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盛年代 - 2-10封锁线
冯钦哉本来是在中央军配合晋绥军,马家军,东北军,日军共同围剿同盟军的战场上,他是被杨虎城为了应付南京政府军事委员的命令,所以把冯钦哉给推了上去,也就有了他的旬县之行。
同盟军所占的地盘,南部紧挨共产党所领导的西北红军创建的陕甘宁根据地,经过两个月的围攻,已经弹尽粮绝。
为了不使同盟军遭受国民党各路军队和日军的四面夹击造成重大伤亡,冯玉祥电告全国抗日同盟军结束抗日行动,解散抗日同盟军总部,离开张家口。
抗日同盟军大部被29军宋哲元收编,少部分投敌,共产党掌握的军队进入了陕甘宁根据地,还有一些原来是土匪的重新拉起山头。
南京政府军事委员,在各路军当下所形成的基础上,完成了对陕甘宁根据地的包围,并以作出了以经济封锁为主,军事行动为辅的既定方针。
北部以宋哲元29军为主,东面以晋绥军为主,西面以甘肃马步芳,宁夏马鸿逵的马家军为主,南面就丢给了旬县,旬县的豳镇,扼守关中到甘肃和宁夏的国道,宜镇和耀镇扼守关中到陕北的要道。
在四家中,旬县这个小集团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往东是黄河,阎锡山的晋绥军最省事,北面也是黄河和长城隘口以及戈壁沙漠,西北本来就贫瘠,南面是陕北和西北四省物资的必经之地。
如果说宁夏和甘肃还可以走宝鸡到兰州这一线的话,甘肃南部和宁夏以及内蒙西部就没的选,只能通过豳镇来联系关中和南方,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陕北联系关中的线路三条,其中一条就是走豳镇过甘肃南部华池直接倒陕北,第二条就是宜镇,耀镇,这一条路,另一条就是走大荔,澄城,白水一线。两条就在旬县保安团的控制下,另一条在十七路军杨虎城将军的另一个大将孙蔚如手中,他虽然在解放战争中投诚,可这时候确是国民革命军军官,官至少将衔。
刘子光迫于压力,给警察局颁发了封锁令,原本旬县境内的两条国道是不交税,不收费,只有简单的违禁品检查,现在除非有许可证件,大批量物资无法通行,违者扣押没收。
铁,盐,布匹,粮食是最为严格的,超过一定量就得提供用途证明,其他物资和生活用品也有一定量的限制,相对于其他三条封锁线上的进入关口,这已经非常宽松了。
最少旬县警察局和保安团不会随便没收物资,只要有证明和许可证件,一斤不少一米不短的可以原样领走,上级派来的监督人员也没办法。
以至于南京方面和陕西政府派监督人员的时候,都祈祷不要派到南边封锁线上来,这里真的没有油水可捞,用他们的话来说,旬县警察局和保安团的就是脑袋秀逗了。
旬县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贪污受贿,滥用职权,都不是警察和政府管,而是军管,直接由情报部和警卫连负责,这种制度谁贪污,谁受贿,谁滥用职权,那才真是脑子秀逗了,自古军法无情,不是说着玩的。
旬县政府单位,企事业单位,警察系统,保安团体系的工资和福利,都比当下中国其他省份和周边县市要高。
重要职位人员,出入县境都是严格管控的,旬县工业带动商业,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顺福杂货店,没必要去外省和大城市去购买物品,这也是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绝迹的原因。
经济封锁仅一个月,就查扣了大量不明物资,而且无人认领,送货的都是临时雇佣的大车,也偶尔有汽车运输,在耀镇,豳镇,化镇,宜镇这四镇都可以建货场了。
根据拆封检查的货物判断,无人认领的都是走私货物,像金银,宝石玉器这类蓝下的不是达官就是贵人的,北上的粮食,铁,盐,夹带的弹药,枪支,不是西北马家军的就是西北红军的。
现在情况是,旬县保安团连民国四巨头的宋子文都坑了三百万大洋,其他人谁敢来认领自己的货物,共产党在旬县暴动起义至今没有给过一个说法,他们也没人敢来认领货物。
而这两条路又是必经之路,这下就看猫的嗅觉灵敏还是老鼠的躲藏本事高强,走这两条路最安心的就是货物没有被没收和贪墨,就摆在那里,等你来领。
走宝鸡一线路途太远,对于甘肃南部和宁夏以及内蒙西北的人来说绕圈了,走孙蔚如的东线,别说你领了,你找到了货物十成就不见了三四成,就这剩余的能不能拿回来还两说。
整个大西北本来就偏僻贫瘠,生活物资全靠从关中运进,陕北人的主要口粮就是小米,可做干饭可做稀饭,还有一种作物就是糜子,这种作物跟小米一样都是耐干旱,耐贫瘠作物。
两个都可以磨面加面粉做杂面馒头,小麦这种作物,你地不平,水分不够就会减产,这三种作物互相拌合以后,就是陕北,甘肃南部,宁夏南部农民的主要口粮。
像盐,铁等因为黄土高原范围内都是厚厚的黄土层,只能靠外运输入,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没盐饭就没滋味,俗话说“好厨子一把盐”味道全在盐的运用上。
盐被列入禁运物资后,陕甘宁根据地人们的生活状况可想而知,一个月可以,两个月可以,三个月绝对不行,这年头富户都无隔夜粮,谁能存三个月盐巴,张果老当年存盐最多也是半个月的分量。
马步芳和马鸿宾还可以依靠宝鸡兰州线,他们一直也依靠的是这一条线路,马鸿逵却不行。马鸿逵在宁夏四五年了,这里已经经营成自己的地盘了,吃的他倒不缺,河套平原自古就是西北粮仓,只是为官家所有,全省农民没多少能吃得上而已。
马家军的势力范围就这么大,对外非常团结,对内竞争也非常激烈,在经济上他们三家要是互相调剂帮忙,那才怪了,只要不是外人进攻宁夏,青海和甘肃,他们都是各顾各的。
别看马鸿逵是宁夏军政长官,官面是官面,走私还是走私,也只有走私的利润最高,战争年代不管什么物品,只要能用上大宗来形容,对省与省之间的物资流通也属于监管中。
在自己地盘也就罢了,陕西不是他的地盘,而且这时候的税收,没有几个会傻乎乎的送上门去,都是靠设路障和关卡来由地方收取,在陕西境内,别说马鸿逵,就是天王老子,十七路军的士兵也不认。
也就旬县管理的这小半年,不收税,不收费,只是检查,让马鸿逵着实大赚了几笔,突然宣布的封锁令,把他倾囊所购物资全部被扣在了豳镇,这让马鸿逵现在心里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当了十五路军总指挥了,怎么也算是一方大佬了,对吧!”刘十三从不搞什么阳谋,阴谋,在绝对实力面前,这些都没用,只有势弱的一方才用计,也只有傻子和骄傲自满的人才会中计。
刘十三也没料到马鸿逵会自己找上门来,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马鸿逵在河南被蒋介石欺负的可怜的,帮助中央军去打苏区,差点被蒋介石给包了饺子。
如果不是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四处奔波,马鸿逵这条命也就交代在河南信阳了,蒋介石虽然任命马鸿逵为十五路军总指挥,却只能带两个团入宁夏。
可怜马鸿逵经营近十年的部下,除了少数留守宁夏的,其余的都被收编了,只有两个团的人马带回来,那里还是南下的时候,在土桥镇外跟曹刚对战的那个财大气粗的马鸿逵。
三月份马鸿逵回的银川,把甘肃的老部下全部抽到了宁夏,把甘肃彻底让给了马鸿宾和马步芳,开始了在银川十七年的割据时代,我的地盘我做主。
马鸿逵的第一件事就是购买物资,他所积攒的家当都丢在了河南,使用老本在全国各地零散购买,然后集中到西安,再转运北上,谁知道一批又一批的被扣在了豳镇。
如果不是前几次物资运回去了,现在的宁夏政府和军队两个系统就会停摆了,迫于无奈,亲自南下,向刘十三来求情,论军事实力,他已经被削弱了,经济实力,地理环境,以一省军政掌管的身价,却抵不过一个县级保安团。
“十五路军总指挥,也就是一个空架子,我现在就是一个光杆司令”马鸿逵有点放不开,他听说过刘十三很年轻,一见面才知道真的很年轻,俩人年龄差十多岁都不止。
“长话短说,我知道你来的目的,东西我都可以还给你,本来就是你的,不过我有两个条件,”刘十三说完,起了起身子,这都是习惯,不管是谁,只要跟人谈条件,就会顿一顿,观察下对方是有备而来,还是冒昧而来。
一般情况下听到谈条件,有备而来的,都会微笑或者不动不惊,这样可以狠宰,惊讶甚至露出不安的,肯定是没准备而来,这样要不起价钱。
“条件你说,这些物资对我很重要,西北道上知道你的为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为难人”马鸿逵也是做好了被坑的准备,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
以旬县这些年在西北道上传出来的声誉,旬县高层这帮人绝不是乘人之危的人,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如果旬县没有最基本的信誉和做事原则,旬县也不会崛起的这么快,不但快,而且根基非常稳定。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