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卻场 - 第3章次数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不敢肯定,必须亲眼看看。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生活问题,他身无分文,但是又必须吃饭,当然,可以回老家帮父母种田,生活绝对不会有问题,但是这个事他没想过。如果真这样,那就显得他太没出息了,也会让那些曾经看他笑话的看扁,更会让抛弃他的妻子认为当年的决定是英明的。他必须尽快找个事做。
    而且要做出成绩,活出个人样来,这样才不会让那些关心、牵挂自己的朋友失望,才不会被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笑话。
    至于出来以后干什么,在他坚定生活的信心后,便开始考虑,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有了规划,由于在里面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清楚,这些想法和规划,只有等出来了解情况后才能实施。
    他相信,在自己入狱期间来探望的这些人,是可以信赖的朋友,有他们的帮助,要实现自己的想法应该不难“刘哥,到了。”他还在闭目思索着出来以后的一些事,李杰已将车停在一栋别墅前。
    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环境优雅的别墅区内,四周看了看,自己以前未来过,似乎不是市内,问李杰:“这是哪里?”“这是文化厅的度假中心,才建好不久。”他点点头,心中感概不已:三年不来,省城变化还真大。
    随李杰走进别墅大厅,厅内坐着等候的五人先后站了起来,纷纷向他打招呼。厅中五人有四人他认识,而且很熟悉。坐在主位上的那个五十左右的高大汉子正是他原来的顶头上司市建委主任王建峰。王建峰左手边是现任建委副主任周晓华。
    周晓华原是建委另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也是王建峰的嫡系,当年推荐后备干部时,如果不是年龄超过35岁,也许轮不到他刘斌,建委副主任是去年提的。在他坐牢期间,周晓华每年都会去探望。
    紧挨着周晓华的是原来的市城管局副局长刘为民,他与刘为民是工作中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此后关系一直比较好。
    但是,在他入狱前,关系算不上很铁,倒是入狱后,刘为民去看望的次数最多,相反有几个原有关系相当近的人,似乎在人间蒸发了,从未去监狱看过。王建峰右手边是原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杨玉兴,杨玉兴与他是同乡,关系一直比较好。
    杨玉兴旁边那个四十左右的人,他以前没见过。“小刘,这位是文化厅办公室的楚材主任,这里是他的地盘,在这里为你接风,也是他的主意,其他人就不用介绍了,你都熟悉。”王建峰为刘斌介绍了那位不认识的中年人,敢情在座的都是处级以上干部。“这是我们厅长的意思。”文化厅办的楚主任一旁说。
    “感谢各位领导,刘斌受之有愧。”刘斌十分感动,上前一一握手问好。
    楚主任说的厅长,他估计应该是原来的常务副市长朱栋梁。他在狱中已听说,朱市长虽然因“受贿”事件未能当选市长,但是上面还是有些关系,去年初被调到文化厅任常务副厅长,应该是为了接替即将到点的现任厅长。
    “老弟,什么领导不领导,今天来的都是兄弟、朋友,没有领导。你在里面受了不少苦,今天出来了,兄弟们应该来为你接风、庆贺,否极泰来嘛。你的事,楚哥听说后,认为你是当代夏明翰,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经得起考验。
    值得交,所以特意把我们邀到这里来。这里比市里好,市里熟人太多,秘书长他们不适合参加,这里比较僻静,没有外人,所以秘书长也来了。”刘为民一旁笑着说。刘为民为人直率,这也是他们以前关系好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市里也没关系,我与小刘原来是同事,之前小刘为建委做了不少工作。现在小刘出来了,是自由人,我们见个面,吃过饭,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这里比较僻静,方便我们说话。”
    王建峰的话很有艺术,既表明了关系,又点出了在市内不方便的原因。他与其他人不同,毕竟曾经与刘斌事件有关联,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是如果被对方的人知道,难免不又会又生事端。
    刘斌在监狱里已经知道,王建峰一年前才成为市委常务副秘书长,虽然当年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王建峰没有受牵连。
    但是仕途还是受到了影响。他本来是副市长热门人选,最后却成了市委常务副秘书长。从实权来说,市委常务副秘书长不比副市长差,但是级别是正处,对于官场中人来说,正处到副厅这是很关键的一道坎。
    接风宴就设在别墅内,菜是外面送进来的。因为都是自己人,大家也没有顾忌,一边说一边喝,待刘斌一一回敬完酒落座后,王建峰说:“小刘,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老领导,我是被体制踢出来的人,体制内是肯定回不去了,以后想自己干点事。”“也行。”王建峰点了点头,接着对在座的人说:“以后小刘如果有什么困难找到你们,你们必须全力支持。”
    “那肯定。”“一定。”“秘书长放心。”一时承诺声接连不断待大家静下来后,杨玉兴说:“小刘,你准备做什么事,想好了吗?”“不瞒各位领导,我离开社会好几年了,外边是什么情况一点也不清楚,不知道做什么合适。我想先安顿下来,了解一下,再做决定。”
    他看了看在座众人,接着说:“不知各位领导有什么好建议?”“你可以搞个招牌广告公司,现在国家在推动文明城市建设,规范城市招牌广告是其中内容之一,你把招牌广告这个业务揽下来,每年赚个几十万,应该不难,而且投资也不大。”刘为民建议说。
    “是不错。你老刘正好管这一块,只要小斌的价格过得去,可以将这块业务给他。”周晓华点头表示认同。
    “那个养家糊口可以,如果想做大很难,招牌广告不可能年年换。我看你搞个汽车修理厂比较好。汽车将来会越来越多,早起步,可以早一步占领市场。
    再说,市委、市政府有那么多车,每年都要修,如果将这块业务揽过来,就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
    文化厅办公室的楚主任一边说,一边将目光投向王建峰和杨玉兴。刘斌心里清楚,两人的建议都很好,有他们照顾,养家糊口绝对不会成问题。做招牌广告投入小,马上就可以启动。
    而且回报快,汽车修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只是投入相对要大些,准备时间也要长些,只是这两样都不是他原来所设想的,于是笑着说:“招牌广告和汽车修理这两样我都比较外行。”“外行没关系,可以请师傅。关键是要有业务。”楚主任说。
    “修车业务全揽过来可能困难,现在已经有一家了,也有些关系,不可能一下子断了关系。”杨玉兴沉吟着说,并将目光转向王建峰。“小刘,我看你还是注册个工程公司吧。注册资金不需要太多,一两百万就行了。
    就做那些几百万的小工程,大工程一般都要招标,资质要求也高,小工程往往不需要招标,利润也要高些。”王建峰看了众人一眼后建议说。“不错。”楚主任第一个表示赞成。
    接着说:“还是秘书长站得高看得远,做工程不受地域限制,凭小刘的人品,去外地也不难找到业务,很好。搞汽修厂、做招牌广告,在本市还可以,到了外面即使有关系,业务也很难做大。”
    见其他人纷纷点头认同,刘斌苦笑着说:“我在里面也想过,工程建设方面我相对比较熟悉,但是,现在我刚从里面出来,身无分文,是个彻底的无产阶级,别说一两百万就是一两万也拿不出来,”
    王建峰说:“钱不是问题,在座的每人拿一点,凑个百把万应该不难。”“那怎么行。等过几年,我有点积蓄了再注册不迟。”“又不是送给你,紧张什么?算大家借给你,等你有钱了再还。”王建峰见他神情紧张,笑着说。
    “小刘,你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送给你也没关系,即使纪委来查,也查不出什么,还没听说有政府官员主动送钱巴结普通老百姓的事。”一旁的杨玉兴笑着说。
    “其实做工程也不一定要自己注册公司。”周晓华一旁插言道。王建峰说:“你是说挂靠?”周晓华点头说:“现在很多小工程基本上是挂靠的在做。”
    “挂靠容易出现纠纷。效益好的企业,一般不会让你挂靠,效益差的企业,资金进了他们的账户就很难出来,”
    王建峰似乎不怎么认可挂靠,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没说出来,挂靠必须得有关系,没有关系,规范一点的公司不可能让你挂靠,除非愿意出钱,以刘斌目前的情形,很难找到挂靠的单位。
    当然,他出面不是不可以,只是出一次面就欠别人一个人情,弄不好就会背上一个包袱。“呵呵,你秘书长出面还有谁敢不给面子?”刘为民不知道王建峰心里的想法,以为是钱进了别人的账很难出来这件事,笑着说。
    “偶尔一两次,可能给面子,次数多了,面子就不值钱了,也容易让人说闲话。”王建峰坦然地说。
    “成立公司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关键看小刘今后是什么打算。如果成立公司,有秘书长和杨主任关照,小工程自然不用愁,但是次数多了,难免有人会拿此说事。如果只是原始资本积累,并不打算长期做工程,不如有事再去找单位挂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