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524章 雷公炮炙(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4章雷公炮炙(中)
    事情落停之后,李胜利也没第一时间去追索彩画版的雷公炮炙论,只是打了个电话,让关系落在卫生口的王前进去摸摸底。
    彩画版的雷公炮炙,多半是官做的典籍,珍贵肯定很珍贵,但就内容而言,不属于善本孤册,如今回马店集厘清山上跟洼里的雇佣关系,才是大事。
    上面下来的药材秋收计划,概括起来无非四个字,倒不是涸泽而渔,而是应收尽收,这跟涸泽而渔,虽说有点区别,但区别实在不大。
    有了这个计划,之前不怎么好做的马店集建筑合作社,就可以变幻一下由头了。
    让洼里跟山上牵头,先弄一个药材采收合作社,试探一下乡里跟区里,即便通不过,这里是四九城,还可以通过药材公司的老陈直接施压的。
    有了采收合作社的成例,推行与否李胜利不去管,以后马店集的建筑合作社,也就有了临摹的蓝本。
    或者说是挂着羊头卖狗肉也成,无非都是合作社,没有采收任务跟义务工的时候,打着大队的名义出门盖房子,也算是为集体创收了。
    接了两处的申斥,李胜利找到在自训班这边讲医理的名老中医帮着自己看着这边的义诊,就带着杜娇阳去了马店集。
    自训班虽说只是自我学习的地方,但中医医理的讲解还是有的,虽说各地来的名老中医都被迁走了,但每天还是要有三五个过来当班讲解医理的。
    后世的中成药,在这方面的考校就很多,但终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不等着回去,王前进这边的摸排也有了结果,中医司令所说的那本彩画版雷公炮炙论,也真是有来路的,明万历年间的皇室御制孤本,而且是完整的整套炮制类医书。
    这本医书,差不多就是雷公炮炙论的上限了,想找到比他更早的,就只有宋元残册了。
    医理其实就摆在那里,用不着厘清,真正需要厘清的是医理的广谱性、普适性,让源自农业时代的中医,符合工业时代的市场化,才是厘清医理的关键所在。
    这跟沪上名医成九如的人体有膏粱、蔡霍之分,本质上差不多相同。
    因为要参加药材的秋收,所以王庆平这边也对今年药材公司下的计划做过了解。
    听到王前进的回复,李胜利‘嘿嘿’一声冷笑,说道:
    这些话,李胜利也没法说,只能在一旁慢慢引导,说是以后一年浪费的粮食,都是以千吨、万吨为单位计算的,如今这年月说这样的瞎话,只怕各地的名老中医会蹦起来揍他的。
    如今这年月,死了倒是一了百了,不死那就是生不如死了。
    至于酸枣跟根茎类药材,则是可以再延后一些,这样差不多能做到应收尽收。
    让王庆平找到太平庄的关大拿,跟公社说一下药材采收合作社的事项,李胜利也没在马店集多待,先是去了山上村。
    这对李胜利而言就是好事了,额外增加的五斤粮食,足够他养活很多人了。
    跟钢铁口的企业轧钢厂谈煤炭,几百吨,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不好解决也不难解决。
    难就难在了理解上,许多中医师的理论水平不差,脉诊的技术也好,但治病的效果平平,那就是没能真正的了解中医的各种原理。
    如今资金缺口大的地界,不是农村跟农业,而是基础工业,虽说大工业的基础有了,但设备、设施的完善,还是需要巨量投入的。
    “有正主就好,这人有父母老婆孩子吧?
    先找一个,或是几个出来打断腿,给他说,两本书少了一页纸,我就活埋他全家。
    但相悖的不是生活习惯,而是饮食结构,人体随饮食结构发生的改变,这在中医医理之中属于个例,而以后的病患之中,这种个例将成为普遍存在的病例。
    这些事,李胜利说个大致就好,山上的小寡妇杨玉莲这边,提的却是跟药材秋收不相干的话题,那就是冬季取暖的问题。
    “书没有,中医司那边只找到一个借条,被借走的是两套书,炮炙论跟补遗,据司里的说法,这两套书都是金漆彩绘的,真金那种金漆。”
    这个问题,也让李胜利挠了头,这活真得抓紧了,不然等到入冬,几百吨煤,也不是那么好弄的。
    看什么看?
    每一百斤药材额外奖五斤粮食,变作了十斤,最终结算的时候,也会按出口收益,适当的提高药材价格。
    这特么顺东西顺到我头上了,真是不知死活……”
    听到李胜利的问题,付宜卿紧了紧身上的针织坎肩,轻咬了一下嘴唇之后,说道:
    可惜赠书的时机不对,如果孤本因此而损坏,那劳什子陈问海一家,就别想好过了。
    弄不好这套完整的彩画版雷公炮炙论,就是原书而来。
    别闲着了,以贪占的名义拽出来,他全家死绝,这两套书也不容有失。
    打发走了王前进,李胜利本有心跟着一起去的,但想了想之后,还是咬了咬牙,开着车去了马店集。
    按照传统的师承,维持中医其实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中医跟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暴涨的人口契合。
    两千年的农业时代,病患跟病症是基本稳定的,工业化、市场化之后,病患、病症的改变,跟农业时代也是有极大出入的。
    普通百姓在充足的物资供应之下,身体状况同样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瞪了只顾自己学问的刘老一眼,李胜利也没话说,在刘老眼里,各色典籍比医书重要的多,一行人有一行人的关注点,没办法的。
    现在的医理厘清主要就是做的这个,这事跟培养医家或是大医家无关,但可以培养出大量可以治病的普通中医师。
    找到依旧在空屋里挑书的付宜卿,见她对自己有防备之心,李胜利也是无语,都这岁数了想的什么好事?
    “李家嫂子,给我查查前期收拢的旧书之中,有没有跟雷公炮炙论、补遗雷公炮制便览相关的书籍?”
    山上的别院,春末、夏天、秋中住着是没问题的,但深秋之后,住着就不怎么舒服了,冬天更是跟冰窖一样,取暖,也不能把山上的树都砍光,不现实不说,还犯法。
    医理的厘清,也是为了改变中医个体病例多,普遍病例少的症结。
    就比如中外之人体质不同,外国女人不坐月子、而且还在坐月子的过程之中喝冰水,就是跟中医理论相悖的。
    见小舅子眉毛竖了起来,王前进有些头皮发麻的回道:
    “借书的叫陈问海,我找司里人问过他,人硬气的很,不怎么愿意搭理我。”
    这就是饮食结构跟中医之间的话题了,说复杂是很复杂的,说简单,也是有实例可循的。
    找到刘老问及医书之事,这老头也是光棍,直言自己对医书没什么兴趣,这事得去找李许氏的大儿媳付宜卿,医书之类,是她在经管的。
    旧书之中的医书之类,也是李胜利极为关注的,不管是宋元残册,还是清末的整套,只要是医书,就在书单的范围之内。
    到了马店集这边,找到王庆平,先大致问了一下人员的安排,如今各村都在做粮食秋收、秋种的收尾工作,即便药材秋收的计划已经下达,与粮食相比,药材依旧属于末节。
    回到马店集,李胜利先是找到刘老问了一下,最近弄来的旧书之中,有没有相关典籍。
    今年秋收的重点,也是分阶段的,先期要以洼里那边为主,因为防空洞划拨下来的山岭地,草木类草药就是第一阶段的重点了。
    <divclass="contentadv">山上这边的采收难度大,山里温度低,时间上也能延后一些,将人力主要集中在洼里的山岭地,以最快的速度刮干净之后,再进山采收山里的草木类药材,就是最近一月半月的活计了。
    所谓一人一方、千人千面,其实问题主要还是出在了医理跟人体不契合这方面。
    除了不设上限之外,卖药材奖粮食这一节,药材公司那边给增加了一倍,又在价格上给了活扣。
    这也是李胜利要让成老主持医理厘清的根源所在,虽说后世的膏粱、蔡霍之分,跟如今成老的还有区别,但大致的理论框架还是好用的。
    而且雷公炮炙论的原书,据说在元以后就失传了,想到之前自己想的,这套彩画版的雷公炮炙论,大概跟世面所传相同,倒是有些谬误了。
    炉子跟煤炭,就是摆在杨玉莲面前的大难题了,炉子还简单一些,能买到,煤炭,没有指标,那就只能想想好了。
    想明白了这个,李胜利张嘴就要书,王前进则是直接撇了撇嘴。
    这话,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资质差点,说的好听一点,那就是从医的时间短了,缺历练。
    说是厘清医理多少有点说大话的意思,更直白一点的说辞,应该是简化医理才对的。
    有这批名老中医在,经验的传承,稍微延后才能被提上日程,目前最主要的还是医理这边的开局,经验只是表象,真正要传承的还是医理。
    想要系统的学中医,没人引路全凭自学,那对资质的要求就高了,有了高人引路,中医的入门其实不难。
    但走城外石钢的路子就很简单了,煤炭的问题解决了,运输还是个问题,在李怀德的牵线之下,许出了一大批还没影的羊只,运输问题也就解决了。
    医书之类,显然是入不得老头法眼的,这老头的藏书之中,虽说也有几套古医书,但按照他的说辞,只是不想暴殄天物,顺手为之罢了。
    大致安排完之后,李胜利又赶紧进城,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各处信托商店搜刮炉子,至于煤炭,还是找李怀德解决。
    这些无论是对李胜利还是对自训班的学员,都需要慢慢的推进。
    做事之前,弄点金条、国库卷揣他家里,我就不信他能解释的清。
    当然二百七十九倍是不可能的,翻倍也是不可能的,李胜利估计,能在原有的价格上提个几成,意思差不多也就到位了。
    “书呢?”
    后世所说,中医无需发展,也是这么个道理,三千年的中医,理论两千年前就基本成熟了。
    这两套书,是西南中医研究院的王聘贤老中医,历经重重磨难,才完整保存下来的。
    “李先生,之前的事我回去跟我婆婆说了,我婆婆说了,我家受先生大恩,万死难报。
    先生,想做什么做就是了,我守的住,也忍的了,我婆婆也说了,先生觉着不妥,可以直接去家里的,如今我已住在了厢房之中。
    是我之前的要求过分了,先生就不要在言语上难为人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