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病秧子冲喜后,全家暴富了 - 第498页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民间已经隐约有了不利于皇帝的言论,少不得有太后和太皇太后的插手造势。
不过就算她们不做什么,连皇帝自己也要怀疑是不是他的问题了。
怎么他登基之后,祁月国就没有多少安稳日子呢?
难不成还真是因为他这个皇位来的不正不成?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在皇帝的脑海里转了一圈,旋即就被他抛开了。
这皇位来的正不正,也与他没甚干系。
毕竟当初的他只想当一个万事不管的闲散王爷,安心在他的封地里苟命来着。
他也是被突然从封地里薅出来,赶鸭子上架的。
他才是最无辜的那一个,想来现下祁月国的不安定,应当与他个人的关系也不大才是。
虽然皇帝不在意这些无稽之谈,但他也想做出点功绩来的。
不说别的,他也知道自己于政事上的能力有限,现在他只求能帮助百姓安定就好。
他把盛知衡留下治水,心下已经有了规划。
这也是给盛知衡攒资历的机会。
治水所需的时间可能很长,至少需要好几年,但一旦治水成功,等他重回朝堂,直接官至一品都师出有名。
盛知衡也不负所托,在洪水退却后,他一边忙着救治灾民,帮助受灾百姓重建家园,一边忙着到处请教精通水利之人,并查阅各种资料,研究治水。
每年祁月国内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高强度降水。
这也是水患频发的最重要的原因。
盛知衡在和诸多精通水利之人经过反复商讨过后,最终确认了一个计划,写成折子递交到了朝堂。
很快,因为盛知衡的这张折子,在朝堂之上引发了数轮争辩,不同的势力持不同观念,甚至差点大打出手。
好在高坐皇位之上的皇帝,是认同盛知衡他们想出的法子的。
还有孟阁老和萧晋荣等人坐镇,有他们帮忙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靠事实驳辩的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哑口无言。
如此拉锯了一段时日后,最终章程还是定下来了——
修建运河。
此事重大,尤其是在刚刚受到水患重创的祁月国。
皇帝做下这个决定,也是顶了极大的压力的。
但为了百姓不再频受水患之苦,这个运河,必须修建!
第410章 一项能写入史书的大功绩
而且修建运河,不只是能帮助排水聚水,有利于在暴雨期减小水患发生的可能性。
还能连同各地,发展水运。
只是因为国库常年空虚不甚丰盈的缘故,修建运河的压力还是蛮大的。
最重要的是,持反对意见,在朝堂之上跳脚,甚至大不敬对着皇帝都敢吹胡子瞪眼的那群人,也算有理有据。
他们是担心,南边刚刚经历过水患,无数灾民失去了家园,哀鸿遍野。
皇帝下令在这种时候征人修建运河,恐会引来百姓的不满和反弹。
还是姜云瑶帮忙出了个主意,由盛知衡转告了皇帝——
以工代赈。
刚刚受灾的百姓们,现下连吃饭住宿都是问题。
光是靠着一时的救济,解决不了问题。
修建运河这么大的事情,纯靠人力完成,要详细规划合理路线,还要加筑堤坝,没有个几年功夫根本完成不了。
如果雇佣当地百姓做工挖运河,以工代赈,也算是给他们一个谋生的手段,有一条生路。
此举不但不会让皇帝背负骂名,甚至还可能会给他带来声望。
皇帝又不傻,在萧晋荣把这件事给他详细分析过后,连他也意识到了以工代赈的好处。
虽然如此一来,国库的压力就更大了。
但皇帝却能给自己迎来口碑,并能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民间那些针对他的各种不利言论一扫而空。
等运河修建完成,于他又是一项能写入史书的大功绩。
就冲着这个,他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也不能苛待了修建运河的百姓!
有了皇帝的准许,很快,盛知衡就公开招募工人去挖运河做工。
男子每日二十六文钱,女子每日二十文钱。
前期日结。
干够一个月后,全体提价,按月发工钱。
除此之外,所有做工的人一天管两顿饭,馒头管饱,喝粥也能保证粥水稠到黏嘴。
虽然菜品种类少,还多是素菜,没什么荤腥。
但对于丧失家园,连田里的庄稼都被冲毁,连一家老小生计都成问题的百姓们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恩惠了。
皇帝要修建运河,得知招工条件的百姓们不但对此不反感,反而欢天喜地,一窝蜂全都涌去报名。
原本被皇帝以强权镇压的人,还憋着一口气等着看百姓反抗暴动,让皇帝难堪呢。
结果没曾想,这群百姓不但丝毫没有暴动的意思,反而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着实让一群想要看皇帝好戏的人被气得不轻。
皇帝的声望因此,在百姓间已经有了逐步提升的趋势。
这对皇帝来说是好事,但对某些人来说,就不是她们乐见的了。
姜云瑶可不管朝堂之上的那些阴谋诡计。
现下南边安定,原本失去了联系的姜三夫人的娘家,以及她的外祖父家,也终于有了消息。
--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