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号温僖(清穿) - 第6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估计这种事情他也是头一回见到,这不是已经不是男女大防的问题,而是根子上的教养出了错,有哪个公侯之家的姑娘敢这么大大咧咧躲在门口偷听贵客说话的?
    元栖也没想到元婉居然敢做出这种事来,连忙跪下请罪,五妹顽劣,都是奴才教导不力,请您别怪罪她。
    三两句话的功夫,梁九功已经把人带了回来,跪在外头听候发落。
    元栖在里面隐约能听到她的啜泣,恨恨咬牙,只想立马派人把她送回府中,在院子里关个半年五载。
    她知道府中等级森严,嫡出庶出有泾渭之别。元仪没入宫的时候,家中的姐妹们都以长姐为尊,而后是嫡出的四妹,再然后才轮得到元仪和她,元婉是实打实的庶出,虽然养在嫡福晋院里,但终究不被重视,教养上自然也差一截。
    后来元仪入宫,她在家里有了话语权,把元婉平日里的待遇都往上提了提,没想到她终究是长歪了。
    康熙的脾气在早年间就已经磨炼出来,并不动怒,心平气和叫她起来,居然还有心思调侃:倒是像极了那时候你姐姐护着你的样子,那时候你姐姐说的话同你今日所说,居然所差无几。
    元栖苦笑着道:我哪里还记得姐姐说的话,当时只顾着后怕,后来就被阿玛罚在祠堂跪了一夜。
    康熙认同地点点头:是该罚,总要长个教训。
    元栖温顺低头:是,回头我便罚小妹也去跪祠堂。
    这个也字用得巧,康熙忍着笑意,她的年纪比你当年大了不少,便罚她跪三日吧,日后好生教导,莫丢了你阿玛的颜面。
    见三人渐渐远去,元栖来不及惩戒元婉,细细回味康熙刚刚那一句莫丢了你阿玛的颜面。
    当年顺治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中,鳌拜张狂,与其对着干的苏克萨哈几乎被屠尽满门,赫舍里家是坚定的保皇派,出了个皇后当保护伞,唯有遏必隆明哲保身,两边都不得罪。
    他的做法保全了钮祜禄氏一族的安危,但作为臣子,他的这番做派自然惹怒了康熙,虽还开恩留了爵位允许世袭,但钮祜禄氏自此便失了圣心。
    元仪入宫,才打破这个僵局,加之前朝不稳,为了显示皇帝顾念勋贵旧臣,她上言请求为遏必隆建立家庙得了允准,这才算是给家里的人吃了颗定心丸。
    刚刚康熙那句话,应当是在表示他已经不再介怀当年之事。
    元栖松了口气,她将来入宫,处境也许会比当年的元仪好上许多。历史上的温僖贵妃只活了三十多岁,她若是能活得时间长些,兴许能再更进一步。
    作者有话说:
    唉,要是收藏可以涨快点就好了,我那还有三千字存稿没地方存呢(轻轻)
    第四章
    正想着,手中忽然被人塞了温热的茶盏,元栖偏头看去,只见青玉一脸担忧,不由问道:这是怎么了?
    您从前入宫请安,也没有这般拘谨。青玉小心道。
    元栖一笑,想了想反问她:你知道为什么当年你们四个里,我最看重的是你么?
    青玉摇头,她的本事都是这些年来锻炼出来的。当年四个青字辈的侍女中,青兰嘴巴利索,擅于揣摩格格的心意,做的事情往往事半功倍,是最有本事的一个。青禾花样多,能讨格格欢心。青惠比格格还大两岁,极讲规矩的一个人。唯有她最不起眼,什么都会一点,却又不真正能拿得出手。
    最后却是她成了格格身边最得力的侍女,不仅旁人奇怪,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元栖悠悠道:你当年见我亦是如此,看着老实,叫人省心。
    青玉似懂非懂,自己当年的拘谨不过是因为胆小怕事,格格此举,必然是有深意的,这两者之间能有什么关系呢?但见她止了话,也就不再询问。
    元栖没叫人帮忙,自己亲手将花种落到泥中,慢悠悠地填好土浇水,用了将近一个时辰。
    青玉扶她进屋洗手,路过正厅,元婉还耷拉着脑袋跪在那儿。
    元栖知道她不是服气了,而是觉得人来人往看着没面子。扶了扶额,叮嘱道:叫她跪着,跪够三个时辰再起身,来时应该带了伤药吧?
    青玉点头,再过一个时辰,我叫青罗给五格格送去。
    稍顿,她又问:明儿叫人把五格格送回去?
    元栖也正愁着,这次来庄子带了不少丫鬟婆子,看到今日之事的不在少数,她们或许不知道来者是何人,但告诉到巴拉雅氏那儿,她估计也能猜出七八来。
    她对元婉本就不怎么上心,这次回去免不了又要让她挨罚。能不能记住这次教训是一码事,但以元婉现在的性子,必得记恨到元栖和巴拉雅氏头上。谁知道她日后还能做出什么事来?
    四妹和元舒知道这事儿吗?
    青玉忙道:四格格懂事,她远远地看了一眼便回去了,没有多问。六格格在后屋看书,没出去呢。
    元栖进屋,待她关好了门才道:她们两个自小都比旁人懂事几分,一个额娘带大的,性子却大不相同了。也不知道是谁的原因?
    元婉样貌比元宁稍微出众些,要说巴拉雅氏为了这个打压元婉,这也不是不可能。当年元仪没入宫的时候,带着她去给巴拉雅氏请安,回回都能听到几句不大中听的话。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