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姑娘不想攀高枝 - 第121页
“要不再等等?”刘温说,“等前面大道一通,摄政王的人也就找来了。”
顾庭云解开曹国斌腿上的裹布看了看,“再耽误下去,你以后也骑不得马了。曹将军,若非为护送顾某,你也不会横遭此难,就算背,我也要把你背到山下去。”
刘温见他态度坚决,便转了风向,“老曹,他的脾气你知道,谁也拗不过他,我看就依了他吧。”
一个人拗不过俩人,曹国斌嘟嘟囔囔了一夜,转天一早,还是被他俩轮流背着踏上了下山的路。
那条小路又窄又陡,弯弯曲曲地在山林中隐现着,道路泥泞湿滑,他们一人前头背,一人后头扶,一人嘴巴碎碎念一路,晌午过后,终是走到了山下。
除了曹国斌,其余两人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几乎被泥糊了一层。
村民很热情朴实,烧水的烧水,做饭的做饭,还拿出压箱底的新衣服给他们换上。
不过村子太小,没有郎中,想瞧病得去二十里外的镇上。
问清楚方向,刘温连夜离开了村子。
入夜,炕上的曹国斌已是呼噜震天响,顾庭云睡不着,因见月色照进房间里,便披衣起身走到庭院里。
马上就是中秋,银盘似的月亮低低悬在树梢上,月光清澈澄明,映得简陋的土墙小院都显得分外温婉。
一年零七个月,女儿在国公府好不好,有没有受委屈?
一定日日夜夜想着他,盼着他,如今消息中断,她还不定害怕成什么样子。
女儿突然失去母亲,不过十五岁的小孩子,肯定悲伤惶然不知所措。他却只想着替妻子报仇,把她一人扔在国公府,这孩子,还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
他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顾庭云深深叹息一声,他还有一层疑虑,女儿怎会和摄政王牵扯上,竟劳动一方大员亲自护送自己?
不远处飘起一缕黄烟,像是在烧什么东西。
顾庭云推门而出,看见打谷场上,几个汉子立在一口大锅旁不停搅拌着,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稠密的黄泡,刺鼻的气味熏得顾庭云脑袋疼。
一人说:“先生站远点,你没闻惯这味,一会儿就受不了啦。”
顾庭云十分好奇,“这是……熬胶?”
“粘东西的胶,有人收这个。”那人爽快答道,“光凭地里刨食填不饱肚子,赚个仨瓜俩枣的贴补家用。”
旁边的人说:“可惜咱们熬出来的成色一般,卖不上价钱,听收胶的人说,景城郡那边做的最好。先生,景城郡在哪儿啊?咱们也去取取经。”
顾庭云笑道:“河北东路,靠海的地方,离这里可远。”
“那可去不成了。”那人哈哈笑着,从水桶里取出一团白乎乎的东西放在铁板上,用力地砸。
见顾庭云很感兴趣的样子,便给他装了一小瓶,慷慨地说:“拿去用吧,粘个桌子椅子的,特别结实。”
顾庭云谢过,看了一会儿,实在受不了那刺鼻的味道,掩鼻折返回来。
翌日前晌,刘温带着郎中回来了。
曹国斌自己会接骨,但是山坳里没有药,骨头没有愈合,还得静养一个月。
“城门口里贴着老顾的海捕文书,”刘温与他们商量,“老曹一时半会儿动不了窝,不如我和老顾先走,往西南一百里就是关西军的大营,到那里就安全了。”
曹国斌也觉得不错,痛快拿出自己的腰牌,“拿这个,他们一见就知道是自己人。”
事不宜迟,用过午饭,顾庭云和刘温就启程出发了。
中秋了,摄政王府却没多少的喜庆劲。
谢景明领完宫宴回来,已是月上中天了,他懒懒地倚在塌上,听许清回禀柴家近来动向。
“柴桂没去淮南,咱们的人在河东发现他的踪迹,看他走的方向,竟是北辽!”
“柴家老爷子也算有骨气的人,竟养出个勾结外敌的孙子。”谢景明吩咐道,“命令不变,有机会就杀了他。”
许清低头应是,“韩栋近来和郑行简走得很近,打算一同整理陆蒙的著作,要不要提醒他一声?”
“郑行简?”谢景明想了一会儿才记起这个人,“这人最讨厌结交世家子弟,怎会和韩栋走到一起?事出反常,必定有妖,你告诉韩栋,不要修书,不要多与郑行简来往。”
“是。”许清静候片刻,见他没别的吩咐了,便准备退下。
“她如何了?”谢景明突然问道。
这个“她”,许清自然知道指的是谁。
“这阵子兰妈妈经常陪着顾娘子,人瞧着有点活泛气了,就是不爱笑了。”许清搜肠刮肚地想,“总闷在屋子里坐针线,要不就是看书,摆弄插花什么的……哦,她还开始干灶台上的活了,这两天没叫大厨房送饭,都是自己做。别说,味道还挺好。”
许清忍不住咽了口唾沫,旋即反应过来,郎主还没吃上顾娘子做的菜,他倒先吃上了。
天啦,地啊,又得马厩见啦!
然而郎主似乎没想到这层,默然一会儿,挥挥手叫他下去。
出了门,许清长吁口气,冲着月亮拜了拜,一溜烟逃了。
烛火昏昏欲灭,红色的烛泪堆得老高,带着寒意的夜风袭来,忽悠一下,烛火熄灭,他眼前顿时暗了下来。
于是屋子里只剩他和窗边白白的月光了。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