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靠科举养家 - 第164页
还有啥好商量的,这样的大好事高兴都还来不及呢,明日我就回家把田契都拿过来,至于你姑姑家里,我现在就过去和你们姑父说一下。说罢,老刘头拿起烟袋杆子就快步去妹子家了。
徐氏见老头子走起路来精神抖擞的样子,就知道他这是心里高兴呢,自己也一样,想到日后家里的十几亩地都不用再交田税了,徐氏忍不住眉开眼笑起来。
周青林还是低估了田税在古代农人心里的分量,本以为要把田地过户到自己名下对方肯定会有顾虑,可没想到岳父出去才没一会儿,周向东和刘氏还有两个儿子就都过来了,且个个都是满脸的喜色。
他们家共有田地十八亩,其中水田十亩,旱地八亩,周向东准备把全部的水田和其中的六亩旱地过户到周青林的名下,这样正好凑足了四十亩的免税额。
青林,多谢你了。周大柱感激地和周青林道谢。
是啊,姑姑也谢谢你了!刘氏也感激地说道。
她是真没想到这样的大好事侄女婿会想到她家,要知道这可是免田税啊,一般人谁会舍得把这么大的好处给让出去啊。
就说那方王村的林秀才吧,据说当初他哥嫂想挂二亩水田到他名下免税,他都没答应呢,亩数不够宁愿就这样空着,说是以后自己还要买地来着。
见刘氏双眼含泪满是感激的样子,周青林说道:姑姑不必把这事放在心上,咱们都是亲戚,相互帮衬都是应当的。
况且媳妇这个姑姑对他家一直都挺不错的,对自己的几个闺女更是没话说,每次家里做啥好吃的,她也都会想着大丫几个。
刚刚他听岳母说,这几段时间姑姑每天都会过来帮衬着他家造房子的事。
周青林心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相互的,没有谁该着谁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商量好田契过户的事后,老刘头就和闺女女婿说起了后日要上梁的事来。
明日就该开始蒸馒头了,咱们这边的灶台还都未打好,只能都拿到你姑家去蒸了。
除了馒头还要准备些啥啊?他还是第一次操办这事,所以不太清楚。
想了想,周向东开口说道:按理来说这上梁吉日,除了抛馒头,还得有花生和喜糖来着,可咱们这乡下地方,除了馒头就没别的了。
其实除了花生和喜糖外,还该有寓意好的糕饼和果子来着,只是乡下人哪里舍得花这么多银子去准备这些啊,于是渐渐地就变成只有馒头了。
周青林点头,心道,既然还要花生啥的,那么明天他到镇上时就去买一些回来吧,两辈子第一次盖新房,自己可不能太寒酸了。
约好了后日一起去镇上办理田地过户的事后,周向东和刘氏他们就都回家去了。
新屋里的炕比原先的要盘得大些,躺在上面感觉宽敞了许多。
洗漱过后,大丫带着几个妹妹就到里屋睡觉去了,周青林和刘莲芝两人也没有多耽搁。
一天的车马劳顿,一家人早就疲惫得不行,没多会儿就都睡着了。
......
第二日,吃过早饭,周青林带上给高主簿准备的礼物后就搭着牛车去了云河镇,自从上次的徭役后,周满仓对周青林热络了许多,从儿子说到孙子,又从孙子说到孙女,一路话都没停歇过,同在车上的村人都不可置信的盯着周老头瞧,心道,这还是那个不苟言笑问他半天话才应人家一个嗯字的满仓叔吗?
到了县衙,高主簿正巧在,对方见到周青林后也很是高兴,没想到自己看人的眼光还是挺准的,这不人家不但考中了秀才,且依旧是案首来着。
再看他,虽考中院试第一名,却仍旧不疾不徐,也没有妄自尊大、目中无人之感。
只见周青林一身细棉布圆领襕衫,脚上穿了一双黑色方口布鞋,背后还背了一个超大的竹篓筐子,这不伦不类的打扮让高主簿忍不住笑出声来,心道,这人哪有丁点秀才公该有的样子啊。
好笑的同时又心下感慨,此人心性沉稳,日后必成大器啊。
两人寒暄过后,知道周青林是过来办理秀才文书的,高主簿便领着他直接去了吏房。
县衙内设有六房,分别是吏、户、礼、兵、工、刑,是中央朝廷六部的缩小版,每个房都有自己具体的分工,像高主簿所处的礼房管的就是全县的教育、科举、礼乐等,而秀才登记造册都在吏房。
有高主簿引带着,书吏们很快就给周青林把秀才文书办下来了,拿在手上小小的一本,和前世的户口本差不多大,这样出门携带着倒是挺方便的。
收好文书后,周青林又去了县衙户房,这里是掌管全县户籍管理和征税纳粮的地方。
周青林仔细询问了关于免税田的事,也知晓了到时他们只要带上户籍与田地契过来办理就可以了。
和高主簿道别后,周青林直接去了荣昌街,准备采买明日上梁要用的物品。
想到抛梁馒头就这么直接扔下来,要是众人没接住掉到地上那不是都沾上泥土了,这还怎么吃啊。
想到这里,周青林先去杂货铺子买了好几卷油纸,心道,等回去就在馒头外面包裹上一层油纸,这样就算是落到地上也不怕会弄脏了。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