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 第一百三十章 万年县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盛唐风月 作者:府天

    第一百三十章 万年县试

    每年入了五月,京兆府内汇聚的士子便渐渐多了起来。京兆府进士科解试又分为县试和府试两节,其中县试在京兆府下辖长安、万年、咸阳、泾阳、三元、蓝田等二十二县皆各自考试,京兆万年各举二十人,其余每县举十人参加数月之后的京兆府试。尽管同在京兆府,但长安万年二县无疑是重中之重,在这两县参加考试的士子,但使能拔得头筹,京兆府试落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至于临考之前,前往长安万年二县开具寄客书以及报解的人络绎不绝。

    五月二十六日就是长安万年二县同时开试的日子。杜士仪早些天便得知王维会在长安县试,当即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万年县。

    这一日一大清早,九街的晨鼓尚未响,他便早早起床漱洗用了早饭。所有用具都已经提早一天由杜十三娘给他准备了齐全,又反复核查了一遍,当杜十三娘一路送他到了崔宅正门时,他就只见杨综万等几个石工竟也都早早候在了那儿。

    “杜郎君。”

    杨综万快步迎上前去,想要说些什么,喉头却仿佛哽咽了一般。千宝阁阁主刘胶东带去的一套墨砚在展示过后便为人高价买去,之后又一连来取了七八方端砚,如今他们按照杜士仪指点的那些构图小心雕琢,每日里虽辛苦,但心头却极其振奋,

    当初在家乡没日没夜地采石琢砚却收入微薄,现如今每一方出自他们手下的砚台,他们可分得五六千钱不止的收入,相较从前何止十倍?而更加让他们激动的是,杜士仪更吩咐他们在砚台上雕琢刻印落款,身为工匠的他们无疑名利双收,怎能不感激涕零?

    “杜郎君,望此去鹏程万里,马到功成。”

    杨综万绞尽脑汁整整一夜,方才想出了如此祝语,随即又慌忙补充道,“我们三个都已经商量好了,回头定会琢一方好砚,为杜郎君来年省试壮行色!长安每到冬日便天寒地冻,然则端砚冬日哈气便可研墨,且绝不会凝结,定能助郎君一臂之力!”

    见其他两个石工比杨综万更老实巴交,此刻只是在后面连连点头,杜士仪便笑着说道:“多谢你们一片心意!如今趁着势头正好,要辛苦你们了!”

    “怎敢当辛苦二字,杜郎君放心,我们必会尽心竭力!”

    含笑别了这三人,见杜十三娘由秋娘和竹影陪侍站在那儿,分明强忍担忧不想让自己看出来的样子,他不禁笑着挥了挥手,随即便转身大步出了门。

    因万年县廨所在的宣阳坊南接平康坊,因而这一日他便没有让崔家的家丁随行,只带着田陌在马畔相随。出了乌头门,他就只见此时天仍未亮,路上却已经有了些路人。等到了平康坊南门,这里除却赶早的行人,更聚集了好些应试士子模样的人。大约此前不是寄居坊中各家进奏院,就是在北曲那些妓家打得火热,这些等着晨鼓开坊门的士子们全都在议论着今岁的京兆府解试。

    “以为今年能够容易考些,可一个太原王十三郎也就罢了,那京兆杜十九郎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传言这杜十九精擅琵琶,尤通谱曲,所传数曲都是名动京华。而且亲自调制草堂十志墨,就连精擅书法的颜家人和殷家人都赞口不绝。若是他名不盛也就罢了,偏偏这边厢人说他江郎才尽,那边厢他流传在外的就有不少诗句,而且……”那抱怨连连的士子微微一顿,随即又恼火地说道,“而且,他是嵩山大隐卢公弟子,这些天里还有人传抄他在嵩山悬练峰求学期间月考所作的试赋和史论,听说他在嵩山抄的书便有几个人那么高!”

    “以讹传讹人云亦云,这些世家子弟怎可能这般勤奋?抄书,他受得起那夏冬的苦楚?明明出身世家,却偏偏不由生徒,偏要走乡贡和咱们这些寒门子弟相争,要求名也不该如此!”

    在背后听人议论自己,而且不乏义愤填膺的指斥,杜士仪心里不禁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对于他非得走乡贡这条路子,而不是由国子监生徒的指责,他并没有放在心上,须知以他家中的门荫,要进国子监却还进不去。然而,当听到他在卢氏草堂的那些月考卷子居然也流了出去,他不禁暗自大吃一惊。据他所知,那些卷子固然在草堂弟子学子中间曾经传看过,可怎么也不应该轻易在民间流传才是!

    咚咚咚——

    九街通衢的晨鼓一声声响起,刚刚议论纷纷的士子们也都顾不上说话了。当坊门徐徐打开,杜士仪有意退了两步由前头的人先出去。而田陌牵着缰绳出了坊门,看到刚刚那些士子纷纷由正对面的宣阳坊北门而入,他就好奇地侧头低声问道:“他们刚刚说的是郎君?”

    “没事,随他们怎么说。”

    杜士仪笑着摇了摇头,却只听身旁的田陌在那轻声嘟囔道:“郎君来就很勤奋,在嵩山时卢公成天也摇头叹息说郎君几乎是半个书呆子。就是住在崔宅这几个月,我也听管事们说,郎君几乎很少出藏书阁。虽说崔相公在东都守丧,可上门行卷的士子仍然不少,哪里像郎君几乎没有出去行过卷!”

    这个心眼憨实的小家伙,他不过是另辟蹊径而已,做的事情和行卷谒公卿有什么两样?心里这么想,杜士仪却长长吁了一口气。不论怎么说,今天都是第一关。

    宣阳坊北接平康坊,西侧是启夏门大街,坊中亦有四座进奏院,早些天便有不少打算应万年县试的士子搬到了此坊,只是为了省却早晨往返的那些时间。因而,尽管东南隅几乎占据了整座宣阳坊四分之一的万年县廨还未开门,门外就已经等着几十个士子,加上所带僮仆,几乎不下上百人。

    这其中,不乏相识的人结伴而来,三三两两在一旁交谈说话,也有不少孤零零独自等着的人。杜士仪这些日子把崔泰之那座藏书楼几乎囫囵扫了一个遍,抄书抄到手抽筋,因而放眼一看,竟是没一个认识的,索性就驻马在一面围墙前等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此地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嘈杂喧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几乎没几个人注意到,那县廨大门已然打开,出来的是一个小吏。

    “肃静!”

    这声音中气十足,然而,四周一刹那静寂了片刻,随即又再次恢复了起头嘈杂的架势。而杜士仪看着那为之气结,却只是跺脚没办法的小吏忿然转身回去,哪里不明白这些士子不买账的缘由。

    唐朝科举不过是刚刚形成制度不多久,并没有专门的试官,就连出题也是只凭试官心情和政治立场。今岁京兆府解试的试官便只是九品县尉,纵使省试知贡举的试官,也只是从六品考功员外郎。而参加乡贡乃至于岁举的士子,不少是累世官宦之家出身,桀骜不驯,试官亦未必放在眼中,更何况那小吏?

    果然,接下来尽管外头依旧一片嘈杂,但再也没有人前来呵斥阻止,直到铜钹敲响,众人方才渐渐安静了下来。眼看着门内一个青衣中年人面色沉肃地出来,知道多半是今年的试官,士子们一时都收起了此前高谈阔论的劲头来,凝神听着对方说话。

    “某今岁万年县试试官,万年县尉郭荃。想来你们也该知道了,不但万年县试,今岁京兆府试,也同样是我主持。”和平淡的语气一样,郭荃的五官容貌也是平平无奇,他一面说一面扫了众人一眼,顿了一顿才继续说道,“眼下唱名入场,无关人等立时离开,休要堵塞了县廨!”

    他话音刚落,就只听旁边一个小吏用又急又快的声音高声唱道:“会昌刘礼刘十二郎!”

    尽管概率极小,但乡贡岁举偶尔也会出现同名同姓的人,因而唱名的时候加入原籍排行,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此刻,那个被唱到名字的士子还有些没反应过来,直到小吏不耐烦地又叫了一遍,他这才如梦初醒,慌忙快步提着小包袱快步出来,只由两个差役粗粗检查片刻就被放了进门。

    不像后世明清科举,几乎要敞怀露腚的严格搜查,眼下的检查自然更多地像是例行公事。毕竟考的不是八股,对进士科而言最难的帖经,又可用诗赋来赎帖,第三场策论也不及第二场杂考的试诗或是试赋重要,检查夹带也就变得不那么要紧了。更何况,府试就不比省试严格。

    当唱名到了中途,突然只听得那小吏念出“京兆杜士仪杜十九郎”的时候,一时无论是正打算进门的士子,还是在外头等候唱名的士子,竟齐齐东张西望搜寻起了那位这几个月间名声大噪的的人。因而,当杜士仪下马接过田陌递来的包袱从容往万年县廨大门走去,就只听四下里无数道目光往自己身上扫了过来,伴随着各式各样的窃窃私语。

    当杜士仪来到万年县廨门前,对万年县尉郭荃行了揖礼之后,就只见两个差役满脸堆笑,不过虚应故事地随便翻检查验了片刻就点头哈腰地放入,而在此期间,他只觉得一旁的郭荃那目光仿佛在自己面上来来回回扫了多回,却不知是审视还是其他缘由。只当他接过已经查验过的包袱打算入内时,就只听身后传来了郭荃说话的声音。

    “今岁县试,不许赎帖!”

    第一百三十章 万年县试在线阅读

    第一百三十章 万年县试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