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 第十五章 全面展开
第十五章全面展开
二十三日上午,以色列空军倾巢而出,轰炸运河西岸的埃及陆军。
只是,以色列战斗机刚刚升空,就被发现了。
当天凌晨,长江号与黄河号航母战斗群到达红海北部海域,随即出动舰载预警机借道埃及领空进入东地中海,在离以色列海岸线二百二十公里处巡逻,密切监视以色列空军的一举一动。
天亮前,还发生了一件差点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对峙。
在中国预警机到达后不久,美国的舰载战斗机就赶了过来,开始用外挂的电子对抗吊舱干扰中国预警机。因为中国预警机不肯转向离开,所以在进行了十多分钟干扰后,两架美国战斗机开始逼近预警机,准备用冲撞的方式逼迫中国预警机离开。这个时候,埃及空军的八架战斗机赶到,开始驱逐美国战斗机。虽然双方飞行员都收到了命令,没有使用武器,但是仍然有一架埃及空军的j22m与美国海军战斗机发生了碰撞。以当时的情况,只要美军开火,第三次世界大战就将爆发。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刻,美国战斗机主动撤离,随后埃及战斗机也返航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黎平寇与美国总统进行了紧急通话。
虽然美国总统一再提到,中国派遣预警机进入东地中海,已经破坏中立原则,涉嫌为埃及与叙利亚提供军事情报,但是黎平寇直截了当的提出,美国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即美国的预警机也在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情报,而且美国向迪戈加西亚增派远程轰炸机,已经对中国构成了威胁。
最终,美国总统不得不做出让步。
当然,这还有一个原因,即在对峙事件发生前,中国海军的秦岭号与太行山号航母战斗群已经进入印度洋,昆仑山号与天山号航母战斗群到达南海,还在进行海军验收的南岭号与武夷山号则从台湾北部进入西太平洋,中国先于美国完成了海军部署。
在这个时候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占不到便宜。
虽然在事后分析的时候,有人提到,如果中美均已间接方式干预第五次中东战争,美国在二十三日的时候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因为美国海军的两支航母战斗群已经到达,而且综合作战能力在中国海军的两支航母战斗群之上,此外美国在欧洲地区有数百架战斗机,而中国在中东附近地区没有军事基地。但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如果中美均已间接方式介入,肯定会导致阿拉伯国家倒向埃及与叙利亚,也就会向中国开放军事基地,从而抵消美国在中东周边地区的军事优势。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卷入了进来,即便以色列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也会在政治上一败涂地,纳杰夫主推的大阿拉伯主义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显然,从政治上讲,美国必须避免卷入这场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没有理由主动提高对抗等级。
也正是美国总统直接干预,美国海军才主动撤退,没有把对峙升级为冲突。
当然,撤退不等于什么都不做。
对峙结束之后,美国空军出动了四架战略电子侦察机,美国海军出动了十多架电子对抗战机,轮番对中国预警机进行电子干扰,以期削弱中国预警机的探测能力,使其无法获取准确的战场信息。
这种干扰,确实收到了一些效果。
只是,中国的舰载预警机根本没有参与战斗,只需要监视以色列空军的活动,并不需要获取战术级别的信息。也就是说,通过被动探测方式,预警机就能获得足够的信息,比如为埃及空军提供十分钟以上的预警时间。
千万不要小看这十分钟。
有了这十分钟,埃及空军就能及时让战斗机升空,也能及时在苏伊士运河上空组织起空中防线。
当天上午的空中战斗,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发生在八点到十点间的这场空战战役,是开战以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以色列空军投入了近七百架战斗机,分成五个批次,轮番突击运河西岸的埃及陆军,而埃及空军出动了近四百架防空战斗机,同样分成五个批次,轮番拦截以色列战斗机。战斗持续了整整两个小时,大大小小的空中战斗打了三十多次,双方的空中力量都在这场战斗中经受了最为严酷的考验。
必须承认,以色列飞行员的素质非常过硬。
根据埃及空军头号空战王牌回忆,在这场战争中,如果双方战斗机的性能相当,埃及飞行员很难占据上风。在绝大部分时候,埃及飞行员必须依仗兵力优势,才有机会击落以色列战斗机。
问题是,以色列空军也面临与陆军同样的问题:外线作战。
在与埃及空军交战时,以色列空军不但要面对数量众多的防空战斗机,还要面对数量更多的防空导弹。相对而言,埃及空军就没有这么多顾虑了,因为以色列地面部队的野战防空系统都是战术级别的,很难对飞行高度在五千米以上的战斗机构成威胁,也很难与空军的战斗机协同作战。
根据埃及公布的战果,在当天上午的战斗中,有百分之三十的战果属于防空部队。
虽然在这两个小时内,以色列空军续写了辉煌,用一百二十八架战斗机,交换了二百六十七架敌机,而且其中二百六十三架均由战斗机击落,只有四架是被地面部队的野战防空系统击落,但是以色列空军没能达到战役目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攻击机完成任务,大部分攻击机都在半途丢掉炸弹,被迫与前来拦截的埃及战斗机进行空中战斗,而埃及陆军遭受的损失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当天上午,双方还在另外一个维度上进行了激烈对抗。
大概是受前几次空中打击效果不理想影响,当天上午,以色列陆军还调动了八个独立炮兵旅与十二个炮兵营,对运河西岸的埃及陆军进行炮火打击。问题是,埃及陆军从来没有指望得到空中支援,所以在当天上午,也动用了大批炮兵,对运河东岸的以色列地面部队进行炮火打击。
结果就是,双方炮兵首先得解决掉最直接的威胁。
与空中战斗不同,在炮兵与炮兵的对决中,埃及炮兵拥有很强的优势,因为埃及陆军装备的远程火炮与火箭炮在最大射程上均比以色列陆军的高得多,而且运河西岸有更多的预设炮兵阵地。
相对而言,以色列炮兵只有一个优势:信息化程度更高。
在大规模炮战中,信息化程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高效灵活的通信与指挥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炮兵的作战效率。
也正是如此,以色列炮兵才没有迅速败下阵来。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埃以双方的火炮数量对比为二比一,以色列炮兵的兵力劣势极为明显,如果没有更加高效的通信与指挥系统,恐怕要不了两个小时,以色列炮兵就会大败而归。
这场炮战,从八点三十分持续到十过。
虽然双方炮兵都装备了反炮兵雷达,但是双方的远程火炮特别是远程火箭炮使用的弹药都有变弹道飞行能力,能够有效的对抗反炮兵雷达。结果就是,双方出动的炮位校准无人飞机与无人侦察机成了炮兵的主要引导力量,而且在炮战的同时,双方的野战防空系统都参加了拦截无人侦察机的战斗。
可以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场炮战。
虽然在这场炮战中,埃及炮兵的损失比以色列炮兵大得多,仅被彻底摧毁丧失了修复能力的大口径火炮就超过了六百门,而以色列的损失不会超过两百门,但是炮战的结果对以色列更加不利。
原因很简单:持续数个小时的炮战,消耗了大量弹药。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炮战结束的时候,参与战斗的以色列炮兵部队的剩余弹药不到四分之一个基数。
不可否认,埃及炮兵也消耗了大量弹药,而且比以色列炮兵多得多。
问题是,埃及炮兵内线作战,能够及时甚至是随时随地都能得到补充,而以色列炮兵显然没有这么幸运。
炮战结束后不到两个小时,参战的埃及炮兵部队就获得了补给。
结果就是,当天下午四点左右,埃及炮兵再次登场,在没有以色列炮兵干扰的情况下开始了渡河前的炮火准备工作。
按照戚凯威的部署,埃及炮兵无差别的炮击了运河东岸的以军阵地。
到这个时候,以色列国防军都无法准确判断埃及陆军的主要渡河地点,或者说任何埃及陆军将在运河全线强渡。
果真如此的话,以色列陆军根本守不住运河防线。
当然,情况没有这么夸张,因为埃及陆军也没有能力在长达一百多公里的战线上全面突破以军防线。从战术上讲,把兵力分散到整条战线上,显然是愚蠢之举,因此埃及陆军肯定有主攻方向。
问题是,主攻方向到底在哪里
恐怕,除了戚凯威,没有任何人知道。当时,连埃及陆军司令即埃及三军总参谋长都不清楚戚凯威的作战计划。
保密工作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得上是前无古人了。
更多到,地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