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最强拽姐 - 第55页
温思明接了温希递过来的筷子,道:现在他们都离开了,以后不会再有机会害你了。
温希咬了咬唇瓣,问道:真的是因为哥哥吗?
老巫婆下午为什么要提级何阿姨的死?
为什么哥6,7岁的时候会得应激综合征,看那么长时间的医生?不跟任何人说话。
是不是还有别的隐情?
温思明的面色暗了一点,握着筷子的干瘪的手紧了紧,哪有什么隐情。
就是当年明景出意外的时候,言修在边上,目睹了全程。
空气凝滞,有股让人透不过气的沉闷。
死这种事情,大人总是避讳对孩子说的。
不过这事,温希早就知道,那年温言修应该就9岁吧,温言修哽咽着嗓子,和温希说过这件事。
何明景当年是意外出的车祸。
温思明这个表情也不像是扯谎,可是明老太下午的话,联合温言修对带亲人仅有的反常态度,还有温思明一反常态的宽容。
处处合理,又处处不合理。
温希一时也想不出自己到底哪里漏了什么。
温思明胃口不太好,吃的不多,很快撩了筷子。
不过他也没离开餐桌,用帕子擦了嘴,看着温希吃。
等温希放下筷子才说:你出去一趟,变的浮躁了。
以前的温希,从小就沉稳的像个大人,更别说这个年纪,早就喜行不怒于色。
放在上辈子,像刚刚那种近乎明老太的幼稚行为是不可能做的,最多是面无表情的毒舌。
温希脚趾屈了屈,她觉得现在这种滋味还不错,爷爷以前不总说我不像个年轻人吗?我现在这样不好吗?
跟我到书房来。温思明起身说。
温思明从书房抽屉里拿出一份《贸易赋》,摆到温希面前,抄十遍。
老话讲,富不过三代,大多数非常有名望的人物都摆脱不了这个铁律,譬如,哪位鼎鼎大名的权臣李鸿章,掌握全国财富的盛宣怀,身后留给子孙的家产,用现在的单位换算,达到万亿级别的财富。
孙子辈皆尽沦为乞丐,活活饿死的。
这康家,是个传奇。
《贸易赋》是明清著名商人康家的经商之道,康家始于明 ,历经清,民国,足足兴盛了十二代,鼎盛时期,曾有后人官至三品大员,财富如山,且族中子孙皆是上进有能之人,没有败家之辈。
当地人这般形容康家的财富,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
因这超高的教养子孙能力,足够大的商人之家,几乎都把《贸易赋》奉为圣律,用来教养子女,温思明也不例外。
虽然他的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再像他这么出色过,不过即便是最差的温长瑞,也就是不出众,私德有亏,要论能力,当个普通部门经理的能力还是可以的。
对比钢笔,圆珠笔,温思明更喜欢用毛笔沉下心来写的东西。
这也难不倒温希,提了毛笔,沾了墨水,温希都不用看,直接默写。
温思明见温希快速沉淀下来,眼里有欣慰,也抽了一本书翻看,一时间,屋子里只剩翻动纸张的声音。
从头到尾,屋子里都很静。
温希抄完,吹了吹纸上的墨迹,递给温思明。
铁树银钩,苍劲有力。
出国这些年,你不仅兼顾了学业,还自己创业,我以为这毛笔字肯定要没落下,没想到倒越发精益了。
温思明目光从毛笔字上移开,看向温希的眼中都是赞叹,很不错。
他就喜欢能自律,不怕吃苦,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温希的每个点,都精准的踩在他的最高要求上。
他相当满意!
温希很清楚这一点,也不贪工,眼里是一个孙女对长辈的孺慕之情,爷爷十四岁之前不曾入过学堂,还是进了城里做学徒,跟着师傅才有机会识字,夜里整夜熬夜,白天兼顾识字也不嫌累,一路才有了今天的温氏,有爷爷这么好的榜样,孙女不敢偷懒。
聪明,刻苦,还孝顺!
这孩子就是传说中的来报恩的孩子。
废物大儿子也就干了一件像样的事,给他生了个好孙女!
连带着楚碧柔也不是那么让人难以忍受了。
要是再跟宋家这桩婚事完成,多了宋家这个助益,他相信,未来,温希的成就绝对很亮眼。
对了,清冉不是去追你去了吗?怎么样,你们谈好了吗?
温希瞥一眼温思明的微表情,嘴角上翘一点弧度,下眼皮往上走,略显浑浊的眼里映着一点暖黄色的灯光,语气很祥和。
这心情挺不错。
是可以谈判的时机。
我跟宋清冉说清楚了--
退婚。
温思明疆了一瞬,也只有一秒的功夫。
所谓联姻,连的是两姓之好,融合的是两个公司的战略品牌,之前已经敲定,前期也投入了不少钱.
要是退婚损失挺大。
而且,不说前期的损失,一并失去的,可能还是公司的前景。
所以这事,其实真不止是温希个人的事。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公司本来的市值是二十亿,两家战略联姻可以做到一百亿的市值,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心动的?股东又能不心动吗?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