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第326页
“殿下,快快请起。”包拯走上前一步,伸手扶起赵旸,随即关心地问道,“殿下, 昨日没回宫?”
“昨日给朋友庆祝到很晚, 就没有回宫。”戌时末, 宫中大门就关闭。届时能让宫中大门敞开的只有皇帝,哪怕是皇后娘娘和皇太子也没有资格让紧闭的大门打开。
赵旸说着没有形象地伸了伸懒腰, 笑着说:“偶尔住在宫外, 早上能和先生们一起上朝也是不错的。”
“殿下, 看来昨日玩的非常尽兴啊。”韩琦笑着说道。
“是挺尽兴的,不过也挺感慨的。”赵旸边走, 边和包拯他们说道, “昨日在太学, 看到那些没有考中的学子嚎头大哭, 心里很是不是滋味。”
听到赵旸这么说, 韩琦和包拯的神色一瞬间变得非常柔和。
“殿下, 您也知道科举考试对学子们来说有多重要。考中者,自然欢喜万分。考不中者,自然伤心难过。”
“唉……”赵旸轻叹一口气说道,“万千学子把自己的命运交付在科举考试上,真是不容易啊。”说完,他好奇地望向韩琦和包拯他们,“你们当年考科举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景象?”
回想当年考科举的情形,韩琦到现在还心有余悸。
“紧张害怕吧,怕自己考不中,怕自己对不起先生和家人的期望。”
包拯在一旁附和地点头:“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考中。”
“所以科举考试必须公正,不然就对不起天下的读书人。”赵旸的神色忽然变得非常肃穆,“靠着父辈的荫补被赐进士,进入仕途,这对寒窗苦读十年的学子们来说不公平。”
“殿下,荫补制度自古就有,本朝沿袭使用这个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啊。”韩琦也觉得荫补制度不好,但是想要取消荫补制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直沿用荫补制度并不是对的。”赵旸微微皱眉说道,“从老祖宗开始到现在,这朝中的官员有三分之二是荫补制度出身的,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混吃等死之辈,于朝廷,于百姓毫无用处。不仅如此,朝廷还要花钱养他们。”
“殿下所言极是。”包拯也不满荫补制度。他曾经向宋仁宗废黜荫补制度,但是被宋仁宗驳回去了。
“殿下,官家应该不会取消荫补制度。”之前,官家提出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用荫补,就遭受到大臣们的反对。好在官家这次比较强硬,那些反对的大臣们也无可奈何。
“爹爹不取消,以后我取消。”赵旸继续说道,“一视同仁,还有军营里也要取消荫补制度。”
“殿下,您不是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吗,如果你取消军营里的荫补制度,只怕会引起那些武将不满。”
赵旸冷声道:“他们不满就给我憋着,我是一定要取消所有荫补制度。”说完,他想起另外一件事情,“两位先生,你们好好想想官员考核一事。”
“官员考核?”韩琦和包拯都面露疑惑,“殿下,官员考核怎么了?”
赵旸双手抱胸地说道:“现在的官员考核繁复,而且还官官相护,根本没有什么用。”他沉冷着一张脸,继续说道,“你们想个简单又有用的考核制度出来。”
韩琦和包拯神色一凛,连忙说道:“是,殿下。”
“我会让晏相他们帮你们。”虽然赵旸只有四年前才代替宋仁宗上过一段时间的朝,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他对宋朝的官员制度了解极为了解。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小,又没有真正的上朝,所以不好插手管政事。如今,他已上朝,可以管一些事情了。“那些混吃等死的官员可以淘汰了,让真正有能力的官员提上来。”
“殿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心尽力修改官员考核制度。”
“那就交给你们了。”赵旸说完官员一事,想到他过段时间要办免费学堂,就问包拯他们,“你们有认识的人能教小孩子读书识字的吗?”
这个问题问的包拯他们愣了愣,“殿下,您问这个做什么?”
“我想要在汴京城办一个免费的学堂,收那些家里贫困无法读书的孩子,你们有认识的人可以教孩子们读书识字的吗?“
“免费学堂?!”包拯和韩琦被赵旸这句话震吓到了。
“对。”赵旸见已经到宫中了,对包拯他们说道,“我先回东宫换一身衣服,关于免费学堂一事,下了朝后,我们再说。”
“是,殿下。”
赵旸正准备回东宫换朝服,就见折筠把他的朝服拿了过来。
“殿下,我把你的朝服拿了过来,你直接去福宁宫换吧。”
“谢了。”赵旸拿着朝服就前往福宁宫。
东宫离垂拱殿有些远,如果赵旸真的赶回东宫去换朝服,只怕上朝会迟到。
宋仁宗见儿子回来了,忙问道:“旸旸,你早膳用了吗?”
“没来得及用,我一起来就赶回宫里。”
赵旸边说,边张开手让张茂实和梁寅伺候他穿衣。
宋仁宗对张茂实吩咐道:“待会让御厨房准备早膳。”
“是,官家。”
“昨晚玩到几时?”宋仁宗问道,“不会玩到子时吧?”
“没有,玩到戌时末。”这时,赵旸已经换好朝服,“就算我想到子时,苏伯父也不会让阿轼他们玩到子时,他们必须在亥时前回家。”
宋仁宗走上前来,伸手给赵旸整理了下衣领。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