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 第四章 各算各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各算各的
    李明阳的判断非常准确,到了二零五二年底,美国当局面对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在什么时候打对美国最有利。
    二零五二年初,五角大楼就向白宫提交了一份战争计划。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这份计划是美国总统卢卡斯通过国家安全顾问鲍威尔提出,由国防部长麦卡锡与参联会主席乔丹海军上将组织制订的,主要参考了的情报,以及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评估报告。作战计划的主体内容,就是如何在战争爆发的时候,一举歼灭中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
    显然,这份战争计划的可行性并不大。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有三座大型海军基地,三分之一以上的战舰常年在太平洋上活动,还有三分之一的战舰随时能够出港,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战舰在母港内进行维护保养。突然袭击,最多只能消灭留在港口里面的中国舰队,而出海巡逻的中国舰队以及在战争爆发时紧急出港的中国舰队仍然具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也就有足够的把握在太平洋上扭转战局。
    受此影响,五角大楼开始修改这份战争计划。
    当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让中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聚集在一起,给美军发动突然袭击的机会。
    显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中国舰队不会同时返回军港,也没有理由集中活动。
    事实上,在战争乌云压顶的情况下,美国舰队也采取了同样的部署策略,始终保持三分之一以上的战舰在外活动。
    为此,就得想办法让中国舰队同时返回港口,或者同时出现在某个地方。
    前者不大可能实现,那就只能在第二种可能上做文章了。
    五角大楼想到的,正是中国的软肋:印度洋。
    按照由乔丹上将制订的计划,只要美国宣布向澳大利亚增派三支航母战斗群,而且集中部署在澳大利亚西部地区,主要在印度洋活动,中国海军就会向印度洋增派舰队,甚至会由此认为战争即将爆发。到这一步,美国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就能让中国海军把主力舰队派往印度洋。
    这件事情很简单:把舰队派往迪戈加西亚。
    从战略上讲,迪戈加西亚是美军在印度洋上的主要立足点,也是美国把战火烧到中国后院的主要支撑点。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中国海军就把迪戈加西亚当成眼中钉,因此把两支航母战斗群全部留在了西印度洋舰队,只在东印度洋舰队保留了两艘巡洋舰,没有部署航母战斗群。
    中国海军的这一部署,也证明了中国海军奉行进攻战略。
    说得直接一点,在美军没有向迪戈加西亚部署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中国海军将在战争爆发后攻打迪戈加西亚,拔除这颗眼中钉,再挥师西进,封锁与摧毁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
    当然,中国海军此举的主要目的不是打垮美国海军,而是保护印度洋的战略航线。
    在这个大背景下,美国向迪戈加西亚派遣航母战斗群,肯定会被中国海军当成开战前的主要信号。
    换个角度看,就可以确定,只要美军在印度洋上有大动作,中国就会为开战而准备。
    从军事上讲,中国首先要保证的不是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因为中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区域还不到美国海军的十分之一,加上在本土外围防线上精心营造了十多年,中国海军有足够的把握把美军挡在离本土一千公里外的地方,确保本土不会遭受大规模打击,而其印度洋航线更加脆弱。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肯定会力争在开战之后,首先巩固印度洋上的制海权。
    说得直接一些,就算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也会在美国向印度洋增派舰队之后,把主力派往印度洋。
    乔丹上将的意图很明确:在中国舰队奔赴印度洋的时候下手。
    要知道,中国海军进入印度洋的通道非常有限,主要就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与龙目海峡,因此只要控制了这三条海峡,美军舰队就能发动突然袭击,一举消灭聚集在一起的中国舰队。
    当然,这无法保证彻底打垮中国海军,因为中国海军不可能把舰队全都派往印度洋,肯定会留下部分舰队在太平洋上警戒,但是这是打垮中国海军,帮助美国海军在开战后就夺得战略主动权的唯一办法。
    说得简单一些,只要美军掌握了兵力上的优势,在太平洋上击败中国海军就不是问题。
    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美国总统批准了这份作战计划。
    此时,已经是二零五二年九月下旬了。
    按照乔丹上将的安排,美国海军将首先从大西洋舰队抽调三支航母战斗群,以保护盟国的名义部署到澳大利亚。在舰队部署就位之后,美国将宣布向迪戈加西亚部署舰队,只不过部署的不是派遣到澳大利亚的舰队,而是大西洋舰队的另外三支航母战斗群,因此能够在印度洋方向上投入六支航母战斗群。在此期间,美军太平洋舰队不会轻举妄动,仍然以正常态势部署巡逻。按照乔丹上将的判断,中国海军在已经拥有十二艘航母的情况下,至少会向印度洋增派四艘航母,在太平洋上留下六艘航母。如果中国打算首先动手,就会向印度洋增派七艘航母,只在太平洋上留下三艘航母。不管出现哪种情况,美军舰队都能在东北印度洋上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一举消灭中国舰队,然后回头干掉西印度洋舰队,拔除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军事据点。到这一步,就算中国海军还剩下六艘航母,也得留在印度洋上,抵挡美军太平洋舰队。
    真要发展到这一步,局面将变得对美国非常有利。
    原因很简单,只要夺取了印度洋制海权,美国海军就能以守为攻,不用急于在太平洋上寻找中国舰队决战。到时候,希望决战的反而是中国海军,因为只有通过决战,中国海军才有望挽回不利局面。
    海战不同于陆战的地方就是:主动寻求决战的一方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对美军来说,这就意味着在兵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背靠着后方的基地群,与中国舰队决战。
    至于胜算如何,有点常识的海军将领都能搞清楚。
    当然,如果运气再好一点,比如中国海军在首轮交战后只剩下三艘航母,美国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可以说,到时候甚至不需要决战,美军就能通过战略封锁打垮中国。
    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比较糟糕的结果,比如中国海军西太平洋舰队及时出港,而且避开了美军舰队,那么中美就得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决战。
    问题是,即便如此,局势对美国也有利。
    原因很简单,中国海军首先要做的就是夺回印度洋的制海权,而不是在太平洋上发起进攻,也就得再次派遣舰队进入印度洋。在此之前,美国舰队有足够的时间拔掉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基地。也就是说,中国舰队必须在没有后方基地做依托的情况下,与兵力占有优势的美军舰队决战。
    再退一步,就算中国海军打赢了这场战斗,局面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要知道,印度洋上的胜利不是决定性的,中国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完成战争动员,也需要足够多的时间来赶超美国,至少在舰队规模上,没有两三年,中国无法超过美国,也就无法在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在这两三年里,美国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处于进攻地位,也就有能力削弱中国的战争潜力,比如击溃中国的本土外围防线,动用部署在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打击中国本土。
    可以说,在军事层面上,该计划万无一失。
    十月十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宣布,应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要求,将派遣三支航母战斗群常驻澳大利亚,并且在此基础上组建太平洋第三舰队。
    此时,三支美军航母战斗群已经到达南大西洋,正在前往印度洋途中。
    按照计划,十月底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将走出第二步,即宣布向迪戈加西亚派遣航母战斗群。
    问题是,没有等到十月底,中国海军就做出了回应。
    十月十七日,牧浩洋亲自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海军将在月底之前对所有主力战舰进行全面维护。
    也就是说,中国海军的主力战舰将陆续返回港口。
    虽然牧浩洋没有透露详细内容,比如为什么要进行全面维护,以及如何安排数百艘战舰进行全面维护,但是这一声明依然被外界解读为战争信号,即中国海军针对美国向西南太平洋与印度洋派遣航母战斗群做出了反应,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甚至有人认为中国海军会在必要的时候主动出手。
    这下,局势紧张了起来,而乔丹上将制订的计划也不管用了。
    原因很简单,在美方看来,中国的应对措施不是向印度洋增兵,而是以准备发动全面战争来应对美国的军事挑衅行为。
    第四章各算各的
    第四章各算各的,到网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