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一百四十六章 痛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他这些未来的栋梁们抓耳挠腮,争论的脸红鼻子粗,陈海平对这次的突发奇想非常满意,效果简直好极了。试问,还有什么方式的教学能让学生们的感受比这更深,思路更活跃?没有,绝对没有,这是一堂完美无瑕的战略战术的教学公开课。
    二十八日,黎明,八旗兵出现在宁远城北岗,于灰山、窟窿山、首山、连山、南海,分为九营,形成对宁远包围态势。
    这一次,袁崇焕与以往用大炮,凭坚城固守的策略有所不同,他竟然在城外列重兵,背依城墙,迎击强敌。总兵满桂、副将尤世威和祖大寿等数员猛将率精锐之师,出城东二里结营,背倚城垣,排列枪炮,士气高涨,严阵待敌。
    这个消息传来,人人振奋,他们看陈海平的目光里只有两个字:崇拜。
    陈海平在此前就曾说过,如果八旗兵往攻宁远,那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凭坚城炮火之利,列阵城外与敌正面拼杀,一旦能顶住,那将彻底打破八旗铁骑无敌的神话,会极大地鼓舞辽东军民的士气,而相应地,自然也会极大地挫折建奴的士气。
    这一消一涨之间,结果就是袁崇焕在辽东一天,悍勇无敌的八旗兵就再也不敢西来一步。
    人们更加紧张,因为送消息的那家伙太缺德,为什么不等有了结果之后再送过来?实际上,他们这是怪错人了,该怪的自然是他们的这位少爷。陈海平灵光一现,想出这个绝妙的主意后,他就下令六个时辰一个信使,不间断地把消息送过来。
    这次消息的内容是只是说到二十八日黎明,八旗兵出现在宁远。
    随后,陈海平又给出了他的论断:虽然形势极为不利,但皇太极必战,因为如前所说,皇太极承受不起不战而退的后果,即使失败也要打。
    晚上,消息传来,一切果如陈海平所料,而且是胜利了,关宁铁骑顶住了八旗兵的攻击,他们胜利了!
    欢呼声如山呼海啸,人人都热血沸腾,激动的热泪盈眶。他们的欢呼、他们的激动是双重的,他们既是为了前方忠勇的将士欢呼、激动,更是为了他们的少爷欢呼、激动。
    消息称:关宁铁骑与八旗铁骑两支骑兵,在宁远城外展开激战,矢镞纷飞,马颈相交。总兵满桂身中数箭,坐骑被创,尤世威的坐骑也被射伤,但始终死战不退。
    骑兵战于城下,炮兵战于城上,袁崇焕亲临城堞指挥,凭堞大呼,激励将士,并命从城上以红夷大炮、木龙虎炮、灭虏炮等火器,齐力攻打。参将彭簪古以红夷大炮击碎八旗军营大帐房一座,其他大炮则将东山坡上奴贼大营打开。车营马步官兵,不畏强敌,安营如堵,他们鳞次前进,相机攻剿。激战之中,八旗兵死于炮火之中,关宁军倒于刀箭之下,横尸城外,尸填濠堑。
    从早晨到中午,明军死战不退,八旗兵伤亡惨重。
    二十九日,消息再来,八旗兵退了。
    又两日,袁崇焕报喜的奏疏传来:“……十年来,尽天下之兵,未尝敢与奴战,合马交锋。今始一刀一枪拚命,不知有夷之凶狠骠悍。职复凭堞大呼,分路进追,诸军忿恨此贼,一战挫之,满镇之力居多……”
    深夜,孤灯之下,陈海平的目光凝注在袁崇焕的奏疏上,他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袁崇焕胸中无尽的喜悦之情。
    这样的袁督师两三年之后就会变成汉奸吗?如果不是,那么是谁把袁崇焕变成汉奸的?陈海平眼中闪动着阴冷至极的光芒。
    消息传来,六月初五,皇太极屡攻锦州不可,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军。
    随后,又有更详细的消息陆续送到。
    初九日,皇太极乘夜进军,轻取右屯卫城,直奔大凌河城。
    十一日,皇太极率两黄旗和两白旗兵为中路,直趋大凌河城;大贝勒代善、二大贝勒阿敏,贝勒硕讬及总兵官、固山额真等,率两红旗和镶蓝旗兵为右翼,直趋锦州;三大贝勒莽古尔泰率正蓝旗兵为左翼,直取右屯卫。
    大凌河城时未竣工,守兵撤往锦州。左翼莽古尔泰率军逼近右屯卫,时城也未竣工,守军逃遁,奔向锦州。八旗军轻取大凌河、右屯卫两城后,三路大军,会师锦州,距城一里,四面扎营。
    此时,总兵赵率教、太监纪用驻守锦州,八旗兵将至时,前线各处堡垒尽皆撤兵,都归入锦州,各地坚壁清野,合力御敌。
    这时,建奴又故技重施,将台堡降卒二千纵还锦州,但赵率教坚拒降卒,不许进城。
    十二日,赵率教和纪用派守备一员、千总一员,缒城而下,到八旗军大营,商谈议和,为的是拖延时间,以待援兵。
    皇太极冀望锦州不战而降,轻取胜利,便以礼接待来使。皇太极对锦州来使强硬地表示:“尔欲降则降,欲战则战!”并给纪用、赵率教写了回书,称:“或以城降,或以礼议和。”
    信带回后,迟迟不见复,皇太极下令攻城,锦州激战,终于爆发。
    赵率教后来奏报称:“……分兵两路,抬拽车梯、挨牌,马步轮番,交攻西、北二面。太府纪用同职及总兵左辅、副总兵朱梅,躬披甲胄,亲冒矢石,力督各营将领,并力射打。炮火矢石,交下如雨。自辰至戌,打死夷尸,填塞满道。至亥时,奴兵拖尸,赴班军采办窑,以木烧毁,退兵五里,西南下营”。
    是日,八旗军攻城不下,受到重大损失,后退五里结营。此后,城里与城外,议和与兵锋,尔来我往,交替进行。
    十三日,凌晨,八旗军以骑兵围城,环城而行,却不敢靠近城垣。皇太极三次派遣使者到城下说降,都被赵率教拒之城外。赵率教站立城上,对城下的后金使者说:“城可攻,不可说也!”
    皇太极得报后,传令攻城,但攻城之举,徒然增加伤亡,别无所获。皇太极再发劝降书,用箭射到城里,连射数封信,城里均无反响。
    十五日,皇太极遣使至锦州太监纪用处,往返议和者三。纪用亦遣使随往,提出八旗军派使臣到城中面议。皇太极命绥占、刘兴治往议,但锦州却闭门不纳。
    十六日,纪用遣守备一员、千总一员,又到皇太极帐下,说是昨个天阴,不方便开城延入,今日可于日间来议。
    皇太极求和心切,再遣前二人,随使臣回锦州,但明军仍闭城不纳,且赵率教凭城堞高喊:“汝若退兵,我国自有赏赉!”又令二使臣随同绥占、刘兴治赴皇太极大营。
    皇太极令使者带回书曰:“若尔果勇猛,何不出城决战,乃如野獾入穴,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为莫能谁何!不知猎人锹镢一加,如探囊中物耳。想尔闻有援兵之信,故出此矜夸之言。夫援兵之来,岂惟尔等知之,我亦闻之矣。我今驻军于此,岂仅为围此一城?正欲俟尔国救援兵众齐集,我可聚而歼之,不烦再举耳!今与尔约,尔出千人,我以十人敌之,我与尔凭轼而观,孰胜孰负,须臾可决。尔若自审力不能支,则当弃城而去,城内人民,我悉纵还,不戮一人;不然,则悉出所有金币、牲畜,饷我军士,我即敛兵以退。”
    皇太极此书的如意算盘是意在激纪用和赵率教,派军出城野战,以决雌雄:同时,打消他们等待援兵解围的希望,进而劝其弃城而去;抑或罄尽城中财物给他们,还报之以解围撤军。
    对此,纪用赵率教断然予以拒绝。
    同日,袁崇焕派人送给纪用、赵率教的书信被八旗兵截获,内称“调集水师援兵六七万,将至山海关,蓟州、宣府兵亦至前屯,沙河、中后所兵俱至宁远。各处蒙古兵,已至台楼山”云云。
    此信是袁崇焕的诓骗信,皇太极却信以为真。
    十七日,皇太极收缩对锦州城的包围,聚兵于城西二里处结营,以防明朝来援的军兵。
    十八日,皇太极急不可耐,命系书于矢,射入锦州城中。皇太极再次劝降,纪用和赵率教依旧不予理睬。
    十九日至二十四日,八旗军继续围城。
    二十五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侍卫、固山额真图尔格副将,率援兵从沈阳来到锦州行营,以增强攻城的兵力。
    至二十六日,八旗军已围城十五日。其间:以军事手段攻城,不克;以政治手段议和,不议;诱其出城野战,不出;布局奇兵打援,不获。时值初暑,八旗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二十七日,八旗军分兵为两部:一部继续留驻锦州,在锦州城外凿三道濠,加以包围;另一部由皇太极率领官兵数万,往攻宁远。
    二十八日,当八旗兵在宁远城下激战之时,锦州的明兵趁八旗军主力西进、势单力弱之机,突然大开城门,蜂拥冲杀出来,攻向八旗大营,稍获初胜之后,迅即撤退回城。
    六月初四日,凌晨,八旗兵攻打锦州城南隅。明军从城上用火炮、火罐与矢石下击,八旗军死伤众多。八旗兵冒死运车梯,强渡城濠。濠深且宽,不得渡过,拥挤濠外,遭炮轰击,纷纷倒毙,尸积如山。皇太极无视军兵惨死,力督攻城,必欲夺城。至午,八旗兵伤亡,更倍于午前。明军凭藉坚城深濠,从城上发射火器,八旗兵无法靠近城墙。傍晚,经过一天激战,八旗军终于后撤。
    初五日,凌晨,皇太极开始从锦州撤军。经小凌河城,拆毁明军工事。初六日,至大凌河城,毁坏城墙,然后东去。
    这仗打的真是扬眉吐气,痛快淋漓,尤其是纪用和赵率教,他们一定成了皇太极眼中蒸不熟、煮不烂的滚刀肉,让皇太极成了进灶坑的王八,憋气带窝火。
    他们什么时候也能够横刀跃马,痛杀建奴?这是每一个战士心中的希冀。(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