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云直上九万里 - 扶云直上九万里 第5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乡贡的名额量是礼部定的,要再争取一个名额,本王就得舔着老脸去求那贼婆,那怎么能成。”惜才是人之本性,只不过,究竟败给贪欲。
    王儒人道:“这个梁参军,真是一点也不识大体,送去长安的乡贡名额已经定好了,岂可临时变卦?”
    “多大点事儿?”晋王道,“不过本王也瞧着这文采有点文曲星的意思,找到这个举子,好好培养一年,指不定能把他送去长安,让本王瞧瞧,这是哪个县里飞来的金凤凰...”
    晋王这才去寻这名举子的姓名,只见他眉毛竖起,将那文章一掌拍在桌上,随后一脚踹向方才报信说赵鸢一行人已死的武卫肩上。
    “混账东西,你不是说刘三一把火无人生还么?为何太和县举子的文章会在此处?”
    王儒人赶忙上前查阅那篇文章。他先是为其文采诧异了一瞬,然后很快注意到了落款之处——太和县,高程。
    武卫冤枉道:“王爷,刘三兄弟俩从没失手过,他俩来信说解决了,我...我就信了。”
    晋王震怒:“那你说,这文章是谁写的!”
    晋王不管事的时候居多,不悦时,最多只是阴阳怪气几句,王儒人头一回见他震怒,腰弯得像个虾米,一旁的周禄亦是大气都不敢喘。
    武卫也没想到自己偶尔犯懒一回就被晋王抓包了,只能忍气吞声,当晋王的出气筒。
    “长金,把这试卷拿去,给本王烧得灰都不剩,若是留丁点痕迹,你就在黄泉路上等着刘三兄弟。”
    长金是送试卷前来的宿卫之名,他跪伏在地上,颤抖不已。
    “王爷!王爷!”
    又一名宿卫匆忙跑来。
    这夜如此不安宁,气得晋王一脚踹翻石凳,“他娘的快说。”
    “王爷,太...太太太和县赵主簿在府外求见。”
    所有人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气氛凝固片刻,晋王喃喃道:“你他娘自寻死路,这回天皇老子也救不了你。”
    晋王抓起桌上的卷子塞进长金的怀里,大步流星离开。
    周禄摸了把头上的冷汗,王儒人松了口气,道:“真是好戏连连。”
    周禄也算个文士,他一步上前,从长金那里拿来试卷,观摩了一番,又塞回长金怀里。
    王儒人挑眉道:“如何?是不是惊为天人?”
    周禄默默思索半晌,道:“是有惊世才华。只不过,学生见过更好的。”
    “三年前那位,老朽一直想拜读他的文章,奈何他入仕以后封笔不写,想来是老朽无福了。”
    周禄道:“日子还长,李凭云是个读书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写文章,老师总会看到的。”
    王儒人摇摇头,一边转身离开,一边小声道:“王爷已经想到了他仍在替陛下办事,岂会留他?”
    周禄道:“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不过让学生吃惊的是,王爷竟真敢对太傅千金下手,而且如此明显,难道王爷不怕太傅么?”
    王儒人露出一抹讽刺的笑容:“周主簿不觉得赵家占着太傅的位置太久了么。赵鸢没了就没了,只要没有证据,谁也不能证明是王爷所为。难不成赵邈那老东西一把年纪了,还能再生一个进士出来?”
    周禄沉默不语,王儒人警告道:“王爷这人,没念过什么书,但是脑子灵光,给他办事,千万要小心谨慎。你若敢有别的想法,过几天刘家兄弟的下场,就是你的下场。”
    周禄道:“学生只是不懂,您是当世大儒,王爷是您晚辈,对你诸多不敬,您为何从来无怨?”
    “王爷是先帝的胞弟,更有军功在身,他若要动,朝廷里有一大批武将跟随,你说为何?”
    皇权这二字,离如今的周禄遥不可及。大邺的官员和前朝一样,如果不碰到一个激进的皇帝,想要升官,只能一年一年苦熬资历。
    九成九的官员,熬到白头也不知道何为“皇权”。
    同周禄一样对皇权遥不可及的,还有一人。
    今年的陇右是福年,多雨。
    凉州府门口一个尖老奴对赵鸢道:“赵主簿,下雨了,你哪来哪去吧,要不然淋着了你,我们没法跟王爷交代啊。”
    这老奴嗓音尖细,身段雍容,赵鸢一看便知是晋王从宫里带出来的老太监。
    真是同他主子一样阴阳怪气...她在心中想。
    她虽头铁,但也怕病。其实这场雨开始之际,她就想着打道回府,明早再来见晋王,可是她的背后站着一排武卫,他们个个身长八尺,身穿铁甲,手持陌刀,如同一座森严的铁墙将她围堵。
    晋王这是明摆着欺负她。
    她终究只是个没经历过大风浪的姑娘,在一个只想除掉自己的人面前,学不会宽恕。
    晋王不在,赵鸢就对着那老奴阴阳怪气道:“我赵鸢是个敢作敢当的人,不似那些缩头乌龟。”
    “你这姑娘为何如此胆大包天?听说赵太傅家的千金知书达理,看来都是误传。”
    赵鸢实在无聊,便跟老奴侃了起来:“长安的传闻里,谁家千金不是知书达理?”
    “说的也是...哎你怎么还跟我聊上了。”
    “您不跟我搭话就是了。”
    至此,赵鸢终于出师:李凭云的厚脸皮已经被她学来了九成。
    这招果然管用,对方愤然离去。
    只是这一夜,再无人打开凉州府的大门。除了赵鸢和那一排看守她的武卫,整条街空无一人。
    雨停了会儿,到了快黎明时又下,赵鸢虚弱地对不动如山的武卫道:“我不走,你们回去歇着吧。”
    这些武卫是晋王亲自训练出来的,无人跟她搭话。
    赵鸢只好道:“是晋王让你们彻夜守着我,冤有头债有主,你们千万不要记恨在我头上。”
    日出,雨停。
    有个武卫终于熬不住了,他看着靠着柱子熟睡的赵鸢,同旁边的大哥说道:“这姑娘真是倔。”
    那大哥道:“别跟我说话,我现在一说话就想睡觉。”
    午时一到,凉州的衙门开始干活。
    赵鸢醒了醒神,昨夜的老太监换了身衣服,从大门走出来:“行了,跟我走吧,王爷要见你。”
    赵鸢本想着自己病了,正好讹一回晋王,没想到淋了一夜雨,只是睡一觉的功夫便又生龙活虎了。
    晋王做凉州府刺史,表面上也是个有头脸的官,他今日自然穿着刺史的官服。
    只是在赵鸢看来,那身官服真是讽刺。
    晋王装模作样地把公文合上,“赵主簿,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王爷,咱们就不打哑谜了。赵鸢想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让王爷宁愿杀害十几条无辜的性命也要除去我。”
    晋王本身是个爽快人,阴阳怪气那一套是上了官场才学会的。没想到赵鸢会如此直率,他索性也不伪装了,直接朝赵鸢高声道:“害死那十几个人的是我么?”
    赵鸢咬牙切齿:“不是你么?”
    “你不离开太和县,他们会死?”
    “你...”赵鸢秀才遇上兵,一时愤慨无言。
    在愤怒面前,还谈什么自持。
    她震怒道:“就算你是王爷,亦要杀人偿命!”
    有一瞬,晋王也恍惚了。
    对方的气势是他从未预料过的,眼前这个姑娘,俨然已经因愤怒面目全非了。
    “难怪老贼婆会派你来陇右...赵姑娘,你本无罪,可你是老贼婆派来的人,就是本王的敌人。本王杀一个敌人时,不慎误杀了几条贱命,这需要理由么?你若非要一个理由,那本王告诉你,这就是你的命,而且,是你自己选的命。”
    “所以我送上门来让王爷杀了我,免得再伤及无辜,王爷动手吧。”
    第50章 生死在天5
    晋王张狂地大笑了几声:“赵主簿,本王以前是领兵打仗的,三十六计不见得有多熟悉,但还是会一两招兵法的。你想帮老贼婆解决本王,于是打算激本王杀你,然后本王落得个谋害命官的罪名,和本王一命换一命,是不是这样?”
    赵鸢低估了晋王。
    武断、冒进,她的弱点在这一刻暴露无遗。
    在她官员最通亨的那两年,坊间有一波专事研究如何升官发财的人提出,赵鸢之所以受女皇宠信,除了她的女子身份,更因为她和其它官员不一样。
    越接近权力中心的地方,官员们越是步履维艰。可当一个王朝在走向鼎盛之路时,最不需要这些步履沉重的人。
    女皇需要的,或说大邺需要的,是一个敢于犯错的人。
    赵鸢若早生或晚生几十年,也许会性格的弱点屡屡碰壁,可她偏偏生在了这个需要她的年代。
    聪明的时候是真聪明,蠢的时候也是真蠢。她头脑中的“生死”观念非常简单:人生无憾,则死无怨言。
    她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进士,做官最高做到了代县令,还有,她遇到了李凭云。
    无憾,可死矣。
    赵鸢的手紧握成拳,仰头看向晋王:“王爷,您横竖要杀我,我横竖都是一死,只求给我个痛快。”
    晋王哂笑道:“赵主簿,本王和那老贼婆斗法的时候,你还是个黄毛丫头。本王现在改主意了,我不但不杀你,还要把你当座上宾。”
    赵鸢输在了太年轻 。她对这个敌人的了解只有两点:女皇政敌,丧心病狂。
    晋王和女皇斗的最厉害的那两年,赵鸢还在玩泥巴。
    当年先帝病危,只许女皇一人近身,坊间传闻帝后的宫里散发着尸臭,疑似先帝已薨,晋王以解救先帝为借口带兵杀入宫中,不料被起夜的先帝撞了个正着。
    晋王知道自己中了女皇的计,他知道自己逃不了夺宫的罪了,于是当场撞向奉天门前的石柱,当即昏死过去,再醒来时候,晋王就疯了。
    晋王靠着装疯,一直苟活到先帝真正去世那天。
    他本是夺位逼宫的佞臣,谁晓得半路杀出来个比他更荒唐的女皇,女皇成了讨伐对象,而当年的反贼晋王竟成为了受拥护的王位继承人。
    那几年,大臣们簇拥着晋王跳起来一次,被女皇压制一次,跳起来一次,被女皇压制一次...
    那个女人的厉害,赵鸢往后才能真正认识。而此时此刻,她和那个女人的宿敌——晋王的势不两立,与对方并无关系。
    她只是纯粹想赢这个自大的男人,为那些惨死的举子和小甜菜的父母讨一个公道。
    “王...”
    晋王骤拔出架子上的刀,赵鸢被利刃出鞘的声音打断了话音。
    刀尖直抵她的喉咙,但凡她的喉咙有轻微的震动,都会被刀尖割破皮肤。
    这一切发生的实在太快,赵鸢当场吓得发不出声音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