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 七零之漂亮泥瓦匠 第72节
陶南风灿然一笑:“好。”这回在家里受父亲耳提面命,又学到不少实用的建筑设计原理与方法,江城建筑大学的校医院的平面布局自己非常清楚,在那个基础之上修改一下就成。
回到农场时已是中午,下车之后向北对陶南风说:“走,去我家吃饭吧?”
陶南风犹豫了一下。
向北笑着说:“怕什么,你跟着我辛苦跑了这么久,总得吃饭嘛。再说……”
他从怀里将陶南风送来的围巾拿出来,眼里带着一丝鼓励:“你不是要还礼?自己亲手送不是更合适?”
陶南风有些羞涩地低下头:“可是,那是你爸妈,现在就要见家长吗?我有点不敢。”
向北弯下腰,凑近她的脸,声音变得极低极柔:“我爸妈是非常好的人,你见到就知道了。”
若是旁人,陶南风或许还会提防,可是她面对的是向北,那种发自内心的信任从来到修路队的第一天便开始建立。
虽说两人刚刚建立恋爱关系,但她却觉得已经和向北谈了很久,久到……见家长也不是不可以。
陶南风抬起头,与向北目光相对,轻笑道:“好。”
能够教导出向北这么有责任感、正义感的父母,一定是非常好的人。
向北成功将陶南风带回村,引来村民好奇的目光。
不过陶南风是农场名人,认得她的人有不少,笑眯眯地和她打招呼。
“是陶知青啊,过了年越来越漂亮了。”
“今天怎么有空来村里?是不是要和向北谈重要的事情?不会又有矿要开吧?”
“陶知青可是贵客啊,到家里坐坐,喝杯茶去?”
不认得陶南风的人窃窃私语,只觉得向北与她走在一起,一个刚、一个柔,一个英武高大,一个修长秀美,并肩而立显得极为和谐,忍不住猜测。
“这是向北第一次带年青姑娘回来啊,是不是?”
“这是他对象吗?真是郎才女貌。”
“这姑娘长得真漂亮,一看就是文化人。”
等向北和陶南风走远,这两拔人便开始互相交流。
“这姑娘是知青?难怪先前媒婆介绍镇上的中学老师向北看不中,原来是喜欢这样的。”
“嘘,可不敢乱说,这姑娘你知道是谁吗?那可是农场有名的陶三锤!不管是多坚硬的石头,她只要三锤子就能砸碎,力气大得很。修路队多亏有她,不然咱们这条路到现在都通不车。”
“有文化、有力气、还是基建科科长,这么漂亮的姑娘可真是百里挑一的好呀,如果能够嫁给向北,那向北他爸妈睡着了都得笑醒。”
“不一定、不一定,莫太早说这些。说不定就是谈公事呢?毕竟向北和陶知青都是农场领导。”
“鬼扯,谈工作不会在农场谈,怎么会到向北家里来?我的眼睛毒得很,告诉你,这姑娘绝对是向北的对象。”
陶南风耳聪目明,村民的议论一句一句都钻进耳朵里,她有些不自在地扯了扯自己的辫子,悄声道:“就不该听你的,这么仓促地过来。”
向北略弯了弯腰,尽量与她靠得近一点,安慰道:“村里人就是这么热情,你别听他们说就是。再说了……你本来就是我对象。”
“对象”两个字就像是两块冰糖,含在嘴里就甜丝丝的,说出口的时候,向北嘴角不由自主地上翘,欢喜得胸膛都要炸开一般。
眼前这个漂亮的姑娘,是自己心仪的恋人,是将来会嫁给自己的女人,是自己会一辈子呵护、关爱的对象。
她肯跟着自己来家里吃饭,这代表什么?
向北知道,这代表她信任他、喜欢他、心里有他,愿意跟他交往。
陶南风脸蛋一红,转过脸不敢接他的话。虽然两人交往才两天,可是和向北在一起却让她心里甜丝丝的、软软的,不管他说什么,听着就会让她开心起来。
是啊,他们俩在谈恋爱,抱过、亲过,是非常非常亲密的恋人。
对象?那就是吧。
向永福正坐在檐下抽旱烟,眯着眼睛看见陶南风与向北并肩而来,忽然从椅中站起,大声对屋内唤道:“银珍、银珍,赶紧切腊肉,来客人了!”
梁银珍正在厨房忙碌,听到丈夫的话嗔怪道:“什么客人,看你激动的。”
一边说,梁银珍一边解开蓝布围裙拍打着身上的灶灰,从厨房迈步出来。抬眼看到眼前越来越近的一双人影,眼眶忽然一红,差点掉下泪来。
“来了,来了。”
作者有话说:
向北的父母,是非常好的人。
第58章 母亲
刚刚走到屋前, 陶南风便感受到了农家人最诚挚的热情。
梁银珍已经系好围裙,拭干眼角泪水,从厨房端来一盆热水放在堂屋的板凳上。大红牡丹花的搪瓷脸盆显然是新的, 一点磕磕碰碰的小缺口都没有。
梁银珍微笑着将一条崭新的粉红色毛巾送到陶南风手中:“孩子, 冷风吹得脸疼不疼?来,先洗洗热水。”
向永福怕她不喜欢烟味,慌忙将旱烟在砖柱旁磕灭,起身招呼一声:“来了?进屋歇着,外面冷。”
地坪口围过来几个探头张望的村民, 向永福脸一拉,挥舞着手中烟管子:“家去, 家去, 莫在这里凑热闹!”
向永福个子虽然不高,但胳膊精瘦有力,曾经将窜进村里的野猪掀翻在地, 村里人都知道他的厉害。他若高声说话, 谁都不敢惹。
现在见向永福赶人, 那些试图打听八卦的村民都退了回去, 不敢再来骚扰。
屋外终于清静, 陶南风也定下了心神。
向家新居的堂屋布局和普通村民一样, 北面墙上挂着一幅麻姑献寿图, 两旁挂着中堂, 长条桌上供着神龛、牌位与香火。
脸盆里的热水蒸腾起阵阵白气, 扑在脸上暖暖的, 手中毛巾香香软软, 还带着股阳光气息。
梁银珍笑眯眯地站在一旁, 专注地看着陶南风, 越看越欢喜。
这姑娘眉眼如画、态度大方和气,举手投足间带着股书香雅气,一看就知道是个有知识、有教养的读书人。
往事一幕一幕从眼前划过,梁银珍胸口一痛,眼眶又是一红,她慌忙低下头,撩起围裙按了按眼角,声音颤抖地解释着。
“孩子你莫见怪,这人要是年纪大了,毛病就多。越是欢喜,这眼泪啊就控制不住。我这是心里高兴,高兴……”
向北没想到母亲会欢喜得失了态,上前搂过母亲肩膀,安慰道:“好了,好了,妈你别哭,这是陶南风,江城来的知青,是……我对象。”
陶南风低头将毛巾浸在热水里,手刚刚浸在热水里,听到向北这句话,脸有些发烫。
虽说是第一次见家长,但陶南风却感受到了来自长辈的善念与喜爱。
梁银珍似乎比她还紧张,眼睛里透着忐忑、期待与欢喜。
面对这样一双母亲的眼睛,陶南风微微一笑,弯腰鞠躬,声音诚恳而清亮:“阿姨好,我是陶南风。”
梁银珍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向北带回来一个姑娘,这种巨大的欢喜已经让她有些云里雾里,听到陶南风如此礼貌地唤自己“阿姨”,她整颗心都要化了,忙不叠地应道:“欸、欸、欸,好孩子,好姑娘。”
向永福右手提着一刀刚从房梁上取下来的腊肉,笑容憨厚:“来了就是客,先坐、先坐。忙了一上午,肚子饿不饿?马上就做饭啊。”
陶南风乖乖地冲着向永福再鞠了一个躬:“伯父好。”
向永福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连连点头:“好好好。”
他是一家之主,比梁银珍镇静一些,将手中腊肉往她手中一塞:“银珍,赶紧蒸碗腊肉去,我来帮你看火。”
说罢,两老一起往灶房而去,留下两个年青人相处。
向北站在一旁等陶南风洗过脸,便上前接过她手中毛巾拧干,晾在堂屋西面墙上的一根麻绳上。
他再就着热水洗了个手,弯腰端起脸盆,顺手将洗脸水泼在堂前空地。
一连串熟练的动作完成之后,向北倒了杯热茶递到陶南风手中,双手托着她的手掌,眼中满是笑意:“南风……你真的很好。”
茶杯热乎乎的,向北的手掌暖烘烘的,陶南风低头喝了一口茶,茶味清淡,透着股柴火香。她抬眸看一眼向北,微笑道:“这茶挺好的。”
向北看她喝得自然,没有半分嫌弃,嘴角笑意更深。
“这是今天春天我上山采的野茶,我母亲用家里铁锅炒过再晒干,就是普通的农家茶,难得你喜欢。”
陶南风是城市来的姑娘,又是教授的女儿,自小娇生惯养。自己家在农村,父母务农、没有什么文化,可她第一次过来认门却自然随和,半点架子都没有,这样的姑娘怎么能不让人心疼?
屋外虽有北风呼啸,但屋里却温暖如春。
陶南风的目光被堂屋正前方燃着的香火所吸引,慢慢走近,细细看过去。
条桌上供了十几块木制牌位,上面用正楷写着一个个名字。
向北的声音里透着一丝浅浅的悲伤。
“这是我爷爷奶奶,这是我两个伯伯、一个姑姑、两个叔叔,这是我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这是……我小姨和姨父。”
梁银珠、钟慕阳,陶南风在心里默默念出这两个名字。
向家供奉的祖先牌位里怎么会出现梁银珍的妹妹与妹夫?陶南风觉得有些诧异。
向北的家人怎么会去世了这么多?牌位里出现的“向东”、“向南”、“向茜”这三个名字看着十分刺眼,因为与“向北”太过相似。
陶南风转过头疑惑地看着向北,向北在香炉插上三柱香,轻声道:“当年鬼子进村大屠杀,再后来搞革命,家里人参军打仗,打鬼子、打白狗子,都死得差不多了。我妈生了四个,只活下来我一个,唉……”
陶南风心头一紧,喉咙口一阵酸涩感涌了上来。
难道向北家人丁稀少,原来是这样。
向北父母目睹这么多亲人死在战场,却依然送仅存的儿子上战场,这样伟大而朴素的情怀,令人敬佩。
她端端正正在牌位前三鞠躬,态度变得谨慎起来。
向北站在一旁看她恭敬鞠躬,心中感动,伸出手搂过她肩膀,将她拥入怀中,轻声道:“没事,都过去了,我们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是不是?”
陶南风轻轻靠在他胸膛,心中一片柔软。
闲聊得几句,梁银珍与向永福过来唤陶南风吃饭。堂屋正对着大门,冷风吹着,饭桌便摆在了西边厢房正屋。
一个蒸腊肉,一个腊肉炒干笋,一个大蒜叶炒土鸡蛋,一个香煎小鱼干,一个清炒白菜苔,一个肉丸豆腐汤。
五菜一汤,有鱼有肉有蛋,已经是农家能够准备的最丰盛午餐。
梁银珍越看陶南风越爱,时不时地往她碗里挟菜:“这都是家里自己做的,喜欢就多吃点。”
长者赐、不敢辞,陶南风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大口吃饭。好在陶南风不挑食,每一样都吃得津津有味。
向妈妈煮的饭香软可口,炒的菜咸香可口,腊肉蒸熟之后肥肉变得亮晶晶的,似乎透明玻璃一样,一看就让人很有食欲。
向北看她吃得香甜,心里也挺高兴。
待吃完饭,他将羊毛围巾送给母亲:“妈,这是陶南风从江城带来,送给你的礼物。”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