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六十二章 扩股
王元程到家时,大女儿已经在家住两天了。
王元程并不是从家里出发去平遥的,而是回家的途中转道去的。明年二月,商队就要出发了,要准备数百万斤的货物,这个工作的庞杂自然不难想象。王元程不放心,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存储货物的地点挨个走了一遍。
消息自然是要保密的,而这也自然会引起旁人的猜疑,尤其是有利害相关的人,张家就是这样的人。
在家住着的不仅仅是大女儿,还有一个外甥女,这个外甥女是李家的媳妇,李家自然也是有利害相关的人。
见王元程回来,又得到了交待,两盆泼出门的水高高兴兴地走了。
第二天晚上,王元程设宴款待张家和李家的两位老太爷。
张家的老太爷叫张凤阁,长王元程一辈,王元程得管张凤阁叫七舅;李家的老太爷叫李匡泽,和王元程平辈,他们是远房表兄弟的关系。
他们来干什么?王元程清楚,这二位是赶着来入伙的。
张李两家先前拿出的六十万两银子,王元程给出的条件是可以入股,也可以不入。要是不入,就算他借的,三年后拿利息。
王元程跟他们说了建商队的事,但细节自然不能说。他们这次来,当然是因为毛衣引起来的。王元程一直不在家,又不说去哪儿了,两家自然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三人都是老狐狸,要是在以往,王元程也会跟他们一样,转来转去就是不说正题,但现在王元程已经不一样了,他的眼界变了,这些事已经非常无聊。
喝了三杯酒,王元程放下酒杯道:“七舅、匡泽,你们有什么话就说吧,元程知无不言。”
捋了捋嘴巴上稀不楞登的几根白胡子,张风阁派头十足地道:“元程,既然这样那七舅就直说了。”
王元程恭敬地道:“您说。”
张凤阁问道:“听说你这次在京城小赚了一笔?”
小赚?王元程笑了笑,道:“是的。”
张凤阁道:“那个毛衣什么的也是你和那个人合作的?”
这才是戏肉,王元程点头道:“是的。”
这时,一旁的李匡泽问道:“三哥,你以前跟我们说的还作不作数?”
王元程郑重道:“当然作数。”
王元程如此痛快,两位老太爷倒是又犯嘀咕了,两人相互看了看,张凤阁道:“元程,你跟我们交个底,这笔买卖到底如何?”
王元程笑着把两人的酒杯斟满,然后道:“七舅、匡泽,你们大概已经知道我已经投入了多少银子,如果我没有底敢这么做吗?这要是败了,可是倾家荡产啊。”
如此大宗的盘货,想要瞒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张李两家那就更不可能,三家在生意上的纠葛太深了,何况有些货还是通过他们的系统采办的。
点了点头,李匡泽道:“我们现在入股能占多少股份,大概能有多少收益?”
刚开始的时候,入股的事王元程就是那么一说,两位老太爷也就那么一听,他们怎会把这么一大笔银子投入到他们没底的生意上去?借那笔银子,他们就是为了拿利息。王元程又怎会不清楚这二位是什么脾性,所以也就没必要详细说股本的事。
王元程道:“本金总共是六百万两,那方以毛衣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占七成五的股份。”
张凤阁和李匡泽听了都是一惊,他们相互看了一眼,李匡泽问道“一百五十万两银子才占两成五的股份,三哥你怎么会答应这种条件?”
从训练营回来途中,王元程去了趟平遥县城,这些说辞是他和三爷商议后定下的。王元程道:“我当然不会答应,但他们坚持这样,而且又提出了一条我没法拒绝的条件。”
张凤阁问道:“什么条件?”
王元程道:“不管收益如何,他们保证我一年至少有两成的进项。”
还有这么好的事?李匡泽跟着问道:“要是我们入股,是不是也这个条件?”
王元程道:“也这个条件,而且给你们担保的人不是他们,而是我自己。”
这就一点合计的余地都没有了,三十万两银子的事,他们还是信得过王元程的,何况白纸黑字,他们还怕王家跑到天上去不成?
两位老太爷对视一眼,然后同时道:“好,算我们一股。”
摆了摆手,王元程道:“先不忙。”
两人一惊,张凤阁道:“还有什么事?”
王元程道:“因为毛衣在京城热卖,很多人都来找我要入股,回来之前我和那边商量了一下,他们决定扩股。”
“扩股?为什么?”李匡泽惊讶地问道,他实在是不理解,要是以前因为缺银子而找王元程入股还在理,可现在为什么还非要拿银子往外送不可?
王元程道:“是这么回事,这次的商队规模太大,有一万峰骆驼。你们想想,现在虽然马市开了,但官面上还是不允许商队进入草原的。这么大的动静,眼红的人不知得有多少,光我们几家是镇不住的。”
两人的嘴巴都有点合不上了,半晌,李匡泽才道:“这么多?”
王元程道:“就是这么多。”
张凤阁问道:“什么时候起行?”
王元程道:“明年二月。”
张凤阁问道:“货物都备齐了?”
王元程道:“基本备齐了。”
扩股就是股本增加,相应的他们占的股份就会减少,李匡泽问道:“给他们的条件和我们一样?”
嘿嘿奸笑一声,王元程道:“一样,但又不一样。”
两人一辈子都是这么奸过来的,闻弦歌而立知雅意,张凤阁现在也是一脸奸相,他问道:“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啊,哈哈……”
“七舅,还有个条件?”正当张老太爷得意洋洋的时候,王元程又道。
张老太爷一愣,问道:“什么条件?”
王元程道:“每家以五万两银子为底线,十万两银子为上限。”
连五万两银子都没有的,自然也就没什么用,设上限自然是为了多拉几个入伙,这更没问题。
还是李匡泽较为清醒,他跟着问道:“三哥,他们谁给担保?”
王元程道:“我给担保。”
这下子无论怎么想,这买卖都没有不做的道理。又把细节商定好了,然后就在酒席间,两位老太爷笑眯眯地把字据签了。(未完待续)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