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海洋 - 第七十二章 大变革时代
第七十二章大变革时代
到了二零三六年初,粒子风暴造成的灾难性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联合国进行的全面调查,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全球新增癌症患者比二零三五年同期暴增了二十八倍,主要是皮肤癌与血癌,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没能幸免,而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情况最为严峻。
中国也不例外,一月份入院的癌症患者多达一百六十八万。
这还只是到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还有很多已到晚期的患者没有去医院接受治疗,保守估计至少新增了三百万。
受医疗设施限制,癌症患者数量肯定会越来越多。
当时,已有科学家提出,将有三分之一的人受粒子风暴影响,在未来两年之内因皮肤癌与血癌病亡。因为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没有足够的医疗基础设施,也没有足够的救治能力,所以在未来两到五年间,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将急剧减少,最不发达的二十个国家的人口将锐减百分之八十以上。
也许,有人认为,人口减少是好事,因为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
与人口暴增相比,人口在极短时间内急剧减少造成的灾难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全球局势动荡。
原因很简单,人口减少之后,劳动力总量减少,必然导致物资减少。
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而在全球经济体系中,这些国家承担了初级工业品的生产任务。在劳动力大量减少之后,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在内的初级工业品产量降低,必然导致物价飞涨。因为发达国家基本上不生产初级工业品,所以全球贸易体系必然分崩离析。
结果不言而寓:由物资紧张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
用不着等到五年之后,二零三六年初,物资紧张的问题已经浮出水面。
虽然各国都进行了全面动员,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国家出台了物资管制措施,但是物价仍然失去控制,连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比如在国际黑市上,面粉的价格炒到了每吨五万五千美元,相当于每公斤五十五美元,约合二百五十元人民币,是二零三五年初的五倍,而且这个价格每天都在变化。
严重的物资短缺,已经在一些最不发达的地区引发了战乱。
二零三五年底,乌干达爆发内战,两大部族相互仇杀。仅仅十多天后,刚果金发生军事政变,随即演变成部族战争。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撒哈拉以南非洲连续爆发了五场大规模内战,拉美地区爆发了三场内战。虽然这些战争没有对拯救行动产生严重影响,但是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更重要的是,各个大国都在忙于拯救人类文明,根本没有精力干预他国内战。
可以说,各个大国都在自扫门前雪。
为了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局面,中国从二零三五年底开始,陆续向同盟国家输出包括粮食药物日用化工品在内的生活必需物资,并且努力帮助这些国家恢复工业生产,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美国欧盟与俄罗斯也在做着同样的事,都以稳定周边地区为主。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竭力避免战乱对本国造成影响。
问题是,这种援助行动绝对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甚至不可能持续五年以上。
原因很简单,再富裕的国家,物资储备也非常有限。要想根除战乱,首先就得提高基本物资产量。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得在能源上下功夫。
相对而言,中国的处境稍微好一些,因为中国率先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
二零三五年底,黎平寇签署了元首令,把可控核聚变发电站规划整体提前五年,即在二零四零年之前,让可控聚变发电站提供的电能占到国家电力总需求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着手研制第二代聚变核电站。
以当时的技术,第一代聚变核电站肯定无法满足人类文明的需求。
原因很简单,第一代聚变核电站以氦3为燃料,而这种氦的同位素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有限,只有到月球上开采,而近地轨道上的太空垃圾,已经阻绝了人类进入太空的通道,暂时无法实施月球资源开发工程。只有以重氢与超重氢,即氘与氚为燃料的第二代可控聚变核电站,才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性。不管怎么说,在地球上,氘与氚的含量都不少,足够人类使用一千万年。
该项目,也被安排在陆雯负责的机构下进行。
不同的是,第二代聚变核电站项目完全由民间资本资助,国家没有划拨资金,因此研制成果也完全归民营企业。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的积极性高得多。
即便不考虑眼前的需求,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如果第二代可控聚变技术成熟,民营企业将一举超越国营企业,成为主要电力供应商,在至关重要的国家基础领域获得举足轻重的发言权。
当然,在第二代可控聚变技术成熟之前,第一代可控聚变发电站仍然是效率最高的电力供应方式。
按照规划,到二零三六年底,中国就将建成两座五千五百万千瓦级聚变发电站。
因为已经进行全面动员,对电力供应进行了严厉管制,所有非关键企业都已停产,所以中国有足够多的电能,能够开展一些在平常无法进行的工程,比如在人造环境中种植栽培农作物。
当时,这个项目由军方负责。
原因很简单,粮食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按照最乐观的估计,到二零三七年夏季,中国储备的粮食将全部用光。如果按照人均年消耗八百公斤计算,中国的在二零三七年的粮食缺口大约在百分之十五左右,而实际差额肯定更大。要知道,中国不但要满足本国需求,还要为了维持周边地区稳定,向周边国家输出粮食。
促进粮食生产的作用不太明显,因为中国欠缺劳动力。
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也就必须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以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来从事农业生产。
如果不能在二零三七年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中国的处境将非常悲惨。
如此重点啊的项目,自然得交给军方负责。
当时,军方采用了两种手段:一是扩大农垦区的面积,在适合进行机械化农业耕作的地区进行集中管理,建立由军队直接控制的农垦部队;二是在新技术上投资,争取在二零三七年达到实用程度。
所谓的新技术,就是农业工厂。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在工厂里面,用人造阳光取代太阳光,并且通过增强光照亮提高二氧化碳含量使用效率更高的无土壤栽培技术等等,在不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因为不再受地理条件限制,所以以土地面积计算的话,农业工厂的生产效率是传统农业的十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农业工厂不受自然因素影响,实际产量更接近理论值,比传统农业提高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此外,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上,所需人力更少,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是传统农业的数百倍。
当然,农业工厂的关键仍然是能源。
按照该项目提交的报告,如果两座聚变核电站的电能全部用于农业工厂,在二零三七年上半年就能生产出一点二亿吨粮食,下半年的产量有望达到二点四亿吨,基本上解决了国内与周边地区的需求。
现在,第一批四座农业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预计在二零三六年底投产。
按照四个月的生产周期计算,能在二零三七年底收获三次。因为前期主要解决粮食的有无问题,所以主要生产水稻与小麦,特别是高产水稻。在解决了有无问题之后,还会增加其他农作物。
不可否认,这绝对是农业史上最大的飞跃。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农业工厂能够得到推广,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必然成为历史,农业也将因此成为历史。
事实上,这已经是一个可以见到的未来了。
军方的第一期实验已经取得成果,效果比预料的还要理想,不然也不会在二零三六年初投资数百亿修建农业工厂。
看得更远一点就能发现,农业工厂最大的贡献绝对不是解决了粮食危机。
从生产力角度出发,农业工厂彻底把农业打入历史,等于解放了众多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提高了社会劳动效率。在劳动力紧缺时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这项技术的最的啊贡献就是解决了粮食问题,并且为消除因粮食而引发的战乱打下了基础,为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看得再远一点就能发现,在不需要开垦农业用地的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是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空间。
两年后,农业工厂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家赖晋宁能同时获得两项诺贝尔奖,足以说明这项发明的重大意义。用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话来说,赖晋宁不但在生物科技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而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困扰人类文明数千年的粮食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问题是,事实确实如此吗
第七十二章大变革时代
第七十二章大变革时代,到网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