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 第8节
“夫人平时对两位小姐,还是严格些好。大小姐端庄,不用担心,可二小姐瞧着是个多动的,就怕她心野了,将来也收不回来。”
绍嬷嬷话里,隐隐有谴责之意。
温解语一顿,接话道:“我明白了。”
她像是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停留,立即看向老夫人,问:“母亲今日怎么过来了,是有事吗?”
这时,老夫人方才开口了。
她沉声道:“有点事,来看看你。”
言罢,她扫了眼院里的两个小姑娘,没继续讲。
绍嬷嬷则貌似有所顾忌,她代老夫人道:“请夫人陪老夫人到屋里聊一会儿吧。两位小姐先交由我照看,在院里稍等片刻。”
言下之意,是祖母有话要单独与母亲说,不便有旁人听着。
谢知秋有些不安,但眼下她没有反对之能,只能安静地留在绍嬷嬷身边。
旁边的妹妹则像是被祖母看她眼神吓到了,缩到姐姐身旁,半天没怎么说话,不似往常活泼。
须臾,母亲与祖母进了屋,在里面交谈。
谢知秋和妹妹则被安置在屋外,由绍嬷嬷照看。
谢知秋担心母亲,她起先安静,但过了小会儿,趁绍嬷嬷走神的功夫,她一个人偷偷绕到院子后面,跑到母亲与祖母所在的屋外,将耳朵贴在窗下,偷听里面的话。
她待的位置不好,祖母和母亲说话声音也轻,她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几句话,内容不太清晰——
“母亲,这是……?”
“解语,你是个好媳妇,性子好,平时与望麟感情也好。我知道你身体虚弱,平时也尽量不催你,但你也知道,我先夫去得早,望麟是家中独子……”
“母亲……”
“不是说知秋和知满不好,但她们两个女娃,将来能顶什么事儿呢?”
“我……”
“这是我特意上山寻了名医,给你求来的秘方。你明日可以找人去药铺抓药,只要按时服用,三年之内,必能得子……”
“……”
谢知秋蹲在屋外,她静悄悄得像一团空气,从头到尾没有发出半点声响。
*
谢老爷兴致来的时候,偶尔会亲自检查谢小姐的功课,有时他心情特别好,还会顺便教女儿一些两位先生不教的知识。
今日,便是这样一个日子。
他特意将大女儿叫到书房,说要考她有没有进步,让她写几句诗,而且不能像以前那样空口说,还得在纸上写出来。
谢小姐似有些心不在焉,但父亲考她,她还是提笔迅速完成了这个任务。
谢小姐行笔流畅、不假思索,仿佛对她而言,这很简单。
谢老爷看得啧啧称奇。
谢知秋的字写得很不错,远胜于一般孩童的水平,而且小小年纪作出诗句,竟颇有意趣。
最难得的是,只要谢老爷出题,她就能当真能在规定时间里写出来,且写得不错。
谢老爷回忆往昔,犹记自己在先生面前抓耳挠腮半天也写不出半个字,再看这聪明伶俐的女儿,不由感慨万千,也愈发骄傲。
谢老爷看着那诗篇,十分自豪,十分欣赏,可品味半晌,他却不禁惋惜地感叹道——
“知秋儿,你若是男儿该多好。为父此生,便无憾矣。”
谢知秋毛笔一停。
这话,谢老爷已不是第一次说。或者说,每每到这种时候,他总会这么慨叹一句。
谢知秋问:“对父亲而言,我与男孩,真有那么大区别?”
谢老爷道:“你身为女子,书读得再多,字写得再好,也无法像男子一般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啊!”
谢知秋眉头一蹙,没有吭声。
若是以往,她或许会保持沉默,但今日不知为何,她竟像是与这个问题较起了劲,居然刨根问底起来。
须臾,谢知秋又问:“为什么?女子便考不出、做不了官吗?”
谢老爷看了女儿一眼,摇头:“从没听说过有女子参加科举的。再说,若真让女子当了官,怀孕如何养胎?家中事务、孩子又由谁来操持?为官责任重大,公务又繁忙,小小女子如何承受?男主外,女主内,此乃天理伦常也。”
谢知秋仍拧着眉头不言。
谢老爷看出女儿似有不甘之色,不由一笑,道:“你一个小丫头片子,还不服气了?
“知秋儿,你的确聪慧,可也别小看男子,男子要学的东西之深奥,远不是闺中小姑娘接触的玩意可比拟的。
“你是我谢家的女儿,的确颇有天资,我也从未放松对你的教育,不谦虚地说,以你之慧,确可胜过大多数凡夫俗子,但若是男儿中的佼佼者,你还差得远。
“再说,男子中有许多人发力晚,成年后进步才快,你若是非要和男孩较劲,可吃力得很。”
谢知秋没接父亲的腔,脑中浮现出贾先生落榜那日失魂落魄的模样。
他们口中的功名,就真那么重要吗?
说起来,贾先生是男子,但他一生至今也未中举。
依谢知秋眼中所见,男子中碌碌无为者也是十有八.九,并不见得人人都有出息。既是如此,为何人人都还想生男儿?
她同样从小读书,难道果真只因身为女子,就怎么也比不过男子?
谢小姐心中满是疑惑,只是她长居闺中,性子又偏内向,与同龄人交往甚少,更不要说同龄的男孩。
她对自己的全部认知,都来自于周围人的主观评价和世俗观念。
可是,谢小姐并不信人言。
人言太容易被影响,也太容易编造谎言。
她只相信眼见为实的结果。
如果可以的话,她真希望有什么办法,能让她以真正公正的方式,与其他人比较一番,称称自己的斤两。
谢小姐嘴唇微抿,认真思索起来。
然而,这个时候,她还没有预料到,不必她绞尽脑汁,马上就会有一个这样的机会,被送到她眼前——
第六章
这年开春,母亲的娘家来了人,跟随长辈同来的,还有一个比谢知秋年长两岁的男孩——
“秋儿,这是你二舅舅的儿子,名唤温闲。你与满儿,该叫他表哥。”
母亲久违地见到娘家人,看上去心情颇好,笑如春风,特意将两个女儿唤来,向她们介绍。
谢知秋闭口不言,身体向前微倾,算打了个招呼。
知满则好奇地望着对方,眨巴圆圆的眼眸。
二人面前的所谓表哥,身条瘦长,束发细眼,已初露少年之貌。
这温表哥穿着一身霜色薄衫,初春时分居然不嫌冷,被父亲带来见人的时候,他坐不住似的,一直左动右摆,像只被强行制住的不安猴儿。
直到被父亲在背上狠狠打了一巴掌,表哥被打得猛一声咳嗽,才漫不经心地拉长声打招呼:“两位表妹好——”
话音未落,他已经又被自家父亲猛打了一掌。
温闲“噗——”得一声往前一倒,差点被拍在地上。
他回头控诉道:“爹!你干嘛!”
温家舅舅恨铁不成钢:“来别人家做客,还是有求于人,你这么吊儿郎当,像什么样子!”
温闲大为委屈:“这算什么理由?你就因为这个打我?等回家了,我告诉娘去!看娘不让你跪搓衣板子!”
“小兔崽子你——”
父子俩眼看要吵起来,温解语笑着打圆场:“没关系,闲儿是自家人,不必如此拘束。”
温闲见有人向着他说话了,当场蹬鼻子上脸,高高翘起鼻子,给他爹一个“你看,姑姑都这么说”的眼神。
温家舅舅愈发懊恼,又上去嘴道:“你怎么不看看你两个妹妹!秋儿一向稳重懂理,满儿不到三岁都坐得这么端正,个个都比你懂事乖巧!”
言罢,他又对温解语说:“姐,你千万别惯着这个皮小子,他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过两天你就晓得了,该揍就揍,一点儿都别手软!姐夫是谢家人,说来也是高门大户的,可别让他给你丢脸。”
温解语性情一向温和,听弟弟让她该打就打,反而露出为难之色。
*
这回这表哥温闲被送到谢家来,不光是做客,而且要长住的。
方国贤者有言,男子十岁,可出就外傅,居宿于外。
说白了,就是按照习俗,男孩子年满十岁就可以外出读书,学点难度大的东西,正式为将来考取功名做准备了。
这年头,谢小姐这样的深闺小姐,若想学到知识,只能在家学习,大多不是父母亲自教,就是请家教。放眼大环境的话,闺中女儿若是能够识文断字,就算难得了。
但若换作是男孩子,选择就多了。
除了和女孩一样请家教之外,大家族通常会有专门供自家孩子读书的族学,国家则一级一级往下设置了各种形式的地方官学,就算进不了官学,还有形形色色的私塾。
不仅如此,为了让付不起束脩的贫家子弟也有学上,民间还有不少富人赞助的义学、义庄,专门供寒门子弟读书。各类官学内也设有学禀补助,帮助经济有困难的学生。
总之,只要男孩真心向学,总有办法读书,要是凑巧有钱一点,甚至可以选到眼花缭乱。
温解语的娘家,其实与谢家的情况有不少相似之处。
她祖父混了点芝麻官做,家中男子也代代读书,只是小辈们目前看来都没什么大出息。
若论门第,温家比不上谢家,微微高攀了点,但若要说天壤之别,也不至于。
温家舅舅对儿子的最大要求,当然也是读书。
这温家二舅舅,在家中算念书好的,虽说也没太显眼的功名,但他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性格不错,与谁都处得来,朋友不少。
如今他在外地寻了个差事,不住在梁城中,最近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广求人脉,想让儿子留在梁城读书。
梁城作为方朝之国都,名士齐聚,书院遍地。若能在梁城拜到名师门下学习,自是比在外地要好的,更不要说还能结交人脉,万一将来进入官场,也会有助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