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 - 第 632 章 明月清风(208)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月清风(208)
    林家会怎么着,这几位阁老是不知道的!反正那个滑溜劲儿,算是领教了。叫他们说,这就是最惜命的一家人,把外戚的本分做的足足的。
    标准的外戚该是啥样,这一家就是啥样,真就是一点过火的事都不办,一点跟大事相干的事都不想沾染的样子。
    那怎么着呀?难道就这样?
    这可不行!
    几个人先找军机商量,除了高迎祥的其他人,他们认为应该都能说服的。但正在战区调整的阶段,我们跟皇后唱反调,合适吗?军中没那么些弯弯绕,所以这事不能干。
    再说了,我们是武将呀,改国-号之类的,咱其实不咋懂。
    有那么大的关系吗?皇上也不换,娘娘也没换,太子还是太子,江山是皇上的,皇上乐意把这天下叫猫还是叫喵,真的那么重要吗?
    一个个的装的就跟个啥也不懂的莽汉一样,一脸都是:咱也不懂,问我我也说不出个啥来。
    狗R的,这他娘的是军机大臣呀,白痴一群!
    内阁骂军机是白痴,可他们一走,军机就骂内阁:蠢货。
    读书读傻了的蠢货!
    被骂为蠢货的他们,肯定是不蠢的!在这边碰壁了,想找宋康年,他是首辅,觉得能说服他,请他说服娘娘也是个路子。
    可见是见到宋康年了,却发现,这事压根不成。他们想着能说服宋康年,可宋康年一开口就是在说服他们,而且这货特别不要脸,“……自皇上登基,皇上所推行的哪一项不是前无古人的事……不提别的,只废黜内相制度,解散了东厂,整顿改编锦衣卫为禁军,真就只这几样,就足以叫泰平一朝于之前的历代帝王区分开来……”
    宦官政治,特务政治,这是极其恶的,仅凭着这个,就区别与之前的大明。现在娘娘说要改,那就改嘛!就是不一样嘛!
    他还指着屋里放着的一盘开着的茉莉,暖阁里暖意融融,这盆花竟然错开季节开的极好。
    “你们看,这花原本叫虎头,去年呢,给那边的花枝嫁接了一下,看出来了吗?这两支开的花是不一样的,这边是虎头,那边是狮头茉莉。不一样了,那当然得有它自己的名字。对吧?”
    他说的振振有词,听起来,好似还很有道理。
    摆明了,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连这条路都不通了,那只剩下一条路子了——太子!
    对!太子若是反对,若是有自己的坚持,娘娘就不得不让步。
    别觉得当儿子不会反对爹娘,那可真不是!大明的第一位太子,被教导的呀,真乃是君子。对朱元璋的一些行为,太子是真反对的!朱标对朱元璋的严峻酷法,尤其不赞同,在他看来,这就是不仁。父子为此争执了多少年了,为此朱标的太子做的呀,也着实是吊心吊胆。甚至有一次,朱元璋把一根手刺的棍子扔到地上叫朱标拿,长满了刺怎么拿?朱元璋就说朱标,是啊,有刺你没法拿呀?我给你把刺削了,你拿着不扎手,这难道不好?
    逼的朱元璋以这样的法子跟儿子沟通,可见两人之间对有些问题的看法,相差有多大。
    他们就觉得,咱们应该在太子身上下工夫。娘娘不是太|祖那狠心的,太|祖不肯跟亲儿子妥协,可娘娘是女人,是母亲呀,母亲哪有犟的过儿子的。
    当然了,武则天是个例外,千年都难出那么一个不把儿子当儿子的女人来。或者是,丧事了母性的女人都不能称之为女人了。
    出于这个考量,在给太子的每日筵讲的时候,咱们在选课上是不是就得有针对性呢?
    每日筵讲,一般都会放下下午,正经的大课都上完了,先是他们这样的大臣,半下午的也把要紧的差事处理完了,那上课就比较从容了。
    这个讲课就是随心了,先生都是朝中的大臣,讲什么他们定。
    这一日,还是在东宫的前殿,学生坐了一堆,上面讲课的是王纪。
    这位老先生今儿讲什么呢?他开篇就道:“殿下可读了史记?”
    启明点头,表示读了。
    然后就听这老大人说,“……自皇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这是《史记》的原话。”
    启明便了然了,还是为了国-号之事而来。他闲适的朝椅背上一靠,倒是想听听这位老大人能说出什么话来。
    然后就听这老大人说,“当然了,这几句的记载,是有谬误的,这是司马迁错误的追认的,那个时期的国-号算不上国-号,最多就是部落,或是几个部落的结盟,称不上国,自然就说不上是国-号。第一个称之为国-号的朝代是夏。为何国-号不是别的,偏是夏呢,这是由于崇伯鲧的封地在西邑夏,他的部落叫夏部落。”
    启明便明白了这家伙这话里的意思了!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从这个是后期,开始了家天下。禹建立了一个王朝,取名为夏,夏的由来,是他的父亲鲧的封地为夏。后代以这样的姿态对列祖列宗,这是对的!反之,什么是错的呢?继承了大明的江山,却要改了这个名字,这就是错的。
    他想阐述的是这个意思。
    就听他继续道,“到了商朝,之所以用商之一字,是因为商部的始祖契,因为跟着大禹一起治水而立功了,立功之后就被封到商这个地方,部落自此就叫商。后来,汤灭了夏,国-号便取商。”
    都是追寻祖上的封号,进而发扬光大。
    “周部族又是早年迁居道周原这个地方,武王灭商之后,周便是国-号……”真的,人家都是追着祖上的根,这也是孝道呀!叫列祖列宗因为后人而荣耀,这就是大孝。
    启明就道,“那刘邦的封地是汉,所以后来有了大汉。曹操曾被封为魏公,所以建立了魏国。司马昭为晋公,所以他的儿子自立后,国-号就为晋。杨坚的父亲杨忠为随国公,所以杨坚建立了隋朝;李渊为唐国公,所以,有了唐朝。那照这么说,父皇登基前封号为简,难道要改国-号为简,这个国-号……是不是太过于随便?先生摆出这个来,何意呢?”
    意思就是:“国-号的更改,代表的意思旧有的政权灭亡,新的政权的确立,也就是改朝换代。”
    国-号变了,就证明这不是一个朝代了。
    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
    启明沉吟了一瞬间就道:“名字这个东西,是一个标识。名字贴在身上,为的别人叫的。随着海贸的发展,咱们跟周边的国家来往越来越频繁了。作为阁老,你知道别人管大明叫什么吗?”
    王纪没有说话。
    启明就道,“有一个人,咱们大家都不陌生,他叫利玛窦,您该是熟悉的吧。徐大博士,李之藻等都跟他极为熟悉,虽说死了二十来年了,但他的著作很多都采纳,被学习。孤闲暇之时,也拿来消遣,前不久,看到一本利玛窦的手札,在他的手札上,明确记载了,在西方传教士的口中,大明的名字叫做□□。而这个名字,随着他们的游走传教,已经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了。这就像是什么呢?像是市井里好些个人,这个叫栓子,那个叫狗蛋,转脸还有一个叫牛粪。说栓子,叫狗蛋,喊牛粪,这都知道谁是谁,可要是突然一说大名,估计很多人都表示不认识。那您说,这名字是有大家不知道的那个好呢?还是用大家都知道的那个好呢?”
    王纪这节课讲了一半,直接走了。
    太子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他,其实换名字是为了大明更有辨识度的话,改了也行的。
    这又是一个无法沟通的点。他发现太子太过于重‘利’而轻‘礼’,只看到国-号改了之后的利,却忽视了国-号更改要符合‘礼’。
    老大人忧心忡忡,太子是个聪慧且有主见的人,想影响这样的人,带着纯粹的目的性是不行的,这得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基本可以判定,这个法子没戏。太子一出口没说维护谁,就单纯的告诉你怎么想的,两人考虑的点不一样,这不是张口就能说服的。
    那现在怎么办呢?几个人站在一起,一直决定,这个事情啊:拖!
    不是叫考虑吗?行!咱们考虑着呢,至于考虑到啥时候再说。
    事缓则圆嘛,不能急于一时。
    可他们想拖,却有人不想拖。一直在朝上不咋说话的承恩侯,就跟吃错了药似得,这一天大朝上,该说的都说了,有本启奏,无本退朝都喊了,结果,林文宝从勋贵的行列里站出来,“皇上,臣有本奏。”
    四爷:“………………”登基十数年了,启明都快十岁了。自家这老丈人是第一次单独开口说话。以前都是随大溜的喊口号,喊完拉倒。今儿这冒出来,想干什么呀?
    结果人家一开口就拍马屁,这十数年都有啥功勋,他一个个的往出点,点完了之后呢?人家又说:“……是皇上,叫大明朝有了新变化,新气象,大明为之一新。二百六十多年的王朝,按照历代的规矩,这该是一株老树。可如今老树开出了新花,就该叫人知道,叫更多的友邦之后,大明不一样了。因此,臣提议,更改国-号,由明改为新明……”
    话没说完,朝堂直接给炸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
    四爷再是意想不到,一直滑不留手的林家,这次直接挑头了。
    其实桐桐这个提议,她是属于换也行,不行也行。提出来,本身就是一个开出的价钱,是为了跟人谈判有筹码的。进一步也行,退让一步也可以,只要达到目的,其他的都好说。
    可现在林家猛的这么来了一下子,这个事怎么弄呢?当然了,林家很聪明,这是知道改国-号的事了,怕这个事酝酿出更大风波来,危及到桐桐。因此,虽然改国|号的事由他提了,但这个国-号改成什么,他却思量着取了个折中的‘新明’。
    如此,叫反弹的声音小了一些。承认这还是大明,只是革新之后的大明,跟之前不是割裂的,而是有延续的。同时了,又达到了换国|号的目的,这怎么说也算是区别开来了吧。
    一种很聪明的办法,又替桐桐出头,又不至于叫大家都林家有更坏的看法。
    这个事当朝没法定,先退朝,而后再说。
    于是,林宝文自然而然的就跟到了后面。
    前朝的事林雨桐转脸就知道了,她当时都愣住了。这虽然跟自己的目的有点区别,但林家这么一出头,她能说什么呢?一见林宝文她赶紧迎过来,“爹,您也真是的!他们找您,您只管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便是了,怎么还真往心里去了?这事跟林家本不相干,您又何必趟这浑水?”
    胡说!是你是的事跟我无关呢?还是朝廷的事跟我不相干?当着皇上的面呢,这说的都是些什么呀?!
    四爷就笑,叫周宝给老丈人端好茶来,又叫安坐了,这才把人都打发了道,“这件事,也是朕跟桐桐没把意思给岳父露出去,叫您跟着着急了!桐桐当时提议这个事呢,本也没打算成。大明换了别的国-号,就不是大明了!这就给了很多一个借口,一个‘背弃’朝廷的借口。”
    促使别人背弃朝廷?为何?
    林雨桐挨着林宝文坐了,“科举之法,您也看了,不管朝廷主动不主动废弃,它的含金量都在降低,您的承认这一点。为什么含金量降低了呢?一是因为录取是否公平。早前很多年,科举舞弊,买官卖官,把风气整坏了。如今虽说没有这情况,但有书院考试对比,如何呢?一个能真的确保相对公平,但科举便不行。二,实用性,科举所考科目,实用性在降低。当用不上的时候,自然就不受追捧了。那么些读书人,他们的前途在哪呢?忠君那一套刻在骨子里,他们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大明若是没了,他们跟我们便有‘仇’!我们灭了大明,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其一,隐遁山林,再不复出,以表示抗议。其二,投效他国,为旧国‘复仇’。”唯一不会做的就是跟咱们死磕,因为新政权会杀人!真杀的那种!
    林文宝便明白了,不管是隐遁还是远走,对朝廷都没坏处。隐遁了,就不争执了,吵吵嚷嚷着谁对谁错,没必要!国都不是你们那个国了,吵吵什么呀!要是远走了,比如去大清……从长远来看,叫大清接受孔孟之道,利在将来!
    闹来闹去,原来算计的是这个。
    林文宝就看自家闺女,很想问一句:这是你想的,还是皇上教的呀?
    嗯!必然是皇上教的!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