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流放反派他元配 - 第381页
余家人既然来了,这个年便没有再回去。他们无论是在安西都护府还是如今在北庭,都算是客居。那既然是客居,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正巧周家的府邸够大,余氏也有心留他们,过年干脆就没有走。叶嘉其实有些不大自在。家里长辈太多,做事都不搭理所。但难得过年,热闹一番也是好的。
这一个年过的比去岁还要热闹,余氏的脸上笑容就没断过。余家几个舅母又是那等心思通透的人,等闲不会招惹事情。巧的是,二舅母跟余氏一样懂胭脂水粉,两人当真是凑到了一处去。
余家是能人辈出的,家里人各个有自己的一套本事。有人擅诗书,也有人懂医理。原本叶嘉的身体是余氏在给调理,补药啊,各种练身体的操,多管齐下的弄。如今加上一个懂医理的小舅母。小舅母干脆从根子上给叶嘉调。叶嘉这一个月子,整整坐了四十五日。
等她能四处走动时,不仅身体比以往强不少,连姿容都好看了许多。就像一株含苞待放的花忽然绽开了似的,艳光四色。这长开的姿容被余家几个舅母夸赞,比起年轻时候的余氏都不差多少。
叶嘉有些无奈,她这厢身体恢复,已经是来年的二月份。
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一吹,雪就化开了。
警戒了一整个冬日的李北镇城寨终于可以开工。这些事是耽搁不得的,周憬琛等雪一化便立即去信了孙玉山。让停工了两个月的修缮公务提起来。叶嘉也没有耽搁,抽空赶去了城寨。深冬缺粮少食容易遇匪患是没有错,其实初春才是一个抢掠的最高峰时段。
这个时节雪已经化了,粮食还未种下去。一个冬日耗下来,家中的存粮也已经耗尽了。北边的游牧民族没有余粮活命,南下抢掠的可能性更高。换言之,修缮城寨刻不容缓。
事有轻重缓急,既然能帮得上忙,那就尽可能地帮上忙。
叶嘉也给孙玉山去了一封信,而后跟余氏交代了一声便匆匆坐车去城寨。
第119章
天寒地冻的季节过去了,李北镇还是冷得厉害。不过好在大雪连天的季节过去了。
马车到城寨的时候正好是傍晚。夕阳漫天,金红的光给城寨披了一层光辉。因为提前给孙玉山打过招呼,有人早就等在城寨门口。周憬琛有事紧急赶去了轮台,这边如今还是孙玉山坐镇。马车进了城寨,就被人直接引着去周憬琛的营帐。
叶嘉这次过来不一定会待多久,只是想看是不是有她能帮上忙的地方。所以带的行李不多,也不需要孙玉山特意接应,只自己安顿好了便是。
西北防线是否坚固关系到整个西北的安宁,也关乎到整个周家的生死存亡。叶嘉自然很在意。
与此同时,城寨外面孙玉山还在亲自监督将士们施工。
说起来,叶嘉来之前城外的监工和主事人就为修缮这事儿吵过好几场。
鉴于赵炜清曾经参与过别宫和桥坝的修建。周憬琛没有别的能用的人,自然将修缮的监理权交给了赵炜清。他人不在城寨的这段时日,修缮上的事情由赵炜清全权负责。由于此地的重要性,赵炜清甚至不用对孙玉山交代,直接对周憬琛负责。
显然赵炜清的能力撑不住过高的姿态,修缮工程陷入了瓶颈。
二月中旬有一座瞭望塔修建完工,虽说以泥浆和砖为主要材料修建,可最难的是通风问题。为了保证瞭望塔的坚固,此次修缮重点增强的墙体的厚度。但由于瞭望塔本身占地并不广,墙体增厚会挤压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缩减以后,最大的问题是瞭望塔中难以长期有人驻守。
通风和排水的内部问题解决不了,一旦打起来,有人往里面投烟火之类的。烟气出不去,可能会将人闷死在里头。弊端太明显,弊大于利的东西,效用自然就会大打折扣。
赵炜清呈现的东西一搬出来就被周憬琛给否决,此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叶嘉从主帐过来,城寨外面的将士与工匠们已经停下歇息了。瞭望塔暂时得不到解决,城垣却比较方便。换成泥浆去筑虽有些颇耗费人力,可一旦成型确实比木质的栅栏要坚固太多。
这调制的也是桃花浆,可能配比的比例不一样,没那么黏稠。
叶嘉捻了一点在手上,若是粘稠些,估计粘黏得更牢固。若说最牢固,肯定是混凝土更好。不过如今社会还没有混凝土这种东西,生产技术达不上。不过这种程度的桃花浆也足够了。不敢说坚持几百年,七八十年肯定是可以。
她看了会儿,拍拍衣服又晃悠到地基那边去。
因为要建造的瞭望塔内部结构没确定,地基目前只打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基本框架。其实瞭望塔本身就起到一个放哨的作用,内部构造并不复杂。只要保证视野,内里尽量简单就够。叶嘉在这地方转来转去,哪怕穿着灰扑扑的衣裳也十分引人注目。
城寨里本身女子就少,妙龄女子就更少。好些人发现此地忽然多了个女子,一时间自然好奇。
说起来,城寨这边也有女子。大部分是城寨中维持生计和日常运营的后勤。主要负责照顾伤患,或者负责伙食和采购。靠近东边还有一个妓营。有不少流放来的军妓生活在此处,必要时为边疆的将士纾解生理。不过出来走动的,大都是些李北镇离得最近西北边防村落里的妇人。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