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 - 殿下 第10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正再有这样的事,跟我或是跟你皇祖母商量。”
    “父皇,你放心吧,我知道的。”
    荣烺根本没把吴学士的事放心上,不过随意谈论。可是,对于朝臣而言,荣绵是今上唯一皇子,荣绵的品性在朝有口皆碑,都知道这位殿下待臣下温和有礼、学习刻苦,能成为荣绵的先生,是朝中不少大臣求之不得的美差。
    吴学士从钟学士手里接过掌院学士的差使,却没能继承钟学士留下的皇子师的位置,待荣晟帝钦点丁相的圣旨一下,吴学士也只能将遗憾放在心里,知道自己必是受了参奏公主一事的牵连。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转眼便是休沐日,颜姑娘几人都要回家休沐,荣烺受齐尚书之邀到国子监参观。
    荣烺很高兴的接受邀请。
    齐尚书一早便到万寿宫,给郑太后请过安后,也接荣烺去国子监。有齐尚书在,郑太后很放心,略叮嘱几句罢了。
    国子监规模颇大,据说光学生就有一千多人。
    早上天气好,荣烺便没乘车,而是骑自己的小马。她身畔有宫人侍卫相拥,尽管是小矮马,街上人也完全唐突不到她。
    齐尚书骑一匹玄色骏马,高的荣烺说话都得使劲儿仰脖子。荣烺颇不满,“齐师傅你是不是故意的。”
    “我能知道你不乘车,非得骑马?”齐尚书垂眸看一眼荣烺的矮脚马,忍俊不禁。
    看齐尚书偷笑,荣烺大为不满的哼了一声。
    齐尚书安慰她,“你还小哪,当然骑小马。我小时候哪儿有小马,我都是骑羊。”
    荣烺很惊讶,问,“师傅,羊也能骑么?”
    “当然了。我家那羊生的极威风,两只大大的犄角,比牛角还要大。我骑在上头,风驰电掣。”
    “羊也能这么威风?”荣烺挽着缰绳,不大信,“羊很小的。”
    “我家的羊不一样,再说,我那时年龄也不大。”
    师生俩胡扯几句,便到了国子监。
    国子监离朱雀大街不远,就在贡院边儿上。经过贡院门口时,齐尚书还指贡院指给荣烺看,“除陛下亲临外,独春闱时方能开中门。”
    荣烺看一眼贡院的朱红大门、黄铜门钉,点点头,“贡院当有此气派。”
    国子监门口颇为热闹,学子出入络绎不绝,甚至还有些或提篮或支摊的小商贩在门口做生意。时有衣裳华美的公子出入,也有戴纶巾的文衫学子,按理这当是两类人,不过,也有结伴而行的。
    荣烺在门口下马。门口守节显然认得齐尚书,早见齐尚书下马,便小跑上前服侍。却见齐尚书一摆手,先到荣烺身边,待荣烺下马,齐尚书指了指守卫,“带车马到后院安置。”
    守卫连忙应了。
    齐尚书做向导,请荣烺到国子监参观。
    荣烺一身樱粉色的小裙子,头上梳着女童常梳的垂鬟髻,簪一只精致的粉水晶流苏,颇有些小女孩儿的娇俏。后面还跟着林司仪等女官宫人,尽管也都做寻常打扮,不过,本朝以来,国子监是第一次有这么多女客到访。故颇多引人注目。
    齐尚书与荣烺都是惯常被注目的身份,并不为意。尤其荣烺,她大大方方就迈进去了,入目便是国子监有名的三公槐。槐有魁的意思,一向为文人喜爱。这树颇讲究,路上街上种得,寻常人家却种不得,独一等公卿之家方可植槐。
    国子监这三株大槐树颇有些年头,取其吉祥之意。
    “这槐树得好几百年了吧?”
    “五百多年了。”齐尚书道,“如今过了节令,明年您四五月过来,正是槐花开的时候,整条街都是槐花香。”
    “那得多好看啊。”荣烺望着三株冠盖相连的槐树感慨。
    正说话间,国子监祭酒匆匆赶来。他是第一次见荣烺,深深一揖险揖地上去,“国子监祭酒唐宁见过……姑娘。”
    荣烺说,“不用这样多礼。我同齐师傅过来看看,今儿休沐,唐大人你怎么没回家休息。”
    唐宁照实回答,“之前齐大人跟下官说过要来国子监,又不想人多聒噪,下官就提前过来等着了。”所以就唐宁一人,并没有国子监的司业博士等一大群。
    “这样很好,我们就随便看看。”荣烺说,“唐大人肯定更熟悉国子监,不如带我们逛逛。”
    唐宁自然做足准备。
    其实书院都差不离,国子监无非也就是学生读书的教室,另外还有存书的书馆,里面藏书颇丰,国子监的学生可以过来借书,也可以过来抄书。借书一次两本,一月归还。抄书则需自备纸墨。
    再有便是学生吃饭的食堂,寄宿的宿舍。
    与博义馆相仿,不同之处在于国子监里学生多,地方更宽阔。
    再有,国子监的监生都是有一定基础的,里面的学生几乎都是成年人了。
    所以,国子监的氛围与官学还略有不同。
    今天是休沐,书馆里也只有零星几人。倒是院儿里见到学子们呼朋引伴一道出门的,还有提着食盒的小厮下人。
    有些人或认得唐宁或认得齐尚书,都远远行一礼。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荣烺,齐唐二人都以荣烺为中心,与荣烺说话时都会略躬身,神态皆郑重。
    能进国子监的都不笨,心中各有猜度。
    荣烺还到建贤人堂的地方看了看,已经画出墨线准备开工了。
    唐宁介绍贤人堂要建面阔三间的屋舍,里面悬挂的画像也在制作中云云。荣烺说,“我看国子监里的学生穿戴都不差,怎么齐师傅你还说有贫寒学子?”
    “您有所不知,国子监的学生分两种,一种是荫生,另一种是各地学识佳的秀才。所以您瞧着是有许多鲜衣怒马的学生,他们原就是官宦子弟,家境都比较好。”齐尚书说给荣烺知道。
    荣烺有些意外,“我还以为这里面都是各地优秀学子呢。”原来还有荫生。
    “前番官学改制,唐祭酒也与我说了国子监的问题。”齐尚书当年也曾在国子监任职,对国子监很熟悉,带荣烺到唐祭酒的屋子说话。
    “国子监原是为了指点各地学识出众的秀才举人设立的。”齐尚书道,“天下读书人多,教书的先生是有限的。寻常地方上,蒙童会拜秀才为师,待中了秀才,普通秀才便能去县学就读。廪生则可到府学就读。”
    “这很好啊,想的很周到。”
    “是啊,制度是好的。只是现实境况又有所不同,教谕教授都得举人功名方可担任,若中下等县城,可能一个县也只有一个教谕一个教授。再穷苦些的县,往往只有一人,既兼教谕又兼教授。一月顶多去四五日。府学的举人则多一些,但只有成绩更好的廪生才能去府学。”齐尚书推开纱窗,望向窗外晴空,“帝都之外,多少寒门出身的学子,想求一位好先生而不得啊。”
    “国子监原为此设置。国子监的教授、博士,都是礼部选拔的官员,个个都是进士出身。这里的老师是最好的,所以,凡举人都可来国子监就读三年。另则,各地优秀的秀才,也能由当地选拔推荐来国子监就读三年。”
    荣烺认为国子监这样设置,是极有益于天下学子的。她问,“齐师傅,当年您中举后也来国子监读书么?”
    “没有。”齐尚书道,“除前两类学生外,国子监还有第三类学生,荫生。荫生皆官宦出身,家中长辈当差勤勉,朝廷恩荫其子,令其到国子监就读。这原也是好意,只是荫生的加入让国子监的学生变得复杂。荫生三年毕业后即可谋缺,虽则都是品小官儿,许多荫生却是由此步入仕途。荫身的身份让他们不必拘泥于科举,良好的出身也让他们与寒门学生大有不同。更要命的是,国子监还有第四类学生,捐生,捐银子来就读的。”
    “我当年中举时,国子监的名声就不大好了。”齐尚书道,“荫生、捐生都有违国子监设立的初衷。一所书院,弄的乌烟障气。你没瞧见,前番学生打架,唐祭酒都挨了一拳。”
    荣烺大惊,看向唐宁,“还有人敢打祭酒?”
    唐宁摆摆手,“我去打架的时候,应是误伤。”
    “那也不行!那些个胆大包天的监生处置没?”荣烺问。
    “已经撵出去了。”
    荣烺道,“撵出去前,该说清楚的说清楚。不管是他们怎么进来的,给他们当地官府发官方文书。若他们是推荐来的国子监,当年推荐之人一律考评上记一笔。若他们是捐生或荫生,捐生加倍罚银,荫生取消其荫生名额,其父祖身上都要记一笔。”
    唐宁官阶不高,只是听闻过荣烺的性子,听说颇有娇蛮之处。不想,荣烺竟这样关心他被“误伤”的事,而且不是那些虚情假意的关心,唐宁心下一暖,道,“是。以后都按殿下说的办。”
    “干嘛以后。这件事查清楚,就按我说的做。”荣烺埋怨齐尚书,“国子监既归礼部辖属,齐师傅你该替唐祭酒撑腰,怎么能让唐祭酒受这样的委屈。”
    唐宁连忙道,“这属实怪不得尚书大人。殿下有所不知,其中一名学生祖父是江南大员,倘非尚书大人为我做主,想逐出国子监也不容易。实是国子监之前章程不大明晰,无从依据,所以惩处不易。这也不涉官司,只是学生间的打架,最重便是驱逐出学了。”
    “凡规矩也讲究个革故鼎新,博义馆都能改,国子监怎么就不能改呢。”
    “下官与尚书大人都想兴利陈弊,趁着官学改制的东风,我们也想改一改。”
    唐宁瞧着温文儒雅,性情和善,但观他能就博义馆改制的东风,想给国子监也改一改规矩,便知此人是个实干派。
    荣烺说,“此事你们拟折子上书就可,怎么还找我过来?”
    唐宁看向齐尚书,齐尚书微微颌首,示意他有话只管说。唐宁便坦率说了,“殿下,自来规矩易立不易破。博义馆能速战速绝,全赖殿下帮忙。国子监的差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眼下国子监有监生上千,捐生荫生能占到一半。臣官小职低,尚书大人也不能每天都盯着国子监这点事。不瞒殿下,臣是想请您做个靠山。有人不卖臣的面子,可谁敢驳您的主张呢。”
    荣烺笑,“你还挺灵光啊。”
    “不敢不敢。都是得罪人的事,臣并不是担忧日后前程,臣也没想过做高官。就是想,既是要做,就做成,做好。国子监是寒门子弟的通道,臣愿为守路人。”
    第147章
    殿下
    正文第一四七章
    唐宁此人性情温文,略清瘦,自身形到相貌都属斯文书生的类型。没想到却能说出,愿为寒门守路人的话。
    就凭这话,荣烺决定认真听一听唐宁的政见。
    今日休沐,颜姑娘等人也都回了家。
    颜姑娘准备找父亲谈一谈公主与翰林掌院吴学士之争。
    “原本公主并不在意官学由谁来管,只要官学越来越好,不论谁管,官学都是朝廷的。”颜姑娘道,“吴学士太过傲慢,公主为官学费了多少心血,吴学士不来道声谢,一句话没有就直接上书,请公主退出官学,简直不通人情。”
    摇椅有规律的摇动,颜相双目微阖,抚着膝上的猫,漫不经心的说,“你也说是不通人情,可于法理而论,官学原就属翰林所辖,吴学士略失人情,却不能说他有错。”
    “何况,公主令内官到内阁颁下令旨,也羞辱了吴学士。”颜相道。
    “那也是吴学士失礼在前。”颜姑娘强调。
    流水淙淙,带来丝丝凉意。颜相道,“自太.祖皇帝开国以来,今朝除太后娘娘与陛下,公主是第一个将内旨下到内阁的人。”
    “公主都说了,她不是针对内阁,那是给吴学士的回复。”颜姑娘说,“爹你想想,吴学士一幅只愿用奏折与公主对话的人,公主能怎么办?上次公主召钟学士说话,还碰一鼻子灰,哪儿还敢轻易再召翰林学士?”
    “你这话就是开脱了。”颜相睁开眼睛,看向女儿,“那是颁令旨,正经印着公主私印的令旨。这道令旨是给谁的,难道事前没交待清楚?陛下的圣旨,太后娘娘的懿旨,能这样糊涂?”
    颜姑娘一时哑口。
    颜相道,“你们是公主的伴读,此事有失,便是你们服侍公主不利。”
    颜姑娘被父亲说的心头一愧,“我当时心里也想了。我实在不愤。”
    “何事不愤?”颜相问。
    “公主做事,全无私心,都是为了帮助别人。可大家因为公主是女子,对公主颇有轻视。”颜姑娘是很愿意同长辈沟通的,她坦诚说出心中不满,“去年史师傅要修城墙没银子,公主帮他募来的银子,可修城墙时,史师傅只请大殿下过去巡视,除了向公主道谢,其他事问都没问公主一句。还有钟学士更不必提,原本公主听说官学有些不成体统,就是想叫钟学士问问情况,结果,便因公主是女子,钟学士就一幅安能摧眉折腰的样子,把公主谴去召他的内侍官骂了个狗血淋头。如今这来个吴学士,更是没把公主放在眼里。”
    “所以公主要下令旨时,我还没拦。简直人善被人欺。公主不算软弱,朝臣都敢这样无视公主,倘公主事事依礼,凡事退让,朝臣岂不更不将公主放在眼里了?”
    颜姑娘道,“这世上,好人做一万件好事,只有一件不好,也会被人嘲笑。而越是不好相与之人,但凡做一件好事,也会被人津津乐道。公主天生有锋芒,我怎么能劝公主温良呢?”
    颜相唇角一翘,“那你这便是求仁得仁,何需在我这儿聒噪。”
    “我是跟爹你讲一讲公主的难处。公主待我很好,对爹你也很尊敬,而且,公主的性格,只要不因公主是女子而轻视公主,便能知道公主是多么有才华的人。爹,公主在朝中的处境是很艰难的。我听说,吴学士、御史台、郢王都能在朝中说公主的不是,却只有寥寥几人为公主说句公道话。爹,您心里是怎么看的呢?”
    “你在公主身边,如何知道朝廷上的事?”颜相先问。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