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嫡谋 - 庶女嫡谋 第3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凤州没有被战争波及,但前端日子也是人心惶惶,因为离边关太近了,城里有不少达官贵人举家难逃,战事结束后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
    “凤州有一座大铁矿,是西北军最有利的保障,因此凤州的经济还不错,比锦州如何?”
    邵芸琅买了几样小东西,又吃了几种当地的吃食,回答道:“这里不是通关口,少了外族商人,热闹少一点,但比锦州安稳。”
    “锦州那座矿山已经确定隶属军营了,现在应该已经开工了,接下来三年时间,我们应该可以将实力恢复到战前水平。”
    “按照你的计划,需要新增五万户军户,那锦州城必定也在此范围内,周大人恐怕要恨死你了。”
    杨钺一手牵着马,一手牵着邵芸琅,在当地人好奇的目光下穿过人流,小声说:“他若好
    好助我管好百姓,过几年我一定送他一条青云之路,若他一心想离开,我便送他回原籍。”
    “你不如先想想如何让皇上答应,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尤其在朝廷提倡削减兵力的时候,你的提议简直就是和他们对着干。”
    “那不一定,总有人会支持我的。”
    朝堂上,户部尚书一反常态,领着户部官员一力支持建立屯兵制。
    “皇上,屯兵制自古就有,利弊也很清晰,若是从前,臣也不会答应,但此次大战,无论是西北军还是东北军都损失惨重,要在短期内补足兵源基本不可能。
    就算兵源足够了,朝廷也无力承担如此大的开支,皇上,整个户部连算半个月才把此次的抚恤金算出来,您看一眼就知道了,这可是一笔巨款啊!”
    户部尚书把数据传上去,心里把几个带头反对的官员骂了个狗血淋头,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
    杨钺提出屯兵制,自给自足,多好的提议啊,一下子解决了户部的大麻烦,未来几年也能让他松口气。
    那些叫嚣着反对的官员,不过是觉得屯兵制有利于杨邵两家私屯兵马,怕他们势力太大,但这两家如果要造反,有没有这个制度后果都是一样的。
    “军户只归军营管理,税赋全归军营,朝廷分文不取,五万军户至少有二十万人口,这是多大的权利啊,皇上,您可不能答应啊!”李首辅极力反对,杨家的权势已
    经顶天了,若再多这五万户的军户,与那土皇帝有何区别?
    杨家也就罢了,邵家凭什么占领一整个西北?
    “一旦屯兵制通过,这两支边军就彻底失去约束了,将来谁会听命于朝廷呢?”这才是大臣们不答应的原因。
    皇帝犹豫不决,也无法立即做出决定,丢下一句:“退朝。”甩手离开了大殿。
    杨蹇请离的奏折也摆在皇帝的案桌上,皇帝直接提笔批示了一个“准”字,将奏折丢到一边。
    杨钺的一份奏折将他放在了烈火上,他答应也不是,不答应也不是,而且从私心里,他并不想同意。
    “皇上,杨统领乃杨家长子嫡孙,他若赋闲在家也说不过去吧?”心腹太监一边替他整理奏折,一边提醒皇帝。
    杨蹇会请辞是因为朝堂上弹劾他的人太多了,这些人找不到杨钺的失误只能把矛头对准杨家几兄弟。
    除了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出仕的杨二郎,杨家其他几兄弟在朝中都有不小的官职。
    只撸掉一个杨蹇的统领之位,杨家兄弟那也过不去啊。
    “这是他第三次请辞了,事不过三,朕自然要如他的意。”皇帝赌气地说。
    不过这份批示他留着没发下去,过了两天后,又重新下了一份旨意,调杨蹇为岭南经略使,负责训练朝廷水军。
    他又给杨家其余几兄弟封了爵位,念他们为大庆所做出的功劳,免了他们的职务,后半生只需要享受荣耀即可。
    而对于
    杨钺的封赏,他始终没有定下,那份屯兵制的奏折,也还在继续讨论中,每日上朝的最后一件事,一定是支持派与反对派吵来吵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而始作俑者却每日都在悠闲地游览山河,走了快一个月才走到京城。
    邵承启已经在十日前抵达京城了,皇帝在宫里为他设了庆功宴,金银玉器、良田宅院不要钱似地往邵府送,俨然有第二个杨家的趋势。
    第538章 弹劾
    邵承启回京颇有种衣锦还乡的感觉,大房梁氏带着儿子也已经回来了,可门前冷冷清清,来武侯府拜访的全是冲着二老爷来的,这让梁氏很不痛快。
    武侯府如今是秦晗双掌家,自从受过邵芸琅点拨后,她很快就要回了管家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大房那几房小妾都要看她脸上生活,哪怕是邵子瑜,要用公中的钱也要她同意。
    二房一回京就得了许多赏赐,那都是二房的私产,其他两房虽然眼红,但也是高兴的。
    因为二房回京后,武侯府这潭死水才终于活了。
    “父亲为何装病?刚才在宫里,皇上要让太医来给您看病,儿子都没敢让。”邵承启坐在老侯爷的床边,看着他吃完了一只烤鸡。
    这么好的食欲,就是别人来了也看得出他没病。
    西北战事一停,捷报还未传回京,老侯爷就告病了,太医来过几次,只说是老毛病,年轻时落下的病根,要慢慢调理。
    这一调理就是一个多月,反正宫里也习惯了。
    老侯爷为何要装病,自然是为了避免见人,捷报一传回来,上门贺喜的人都多了。
    这种时候,武侯府若大肆宴客,收受贺礼,朝臣怎么看?皇上怎么看?
    “你今日进宫,皇上态度如何?”武侯问道。
    “很好,皇上礼贤下士,这方面做得比先帝好,看不出有任何不满的地方。”邵承启甚至怀疑是两家人多想了,或许皇上并不畏惧两家。
    “
    你抬过来的那些东西都带走,那是你二房拼死挣来的,留着给儿孙们,我不缺这些东西,至于你,不要高兴的太早,这才没到时候呢。”
    邵承启谨慎地问:“您的意思是,邵家的兵权真的保不住了?”
    “杨家大郎被调去岭南训练水师了,那可是他完全陌生的领域,从组建水师到装备到训练,没有十年不可能出成果,其他几个都给了个爵位,连实权都收回去了,你觉得自己比杨家更受宠?”
    “可杨家兄弟多,咱们邵家只有二房这一脉,我也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
    “对,所以你将战损往高了报是对的,功过相抵,最好的结局是你的职位不变。”
    邵承启眉头紧蹙,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却得不到升迁,心里自然不痛快。
    “不急,放平心态,当武将就是这样的,要懂得藏拙,要懂得布局,你得不到的封赏可以加注在心腹将领身上,提拔一批对你忠心耿耿的副将,将军权牢牢握在手里。”
    邵承启恍然大悟,如果皇上要换将,那对他忠心的那批副将就有发挥的余地了。
    “还有一件事,谎报伤亡人数可是欺君之罪,而且我查到,那封信虽然是杨蹇写的,却是芸琅提出来的,她怎么会想到这些?”
    老侯爷笑道:“你侄女比你聪明多了。”
    有时候他也觉得,邵芸琅不像个闺阁女子,更像个浸淫朝政多年的老政客。
    “她确实聪明,这
    次要不是她出现在西北,局势还没那么容易扭转,我甚至怀疑这是她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不过对外都说是杨钺安排的。”
    “她从我这里要走了一批武器,还有那将西凉军吓破胆的秘密武器,提前布置好的河西坞堡,这些不可能是杨钺教她做的。”
    邵承启肃然起敬,或许,他该换一种态度对待这个侄女了。
    “她应该快回来了,两家走动不要太频繁,正扎眼的时候,低调一些。”
    “是,儿子记住了。”
    “出去吧,帮我把子瑞叫过来,听这小子说战场上的故事,比你们写的奏折精彩多了。”
    邵承启也笑了起来,“子瑞天赋卓绝,杨钺很看重他,估计这回能得个六七品的职位。”
    “这是棵好苗子,如果大房的两个孩子也能参军,那这些幼苗撒下去,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的。”
    邵子奇这几日也天天到祖父面前侍疾,但他就不是个有耐心的,露个脸就跑了,而且他觉得祖父偏心,对待邵子瑞比对他还好,明明他才是长房的嫡子。
    于是没几日,他就在京城汇合了从前的狐朋狗友,开始到处疯玩。
    人长大了,能玩的东西也就更多了,每日不到三更都不可能从青楼酒馆出来。
    就在此时,皇帝收到了江南道送回来的消息,邵承德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证据整整齐齐地摆在他面前。
    贪官不罕见,邵承德贪墨的钱财并不算很多,他干了那么
    多年的户部侍郎,做假账的手段也十分了得。
    能被查出来的都是他觉得无关紧要的一些数据,有邵家做保,这点钱要不了他的命。
    他是个很懂得审时度势的人。
    可偏偏他不知道,皇帝正要找个切入口,邵家三房人口,也只有他这边有漏洞,不查他查谁?
    当夜就有御史收到了这些证据,连夜写了弹劾的折子,第二日早朝这件事就在朝堂上被宣扬开来了。
    邵承启正好第一天上朝,结果迎头一棒,敲的他都傻眼了。
    他万万没想到,邵家的漏洞会出现在他亲大哥身上。
    证据确凿的事,不等邵承启开口,各部大人就已经商定下了将邵承德缉拿回京,三司会审的结果。
    皇上为难地看着他,“邵知州为官几十载,一直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官,这些证据会不会有假?”
    谭御史声泪俱下,举手发誓:“皇上,老臣绝不敢污蔑邵知州,是真是假一查便知,臣还听说,邵知州一家在当地横行霸道,他儿子更是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可没人敢告他,大理寺要查,不如连这些事一起查了吧,免得威远将军觉得是我诬告他兄长。”
    邵承启当即表示:“承启不敢,谭大人是出了名的老御史了,公正严明,我大哥若真做过这些糊涂事,承启绝不姑息!”
    “将军英明啊,这样的祸害着实是给武侯府抹黑,更该严惩!”
    邵承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皇宫的,日
    头太烈,可他却浑身发冷,不顾各位大臣对他的安慰,赶紧跑回家中。
    第539章 回门
    “二老爷,您这是做什么?这是大夫人的院子!”
    “二老爷,您等等,奴婢进去通传一声!……啊……”
    邵承启一脚踹开拦路的丫鬟,大声喊道:“梁氏,你出来!”
    梁氏出来的很快,见他一脸怒容,也不高兴地问:“二叔这是要做什么?我可是你大嫂!”
    “我自是知道,你可知大哥在虔州都做了什么?如今有御史弹劾他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证据都收集齐全了,不日就将押解他回京受审!这么大的事情大嫂竟然不告诉家里。”
    “你说什么?”梁氏大吃一惊,质问道:“是谁去查的证据?是谁告发他的?哪个御史?”
    “谭思诚谭御史,事情肯定不是他查的,只不过有人借他的手曝出来而已,那些证据我也看了,抵赖不掉,你还是赶紧去信给大哥,让他想想如何应对吧!”
    梁氏慌了神,哀求道:“二叔,你战功卓越,又受皇上器重,你大哥就算犯了错,能否大事化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