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顽帝 - 第106页
从他儿时有记忆开始,就记得父皇后宫里的各种血雨腥风,战战兢兢地在那些宫女太监们的保护下,藏在暗无天日的冷宫暗巷长大,发誓绝不会再让自己的儿子受同样的苦,也绝不会再找那么多女人来祸害自己的后宫。
就眼下这一个他都经常搞不定,再来几个女人,岂不是又要少活几年?
如今他有儿有女,国泰民安,眼看着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自己的身体也不似前两年那般疲惫无力,多病多痛,这样的日子,他还想多过几年,看着小太子长大能接掌朝政才好呢。
可今天忽然看到儿子送美人图,弘治帝就吓了一跳,以为是张皇后和小太子又闹了什么矛盾,儿子才会想出这种损人损己的法子来。
朱厚照抬头用十分无辜的眼神看着自家父皇,好奇地问道:父皇此言何意?儿臣与母后无恙啊,这是唐探花在庆阳和锦衣卫蓝千户出任务时所作之画,儿臣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拿来与父皇同赏。
哦?原来如此。弘治帝闻言松了口气,这才仔细看了看画中人,赞许地说道:此女居然是锦衣卫千户吗?难怪临危不惧,哪怕面对猛兽也有种飒爽之风,若是生在前朝,定然也是如穆桂英、梁红玉这般出众的女将啊!
是啊!朱厚照笑眯眯地说道:古有钟无艳辅佐齐王称霸诸侯,后有花木兰代父从军,更不用说穆桂英挂帅,梁红玉抗金之事,可见女子从军,也未必不如儿郎啊!
弘治帝瞥了他一眼,呵呵一笑,你这是又想跟父皇说女官之事?还不死心?
上次朱厚照跟张皇后提起女官之事,就是想让自己这位母后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利用原有的女官体制,整顿后宫,若能掌控后宫的诸多事宜,拿回那些被太监们夺走的权力,或许也能压制一下日益膨胀的后宫太监群体和力量。
历代宦官之祸,轻则霍乱朝政,殃及百姓,重则改朝换代,颠覆朝纲。
唐代出了好几个太监专权,甚至轮换皇帝都成了太监的游戏,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大唐没落衰败,四分五裂。
而大明在开国时期朱元璋也曾下旨打压宦官权力,还特地建立了完善的女官二十四司和宫正司,就是与宦官分权,避免重蹈覆辙。
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是劳模,可以勤勤恳恳地上朝理政,批阅奏折,他们之后的皇帝,则一代不如一代,慢慢放开了宦官的读书权,代为整理奏折到代为批阅奏折,司礼监秉笔太监们的权力越来越大,反倒是女官因为尴尬的地位和被宦官后妃们的联合打压,越来越弱,到弘治朝时,更是形同虚设。
朱厚照用激将法,想让张皇后扶起女官们,重掌宫中大权,本意很好,张皇后也被他捧到长孙皇后的高度,一时意气纷发,想要做点事。
可结果还不等司礼监的宦官们反对,朝中的大臣和御史们就闻风而奏,群起反对。
后宫不得干政、女子无才便是德、牝鸡司晨,天下大乱
还有御史翻出寿宁侯张氏兄弟的案子,直指张皇后,毫不客气地大骂一通,将原本刚冒出雄心壮志的张皇后给骂得哭兮兮躲回坤宁宫,两天都不肯见朱厚照。
朱厚照能怎么办?既不能去跟御史们打架,也没法跟文官们斗嘴,就连安慰母后这活儿,都被父皇和小公主霸占了。
或许,母后这会儿也并不是很想见到他吧。
父皇,不管御史们怎么说,你觉得女官之事,真不可行?
那些大臣们当初不是口口声声说我推迟早朝改变祖制,是大不孝么?那为何要重新启用女官,遵守太/祖之制,又犯了他们的忌讳?
到底我动的是祖制,还是他们的制度,他们的利益呢?
弘治帝默然不语,儿子虽然年纪不大,但有时候看人看事,那真是一针见血,毫不打折的。
朱厚照见他不说话,又继续说道:先前儿臣让退役女官出宫做事,那些大臣们也说儿臣与民争利,可等我们让出的市场,那些仿制士子服和各种官学用品的,便是这些大臣们的亲眷或家奴。
其实依儿臣所见,他们怕的不是女子干政,而是怕女子参政之后,比他们做得更好,扒下他们先前自以为是的那张皮,还有什么脸去说为国为民,骨子里为的不过是他们自己的利益罢了!
照儿,不可乱说。弘治帝叹口气,看看左右,何鼎会意地离开,贴心地给他们关上门,自己守在门外不让人靠近,只留他们父子二人单独在御书房说话。
大臣们固然有私心,却也有他们的顾虑。李唐之时,武后之才,的确不亚于高宗,上官婉儿亦是一代人杰,放在历朝历代都可谓宰辅之责。
然而就因为武后称帝,险些断了李唐江山,就连武后自己,最终都不知该传位于武氏还是李氏,可见人心所惧,并非她有才,而是她的才华,为谁所用。
你说得也不错,很多女子的确才华能力不亚于男儿,但在这世上,人言可畏,又有多少女子敢于表现,敢于站出来做事呢?
为了个别出色的女子,而与群臣作对,值得吗?
弘治帝拍拍儿子尚且稚嫩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父皇并不是阻止你去做这件事,而是要你权衡利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就比如你送来的这幅画,此女有才有貌,便可累积功绩直锦衣卫千户,以后或许还能再升级也未可知。若是有这样的女子,你用其才,专设职位给她,也无不可。又何必为了女官之事,非要跟群臣僵持累不累啊?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