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标亲舅权倾朝野 - 第106章 淮西二十四将远征印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82年十二月,太子朱标命令锦衣卫蒋瓛回京师复命的宝船,抵达京师长江港口。
    船上装满了琳琅满目的宝贝,还有数不清的动植物。
    尤其是大象一路上“哦嗷嗷嗷”叫个不停,可把将士们闹心坏了。
    要不是太子下令把这些动物给圣上开心,早把他们烤了吃了。
    次日,宝船的货物纷纷清点完毕,户部、工部、礼部忙的一天都没合眼。
    老朱下了死命令,要把这些货物全部清点完毕。
    还有这次征伐东南亚国王的皇亲国戚,纷纷让礼部安排好,他们都要觐见大明朝天子。
    太监、宫女们哪见过这些蛮夷,都充满好奇的目光。
    尤其是这些男女俘虏,和大明朝百姓穿的衣服根本没法比。
    他们一个个目光呆滞、惊恐,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繁华的地方。
    和他们的国家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内阁、八部尚书、御史台、翰林院等所有官员,都在港口仓库打量着这些货物。
    不仅有异域风情的女子,还有大象、蜘蛛、鳄鱼、大蛇、老虎,各种流光溢彩的佛像,都是镀金的。
    这些俘虏太子朱标并没有带回来多少,只是几千人,让大明朝官员和百姓们开开眼,大部分都是分给皇亲国戚和大臣们。
    至于怎么分配都是看朱元璋的安排了,第三日,礼部安排好这些小国王的皇亲国戚觐见圣上。
    奉天殿。
    朱元璋、马皇后威风彬彬的走向宝座。
    众大臣:“吾皇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千岁!”
    这些被俘虏的小国王被朱元璋的龙威吓得抬不起头,毕竟是天朝上国,他们内心都是胆战心惊的。
    朱元璋正色道:“众爱卿平身!”
    这些小国王也是纷纷站了起来。
    上次四海小国觐见之后,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如今一见,早已经是物是人非。
    这些小国王们眼神充满着惊恐和茫然,要不是自己的国家被灭,也不会这般狼狈。
    大臣们纷纷打量着这些小国王,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
    之前他们朝贡圣上,一个个趾高气扬的,现在像是被撬断的骨头的丧家之犬。
    朱元璋大方的封了这几个国王的爵位,他们感激涕零,不多一会就下去了。
    封了他们爵位之后,就要返回自己的封地,朱元璋肯定给他们打回去东南亚。
    大明朝哪有这么大好地方给他们,让他们来,只是为了政治需要,体现大明天朝海纳百川的胸怀罢了。
    只要你臣服于我,大家都和和气气的,你要是不臣服于我,这不,顺手把你,灭了。
    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尊严。
    朱元璋把太子朱标的奏折,让太监云奇分发给大臣们一一观看。
    朝堂上现在分为了两派,一半是主张开疆扩土的,一半主张休养生息、固土自封的。
    刘伯温、宋濂三人没有太多的想法,他们还要忙活新政,学部的教材改革,对于领土扩张实在是抽不开身。
    刘三吾作为山东孔夫子儒家代表,表面上主张休养生息,实际内心也想去这异域海外看看,看看这些蛮夷小国是怎么教化百姓、实施怎么样的治国理念和思想。
    自从开海之后,大明朝的官员都把目光看向海外,实在是太挣钱了,根本就没有人想要内斗,内斗争权夺利根本就获取不到多少东西,开海做生意那就是一本万利。
    武将们以徐达为首的淮西一派,个个蠢蠢欲动。
    这些武将都想参加这次印度远征,这么大片的土地,不占白不占,给自己的子孙多占一点家业。
    尤其是缅甸行省、中南行省、湄公行省,都是封疆大吏,治理下的土地和大明朝的本土的面积,根本是无法比拟的。
    文臣们内心也是压制住内心的火热,他们与其在朝堂上和这些官员内卷,还不如全部去新打下来的地盘任职。
    比如原来只是一个四品官员,到这些新的地盘立马变成三品、二品大官,何乐而不为嘞。
    殖民主义萌芽已经开始复发了,这是不可阻挡的,这也是大明朝扩张的一个趋势。
    朱元璋大喝道:“行了,叽叽喳喳的,成何体统,给咱的耳朵吵得都生茧子了。”
    “咱决定东征印度,军费让你们这些大臣们自己筹备,咱朝廷只收取五成战利品,剩下的你们自己分。”
    “当年跟着咱一起打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也一起去吧,虽然没多少兄弟了,但是咱总不能忘恩负义,不让你们多打下来一点家业给自己的子孙把。”
    “天天在家里不务正业,到处给咱惹是生非,早就要治你们了,现在给你们这个机会,都给咱滚蛋,看着就烦。”
    “还有你这些勋贵二代,天天吃喝嫖赌都变成废物了,跟着自己的爹,一起去练练去,不然等咱这些老弟兄入土了,没有人给咱大明朝挑梁子咋办,咱们也不能让下一代无人可用。”
    大明朝开国淮西二十四将,是朱元璋脱离义父郭子兴,自己的创业班底。
    他们为大明朝建立,立下了丰功伟业,个个都是身经百战,诞生了一大批一流武将。
    说是大明朝柱石都不为过,这次朱元璋让在世的淮西二十四将,全部跟着太子朱标东征印度。
    可见对这次东征的重视,朱元璋也是想,让这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兄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毕竟就封了那几个弟兄国公,就多送给他们一场泼天富贵。
    给自己留下一个明君的美名,这些武将们痛哭流涕,想起之前跟随朱大帅打天下的日子,一个个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些武将又何尝不是,要是没有朱元璋领导他们,他们也不会有今天的丰功伟业、荣华富贵。
    武将们就是这么简单,真诚直率,他们没有文臣这么多心眼,你对他好,他就会心甘情愿为你卖命。
    因为淮西二十四将大部分都是穷苦百姓出身,朱元璋何尝不是乞丐、和尚、叫花子出身。
    徐达、汤和、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这些国公也是泪满双眼。
    二十四将也是眼红着看着自己的朱大帅。
    “谢大帅,我们永远誓死效忠大帅,效忠大明朝!”
    “谢大帅,我们永远誓死效忠大帅,效忠大明朝!”
    朱元璋这一刻也说不出话来,心里更是五味杂陈。
    文臣领袖刘伯温,在此刻也被这些汉子们感动的抽抽噎噎。
    朱元璋呵斥道:“行了行了别哭了,哭哭啼啼成何体统,此去一别,咱就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见了。”
    “今晚大摆宴席,不醉不归,为你们壮行!”
    众武将、文臣:“吾皇万岁万万岁!”
    “退朝!”
    晚上宴会,大臣们纷纷给朱元璋敬酒,喝得那叫一个爽快自在。
    说出来好多藏心里多年的心里话,大部分都是怕朱元璋找他们清算。
    朱元璋听了也是老脸一黑,但是说出来老朱也没有责怪他们。
    他们毕竟是臣子,而我是帝王,思维层面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朱元璋想的是,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亡。
    只要你不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朱元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啦。
    最难当的就是皇帝,皇帝还不能被情绪左右、意气用事。
    现在大明朝已经今非昔比了,国库充盈、老百姓过得还算不错,太子朱标也被马政带的不再仁慈,而是杀伐果断。
    压得住这些武将,小菜一碟,朱元璋也十分放心。
    朱元璋知道是朱标提出来的东征之后,开心了好几天睡不着觉。
    “这个逆子,天天说我滥杀无辜大臣,这回脑子终于开窍了。”
    “只有上了战场上,打了几次国与国的战争,才知道杀伐果断的真正含义。”
    “仁慈、懦弱只会害了自己,害了百姓。”
    宴会过后,大部分都喝醉了,纷纷让自己家的下人扛回去。
    徐达,徐府。
    徐达语重心长对着几个孩子说:“这次,机会来了,以后一家能不能两国公,就看你们自己的造化了。”
    徐辉祖是长子,徐达是本来不想让他去的,可是不锻炼锻炼,以后怎么才能扛事,心狠一下,也是让他去了。
    老二英年早逝。
    三子徐膺绪,四子徐增寿更是迫不及待想去建功立业。
    三个儿子都是自己的心头肉,徐达再舍不得,他们还是必须要去的,徐家没有懦夫。
    常遇春英年早逝,可是也有三个虎子。
    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历史上的常茂功绩远不如其父常遇春,但是常茂有常遇春之风。
    常茂已经世袭常遇春国公的爵位,常升、常森肯定是必去的,蓝玉已经给他们写信,让他们速来。
    因为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小舅子!
    他这几个外甥如果不争气,蓝玉肯定揍死他们,他们敢不去......
    蓝玉也有意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他们。
    武将们纷纷安排自己的后事,这次远征不同于其他战争,去了就不一定能回来了。
    但是他们知道,富贵险中求,不争一个馒头争一口气。
    再说了,奏折写着军事实力不如北元蒙古的一半,活下来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公元前1383年春,朱元璋命令傅有德、冯胜为北路军,带领淮西二十四将与自己的二代后辈将领、以及三十万大军从应天府出发远征印度。
    文臣们愿意去的朱元璋大手一挥全部同意,而且一些未就藩的藩王,朱元璋一并让他们跟着一起去了。
    反正有马政这个国舅收拾烂摊子,老朱省心省力,岂不快哉!
    命蓝玉为南路军,率领自己麾下二十万大军与北路军汇合,一起东征印度。
    这次去的将领,带走了大明朝武将将近八成,这一战对大明朝国运而言,不言而喻。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