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 第12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氏今年五十七岁了,不知道还有几年活头,活到这般岁数,自然比别人看得开,她都看见重孙女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老国公今年五十九了,明年六十大寿,他身子骨越来越差,今年冬天很少出门,还喝了好几日药,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
    不过到这个岁数也活明白了,这小一辈越长越大,也就意味着他们这辈子走到头了。
    孙子辈的几个孩子都不错,燕国公府也在走上坡路。
    一场大雪,在屋里猫了几日,便到了年关。
    燕国公府因为添了人,所以比去年还热闹一点,今年过年下了雪,燕明荞顶着雪去各家拜了年,回来之后在窗前支了个小火炉,一边赏雪一边烤火。
    等过了今晚就是新年了,她就十岁了。
    燕明荞开春要搬院子,虽然舍不得,但是总得有这么一天,但是她的院子离正院很近,都在一个府中,也没什么差别。
    今日下人有年礼拿,府上发一份,正院发一份,燕明荞自己屋里的又多一份。
    她有六个丫鬟,新来的两个很讨喜,捧着两支梅花进来,“姑娘看,梅花开了,奴婢给插屋子里。”
    燕明荞点了下头,一支红梅一支白梅,还挺好看的。
    丫鬟欢欢喜喜地去插花了,燕明荞也笑了。
    母亲给她选的丫鬟,就没错了的。
    春枚善插花,总能把屋里收拾得特别好看。春喜梳头好看,她现在都不怎么梳花苞头了。
    今日燕明荞穿了藕荷色,虽然不是大红,但也喜庆。
    晚上年夜饭,一家人聚在一块儿,因为今日下了雪,沈氏和燕国公回来得比以往早,也是圣上不愿意耽误众人守岁,早早宫宴就散了。
    沈氏还是很得意的,因为燕明玉和楚堪疑也参加宫宴了。
    燕明玉一身宫装,姿容得体,皇后娘娘还亲自问话了,沈氏怎能不高兴,那是她的女儿。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沈氏打算去靖安侯府看看,就不留饭了,早点回来,多和女儿说说话。
    过年这几日,燕明荞最盼着的就是初二了,这天二姐姐能回来。
    第83章 回娘家
    初二一早, 燕明荞就坐上了去靖安侯府的马车。
    燕明荞已经跟着沈氏回了三年靖安侯府了,前年的时候因为三表兄的缘故,回来不大高兴。但是都是亲戚, 又是亲外祖家,不好弄得太难看,所以去年还是给外祖母他们拜年了。
    去年没见到三表哥,燕明荞在心里还有一杆秤呢,她觉得, 明栩堂哥最好, 能一块儿玩, 还给她买东西。
    燕明荞虽然比同龄人记性好一点, 可依旧是十岁, 人与人相处, 她看舍不舍得, 反正舍得花钱的对她肯定比不舍得的对她好。
    不过当初她也没怎么样, 再计较难免显得小气。
    不过去年回靖安侯府的时候, 沈氏和燕明荞说, “谁叫你出去都别去。”
    今年, 沈氏又加了一句,“就在母亲身边, 今年看过你外祖母外祖父咱们就回来。明烨,你好好看着妹妹, 别让人欺负了去。”
    要是可以, 谁愿意防着自己娘家。
    燕明烨看看母亲又看看妹妹,他已经十五岁了, 如今比燕明轩还要高一点, 是大人了, 自己的妹妹自然要护着,“放心吧,母亲。”
    初二是越朝女子回娘家的日子,燕明轩要陪许静姝回安阳侯府。
    不过许静姝打算看看长辈就回来,反正各家媳妇都是这样,哪边重要些就留在哪边,只要心意到了就行。
    虽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话不怎么好听,但许静姝现在心的确是向着燕国公府的。她有女儿,婆婆夫君小姑子对她都好,明玉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婆婆都不在靖安侯府留饭,她做儿媳的在娘家留饭不合适。
    燕明轩本不想让许静姝为难,但许静姝更不想燕明轩为难,“明玉明静都回来,熙宜还小,我不见还想呢。你今年秋闱,若是能考上,也要和明玉夫君多说说话,哪怕不帮什么呢,至少能教你一些为官的道理。”
    许静姝道:“虽然是妹夫,可他比你年长,万不能仗着关系就耍兄长的派头。听母亲说,侯爷对明玉很好的,楚铮这孩子也很不错。”
    许静姝给燕明轩比了比出门要穿的衣裳,选了件厚实点的大氅。
    收拾好东西,又数了数给娘家备的礼,熙宜还小,冬月天又冷,她不打算带女儿回去,就在家里吧。
    燕明轩认真听完,“嗯,你说的有理,我不是不通情理的人,他对明玉好,我还耍什么派头。放心吧,我不会让明玉为难的。”
    许静姝笑了笑,“好啦,咱们早点去早点回来。”
    临走前,她亲了亲女儿嫩生生的小脸蛋,“走啦。”
    燕国公府的马车往各处赶,大年三十下了雪,今天还没化干净,街上全是车辙,路滑得很。
    路上马车也不少,都慢慢悠悠地走着,终于到了靖安侯府,由门房小厮带进去,燕明荞和燕明烨,给外祖父外祖母拜年叩头。
    老侯爷身体还硬朗,但老夫人身子骨不太好,如今精神不太好,眼睛也花了。她给了两个孩子红包,说了几句话,分辨了好一会儿才认出是哪个外孙女。
    老夫人她问:“明玉呢?怎么没来。”
    杨氏轻声道:“母亲你忘了,明玉已经嫁人了。”
    老夫人这才点点头,她动作有些慢,连点头看着都费劲。
    沈氏心里不大好受,坐在老夫人旁边给捏了捏腿,只不过,她做女儿的一年也就回来几次,她也有自己的儿女。
    燕明荞抿了下唇,又和兄长给舅舅和舅母拜年,拿了不少压岁钱。
    压岁钱都装在红色的荷包里,里面鼓鼓的,摸不出是什么形状,估计是小动物,兴许以后搭房子能用得上。
    拜过年之后,燕明荞就待在沈氏身边。
    杨氏看着明荞把人好一顿夸,“这明荞真是一年一个样,等再过几年,该跟仙女一样了。”
    她喜欢的语气不作假,但沈氏没接话茬。
    燕明荞对夸赞向来大大方方的,“还是舅母好,乐意夸我,母亲总说我长不大呢。”
    杨氏见燕明荞还是喜欢,还是满意,她眼睛扫向儿子,“棹桉,还愣着干什么,还不给你姑母拜年。”
    沈家一众兄弟姐妹又给姑姑拜年,沈氏没看沈棹桉,继续给老夫人按腿,屋里人不少,侄子侄女们,沈棹桉又长了一岁,大约明白过许多事来,他们来这儿的一刻多钟,沈棹桉眼睛就没闲着。
    看一眼明荞再看一眼,时不时往明荞那边看。
    沈氏记着这个侄子今年十三了,越朝男子十五六成亲,功课好的会晚一两年,也有十三四岁就议亲的。
    沈棹桉的声音尤其洪亮,“侄儿祝姑母姑父新年身体康健万事如意。”
    给压岁钱就是长辈掏钱,小辈高兴,去年沈棹桉不在府上,但沈氏也留了压岁钱,今年自然也给的。
    “棹桉新年也好好读书,别让你母亲费心,素珍也是大姑娘了……”
    老夫人看着一众儿女孙儿外孙,眼睛都笑没了,不过她精神头不够,待了一会儿就跟老侯爷回屋了。
    杨氏趁机道:“时辰还早,不如让他们出去转转,外面雪还没化呢,明荞可喜欢放孔明灯,家里有不少呢,让你三表哥带着你去。”
    沈棹桉闻言看向燕明荞,眼里含着期许,“明荞表妹,我带你去吧。”
    燕明荞摇了摇头,“我不太喜欢的,二哥你喜欢吗?”
    燕明烨站起来,“我喜欢,我和你去。”
    他自认为该护着妹妹,妹妹不去的他去。燕明烨可是十五岁了,早过了四六不懂的年纪,还能看不出沈棹桉想什么。
    明荞才多大,他还记得去年明荞差点被欺负的事。
    沈棹桉怔了怔,但话已说出口,总不能因为表妹变成了表哥,就不去了。
    走了两人,屋里就剩几个小辈,尤其燕明荞也在,杨氏就更不好开口了,只能硬着头皮把儿子夸了夸,“念安,他年岁渐长,比以前懂事了不少呢。”
    沈氏道:“这长大了,自然和以前不一样了。”
    燕国公总觉得这话有些不对,细想也能感受出杨氏话里想要结亲的意思,但是他一向觉得明荞是他最聪明的女儿,以后肯定能嫁得好,不说比镇北侯府高吧,但也得差不多。
    嫁到靖安侯府来,那是不可能的事。
    “嫂子你看你说这个……你瞧明烨不也比以前懂事了不少嘛。”燕国公大笑,“不过还是贪玩,这天还去放孔明灯。”
    杨氏讪笑道:“也是。”
    沈氏头一回觉得燕国公还挺有眼力价的,她笑着道:“嫂嫂,今日明玉回来,等明烨他们玩完回来,我们也该回去了。”
    杨氏诧异道:“怎么都不留饭了……起码吃了饭再走,也来得及见明玉。”
    沈氏叹了口气,“明玉才出嫁,估计有许多话想说,等过几日我再来看望母亲。”
    结亲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等燕明烨两人回来,沈氏带着儿女去老夫人那儿辞行。燕明荞跟在兄长身后,小声问孔明灯好不好玩,燕明烨道:“还行,等我买些给你,你就知道好不好玩了。”
    燕明荞:“多买点,我跟顾绵一起玩。”
    燕明烨也没问顾绵是谁,“知道了,还有那个小棍的花,也给你买来。”
    “那我要上元节放,这之前买好就好了。”
    燕明烨笑了一下,“嗯,我回书院之前必买好。”
    兄长办事,燕明荞放心得很。
    沈棹桉跟着杨氏把人送走,看着马车远去,重重地叹了口气。
    杨氏恨铁不成钢道:“大过年的叹气,好福气全让你叹走了,以前说了你不听,这世事如此,哪有一直等着你的。我是你母亲,我还能害你不成。”
    燕明荞养得娇,养得好,她那外甥女哪儿比得上一点半点。
    沈棹桉低着头,“怪我。”
    前几个月,沈棹桉回杨家,他到那时还一直觉得,杨氏多管闲事,喜欢操控他。这个世上,只有清怡表妹是好的,为此,他跟杨氏对着干了一年多,放假就往杨家跑,然后他前几个月发现杨清怡认识了新的哥哥。
    都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旁观者清这话是没错的。
    沈棹桉明白表妹是另有所图,只不过遇见了高枝。他忍不住比较,也明白过来母亲说的话是对的。
    明荞表妹家教更好,更知书达理,也更好看。
    只不过,那次姑母应该是真的动怒了,哪怕后来两家依旧走动,但是……沈棹桉能感觉得到,姑母没有以前喜欢他,今日明荞表妹也躲着他。
    沈棹桉道:“今年秋闱,我好好用功,定能考上的。”
    杨氏也不是不信自己的儿子,只不过这科考,除了本来就特别聪明的,其他人,哪有那么容易的。
    世家还多占一层,毕竟读书不愁,能买得起书本笔墨。
    沈棹桉是聪明的,已经是秀才了,家中就他一个,不然杨氏也不会和小姑子提这事。
    “罢了,这事儿以后再说吧,你多陪陪你祖母,别总往外跑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