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 第380章 沉舟病树(中)
第380章沉舟病树(中)
“邹姨,有什么问题吗?”
听到跟自己想的不一样,李胜利的脸色一沉,做事就怕被人横插一杠。
之前他在洼里,做事其实就是灯下黑,没什么人关注,自邢州之后,就有人关注他了。
孙强这事一弄,更是惹眼,想到事情的麻烦之处,他对孙家的观感,立马又差了几分。
“不是外因而是内因,司里查了一下,你说的各地名老中医,别说五百之数了,三百都没有。
除去岁数太大、身有伤病行动不便的,能进京的可能连一半都不会有。”
李胜利这几天都在说中医的大传承如何,邹锦起初是没放在心上的。
结果要召集各地名家了,司里按照记录一联系才发现,如今的中医,名家凋零的厉害,后继者虽说不少,但手艺上还是差了点,名声不显么。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各地名老中医的后继者,大多都有这样的问题,这对中医而言,就不是小事了。
原因也很简单,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够。
关联之人不作数,后续的钱粮,咱们自己想办法吧……”
吃喝无所谓,穿着一定要注意,国外的衣服以后就不要穿了。
至于开一个自幼学习中医的精英班,如今的李胜利可没有这样的想法,无他,脑袋不够大、脖子不够硬。
虽说理论上能差点,但医术水平应该是大差不差的。
重新捋了一遍李胜利这边的脉络,以老杜为参照,再加上一些实际情况,跟儿子谢飞一样,邹锦有些后知后觉的胆战心惊。
目光短浅、魄力不足,就是他们几家跟老杜之间实际的差距了。
“在家就把衣服换了,毛呢的衣服,压上褶子就不好收拾了。
这样也正好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人的新传承关系,各地名家为老一代,后补的名医为中坚一代,他们带来的弟子后辈,则是年轻一代。
临近中午,房门被敲响,李胜利也不去管,杜骄阳开门之后,邹姨就走了进来。
等成名成家,也差不多该退了,这就是传承出了问题造成的怪圈。
对于邹姨的提醒,李胜利这边摇了摇头,皱眉说道:
邹姨,您也清楚中医返本归源的难度,再不成,就让陆总从四大中医院请调主治,缺失的人员,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补足吧。
前边,李胜利说的还是中规中矩的,最后一句说完,邹锦的脸色一沉,这是要撇开司里啊!
“胜利,这可不是该个人出头的事,厘定中医理论,可是个大工程。”
至于军装之外的工装,那可不是李老爹在轧钢厂穿的工作服,对单位里的女人而言,一般都是列宁装之类。
李胜利在车上给邹姨说的也不是瞎话,将各地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出来。
邢州之前,人家就已经在做事了,这也再次提高了李胜利在司里的地位。
中医至此,颓势已现,如今传承教育上的问题更大,没了传统的师带徒,靠医专、中医大这类学校培养在医院坐诊的中医师,都稍嫌力有未逮。
培养医家或是名医就更不可能了,医专、中医大的毕业生,想要成为名医,需要自己摸索的时间也更长。
像柳爷、王芷这些医家嫡系,几乎从懂事开始,就在中医圈里打混,从脉象到药材,从典籍到跟师,再到三四十岁成名,四五十岁成名家。
或许不远的将来,部里、司里能掌握的只有中医界的实物资源了,而人却是要听李胜利的。
如果按照李胜利的说法,一批批的压服这些名老中医,差不多就算是操控中医界了。
说完,邹锦就单手掐着两边太阳穴,陷入了长考之中,今天的信息量太大,有些她还没想明白呢。
时机差不多的时候,也该养养骨伤了……”
万事都有两面,中医的发展虽说有瑕疵,但也有好的一面,骨伤、蛇药、白药等等都有国家层面的支持。
骄阳,收拾收拾,到家里吃饭,我给你做好吃的。”
见李胜利随意的斜靠在床上,邹锦这边反而很高兴,这算是真正拿她当自家人了。
“不着急。
见差不多到了单位,邹锦也没跟李胜利说什么,而是决定跟杜骄阳走的再近一点。
至于之前李胜利说的,他为中医大传承是大公无私的,这话听听就好,当不得真。
加上日常柴米油盐的拖累,一个从中医大出来的毕业生,想要成才,起码要十年二十年的,这仅是成才,想要成名成家,恐怕还得这么个时间。
中医传承真的出了问题,本以为中医在慢慢恢复元气的司里也有些发毛,如今的形势,虽说不及李胜利说的刻不容缓,但也不能再拖沓了。
一旦是这样的结果,李胜利的价值可就大了……
至于再往后就难说了,照猫画虎的营生,只会慢慢削减,而不会一直增加。
医理不通只靠经验,隔代之后,这种经验怕是要零落了。
今天司里的上级匆匆而来,也有这方面的考校,刚刚在会议室跟吴门一家一碰,却发现,李胜利早就走在了司里的前头。
“好,我马上想一下,到司里之前,给你回复。”
说起买东西,多半子弟的去处也是供销社,像杜骄阳这类略有不同,友谊商店他们也可以偶尔去一下的。
这也是李胜利要返本归源的原因所在,简化理论之后,再辅以经验,那中医成才的机会,就被放大了无数倍。
名医名家,自古都是人往高处走的,现在也是一样,多半名家都在大城市。
通了医理,三千年中医留下的典籍,就全部都是现成的经验,即便时移世易,还是有变通手段的。
行常人所不能行,才能走的更高更远,老杜之前的位置,也说明了这一点。
军装跟工装是主打,没有极特殊的情况,不要随便换。
当然,柳爷这等不肖子孙的数量也不会少,精英教育,也挽救不了这些顽劣后人的。
司里也一直在寻找提振中医的方法,中医大面上还是好的,李胜利做的这些,多数还是在弥补中医传承的隐患。
经验与医理兼修也不是不成,但没了领路人,单靠自己摸索,绝大部分人是很难窥探中医真谛的。
依着中医四经,自己慢慢去学,也不是不成,但学校里教不通透,出去工作之后,医者还能有多少时间用来攻书,就不确定了。
李胜利则是侧靠在床上,想着召集各地名家的事。
以后友谊商店这类地方少去,买东西还是要在供销社的。
对于谢飞老妈这边,李胜利说的已经足够多了,再多,都不如直言风雨将至了。
咱们先回家列个清单,做事要有计划……”
自己的事,邹锦很快就想明白了,无非在老杜身上有样学样而已,既然老杜信他家的女婿,她这边也得相信。
没有赞成女混子逛街购物的想法,与吃喝不同,衣着就是给别人的第一观感,李胜利对女混子也做了要求。
“人老不怕,有伤病也不怕,那些不便于行的,正好带上弟子后辈一起进京。
但转回头来再看形势,正常人也不会把形势预测的跟李胜利一样恶劣,杜家翁婿都是非常人啊。
数量不确定,也是中医没有明确标准的原因,这些所谓的医家,真正的手艺如何,恐怕他们自己也没个准确的评价。
听着李胜利依旧带着深意的话,邹锦白了他一眼之后,也就点了头。
现在玩这种精英教育,哪怕说的再天花乱坠,也会被人找出问题的。
“骄阳,我在司里下车,房子不着急买,咱娘俩一块看看……”
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再有十年二十年,名医名家还能有多少就不好说了。
吃一顿少一顿喽……”
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决断,又看清了为了上进独辟蹊径的李胜利。
<divclass="contentadv">杜家翁婿如果能顺利渡过,那以后可就要厉害了。
至于以后,这种精英教育,则是必须的,仅是大学,完全满足不了中医对教育的需求。
选择相信李胜利,就得跟他走在一路了,做事就会有风险,更别提如今这小子是想操控整个中医界了。
被邹姨说教了一下的李胜利,懒洋洋的起身,坐在床上整了整衣服,说道:
“邹姨,咱们还是老莫吧,在家做麻烦。
越往后,名老中医这词的水准越低,也是可以预见的。
这倒不是眼光、眼界的问题,直接就是决断力的问题,他们这些家能走在一起,说句不好听的,还是形势所迫。
公事私做、明事暗做,要说没有野心,那也是不可能的,操控中医界的说法,可不是邹锦的猜测,而是李胜利今天已经实实在在做过的。
不成,范围就要扩大一下了,各地有名号的没有传承的,也可以找一部分,三五百人的数量还是要的。
“邹姨,这段时间,也得赶紧跟司里将琐碎厘清的,之前的项目加密一说,您也操作一下。
教育水平、学习时间上的差距,会成为以后中医师们的硬伤。
“老李,咱们去哪?
要不咱们去友谊商店看看?”
这样的学习,也算是精英教育的一种,他们的二三十年,跟普通人的一生,也是差不多可以划等号的。
许多人也跟史家一脉的老董、老祝一样,早已经不在一线问诊了,虽说依旧在带徒弟,但没有一线的经验,徒弟的水平得不到提高,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预测到了形势不好,但又有些过于乐观,是加了掩饰的说法。
这位虽说只是个临时驻点,但现在也真的关系到了中医的大传承,而且还是话语权很重的那一个。
老的调养,伤病治疗,子弟后辈深造,这么多医家聚在一起,这也是捎带手的事。
医专跟中医大的毕业生,一人给上几份,按照课题来做,十几二十年之后,这些毕业生,也差不多就是名老中医的水平了。
两人回到大院的筒子楼,杜骄阳在书桌上,就开始筹备自己的清单。
别看吴门医家只有十几位,但这样的中坚人物,经过司里刚刚的摸排,国内至多也就在五百、一千之间。
如果按照各地名老中医的标准,这个数字,可能就要在三百以下了,而且包括了一大部分一线的名老中医。
做饭她倒是拿手,只不过真正拿手的还是淮扬菜,但在家里做这种菜的机会不多,倒是有些白费了当年家里的付出。
“成,听你的,不听你的,怕是又要耍邪的。”
邪性,就是司里对李胜利的评价,两人在车上说的,司里差不多都同意了,只是资金还是个问题,都用李胜利的怕是花销不菲。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