聋。别说王子,就是世家豪绅,都是高人一等的存在,不缴纳基本的税赋,朝廷都没有合适的办法。
兵家,讲究利和势,利是利益,势是趋势,和商家不谋而合,古代社会,兵比商更加复杂。冀州、兖州、青州,一马平川之地,为何隋国没有趁势全部拿下来?本王亲自出马,攻破城池不在话下。但是拿下又能如何,政策很难改变,靠当地世家豪绅治理,对隋国没有利益可取,不如继续放在那里,让他们慢慢折腾。攻取蓟城,黄河流域三州,迟早是囊中之物;最希望有人跳出来,主动进攻隋国,就能名正言顺,灭了地方割据势力,实行变革,家资田地,一律没收。
隋国国家治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具体执行采用法家思想加以规范,没有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只有国民和管理阶层。国民缴纳税赋,才能得到军队和律法保护,不缴纳税赋者,一律不能视为隋国国民;无论是世家豪绅,还是世家豪绅家的部曲、仆役,抑或是普通百姓,一视同仁。管理阶层为国家服务,强大国家各方面实力,国家为国民提供安全和律法保障,与贾绪、尚崇允以及司空府的探讨,明确隋国的治理思路。
国家是主体,国民、官员、富裕阶层,任何人都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国家服务,才称得上国家的一份子,国家的所有者是全体国民。
司空府建议,仙师君王具有唯一性,是隋国的象征,哪怕将来本王离开,也不应该出现新的君王。朝廷可另拟新官职,授权委托管理国家,新官职在四司和御史台之上,采用轮换制。现在这一职责,由贾绪和尚崇允轮流主持,采用投票制决定大事。仙师君王的意义,在司空府众臣属心中,根深蒂固,没有合适的人选替代。
土地国有化,隋国境内,无主之地皆属国家,无论江河湖泊,森林草场矿山,按所处位置,就近登记入郡县州府,由当地具体管理。国民可免费使用、租用、按隋国律法特许经营,具体情况具体办理。
田地的拆分,是件大难事,不是一道政令能够解决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尚有许多州府,未归入隋国,一旦天下统一,当地世家豪绅的阻力,不能简单一杀了之。
隋国现有近九百万人口,一年的丁亩税收入,大约八九百万两银子,地方上交四成,中央朝廷国库收入有三百多万两,未来的税赋增长,只能仰仗盐铁税、矿税、商税等其它税赋。事先算算账,心里才会有一个底,否则胡乱扩军,擅启战端,恐会入不敷出。
“急报!急报!中郎将布卡基进驻昆莫城!”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