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第15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淳风重新设置了刻度,还增加了校准仪器精准度的十字装置。最关键的是,还把原本两重结构改为了三重,新结构可以测量天空黄道。】
    【本来挺好的。结果发展到后来,浑仪上增加的环越来越多,把球面上的天空全给遮住了,根本没法观察。后来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选择了和李淳风完全不同的路。】
    【他把上面的这些环都取了下来,将浑仪分成了两个独立的仪器,简仪和立运仪。】郭守敬的简仪已经和浑仪看上去完全不一样了。
    它不再是一个球体。这些环被拆分开,以平面的形式立在了底座上。
    窥管的管口呈现出“十”字的细细金属丝,这就是郭守敬发明的“十字丝”结构,可以用来更精准的定位星辰。
    夜晚的时候,郭守敬从窥管望过去,瞄准自己要观测的太白金星。太白金星置于“十字”的中间。
    镜头闪过,未来的狙击手们瞄准着自己的目标,光学的十字在他们视野中闪过。砰的一枪,正中目标。
    【现在的狙击枪、天文望远镜大部分都依然还在采用郭守敬创造出来的“十字丝”作为辅助瞄准。而且简仪上的赤道装置现在
    依然被广泛的运用在天文望远镜上。】
    简仪上的赤道环在底座的百刻环上转动。
    虽然两者都是黄铜制造,但是运转起来却十分的流畅,似乎毫无摩擦阻力。细看,郭守敬在两者之间放置了四根圆圆短短的金属棒。借助金属棒的滚动,自然运转流畅。
    这也堪称是最早版本的滚珠轴承和滚柱轴承,比达·芬奇设计的滚筒轴承大约要早两百年!【郭守敬也是个实打实的牛人!】
    【简仪的使用比之前要简便很多,欧洲直到三百多年后才发明出来类似的装置。】
    【不得不说,古代的这些天文学家们不仅要精通天文学,往往还要精通数学,甚至像是提到的这些人还得精通机械制造学。】
    【个个都是天资卓越的全才!】
    唐朝。
    李淳风看着自己设计的黄道浑天仪出现在天幕上的时候本来是有些自得的。但是看到后世越来越多的环,他也沉默了。这……不好评。
    待他看到郭守敬分化之后的两个仪器,忍不住轻轻的“嘶~~”了一声。这东西,看上去有点意思。
    他害怕自己忘记,飞速捡起树枝在地上摆弄起来,后来一想将作监每次都会完整的记下里面的东西,于是就作罢,开始对照这仙画在心中模拟郭守敬这套仪器的用法。
    的确是好!李淳风模拟了一阵之后,甘拜下风。
    元朝。
    郭守敬笑着对家人道: 观星可以计算各种轨迹和角度,当然得要算术好才行。
    他的小孙女才四五岁大,崇拜的看着他: “可是您的仪器也造得很好。”
    “那没办法,工匠怎么知道你要做什么样的东西呢?只能自己来。”郭守敬想起那段废寝忘食的日子,颇有些唏嘘。
    这还不是被逼出来的嘛。
    了解天文知识的工匠实在是太稀少了,只能逼自己一遍一遍的跑工坊,去了解这些知识,然后再
    运用到自己的设计里。
    小圆要不要学观星?郭守敬问自己的小孙女。
    他对这小孙女颇为喜爱,之前未教导她天文知识是觉得这东西学起来枯燥无味而且极为辛苦孤独,况且女性又不能出仕,学来也
    无用。
    但现在他改变想法了。
    小孙女清脆的答应下来: “要!我要像爷爷,像那位王姐姐一样厉害。”
    郭守敬哑然失笑: 好。说不定以后我们小圆也是一位出色的女天文学家。
    【郭守敬是元朝人。后来,明灭元朝,火烧北京城。】【但朱元璋唯独没有烧司天台,他把司天台里面的天文仪器全都打包去了南京。】
    【后来,朱棣重建北京城,别的都好说,唯独恢复不了的就是观象台。因为这些天文仪器并不是说几个月就造好了,里面的技艺非常高超,是要求精密度的东西,而且很花时间。】
    【明朝的天文官员们也没办法,只能用肉眼观测将就了几十年。】
    【现在留下来的北京古观象台就是明朝时建的,但是仪器都是清朝时候造的。光是其中一件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经度和纬度“玑横抚辰仪”,就花了十年的时间来铸造。】
    在北京古观象台的台顶上。
    七八件大型的黄铜天文仪器错落的摆放,这正是明清两朝星官们的观星区域。玑衡抚辰仪、纪限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在几百年的风吹日晒之下呈现出沧桑的历史痕迹。
    朝代更替,风云变幻,但它们却依然静静的伫立在这观象台上,就像是头顶千年甚至万年不变的永恒星空。
    【不管在什么时候,天文仪器都可以说国力水平的显现。】
    【它反映出来的是当时最巅峰的技艺、涉及到冶炼、机械、工程,同时还反映了那个时代最高超的科学水平。涉及到天文、数学、物理。】
    【纵观华夏这些出名的天文仪器,无一不是在每个朝代最盛世的时候建造的。】
    明朝。
    感觉仙画终于说了一回公道话的朱元璋心里舒坦多了。
    他对自己俩儿子道: “那当然,司天台可都是好东西。这历法与星象,如此重要,当然要好好保存起来。
    他也是有眼光有智慧的人!
    南北朝。
    祖冲之叹息,的确是这么回事。
    就像是现在他所用的,也不过就是从旧时朝廷传下来的那几样东西罢了。即使是现在看到仙画里的这些精妙仪器,他也造不出来。
    这东西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做的,不是个人能够承受得起的。
    即使他被仙画点名,以后推行新历法,但是也也很难做到让皇帝应允自己制造这样的仪器-现在的朝廷,有心无力….
    仙画的声音响起:
    【智慧与技艺,缺一不可,或许这就是我们在安静凝望着宇宙的时候,宇宙默默教给我们的道理。】
    【而天文学,给予到我们最直接的回馈,就是在人们生活之中无处不在的东西——】
    【历法!】
    第101章 上可九天揽月 (七)
    祖冲之、郭守敬等天文学家都不住的点头。
    不错,天文乃是制定历法的基础,所以才如此重要。
    没有历法,人怎么生活?
    祖冲之的孙辈们轻哼了一声,私下嘟囔道;说是重要,但完全没体现出来。星官们的地位和真正的重臣可没得比。不然,祖父制定历法怎么会受到那么多的刁难?祖暄倒是希望仙画快快提到自己父亲制定的历法,好让所有人都知道,父亲是对的。元朝,郭守敬叹一声。
    星官的地位尴尬,若是天象有异,往往背锅的就是他们,尤其是真正负责干实事的那些人。长此以往,更没有什么人愿意来学天文,担任星官。
    好在仙画提到了天文学,希望之后,这个局面能有所改变。不过,郭守敬想了想现在朝中的各种乱象,苦笑着摇摇头。或许,他只能希望在下一朝能有所改变了。
    【历法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历法,那恐怕日子将要过得稀里糊涂,不知道今年是哪年,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不知道现在是哪个季节,哪个节气。】
    【农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插秧,什么时候应该割稻,什么时候应该避开洪水酷热和天寒地冻。】
    【历法,是一切社会生产活动的时间指导,浸润到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年迈的老者戴上老花眼镜,打开一本黄历为儿孙辈的喜事寻找吉时。
    中年人的办公桌上放着简洁的日历,标注了公历、阴历以及各种节气,还有自己的备忘。年轻人手上戴着运动手表,一点开就是精准的时间,从年月日到小时再到分秒。
    赵匡胤发出感慨: “这钟表之物,的确是方便。”
    小小的一个东西,竟然就可以随时显示时间,这也太便利了!
    他有些微酸,怎么后世即使是个普通人,所用之物,所过的日子都看着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好?羡慕!
    他问赵普: 既然唐朝之时就能够建造那浑象台,那现在大宋是不是也能寻找到工匠?
    赵普一沉吟: “或可一试。”
    反正现在要做的事情多着呢,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样。
    赵匡胤满意的点头,这就是他最
    满意赵普的一点,能干实事为自己解忧。之前他有段时间冷淡赵普,是因为发现赵普居然与自己弟弟赵光义不合,但现在想到这儿,他更满意了!
    不愧是朕的宰相!
    民间。
    老成的农人们正在趁机教导自己的后辈: “历法真的很重要,你们可以不读书,不认字,但是一定要知道历法。芒种一到,就要插秧,秋分到了,就要割稻。如果错过天时,那就要颗粒无收,饿肚子了!
    后辈们受教的点头。
    原来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竟然还是仙画中所说的“科学”。
    【在还没有国家只有部落的时候,华夏的老祖宗们就已经懂得了观测天时,制定历法的重要。《尚书·尧典》就有“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遥远的东方部落中。
    首领尧正在给其下的羲氏与和氏两个氏族分派命令。
    “羲仲,你这段时间去到东方的肠谷,敬迎日出,观察太阳每天出来的时辰和景象。”羲仲领命而去,整整几年。
    最终,将自己观察到的昼夜平分的那天作为春分。
    “羲叔,你去南方的极远之地,观察太阳向南运行的景象。”羲叔也领命而去,并将自己观察到的白昼时间最长的那天作为夏至。
    和仲,你去西方的昧谷居住,恭送日落,观察太阳每日落下的时辰景象。
    “和叔,你去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从南向北的运行。”
    和仲与和叔也领命而去,最终分别以虚星在南方天空位于正中的时候作为秋分,以白昼最短的那一天作为冬至。
    【《大戴礼记·夏小正》里面有一篇就被认为讲的是夏代的历法,它记录了一年里面十二个月的不同天象和气候以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而孔子也说“行夏之时”,可见在夏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对完整的历法,并且一直绵延到了周朝。】
    【周朝的时候,各诸侯国很多也都有自己的历法,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这也被称为古六历。】
    【秦朝的历法就是《颛顼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自然也要把《颛顼历》奉为正统,推广到
    整个天下。然后,《颛顼历》就这样一直延续到汉武
    帝前期。】
    【《颛顼历》的特点呢是以十月作为每年的开始。所以各位,秦朝的新年是在十月初一,而不是正月初一。也不知道他们十月放不放新年假?】
    秦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