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 第四十八章 针锋相对
牧浩洋赶到的时候,黄瀚林杜小蕾腾耀辉钟盛林与万宏涛等人已经到了。
万宏涛是黄瀚林提拔起来的国防部长,与腾耀辉斗得很厉害,为了军队人事任命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从道理上讲,人事任命权属于国防部,总参谋部只有建议权,但是在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的时候,总参谋部的建议从未被否决过。在二零三八年之前,也就是万宏涛担任国防部长前,腾耀辉的建议也没有被否决过,而这两年里,总参谋部的很多建议都遭到了否决。
当然,万宏涛肯定得到了黄瀚林的支持。
钟盛林则是黎平寇提拔的高层领导,现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主管经济等事务,与分管外交的杜小蕾都是黎平寇的人。
不用多说,在下一任国家元首的问题上,黎平寇与黄瀚林肯定有不同的见解。
只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矛盾还没有表面化,主要是黎平寇仍然很年轻,即便卸任之后也将分管军事,因此就算黄瀚林在二零四三年出任国家元首,也无独揽大权,要到二零四八年才能摆脱黎平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很多人眼里,黎平寇与黄瀚林有着相似的政治主张,而且在同一条战线上。当年,黎平寇能够在易援朝的反对下出任国家元首,与黄瀚林的支持密不可分。可以说,在二零三三年,正是黎平寇与黄瀚林的政治同盟,压制住了易援朝。
事实上,在政治观念上,黎平寇与黄瀚林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在对待国内民营资本的时候,两人的态度都很开明,也正是在黎平寇担任总理期间中国民营经济才得到飞速发展,而黄瀚林出任总理之后,出台了很多鼓励性政策,为民营资本壮大打下了基础。
也就是说,两人的矛盾,主要集中在权力上。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黎平寇肯不肯在二零四三年放权,让黄瀚林主持大局。
当然,牧浩洋对政治问题一向不大热心,也很少参与政治斗争。与腾耀辉不同,在牧浩洋看来,就算黄瀚林主持大局,基本国防政策也不会出现重大变化。因为黄瀚林与民营资本的关系更加密切,所以牧浩洋还有理由相信,他能更加有力的支持军队建设,推进国防现代化。至于军队人事任命权,本来就不属于总参谋部,也不应该由军人掌握,因为这将导致军人掌权。
所幸的是,离二零四三年还有三年。
李明阳到来后,会议立即开始。
这次,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情报非常详细,在二零四五年之前,美国将帮助印度实现军事现代化。
按照李明阳的说,美国肯定对中事建设规划了如指掌。
虽然李明阳没有把矛头对准总参谋部,即没有说是总参谋部泄露了绝密资料,但是牧浩洋心里非常清楚,李明阳肯定非常恼火,因为军事建设规划是总参谋部的事,如果泄密就肯定与总参谋部有关。
当然,军事情报局也脱不了关系,因为情报安全是其主要职责之一。
本着务实的精神,李明阳没有提到情报安全的事情,而是把重点落到了美国对印军事援助上。
根据情报提供的信息,在未来五年之内,美国以无偿赠送有偿援助出售与合作生产等方式,为印度提供足够多的武器装备,并且以委派军事顾问建立联合指挥机构等方式帮助印度建立完善的指挥体系。从范畴上讲,前者属于硬件建设,后者则属于更加重要的软件建设。
当然,从影响上讲,硬件建设更加重要。
此外,如果印度军队要想把美式装备的性能全部发挥出来,就得向美国学习,采用美军的指挥体系,甚至采用美军的战术。
也就是说,硬件是基础。
如此一来,美国的对印援助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李明阳明确提到,美国国防部已经根据外交事务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向白宫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援助计划,核心内容是帮助印度在未来五年之内成为环印度洋地区的军事强国,建立起足以打赢一场全面战争的武装力量,并且通过援助等方式,帮助印度建立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帮助印度在五年之内成为印度洋的头号军事强国。
按照军种来分,援助分成三个部分。
陆军方面,美国将以赠送或低价出售或授权生产等方式,向印度提供足以装备十个装甲师二十个独立装甲旅与四十个步兵师的武器装备,直接援助,即赠送与低价出售部分包括三千五百辆主战坦克五千辆装甲战车二千五百门自行火炮与火箭炮一千二百门自行高射炮一百八十套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八千门大口径迫击炮十二万具反坦克导弹与火箭筒一百二十万套单兵作战系统。仅赠送军火的市场价值就高达数千亿美元,而低价出售的军火也能为印度节约数千亿美元。
空军方面,美国将以同样的方式,向印度提供一千二百架战斗机,并且授权在印度制造同等数量的先进战斗机,印度只需要支付极为低廉的生产专利与制造成本,能够用最低的支出完成空军现代化建设。此外,美国还将为印度提供八十套战区反导防空系统,建立全国性的战略防空网,把印度的本土防空实力提高到三零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并且在新德里与孟买等具有战略价值的大都市建立国家防空系统,增强对核心城市的保护力度,降低遭到战略打击的风险。
海军方面,美国将赠送给印度一百四十艘大型战舰,包括五艘航母十艘巡洋舰三十六艘驱逐舰四十八艘护卫舰十艘战斗支援舰十八艘两栖战舰,还将以技术援助的方式,帮助印度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开工建造第一批攻击核潜艇,向印度出售制造舰载战斗机与舰载武器弹药的生产线。此外,美国还将以低价向印度提供四百六十架舰载飞机,组建五个舰载航空兵联队,并且以委托培训的方式,由美国的私营飞行培训公司为印度培训两千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
如果以援助方式来分,无偿援助占了大约一半的比例。
从战略影响来看,最重要的是帮助印度建立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使印度在二零四五年之后能够执行生产与建造大部分武器装备,陆军装备完全实现国产化,空军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超过百分之八十,海军装备则达到百分之七十。如果这些援助全部到位的话,那么到二零五零年,印度将拥有与其经济实力完全不相称的国防工业实力,并且成为印度洋地区名副其实的头号军事大国。
在做报告的时候,李明阳还明确提到,如果这份情报没有错,意味着美国的装备换代工作将在年内开始,在二零四五年左右全面展开,不然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美队就没有装备可以用了。
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中国的装备换代计划就比美国晚了五年以上。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这就意味着,在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得用已经服役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装备去对抗由最新式装备武装起来的美军,也将因此丧失微弱的技术优势。
对牧浩洋来说,他必须考虑调整装备发展计划。
事实上,最大的影响还不是在军事层面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
从黎平寇等政治家的角度看过去,就能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即美国在印度的战略部署是在为世界大战做准备,而且最早在二零四五年最迟在二零五零年,美国就能获得较为明显的军事优势。如果情报没有错,那么美国疯狂扩充军备的行动将难以维持下去,因此美国肯定会主动挑起世界大战。
到那时候,中队在战场上还有优势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即便没有太大的劣势,也很难在战争初期掌握主动权,因此中国就算能够获胜,也要付出惨烈代价。
更重要的是,这一战略判断,使得中国的印度政策进退两难。
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到二零五零年之间爆发,那么在二零四五年之后,即便印度已经是较为明显的战略威胁,中国也没有理由对付印度,而在二零四五年之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又不足以保证能够迅速击败印度,很有可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从而丧失战胜美国的机会。
可以说,中国的战略处境非常被动。
虽然李明阳没有点明,但是牧浩洋已经意识到,导致这一情况的,正是中国的军事发展规划泄密,导致美国准确掌握了中国的战略发展布局,从而制订出了针对性的战略规划,没有给中国任何转圜余地。
调整战略规划显然不是小事,因为搞不好就会伤筋动骨。
更重要的是,在已经被动的情况下,即便进行调整,也只能跟着敌人走,除非不顾一切的进行扩军备战。
显然,这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在李明阳介绍完情况后,气氛显得很压抑,大家的情绪都不是很高。
牧浩洋心里跟不是个滋味,因为他知道,问题很有可能出在由他主管的部门,而他要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