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代文后妈我不当了[六零] - 第336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华苏两国这几年交往甚深,这边能查到的资料不少,给了苏葵非常大的便利。
    有时候有了结果再推过程反而容易很多。苏葵是早就知道了所有结果,只缺少佐证让她想要的结果合理地被推测出来。
    她先是从起因谈起,从各个方面分析了两国关系破裂的原因,又谈到这次撤回专家分别对华苏两方的影响,对国内国际的影响。
    详尽全面到几乎找不出任何可以删改的地方。这种大事,国内早就分析过无数次,当然结果不会告诉大家的。可苏葵就是有这样的本事,能够把他们分析过的所有点面全部考虑到。
    整整几万字,她只是简要说明。所有学员想到的,想不到的,她都全部考虑到了。
    听着听着,大家的表情就开始凝重。
    然而这还不是苏葵最让他们惊讶的地方,最令他们重视的是苏葵最后的一个大点。
    两国的未来将会走向何方?
    目前,他们的经济基础强盛,是唯一能与美直接抗衡的国家,但国内依旧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国内组织能力与动员能力与经济实力不匹配,对外不得不与美多年对峙,消耗巨大。最关键的是,失去了我们的支持,对他们其实有非常大的影响
    苏葵同样是从多个方面分析,甚至还摆出了她查到的一些数据。
    这些数据有些是学校图书馆里存放的,有些是她当初有意识的收集的。学校俄语系发展了多年,带来了不少资料,苏葵是那边教研室的常客。
    一个国家的衰落不是一年半载形成,其实这时候就有些征兆,但是很多人都只能看到它此时的辉煌盛大,尤其是在这一二十年,更是达到了鼎盛。
    此时此刻或者说就是将来,大概都没人敢相信,这样一个超级大国会走向崩离解体的命运。
    所以,唯有我们自身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
    苏葵用这句含义深长的话做了结尾。靠别人终究受人掣肘,只有我国自主研发的的两弹成功,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话语权。
    听完这篇长长的论文,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她还真敢说啊!
    这样的观点不是说他们没有,只是根本拿不出论据,总不能说原来这个老大哥不干人事,所以我觉得他将来一定后悔一定垮台。
    毕竟怎么看受影响最大的都是我们这边,他们怎么也不像苏葵说的那样有什么危机的样子。他们的强大全世界有目共睹,真的像苏葵说的,我们对老大哥的地位有这么大影响吗?
    魏教授问:大家知道我为什么要让苏葵同志来上来了吗?
    能不知道吗?听了她的分析,他们就觉得是在拿自己的答案跟标准答案对。能对上她的越多,成绩就越高。
    他们有分析原因的,有罗列影响的,有谈论未来的,也有全都一起的,但绝没有一个人能像苏葵这样全面。
    有一位学员思考道:魏教授,您觉得她的分析会成真吗?
    好问题。魏教授跟他故作沉吟,我争取活得久一点,看看这事儿到底是不是真的再来告诉你。
    未来的事情没有人会知道。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分析都是基于现实做出合理的推测。大家也明白,只是想求一个心安而已,毕竟谁都巴不得苏葵说的是真的。
    苏葵同志的这份推测,确实是石破天惊了。
    苏葵,跟我来办公室一趟。下课铃一响,还没等大家问她什么,苏葵就被教授喊走了。
    作者有话说:
    我在思考要不要改改封恒的名字,其实我设定他姓冯的,结果第一个字打出来就是封,我想封也行,结果他看起来好有风头的样子
    感谢在2022-05-25 23:58:27~2022-05-26 23:58:4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隐藏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05章
    苏葵来了, 坐。李先河已经和她非常熟了。
    除了李先河,办公室里还有一个人让人意想不到,正是开学那天给他们讲过话的副院长, 同时也是外交部现任副部长唐兴文。
    唐兴文是个非常和气的人, 一见面就对苏葵夸道:苏葵同志, 你的文章写的好啊。听说你还是作协成员?
    苏葵点头:是的,我刚刚加入不久。
    唐兴文笑道:刚刚加入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比我们那时候厉害多了。
    唐兴文是文化人出身, 曾在抗战时期担任多个报刊的主编, 还翻译了许多国外文学作品,历任地方宣传部长,大区书记, 还曾经作为大使出使国外,是一位文化经验与革命经验都特别丰富的老同志。
    也难怪他对苏葵这样赞赏了。
    看苏葵正襟危坐,唐兴文道:别紧张,苏葵同志, 我们只是想跟你谈谈你的文章。
    李先河就笑了:这话可就说错了,这孩子从来不知道紧张两个字怎么写。
    苏葵早知道会有人找自己谈话,从进来开始就没有一点意外, 既然这样,唐兴文也直接进入了正题:苏葵同志,我们对你提出的论点非常有兴趣, 希望再听听你的看法。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