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 - 第429页
他懂了很多圣贤书本上永远不会教授给他的道理。
他摸索着要如何成为一个帝王,要如何成为一个符合大家期望的帝王,这个依然没有人能够教授他。
最后,他一步步的走到了这儿。
刘协,慢慢的停下了脚步,此时山间一阵清风,将萦绕着的云雾稍稍吹散些,他的面前,豁然开朗。
此时,吉时未到。臣子们仅仅到了一小半,且多为武将。
刘协挥退了勉强跟上来要服侍他更衣的小吏,他站在万山之巅,面前的祭台一片残破。
已逾百年未曾修复过的地方,使得这一片祭祀之地成了花海之中,有些格格不入的景色。
如果天气再热一些,进入植物的旺盛生长期,只怕这一片祭台会被花草彻底掩埋。
但是再不显眼,这里也是只有开国的帝王,才能到达的地方。
他一步步得走到了山崖之边,忽然领悟了为什么曹操一力主张他来祭天。
刘协小皇帝长期居于洛阳城中,长自王庭,所见皆为皇家气派,然,汉室的审美到了东汉末年,已经开始逐渐向小而精转换。
这一点,可以从女子的妆容和器具的塑造上看出,这依托于制造业的发达和原材料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有足够的余力去培育出精巧玲珑的小东西,以及婀娜优雅的女子。
这当然不是错误,但是对于长自宫中,从小接受这方面熏陶的小皇帝而言,直接影响了他的审美取向,且长期浸淫于此环境,容易使人软弱,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很多人教导子嗣时候,都不允许他们生长于香软的温柔乡一样。
泰山位于黄河彼岸,他站在这儿可以清晰得看到蜿蜒而过的大川,云层翻涌,山峦叠叠。
站在此山巅,刘协心中忽而生出了三分豪气,五分壮志来。
此番大美河山,都在他的治下。
他情不自禁得想,他只是来祭天,便有如此自豪、骄傲之心,那么改天易帜的,开创出一片盛世太平的封禅帝王们,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穿过山涧的风变得轻柔了起来,轻轻托起了这个年轻皇帝的衣袂,拂去了他的燥热,方才还觉得灼热的日头,在此时竟觉得温柔了起来,刘协忽然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累了,他微微阖其双眸,好像能听到前辈们威严的声音。
他们言语絮絮,他一时却听不清。他不由微微仰头,试图去捕捉那三四言语。
就在他休息的这一会儿,已经有机灵的小黄门将供台摆放好,小心翼翼得开始在上方放置供品了。
除了寻常的三畜九牲之外,这里还被摆放了几个特殊的贡品。
一个就是刘协自己发出的豆芽。除此之外,还有三件木制器物。
这三个,正是翻车、水车、鼓风机的木质模型,最后还有一个陶罐,是去年制成的蝗虫酱,这些东西都来自于兖州,是小皇帝之前特地派人去兖州找夏安然要的。
他自觉自己没有什么功绩可以给上天看,但是他以后可以试着向全国推广这些东西呀。
翻车、水车可引两种不同地形之水灌溉于田,蝗虫则是变灾为宝,小皇帝在兖州的这些日子眼睁睁看着民众从不能接受蝗虫,到习以为常,直至最后因为干旱阴影过去,少了这一美食有些讪讪。
自汉立以来,灾难便不曾断绝,水旱更是不曾停绝,每逢大旱,当年免灾亦是无用,只因大旱之后总有大蝗,在兖州,刘协便听了一耳朵此灾的原理,也知晓如何治理,他也是亲眼见证了兖州、豫州是如何将这一场潜在的大灾转换为了大收获。
刘协亦是从曾被炸蝗虫吓到,转为了……挺爱吃的。
直至后来汉室臣子上奏说因陛下福祉庇佑蝗未成灾的时候,小皇帝还忍不住在桌案下头默默捂住了自己的小肚皮,在心里有一点点遗憾呢。
他站在泰山之巅,眼见着礼官布置祭台,点起明灯。
吉时将至,百官已就位,小皇帝于人群之前,万民之上,展开了手中卷轴。
皇天后土,神皇在上,请垂听兮。
吾为大汉天子刘协。
吾生而德薄,性寡,幸有神皇庇佑,赐下良臣,明师,以护我华夏央央,国祚绵长。
吾知天欲使吾等强,定要苦之,劳之,饿之,然,求神皇怜悯世人,赐百休缓之期,余愿以祝文。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
洎及近代,积弱积贫。州郡板荡,百载陆沉。
哀兵奋起,金戈鼍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
吾汉,当兴。
刘协念完祭文,合起卷轴。
这个卷轴,就是他最后一样祭品。
以兖州纸制成,轻薄、结实,可印书,可绘图,可携带,可运输。
可开明智,可教化百姓。
他缓缓将卷轴至于鼎中,看着腾起的火苗将卷轴一点点舔舐干净。
此时心中激荡,自不必多言,祭文是他自己写的,由饱学之士为其修改,诸人都不同意他这样自谦,认为其有损陛下威严,但是小皇帝坚持了,他自觉其并无大才,有的就只有一颗坚定前行的心,还有如同天赐的好运气。
忽而,他听到了一个声音,是方才他就听到的声音,只是此时稍稍清晰了些。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