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捉鬼记:明朝那些魑魅魍魉 - 第180章 大灾后的混乱影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刻钟后,正阳门旁边的千户所挖出父子三人的尸体。
    瓦砾中父亲在上,两儿子在下,林耀毕竟练武反应快,电光火舌间的第一反应是给儿子撑一个空间,可惜正衙房梁太重,如同千斤压顶,脊梁被砸断,两儿子也被砸塌胸腔,里面还有十来个亲卫也惨死。
    林成的母亲哭得撕心裂肺,不一会就晕了过去,成国公双眼流泪把妹子抱起,让亲卫先背回去。
    不一会又来了几个公侯,众人看着父子三人的遗体沉默无语,也许在他们心中,内城死伤的百姓加起来都没有这三人影响大。
    “林成不应该在宗人府吗?为何在千户所?”
    张维贤发问,朱纯臣悲痛摇摇头,“林耀准备让两个儿子去找林威,舍妹说中午才被叫过来。”
    “哎,都是命!收敛一下,运到宛平侯府邸出丧吧。”
    朱纯臣点点头,刚想让亲卫背走,突然来了两个人,林武和林扬看到林耀的尸体,扑通下跪大嚎,“大哥啊,这是怎么了,母亲大人还想见你最后一面…”
    张维贤大惊,猛得拉住后面过来的一个亲卫,眼神似要杀人,“林威母亲死了?”
    亲卫被吓了一跳,哆哆嗦嗦道,“公爷,阜财坊没了,亲军家眷所剩无几,老夫人重伤被抢回侯府,林夫人也去了,武馆关大河和侯爷的师妹都被砸伤胳膊,两人在侯府送老夫人最后一面。”
    张维贤脑子以奇快的速度做出决定,扭头大吼一声叫成国公,“纯臣,你去主持林家的丧事,老夫马上回禁宫,请陛下同意乐安公主到侯府守孝,亲眷大丧,不能让林威事后感到任何寒心。”
    成国公赶紧领命,让亲卫背遗体到侯府,定国公徐希皋干脆也跟着去。
    禁宫的天启还是没有从惊吓中回过神,再加上乱七八糟汇报来的消息太多,手足无措,只是让人继续查探,都察院、大理寺、太仆寺衙门在西城,连同帝王庙一起成了一堆废墟。
    张维贤到禁宫看到这样子,也没有去打扰,干脆让禁卫提督西宁侯拿出提督腰牌,令百余禁卫把乐安公主送往侯府,然后又与内阁商议,调三万京营回城稳定秩序。
    晚上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出了这么大的灾,中枢大佬们全部在禁宫轮值调度,张维贤更是在城墙站了一晚。
    天色放亮后,京城的哭声更加大,城墙上居高临下看的清晰,内城西南一片已是废墟,城墙上点点血肉让人无不呕吐。
    回到武英殿,张维贤收到成国公递来的消息,林母被砸中腹部,清晨吐血而亡,他自己的妹子也无法接受悲痛,在家自缢了。
    一切争斗、一切布置,被一场大灾搞得七零八落。
    更糟糕的是,京城百姓怨声沸腾,朝野震动,官员们无家可归,雪片一样的奏折入宫。
    有人认为是奸臣贼子、阉党宦官横行霸道、倒行逆施、贪污受贿、腐败成风所招致的天谴;
    有人认为是苍天有眼惩治失道君王;
    有人认为是上天示儆(警告)天子,要求皇帝反躬修省;
    还有人认为是宛平侯在沈阳杀戮过重,天道对大明的报应。
    奏折各种各样,中枢完全瘫痪,毫无组织性可言,只有京营在清理,把无人认领的残尸拉到城外集体焚烧。
    京城直接死亡近三万人,伤者不计其数,一天时间就这么在混乱中度过了。
    第三天,皇帝找不到大灾原因,顶不住压力,下了一道罪己诏,将自己骂一通,亲自赴太庙祭拜。所有臣工穿素服,虔诚为百姓祈福,洗心办事,痛加反省,以期王朝长治久安,万事消弭。
    这道奏折有什么用?对百姓来说了,死了白死;对朝臣来说,更加难了,这是让他们‘住手’的意思。
    天启六年,大概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年份,至少京城不能发生任何大事。
    灾后第四天,皇帝收到宛平侯的奏折,请求辞官回京奔丧丁忧。
    辞官?
    一语惊醒梦中人,皇帝从浑噩中回神,与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商议后,立刻下旨夺情。
    圣旨令成国公、定国公、镇远侯做丧使,乐安公主代替守孝,皇后、太妃、太后、中枢文武部堂全部到府邸追悼吊唁,西郊赐地两千亩建外庄祖坟,追封林佐为宛国公,林母为德昭夫人。
    丁绍轼写的圣旨,语气凝重又‘恳求’,辽西稳定是大明第一要务,‘全体朝臣’代替宛平侯尽孝,请宛平侯节哀,务必保证东虏不敢窥伺大明。
    ‘荣恩’绝对是超顶尖,且宣旨钦差是英国公张维贤,老头连夜出发,直奔乐亭。
    其实他不用去,他这一去,反而让林威判断出现了混乱,做出后悔终身的决定,短时间内性格大变,京城迎来一个冷血复仇者。
    因为林威比他们‘清楚’。
    收到京城爆炸的消息,震惊于他们毫无底线的残忍行为,杀母之仇,不共戴天,一股强烈的以牙还牙冲动,老子一定制造一个更大的炸弹,炸死你们这帮王八蛋,一了百了。
    那谁是凶手?林威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才发觉暂时没有目标。
    不管谁死了都很冤枉,林家就算被灭门也有点‘冤枉’,凶手不可能知道大哥和母亲突然回旧宅、到千户所,爆炸很难精准掌控时间,不是奔着某个人、某件事,是直接奔着皇帝而去的掀桌子行为。
    ‘林威’就是‘丁绍轼’,两人都是皇帝破局的棋子,把‘记忆’与现在一重合,凶手只有两种人。有人不接受皇帝破局,有人在破局中没捞到好处,相对落入下风,他们要推翻这个局面。
    记忆中‘丁绍轼’死后十天发生爆炸,那么凶手就不是否定破局,而是不接受破局失败的结果,答案只能是京城权贵。
    自己不过是创造了与袁崇焕宁远大捷类同的效果,大明朝暂时没有灭顶外患,朝堂‘安稳’了,权阉会继续当朝,宛平侯是否离开都不重要,他们要换皇帝了。
    但皇帝躲过一劫,他们掀桌子失败了,接下来还有后续行为,皇帝该落水了,只要有所准备,很容易抓住把柄。
    林威自认为判断不会错,瞬间决定暂缓去东江,找到这帮人,捏死他们。
    可惜他遥祭老太太期间,张维贤来了,一口咬定他亲眼所见,是天灾,还把当时的景象描述了好几遍。
    天下人都认为是天灾,林威确定是人祸,两人的思维有根本性差异,林威无法给他们解释,那黑云是火药粉尘,是人为制造的云爆弹,爆炸升级造成的超级温压弹效果。
    本来怀疑勋贵,且决定暂时不到东江,安排京城寻找一下线索,但张维贤一来,林威把京城勋贵排除了,因为京城布满暗卫,制造一个超级炸弹需要很长时间、很多人手、很多设备,英国公的控局能力不可能让身边勋贵做出这种大事。
    前几天张之极和徐允爵来劝,张维贤解释说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他并未发现什么异常,否则也不会一群人前来。
    林威瞬间失去推断目标,弑君的背后肯定有文官士大夫,致仕大员、党争失败者首当其冲,但他们范围太广,且没有动手能力,无法寻找,只有抓住动手的人,才能找到背后的群体。
    那什么人在京城有动手能力呢?这么大的动静,肯定有很多准备工作,不可能突然发生。
    思虑再三,林威决定试探一下,告诉张维贤,就算不让他回京,他也不会在辽西待着,至少不会长期在辽西,还是决定巡视海防。
    让英国公把这个消息带回去,自己就能钓鱼,背后之人肯定会继续弑君行为。
    张维贤也没再劝他,站在英国公的立场本来就无所谓,出了这么大的事,反正权争也会平息一两年,也许林威在这期间已经打败东虏回朝了。
    于是,大明朝唯二能阻止后续恶事发生的两人,均出现误判,林威高估了英国公和暗卫的能力,英国公低估了大灾对权争带来的影响,两人自以为是、不约而同做出错误决定。
    …………
    注:不要被上面的逻辑推断绕晕了,这不是最终结果,是主角初步推断。
    本书的设定,爆炸的确是冲着皇帝而去(基础历史事件,不能因主角出现而忽视,毕竟世界的‘主角’始终是天启皇帝),这是‘对方’在掀桌子,主角是顺带,谜中谜刚开始。
    天启大爆炸,作为世界三大未解之谜,有很多猜测。
    地震肯定不是,所有记载都不符合嘛,哪有只震京城的地震?哪有把大树连根拔起的地震?
    龙卷风猜测也难有说服力,难以理解。
    雷击猜测作者无法否定,涉及想象盲区,什么样的空爆打雷能弄死两万多人?
    那其他原因引燃火药,最终发生殉爆呢?
    差不多,毕竟有蘑菇云,小说顺着这个思路设定。
    也就是说,王恭厂当时发生了‘生产事故’,有一次小爆炸发生,但第一次爆炸点火能量不足,却把火药库黑火药喷洒在空中…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粉尘爆炸威力超级超级强大,这时候哪怕是面粉,浓度足够,达到临界点照样会变成一颗超级炸弹。
    那明朝有没有人知道这种现象呢?
    还记得前文锦衣卫提过的明朝火器专家赵士祯吗?他发明了火箭溜、迅雷铳,万历皇帝当时虽然高兴,却因种种原因搁置。
    他本人备受打击,一边改进,一边巴结勋贵和中枢大员,想制造装备明军,以期青史留名,但他的这些东西靡费太大,效率太低,最终没有成功,世途坎坷,终生潦倒,难免对皇帝产生怨恨(读者有兴趣去搜一下赵士祯与妖书案的关系,有些记载认为他就是始作俑者)。
    赵士祯当然没解决底火问题,但他一生致力于火器研究,不可能没有其他发现吧?
    …………
    废话一句云爆弹和温压弹。
    云爆弹是燃料空气弹药,又称空气炸弹、燃料空气弹,内部装配的不是炸药而是燃料,爆炸时先把燃料喷洒开,再二次爆炸,冲击波惊人。
    温压弹在云爆弹基础上研制,是云爆弹的高级产物。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