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76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 作者:孙皓晖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76
尬应对
3.惊心动魄的暗杀:荆轲刺秦
4.刺秦效应:秦国放弃和平统一方式
5.灭燕战役的实际进展
□燕与秦、赵的国家关系:无理性之复杂与荒诞
□荆轲不是一个神勇高明的剑客
□燕国的灭亡,是长期固守迂阔的贵族政治传统的必然结果 沉闷死亡:灭魏之战
1.秦魏对抗的沧桑变化
2.灭魏之战提上日程
3.王贲灭魏的具体进程
4.魏国灭亡的历史解析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秦魏两国格局的历史性颠倒 □水灌大梁:秦统一战争中惟一的水战
□魏国式的人才意识:敬重迂腐虚名,排斥真才实学 分治绝唱:灭楚之战
1.灭楚之战的先期筹划
2.李信第一次灭楚之战的大失败
3.秦王嬴政清醒纠错
4.秦国六十万兵力之历史透视
5.王翦大军的第二次灭楚之战
□第一次灭楚之战:项燕大败李信
□楚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推行变法浅尝辄止,始终没有解决封地治权问题 忘战灭国:灭齐之战
1.统一战争最后阶段的秦齐两国态势
2.齐国末期畸形政治场的历史透视
3.灭齐之战的实际进展
4.齐国灭亡原因的传统评判
5.齐国灭亡原因的新解析
6.秦灭齐之后尚未纳入统一的华夏政权
□齐国的古典绥靖主义政策,酿成了举国上下的软骨病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秦帝国整合民生
1.秦帝国统一初期的社会效应
2.秦帝国的整合民生大建设
3.秦帝国的人口土地新政策
□夷险阻,定地势:对整个华夏世界生存环境的大修复 □秦帝国全面推行重农不抑商政策
□秦帝国整合民生的系统政策,是推翻秦暴政说的最基本事实 秦帝国创建统一文明
1.统一文明之序幕:依法封赏功臣
2.创建统一政治文明:中央集权制大系统
3.创建国家礼法规范:典则统一
4.关于诸侯制与郡县制的大论战
5.全面推行统一法治
6.创建统一经济制度
7.文明旗帜:创建统一文字
□秦帝国具有自觉的文明整合意识
□任何进步新政权的反复辟政策,都有其残酷的一面 □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全面推行土地私有制
“三南”之忧:秦帝国统合岭南
1.中国“三南”地区的历史走势
2.秦帝国统合“三南”的战略实施
3.秦军在“三南”地区的统合政策
4.秦军“三南”地区重回中国文明海洋
□开凿灵渠,确保秦军后勤大输送
□赵佗率领的秦军是最早的岭南客家人
□统合岭南,使南中国滑过脱离华夏文明圈的险境
胡患之战:秦帝国草原大反击
1.帝国大反击的战略准备
2.蒙恬大军的草原大反击
3.翁仲神威:西部战线大反击
4.秦帝国修筑万里长城
□蒙恬秦军北击匈奴,可能远达今日之贝加尔湖地区 □长城是秦帝国时代一项伟大的士兵工程
□修建长城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反侵略战争的正义选择 铁血风暴:秦帝国反复辟政治战
1.帝国之前历代政权的反复辟策略
2.秦帝国的先朝政策检查
3.秦帝国面对复辟势力的历史选择
4.分封制大论战后秦帝国的铁血反击
5.铁血政策之尾声
□秦始皇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表现出旷古绝今的骄傲 □张良:六国贵族复辟的精神旗帜,一个逆向的历史符号 □以刑治方士为重点的坑杀事件,被简化讹传为“坑儒”
[结语]前三千年文明历史之反刍
1.连续大跨越:前三千年文明史概貌
2.我们的文明方向在哪里
3.文明史反刍的基本法则
4.前三千年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
[跋]微木填沧海
第五编秦帝国时代
秦帝国最基本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在统一中国之后,又统一了中国文明。秦统一中国文明,相比于统一中国疆域,是更具本质性的统一。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是它创建了中国的统一文明,而不是其他时代。
统一首战:灭韩之战
1.统一之战为什么从韩国开始
秦统一中国的战争,是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的。这场历时十年的统一战争,第一个目标是山东六大战国之一的韩国。统一战争所以从灭韩之战开始,从总体上说,有三个方面的基本原因。
其一,自范睢在秦昭王时期提出“远交近攻”的对外战略,秦国就一直坚定自觉地将其作为对外大争的战略原则。依据“远交近攻”原则,韩国距离秦国最近,地处中原腹心地带,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从军事层面上说,首先灭韩,具有为后续的统一战争提供关外根据地的战略效能。这是军事战略层面的直接原因。
其二,此时的韩国,已经沦落为最弱小的山东战国。在秦国既往东出作战中,韩国已经早早丢失了黄河北岸以上党郡为轴心的绝大部分土地,所剩无几的零星飞地,更是无法获得实际控制权。在黄河南岸,韩国也只剩下都城新郑地带、南阳郡两大区域。即或这两大区域,也是人口流散,军力衰微,无法提供有效的战争支持。从国力评判看,韩国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奄奄待毙之国,灭韩之战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兵力,减少消耗。
其三,就秦国自身而言,统一天下的灭国之战,必将是一场艰苦漫长的战争,需要谨慎行事,从解决弱小国家入手,取得统一战争的新经验。虽然,山东六国都进入了沉沦时期;但是,毕竟六大战国都是在铁血大争中锤炼出来的曾经的强国,都有着相对坚实的历史传统,也都有着曾经显赫一时的战胜业绩,与中小诸侯们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如此六大战国,秦国需要谨慎开端,取得一系列以统一中国为目标的新型战争的相关经验,寻求关于战后处置、安定局面的合适道路。此时,能够有把握顺利实现统一的第一个目标,无疑是此前已经对秦国“称臣”的韩国。
2.秦韩新对抗的历史脉络
从秦王嬴政即位的第一个十年开始,秦韩之间就开始了种种形式的较量。
第一次较量,嬴政即位第三年,秦国上将军蒙骜率兵攻韩,夺取韩国13座城池。
第二次较量,嬴政即位第六年,韩国发动五国合纵联兵攻秦,夺取秦国寿陵地带。这时,秦国出兵应战,韩国发动的合纵阵营立即退兵,结束了这次攻秦之战。
第三次较量,嬴政即位第七年,韩国发动水利工程“疲秦计”的实施。几年后,韩国的预期目标,倒是具有讽刺意义地完全实现了——治水工程确实吸引了秦国腹地绝大部分的精壮劳动力。可是,秦国却没有疲软,反而更加强大了。假如,其间的韩国足够强大,能够趁机发动大规模攻秦战争,或者能发动六国合纵攻秦,其结局也许是另外的情形。可是,历史无法假设。韩国依旧衰弱,山东六国也没有能力合纵攻秦。最终结果,韩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秦国公然建成了一项庞大的水利工程,一举解决了渭北地带的旱灾威胁,使关中成为秦国号称“金城天府”的巨大粮仓。
由于郑国渠的建成,秦国拥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后援能力,为统一战争提供了坚实的条件。而统一战争的第一个目标,恰恰就是韩国。这是人类古典文明社会一则具有世界意义的黑色幽默。
第四次较量,水工疲秦失败后,韩国策动了更见新奇的“弱秦存韩”计。
郑国渠修成之后,秦国整军经武,韩国已经切实感到了亡国的危机。在巨大的危机面前,韩国君臣的权术癖好依然如故,心思只在谋划如何使秦国上当,如何使自己悄悄活下来。对战国时代的变法强国理念,韩国上层充耳不闻,竟然再一次隆重推出了一则名为“弱秦存韩”的庞大权术自保谋划。
关于这一谋划,当时的韩国君主韩安及其亲信构想的实施方略是,派遣一个大才名士,进入秦国,完成两大任务:一则,离间秦国君臣,以可能的诬陷与攻击手段,使秦国杀掉对山东六国进行外交攻势的大臣姚贾、顿弱,引发秦国的政治动荡,使秦国对山东六国的外交攻势搁浅。
二则,以韩国向秦国“称臣”为理由,将秦国的东进兵锋,转移到山川广袤的楚国,或者财富殷实的齐国,或者强兵善战的赵国,或者城高墙厚的魏国,或者寒冷偏远的燕国。总归是,不能使秦国对韩国开战,从而使韩国得以喘息,再图谋长远之计。
这一谋划的总体目标是两个方面:其一,引发秦国政治动荡,并将秦国的巨大兵力引向泥沼困境,从而削弱秦国力量,这就是“弱秦”。其二,保全韩国王族社稷,免除韩国灭国灾难,这就是“存韩”。这种削弱敌方以求自救的谋略,春秋战国时代的说法,叫做“用间”。灭韩战役发动之前,由于一个偶然的事件,韩国借势推出了法家大师韩非来担任这个“间人”角色,进入秦国实施“弱秦存韩”目标。
3.韩非入秦的悲剧命运
什么叫做“用间”?那个时代的“间人”是什么样的人?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间谍吗?
简单说,间人者,用间之人也。用间者,能够以谋略使敌国出现裂痕之人也。春秋时期的《孙子兵法》,其中有一篇名为《用间》,其篇名释义正是:使用“间人”,达到使敌方出现裂痕的目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我们可以作简单化的理解,间人就是间谍。但是,认真考察则不难发现,我们今天所说的间谍,更多的接近于古典时代的另一种职业人群——斥候,一种专门从事敌情搜集与传递的职业人士,或特定军人。而春秋战国时代所说的“间人”,除了刺探军情的职能之外,则更偏重于进入敌国完成重大使命的特殊人物,一种几乎完全脱离了具体的情报搜集行为的专业人才。
《孙子兵法·用间篇》,对使用这样的间人,有特别重大的说明: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孙子兵法》所以能将伊挚、吕尚这样的治国大才看作“间人”,其实际意思是说,如果不是杰出的大才,就不可能进入敌国上层,也不可能使敌国出现裂痕并削弱敌国。所以,“间人”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大才名士,否则不能完成“用间”的使命。
春秋时期,这样的“间人”,以越国大谋士范蠡为典型。范蠡主动追随越王勾践进入吴国,做了战俘。在吴国期间,范蠡多方谋划越王勾践的种种活动,与越国本土留守力量的种种活动相呼应,多方离间吴国君臣,得以使吴王沦落,使吴国衰弱。最终,范蠡的“用间”大获成功,勾践回到了越国,并大败吴国,成为一时霸主。
在整个战国时代,这样的“间人”,先后有三个。第一个,是纵横家大师苏秦。第二个,是韩国水利大师郑国。第三个,是韩国法家大师韩非。这三个人的使命,有惊人的相似。苏秦进入齐国,是为了“存燕弱齐”——保全燕国,削弱齐国,为燕国引开兵祸。郑国入秦,是为了经济“疲秦”,拖垮秦国以减轻韩国威胁。韩非步苏秦、郑国之后,则是要在秦国实现“弱秦存韩”——削弱秦国以保存韩国的目的。
颇有意味的是,这三个使命完全相同的“间人”,其个人命运却完全不同。苏秦,是“间人”正剧——使命完成了,生命牺牲了。郑国,是“间人”喜剧——自身暴露了,赖以疲秦的工程却给敌国带来了巨大利益,自己竟因此而成为敌国的大功臣。韩非,是“间人”悲剧——非但使命没有完成,自己的生命也牺牲了。
韩非子是如何走上悲剧性的“间人”道路的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76在线阅读
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__76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